武穴论坛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查看: 546|回复: 0

[原创] 帮困济贫不能死盯扶贫标准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1-29 18:09: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中文注册

x
 国务院扶贫办今日将在北京召开2011年度全国扶贫工作会议。扶贫线标准的调整一直是扶贫工作会议上最受关注的问题之一,中央决定,将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2010年不变价)作为新的国家扶贫标准,这一标准比2009年提高了92%,(《新华网》11月29日)

   贫困标准上调是一个老生常谈的公共话题。自1986年起步时划定贫困线是206元后,随着消费价格指数的变化,过三年两载就提高一截。尤其是今年将扶贫线定为2300元,比1999年1196元的扶贫标准线,整整提高了92%,提高幅度创下了自该项公共政策出台以来的历史之最,这不仅表明政府消除贫困的决心,也体现了国家实现包容性增长的信心与承诺。

   多年来,扶贫帮困上,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社会层面,关注点大都集中在提高贫困标准线上,换句话说,也就是收入性扶贫帮困,解决贫困人口的基本生存问题,始终作为政府的主要扶贫路径。从本质上讲,经济贫困的根源在于权利贫困,就现实国情而言,权利扶贫比收入性扶贫更迫切,更为重要。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玛蒂亚·森认为,贫穷从来就是一种权利现象而非资源问题,它是一个社会权利结构运转的结果。因此,世界银行2001年1月重新对贫困严格地进行了定义,认为贫困主要由以下三个特征构成:第一是缺少机会参与经济活动;第二是在一些关系到自己命运的重要决策上没有发言权;第三是容易受到经济以及其他冲击的影响,例如疾病、粮食减产、宏观经济萧条等等。

   对照贫困定义,我国普通老百姓的贫困主要体现在第二点和第三点,比如,遍布全国的拆迁,作为公民基本上没有发言权,在部分政府官员所信奉的“没有强拆,就没有新中国”执政理念下,一些民众只能凭极端方式,来悲情控诉与呐喊。再如,事关电价等民生价格的提高,公众几乎没有参与的机会。还有,《工资条例》制定过程中,作为利益相关方的劳方,由于在这场利益博弈中严重缺位,最终导致《工资条例》成为“难产儿”。此外,与普通老百姓休戚与共的房价也是如此。每逢中房协公开博弈,那些买不起房的普通老百姓往往只能在坊间发几句牢骚。

  至于第三点众所周知更不必详说了。有网友对眼下遭遇物价上涨冲击波后的底层生活这样描绘:沉甸甸的瓦片让人直不起腰,如今手上的饭碗也越来越沉重!除此之外,中国人的就医、子女教育、社会保障等没有一项不提心吊胆的。

  鉴于现在的贫困线只是“生存贫困线”,我认为,应该在这个基础上加载一个“权利扶贫线”,至于这个权利扶贫线如何描绘,最为重要的是,要提升贫困人口的自身发展潜力,而不是简单地为他 们提供处于生存水平的最低生活保障。惟有通过赋予弱势群体的教育权、培训权、医疗保障权以及参与社会公共活动的话语权,使贫困人口具有一定发展能力,才能从根本上消除贫困,使他们稳定地远离贫困的困扰。

   当然,舒缓贫困还要改善整个社会的权利结构。比如,农民要有自己的组织,哪怕这个组织类似于企业的工会组织;人大政协必须有一定比例来自基层的农民代表;像阶梯电价、阶梯气价等公共政策的制定与实施,一定要给底层人群搭建博弈平台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武穴信息网 ( 鄂ICP备2021017331号-1 )

鄂公网安备 42118202000100号

GMT+8, 2025-7-11 06:11 , Processed in 0.043872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