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穴论坛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查看: 629|回复: 2

[转贴] 人口理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0-21 21:55: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中文注册

x

最近,我在腾讯微博上与旅美经济学家何清涟就人口问题进行了一次交锋,当然,由于微博有字数限制,一些观点未能充分表达。下面是有关这次交锋的微博摘录:

我对何清涟说:“我在1998年看过你的书《现代化的陷阱》,基本上赞成你的观点;但后来看了你的另一本书《人口:中国的悬剑》,严重不同意你的人口观点。”

何清涟回复说:“你的文章我看过,同样严重地不同意。如果你觉得中国现有人口就业机会足够,工厂及服务业用工30岁以下是正常的,生存空间还有余地,中国的环境生态压力还不够大,农村人均一亩地还嫌多,你可以坚持你的观点。另外,请你考虑为什么刘易斯的二元经济论不适用于中国,以及经济结构转型与人口压力的关系。”

我回复说:“我写过一篇文章谈过人口与就业、资源、环境等问题的关系:http://url.cn/4RtQOi

何清涟回复说:“为了与政府强制推行的‘计划生育’分开,我觉得用‘节制生育’比较好。意即在人们意识到环境与生态的平衡,以及生育成本与家庭幸福有关的情况下,自我节育。免得一些人总是将二者等同起来。”

我回复说:“关键是:你所说的‘节制生育’是不是夫妇自愿的节制生育?如果有一些夫妇要多生孩子,政府是否处罚这些夫妇?如果政府处罚多生,仍然是强制计划生育。”

何清涟回复说:“节制生育当然没有政府强制的因素。但我反对这些人以困难为名要求社会帮助。目前的贫困家庭不少是多子女家庭。人应当对自己的生育行为负责。”

我回复说:“我认为:一对夫妇应该有多少个孩子,只有这对夫妇自己才最有发言权。有些夫妇愿意少生孩子,他们应享有少生的权利;有些夫妇愿意多生孩子,他们应享有多生的权利。‘人应当对自己的生育行为负责’,我同意这句话。另外,你说‘目前的贫困家庭不少是多子女家庭’,这句话当然是对的,但另一句话也是对的:‘目前的贫困家庭不少是独生子女家庭’。穷人只生一个孩子仍然是穷人,富人多生几个孩子仍然是富人。是穷是富不在于生多少个孩子。”

何清涟回复另一位网友说:“看来你习惯了除了人群之外无任何野生动物共生的日子。美国西部很远才看到一栋房子,依你的意见,应该生育许多人口,将这里的动物全赶跑,水源用光,资源耗尽?请先弄清楚城市化进程是什么。”

我回复说:“美国政府从来没有限制美国人民的生育,如果美国人民愿意生育许多人口,他们有权这样选择。政府无论是强制少生还是强制多生都是错误的。美国人口从独立之初的300万增加到现在的3亿(当然美国领土也增长了,但领土的增长远远比不上人口的增长快),人均收入反而越来越高。”

何清涟回复说:“关于节制生育最后一帖:到非洲与民主国家看看就明白为什么需要节制生育了。非洲难民最多的国家往往是生育毫无节制的国家,生五六胎甚至九胎十胎都常见。欧美白人家庭一是生育代际变长,二是充分考虑了孩子所需要的一切。尤其是美国,必需考虑孩子大学的教育成本。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对后代负责。”

我回复说:“在不实行计划生育的情况下,穷国生育水平较高,富国生育水平较低,这是普遍现象。一个国家在发达之后,生育率自然会下降,而不是降低生育率之后才能发达起来。也就是说,发达国家之所以发达,并不是由于生育水平低才发达的,相反,发达国家正在鼓励生育以提高生育水平。”

何清涟不再回复我的评论。过了几天,一位网友在我的微博留言说:“我刚才问何清涟老师:您怎么不讨论人口问题了?经济有诺贝尔奖金,人口好像没有哦!——居然是对方设置,无法访问哟。诸位,你们去试一试。”

我去何清涟的微博,看到她发了一条微博说:“我愿意讨论,但一些人错把我当作计生委,在我这里只会高呼口号‘我要生、我要生’,并无中生有地将我那本《人口:中国的悬剑》抬举成中国计划生育的理论指导。让他们读书了解非洲及人口经济学理论,就指责我的‘学术霸权’。这种‘讨论’让人无法恭维。”

看了何清涟这条微博后,我感到奇怪,事实上:第一,我从来没有说过何清涟是计生委;第二,我从来没有在何清涟的微博高呼口号“我要生、我要生”;第三,我从来没有说过《人口:中国的悬剑》是中国计划生育的理论指导;第四,我从来没有指责过何清涟是“学术霸权”。不知何清涟上面这条微博所指为何?

于是,我回复说:“没有人把你当作是计生委(至少我不把你当作是计生委)。你那本书《人口:中国的悬剑》存在很多错误观点并不奇怪,因为毕竟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著作。反对计划生育的人并非都是想多生孩子的人,正如我是城市居民,但我也反对歧视农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21 22:51:46 | 显示全部楼层
过来看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22 10:10:16 | 显示全部楼层
没生的可以生,生了的,就要考虑不生,生与不生,好像是个人的问题,其实是需要节制的大问题,个人认为少生优生对的,否则,我们的下一代,真的要去寻找外星球的生活空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武穴信息网 ( 鄂ICP备2021017331号-1 )

鄂公网安备 42118202000100号

GMT+8, 2025-5-23 09:17 , Processed in 0.053055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