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穴论坛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查看: 1351|回复: 8

[原创]春谒井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7-1 18:35: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中文注册

x
<p align="center"><font color="#0909f7" size="6">春&nbsp;&nbsp; 谒&nbsp;&nbsp; 井&nbsp;&nbsp; 冈</font></p><p align="center"><font color="#f70968" size="6">江 涛</font></p><p align="left"><font color="#161180">   </font><font color="#3300ff">游过许多名山大山,也品过许多美味佳肴,历过许多风花雪月,也读过许多锦绣文章。然而,今春井冈之行,却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去时的平常心,早已被井冈的山水人文收服得虔诚之至。<br/>   “秦皇汉武,略输文彩,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词赋文章,直指唐宋;信笔狂草,而自成一宗;从未进过军校,却用兵如神;从不知刀枪剑戟,而坚信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毛泽东,这位农民的儿子,然纵观历史,谁能与之争锋。不管他是走上神坛,还是走下神坛,都是人们心中永远的神。人以山而达,山因人而名。千里罗霄,五百里井冈,孕育了伟人的千秋功业,而毛泽东、朱德们也成就了斯山的万古英名。走进井冈,一步一行,仿佛都能感受到伟人的气息和中华民族争取独立解放的气喘和浩歌。<br/>   本次市文联组织作协、书协、摄协井冈之行的旅游团有20余人,第一站到达茨坪。一进茨坪,便为这花园式的山城而惊叹。这里海拨800米,各式新型建筑依山就势,高低错落,掩映在湖光山色,绿树花丛之中。摄影家协会的影艺无涯、徐正平、吴岚等一行六、七人一下车,便迫不及待地扛着家伙朝挹翠湖寻景而去。我和地老天荒赏完园景便寻访茨坪的人文古迹。<br/>   茨坪是井冈山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的中心。1927年10月27日,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首次来到井冈山茨坪,尔后,朱德、陈毅、彭德怀、腾代远先后率红四、红五军到达茨坪。从此,茨坪便与中国革命的光辉历史和丰功伟绩紧密联系在一起。这里的革命旧居旧址、革命博物馆、革命烈士陵园、革命烈士墓、南山公园等都散落在挹翠湖的四周。在毛泽东旧居前,一位带着红袖章的老奶奶指着旧居,热情地给我们介绍:主席当年就是住在这里的。是吗?就是这里吗?“一碗茶油一根芯,主席燃亮一盏灯。黑暗神州何处是?井冈山上放光明”。此时,眼前仿佛浮现主席在战火纷呈的岁月里,就着一盏青油灯,泰然自若地读书看报、赋写诗文,并开启了对中国命运最重要的沉思,奋笔疾书《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等光辉著作。于是,心中拥有了许多莫名的感动。临行,我和地老都心有所属地在主席旧居前留影纪念。<br/>   “黄洋界上炮声隆,报导敌军宵遁。”登上黄洋界,此时已不闻昔日隆隆炮响,只见毛主席恣肆汪洋的《西江月·井冈山》手书石碑和朱总司令题写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巨型石碑立于海拨1343米的黄洋之巅。炮声已息,硝烟遁隐,然而,朱毛挑粮小路,歇脚的荷树和战士的营房,都历历在目。我们既感叹革命的艰辛,亦惊叹黄洋的险奇。此次井冈之行,有幸目睹了黄洋峰峦云海之神韵。<br/>   当立身于黄洋界哨口,手扶当年红军击退敌军的追击泡。目视前方,但见峰峦叠障、地势险峻、山岗四起,林壑渊深,悬崖耸万丈,松竹跃千里,危山迭影,铁骨铮铮。有云雾扑面而来又擦肩而过,虚无缥缈,烟雾蒸腾,青峰点点,似有若无,使人如入太虚仙境。忽而,清风拂面,流云狂奔,依山走势,飞腾磅礴,形成汹涌澎湃的瀑布云,高端仰止,直落千丈。真个是“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读着云涛的博大和浩荡,默诵着《西江月·井冈山》诗章,聆听着大山峥嵘的回响,让我感受到黄洋界的尊严和伟大,寻到了一种悟性和思考:一位饮马诗人,踏遍井冈千峰万峦,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从此,一个马背上的共和国从景冈山,到瑞金、到延安、到北京,就诞生在他沿途的诗吟里。<br/>   历史的风烟已飘散久远,然井冈大井却是一块不能忘怀的地方。这是一个古老的山寨,曾是绿林武装首领王佐的大本营,山寨井状盆地中央有十几间的白墙土屋,东厢门楼镶嵌着书法家舒同亲笔题写的“大井毛泽东旧居”牌匾。这里曾是毛泽东、朱德、陈毅、彭德怀等一代伟人工作战斗过的地方。他们成功改造团结了王佐队伍,使之转化成革命的力量。房子前面有块石墩,可千万不能小觑那块石墩,当年,毛泽东就是常坐在这块石头上读书看报,后来人们就称它为“读书石”。这块石头能给主席那么多指点江山的灵感,我们坐上去,或许也能讨些天地灵气。于是,兴奋地争相抢座拍照。<br/>   屋后有两棵神奇的古树,一株叫海罗杉,一株叫凿树,绿荫蓊翠,威武矗立。据导游毛小姐介绍,这两棵树很有灵性。1929年2月,红军转战赣南闽西,敌人七次血洗井冈山,烧毁了大井旧居,两棵大对也被烧枯。可二十年后,新中国成立了,两棵古树竟复又吐芽了,且越长越枝繁叶茂;1965年5月,毛泽东离别三十八年后回到井冈山,两棵从不开花的大树竟绽放出银色的小花,迎接共和国的缔造者回来;十年动乱期间,两棵大树均枝叶枯黄,当一株海罗杉枯萎时,毛泽东、朱德相继去世;而当两棵大树恢复青春时,正是邓小平复出。后来在海罗杉不远处又长出几棵小海罗杉,预示着我们国家后继有人。也许是历史的巧合,也许是大自然的安排,也许井冈的山水花木本就赋有先知先觉的灵气吧!<br/>&nbsp;   “云中飞下龙千尺,舞落悬崖万丈涧,散出清霜三万斛,尽祛炎暑一山寒”。位于茨坪西北面七公里的井冈龙潭堪称井冈胜景一绝。井冈溪流冲击小井峡谷,陡然跌落绝壁之下,又连续飞下四级断崖,形成井冈五潭十八瀑。从龙潭口沿着花岗岩的步道经鹰嘴岩、揽云台、长寿泉,然后下石阶800余级,就来到第一个潭——碧玉潭。但见溪水自70余米高空飞流直下,犹如一条白练凌空垂挂,喷珠吐玉,直落深潭,山林回响,气势磅礴。难得有这等佳景,同行的摄影家们纷纷选取角度摁动快门。<br/>   沿着台阶拾级而下,穿过“小一线天”,眼前是一片杜鹃林,而第二个潭金锁潭的瀑布就掩映在深邃的幽谷和杜鹃林中,水声谙哑,碧水泱泱,汀芷竟秀,山清林幽,身处其境,不觉心神俱逸。时有同游文化人王红光雅兴顿生,立身潭石,仰天长啸,顿时,山呼谷应,松竹生风,飞瀑相和,不绝于耳。不知当年毛委员是否也曾在此对天长啸,问芒芒大地,谁主沉浮......<br/>   沿着陡峭的山梯蜿蜒下行,便到了珍珠潭,落差30余米的瀑布自高空倾泻而下,激起潭面水花四射,如同串串珍珠,在阳光下闪灼耀眼。后又与王红光、宋超、翟卫华等直抵击鼓、玉女二潭,虽各有其韵致,然气势已不及向前之潭。由于导游规定的时间不多,加上同游者大多止步于碧玉、金锁二潭,故均加快了回归大部队的登山步伐。虽气喘吁吁,然意犹未尽。<br/>   “红薯丝,木炭火,除了神仙就是我”。当年,井冈山五指峰上的绿林首领王佐,就是唱着这首山歌,扯起绿林大旗,占山为王的。如今,这座雄伟壮观、气势磅礴的井冈主峰五指峰,作为名山风景,被缩印在共和国100元人民币背面,名扬天下。<br/>   据史载,公元1519年6月,宁王朱宸濠在南昌造反未成,被皇帝武宗赐死罪,濠不服,带亲属、家丁逃至井冈上主峰;清同治时期,太平天国农民革命失败后,又一部分捻军转移至五指峰一带坚持斗争;后又有王佐绿林军盘驻五指峰。直至1927年10月自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登上五指峰、1929年彭德怀红五军上山打游击,此峰才成为革命的摇蓝。70年代初,一出京剧《杜鹃山》鸣遍了全国各地,井冈主峰就是当年的“杜鹃山”,该剧以此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如何联合、团结、改造王佐绿林武装,创建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br/>   五指峰因山峰并列如五指而得名,海拨1586米,山峦叠嶂,沟壑纵横,其巍峨雄壮无与伦比,可惜,此次行程只是安排于观峰台远眺。虽不能零距离接触主峰,但面对“全国最值钱的一座山(朱镕基语)”,心情还是异常兴奋。为了选择最有代表意义、最有美学观感的最佳位置合影留念,还引起摄影家们不小争论,可见,此山在他们心目中的位置有多高。同游的影艺无涯是鄂东比较有名的摄影师,在组织此次活动之前,我俩本不认识,只是在此如画山水之中,他显得特有兴致,除了自己寻觅,捕捉拍摄好的作品以外,还热情地为身边每一位同游者拍照。五指峰前,他拍着我的肩说:我好象还没有为你拍照,这里风景好,我来为你留个影。于是找位置,选角度,摆姿态,一番鼓捣,他却说这个地方不行,如果照顾到远处的山峰,人面就是黑的,如果人的面部清晰,远处美景必定模糊,于是便放弃了原定位置,另找一了一个地方拍摄。从他那个认真劲可以看出,他是一位特别专业、敬业的人,同时也可以看出一位艺术家对这一有着丰富自然和人文内涵的景区高度认知和重视。<br/>   回顾这次井冈三日游,我发现了一个定律,就是每一自然景区和纪念场馆都清一色播放“十送红军”、“来了救星毛泽东”等“红歌”、“红视”,每一餐厅和农家小院都飘荡着红米饭、南瓜汤的清香。每日闻听红色歌,口尝红米饭,脚踏红军路,先后参观井冈山革命博物馆,赡仰革命烈士陵园,拜谒革命先烈纪念塔,攀登先辈伟人和红军战士登过的山峰。我的整个身心连同骨子仿佛也已全面“革命”了一次。真正理解了何为“小我”,何为“大我”。<br/>   同事读初一的儿子,有一天突然对她说:妈,我活着有什么意思呀!老表高三的女儿前几天因厌恶读书考试而自杀;报载,有人追星,追得家徒四壁,老父蹈海;有人猖獗,狂得身居高位,妻妾如云,贿资无数,只落得临终一声枪响……<br/>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今天,我们以一颗朝圣的心,拜谒井冈,读着这样的诗句,想象着黄洋界上炮火纷飞的战场、品味着先人高尚的人格和不屈的斗志,有谁还会追问活着有什么意义?有谁还会浪掷自己宝贵的生命?有谁还会为一些毫无意义的物事而追腥逐臭?面对神圣而又伟大的井冈,我们是否应该对社会、对人生、对这个新的历史时代进行一次更为深刻的思考。<br/>&nbsp;</font></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7-2 16:19:08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声声喝彩,好文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7-3 07:07:49 | 显示全部楼层
武穴的文人就是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7-3 15:32:37 | 显示全部楼层
<p>游记,阐述生命的真谛!</p><p>楼主好文!</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7-12 09:10:01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strong>以下是引用<i>村长小麦</i>在2007-7-2 16:19:08的发言:</strong><br/>一声声喝彩,好文章!</div><p>谢谢村长的点评!</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7-12 09:10:33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苏若夕阳断桥</i>在2007-7-3 7:07:49的发言:</b><br/>武穴的文人就是棒</div><p>问好,苏若!</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7-12 09:11:05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青林的鼓励!<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青林暮雨℡</i>在2007-7-3 15:32:37的发言:</b><br/><p>游记,阐述生命的真谛!</p><p>楼主好文!</p></div><p></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7-12 16:14:03 | 显示全部楼层
写得真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7-15 07:45:51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梅子的鼓励!问好,梅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武穴信息网 ( 鄂ICP备2021017331号-1 )

鄂公网安备 42118202000100号

GMT+8, 2025-7-5 12:20 , Processed in 0.056180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