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穴论坛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查看: 1113|回复: 2

[武穴资讯] 南陈北周“划江而治”与二立永宁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7-11 11:24: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中文注册

x
    南陈北周“划江而治”与二立永宁县
      公元327(至329)年,因为海水倒灌,使长江中游的番阳湖与长江剥离,并整体位移到今江西省境之际,洪水也殃及位于江北的寻阳郡、县治所,不得不将其由江北迁到江南今九江市境。主持寻阳南迁者为郡守温峤(288-329),而寻阳县令则是客藉四世的汝南人周访(260-320)。温峤将郡、县政府机关迁到江南后,仍是长江唯一的“跨江而治”的行政单位。这时新蔡郡受北赵南侵之苦,豫州剌史庾翼带了几千难民南投寻阳,垦荒种地。周访见老家乡亲们投他而来,“老乡见老乡”,于是积极接待安置。晋元帝命在寻阳的九江王府侨置新蔡郡治,并奖励周访,封周访为“寻阳县侯”。到了晋武帝宁康元年(373年)在改蕲春县为蕲阳县的同时,“因新蔡人(侨处寻阳),于汉九江王府黥布旧城置南新蔡郡,属南豫州。”虽然其时河南人来寻阳己50多年,本乡人仍以“新蔡蛮”称呼,如同龙感湖、万丈湖农工来自五湖四海,总脱不了“夸儿老”身份一样。
      今《黄冈志》(2004年版)说:“公元304年,永兴元年,江北寻阳县废,其地入蕲春”。上述判词至少有三大错误,和一大“不作为”:
      1、公元304年西晋永兴元年是裂庐江郡的寻阳县,和武昌郡的柴桑县成立寻阳郡的时间,不是寻阳县、郡治迁移到江南的时间。公元304年成立寻阳郡时,两县人口统计为2720户,16008口。按二一添作五算,其时寻阳县约1350户,8000千人。
      2、江北寻阳县于公元前164年的汉文帝二年。公元304年在寻阳县立郡。又十五年的公元327年(至329年)才将其郡县治所由江北迁往江南,寻阳仍是跨江而治的两级行政单位,但史籍并无辖境变更的记载。可以证明的史料:公元五世纪北魏人郦道元(467-527)著《水经注》时,其《水经注》仍记载着:“(长)江水又东,迳积布山南,此即寻阳(郡)、西阳(郡)界也”。这就说明:今武穴地区是在原寻阳县基础上第二度立为永宁县的。
      3、寻阳县、郡迁到江南后跨江而治着江北原辖区最有说服力的事实是:江南的寻阳县名后来于公元960年顷的南唐时更名为德化,直至公元1912年更名九江县后,仍然管辖着除了己划入永宁县外原寻阳的江北地域,包括今分路、小池、蔡山、新开等约380平方千米面积,直到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1月28日,经国民政府行政院决定“以长江为界”划定鄂赣两省边界后,才将原寻阳余下的地域交给黄梅县管,便是证明。
      4、一“不作为”。或曰:“广济县本汉蕲春”一语见于《明一统志》,因为其广济县城梅川和广济上乡都是原蕲春县地,故“广济县本汉蕲春地”无大错误。按明一统治“广济县本汉蕲春地”是转引自《旧唐书•地理三》。其语有以偏概全之嫌,本县《广济同治壬申(1872年)志》早己作了申辨:“(寻阳郡界)积布山在今广济县西南马口镇,至蕲州城五里铺才三十里,下至龙坪黄梅界七十里,其属蕲春者亦鲜矣”;“明《一统志》经为汉蕲春地,当以(1804年湖北)《通志》为正”。修新志时,没了解有《壬申志》申明,至少是修志者“不作为”之过。
      公元503年到552年间的五十年间,“侯景”战乱中“江南千里绝烟,白骨成堆”。(侯景传有祥述!)此时侨置于九江王旧城的南新蔡郡守鲁悉达“纠合乡人,保新蔡,力田蓄谷。时兵荒饥馑,京都及上川饿死者十八九,有得存者,皆携老幼以归焉。悉达分给粮稟,其所济活者甚众。”“梁元帝授持节、仁威将军、北江州剌史”(《陈史•鲁悉达传》)。注意:梁属南北朝时期的“南朝”,时江北的寻阳县等,均归江南统治区。
      公元557年,南陈武帝永定元年。北齐将王琳(526-573)引兵东下,占了英布旧城。鲁悉达带麾下数千人济江而归(南陈)高祖。这年北齐兵在今蕲春县筑“罗城”管齐昌郡,南陈也设“南齐昌郡,遥领治于江南”。
      公元573年,南陈西阳太守、江北道大都督周炅(炅音窘,512-576)败北齐陆骞援兵及叛将田升龙兵,尽收复江北寻阳之地归江南陈管区。
      公元577年,北周武帝建德六年正月癸巳(十九日,2月22)灭北齐,统一中国大北方。此时,北周成为有两千万人口的最大势力,武帝宇文邕穷兵黩武,志在一、二年内统一长江以北,与南陈划江而治。578年六月初一(丁酉,6月21日)武帝崩于征途,时年36岁。武帝死后长子宇文斌即位,践武帝遗志,继续南征伐陈。
      公元579年二月十九日(辛巳,6月21日)诏传位太子宇文阐。宇文阐登位后称静帝,当年改年号大成为大象。在改元“大象”的同时,陆续收回南陈江北失地,且在寻阳县江北约800多平方千米的基础上,加上由蕲春梅川和上乡约600平方米丘林山区面积,成立“永宁”县治,隶属蕲州齐昌郡。永宁于此时二度立县,有庆北周与南陈划江而治成功,且示太平“大象”无形,景愿天下“永宁”之意。
      隋初,永宁属蕲州总管府,后改称蕲州、蕲春郡,隋末,短时废永宁县,并入蕲春县。接着于唐武德四年(616年)从蕲春县分出,复立永宁县,属淮南道蕲州辖县。此后,虽行政建置变动繁复,境域则再无大变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11 13: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永宁于此时二度立县,有庆北周与南陈划江而治成功,且示太平“大象”无形,景愿天下“永宁”之意。

永宁出处于此。学习了。

这段历史与吴楚七国之乱一样,在鄂东大地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好文。再次为楼主大师鼓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11 23:26:29 | 显示全部楼层
广济县的前称永宁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武穴信息网 ( 鄂ICP备2021017331号-1 )

鄂公网安备 42118202000100号

GMT+8, 2024-11-26 20:38 , Processed in 0.061507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