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穴论坛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查看: 571|回复: 4

[原创] 问燕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1-5 15:57: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中文注册

x

问燕儿

文/桃园故人



问燕儿

你为何到天涯

你为何在异乡

这天涯多炎热

这异乡少花香



问燕儿

你为何诉还休

你为何心徬徨

这衷情无人懂

这失意泪千行



问燕儿

你何时离旧巢

你何时过长江

那旧巢还依旧

那江水仍汤汤



问燕儿

你何时见佳人

你何时进小窗

那佳人盼游子

那小窗有月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5 16:13:3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桃园故人 的帖子

    《庄子·大宗师》,原文“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 ”  
    “相濡以沫”长久以来当做了爱情美好的代名词,人们总是只看见了美好的开头,广为赞扬逆境中的互助,却很少有人看完故事后面。两条鱼最终也各自东西,它们相别于江湖,一条鱼是否还怀念另一条,已经无从考证。它们是不是还记得有那么一个时候,困在车辙里面。不知道故事后面的,或者说,不愿意读故事后面的,都只是善良的人对生活美好的向往罢了。
      看来庄子并不喜欢相濡以沫,相濡以沫不过是特殊场景下的特殊事件。 注意 :是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原意是, 泉水乾涸了, 两条鱼为了生存, 彼此用嘴里的湿气来喂对方, 苟延残喘。但与其在死亡边缘才这样互相扶持, 还不如大家安安定定的回到大海, 互不相识的来得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5 21:42:0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花妍无语 的帖子

庄子说“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江湖”,不是说不喜欢“相忘以沫”,也不是说“相濡以沫”有什么不好的。他之所以将两者放到一起,是在告诉我们要尽量避免落入“涸辄”的境地。
但是到了“涸辄”之地该怎么办呢?只有相濡以沫,别无选择,否则等待他们的只有快速的死亡。庄子的话中其实已经包含了此种意思。

“相濡以沫”之后是否能够“相忘江湖”呢?我认为这两者之间不存在什么必然的关系,“相濡以沫”后,要么干渴而死,要么回到“江湖”。但是回到“江湖”能不能“相忘”呢?很多人都倾向于肯定的回答,现在的不少爱情小说和电视剧也是这样在潜移默化著观众。按照现代所谓的“道教”思想,认为这是完全做得到的。

我就不这么认为,在我看来这种想法是极端荒谬的。“相忘江湖”应该是一种最初的状态,只存在于两个人没有发生任何纠葛的时候,更准确地讲,这种状态的一个最基本的特点就是两个人甚至不知道对方是否存在于这个世界。进一步说,即“相忘江湖”之后才有“相濡以沫”,而不是相反。两个人一旦相爱,有了“相濡以沫”的刻骨铭心,有了“同甘共苦”的难舍难分,根本不可能“相忘江湖”。纵然他们被强制的分离,也不会是“相忘”,而是无尽的“痛苦”和“煎熬”,所有江湖的“自由”和“快乐”一文不值。

其实以老庄的思想来看,我的这种想法并不与之相矛盾。老庄讲“道法自然”,是叫人们不要逆天之行,而人的爱情就是属于天性,所以要任其自由以展。两个人相爱了,最好的做法是让他们相守在一起,不管是在“江湖”,还是在“涸辄”。人们要是将“相濡以沫”和“相忘江湖”对立起来,两者只选其一,我想经历了“相濡以沫”的人们一定会选继续“相濡以沫”,那怕明知道会死亡,也在所不惜。“相濡以沫”之后,“相忘江湖”有违天性,是谓不“道”。

我现在想再次引用“月老祠”的那一幅经典对联:
愿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属;
是前生注定事,莫错过姻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6 16:03:07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对于深处异乡的我有点感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7 10:49:34 | 显示全部楼层
深有同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武穴信息网 ( 鄂ICP备2021017331号-1 )

鄂公网安备 42118202000100号

GMT+8, 2025-5-25 00:28 , Processed in 0.048107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