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中文注册
x
震撼心灵的声音
范立志
第一次到广东是二0 0五年八月底,送二女儿上中山大学。那次广东之行,我印象深刻的有两件事。
第一件事是在广州某夜食滩宵夜时,见一群拿警棍的人在追赶另一群人。那晚月光朦胧,夜食滩生意较好,上十张小桌子坐满客人。柔和的灯光下,有的客人在高声交谈,有的窃窃私语,还有的在惬意地品着啤酒。一切是那么美好。让人猝不及防的是,从黑灯瞎火的小街巷里,伴着“咚咚咚”骤急脚步声和叫喊声,突然窜出一群持警棍追赶另一群人的人,让所有宵夜的人十分惊恐,使人不由联想起电视剧上帮派械斗的恐怖画面。后经打听得知,附近有一个偷盗的自行车交易黑市场,赶人的人,可能是警察;被赶的人,可能是偷盗者或交易者。
第二件事是乘火车从广州回家途中,收到在东莞谢岗打工的大女儿短信:
“爸,你和我妈上了火车吗?”
“上了,火车已过东莞。”
“上了火车就好,我就放心了……”
读了女儿的短信,我倍感心酸。女儿那年才二十岁,到东莞刚三年。那样的年龄,本应该是父母为她担心,她倒反过来为父母担起心来了。我不知道大女儿在东莞三年耳闻目睹了哪些煎熬心灵的惶恐事,但我知道女儿为我的广东之行安全上很担心,我也听出了女儿的弦外之音:广东乱得很。也因此,近几年来,我也一直在为广东学习和工作的两个女儿的安全而担忧。
第二次广东之行是年二OO九年六月底,因二女儿大学毕业前,家长要参加毕业暨授学位典礼观礼活动。到广东落脚的第一站是大女儿夫妇的工作地——东莞市谢岗镇。到谢岗的第二天早上七点多钟,大女儿带我参观她工厂所在的工业园(一个有近五十个工厂的园区)。在进园区的门旁时,女儿跟我说,她前天早上欠了路对面卖粽子的女孩三毛钱,今天身上有零钱了,要送过去,叫我等她一下。
难道在东莞做路边生意可以赊账?我万分惊异,便问女儿:
“你认识她?”
“不认识。”
“不认识,她怎么肯赊你账?”
“我们这些上班族,在她那里买早晚餐,因身上没零钱,欠上三五毛钱是经常的事,她一般都会热情地说,‘没关系,下次带来就可以’。”
陌生人做生意可以赊账,这在家乡是闻所未闻的事。我很是惊奇,便随女儿一起走过去,与卖粽子的女孩交谈起来。
这是一个二十二三岁的女孩,脸色微黑,留着披肩长发。她上身穿着白底绿色碎花短袖衫衣,下身穿着黑色西装短裤。一米六五的个头,人虽有些瘦弱,但显得很机灵、干练。从交谈中得知,她来自湖北农村,家里有一个长年患重病急要钱用的父亲。
“为什么不进工厂做工呢?”我问道。
“工厂工资低些,卖粽子每个月可以多挣一两千块钱,人也挺自由。”
“你卖粽子赊账,不怕别人不还你钱吗?”
“不是不怕,开始也有怕收不回赊账的想法。但我又这样想:我能做好这个小生意,并且做得比在工厂做工效益更好,从某种意义上讲,是靠从这个园区进出的上班族们。因此,我对他们常怀感恩之心。我没有什么可以回报他们,在他们身上钱不就手的时候或缺零钱的时候,给他们赊一两个粽子或是三五毛钱,提供一点方便,是我应该做的。再说,做生意的人,要讲诚信,我虽然是做小生意,但同样要讲诚信。只有你信别人,别人才会相信你。大家互相信任,社会才会和谐,我的小生意也才能做得更有前景。”
女孩说这话时,一脸微笑,一脸真诚,丝毫不因我的搪突“造访”而心存戒备,就像是在与一个老朋友谈心。想不到一个不起眼的女孩子,竟说出这样一番朴实而又深刻的大道理来,我既诧异又震惊。这是一个卖粽子的女孩说的话吗?这是一个客住谢岗、处于社会最底层的小生意人说的话吗?我的心灵被她每一句话中的每一个字震撼着。从女孩的言行中,我看到的是一个与四年前不一样的广东,是一个经济在发展人文环境也在变美的广东,是一个让人感到温馨和有家一样温暖的文明广东!
“你父亲治病一定要用很多钱吧?”
“是的,每个月光透析就要上万块。”说这话时,女孩声音低沉了很多,头也有些低垂,那原本清亮得像水的双眼,这时已装满迷失,装满忧伤。
“那靠你卖粽子挣的钱够父亲治病吗?”
“当然不够,收了摊我还要做钟点工呢!”话题一转,女孩已不再悲伤,眼里又流淌着清纯,脸上也充满了憧憬与自信。
一个心里很凄苦的女孩,脑子里装着的却是感恩与回报;一个连一小片店面都没有的提篮小卖者,心里装着的却是经营的诚信与和谐,我被这种阳光、善良而又博大胸襟深深地感动了。离开女孩时,我感到眼前的繁华谢岗,已幻化成一座绿色大山,谢岗中的每一个人,已分别幻化成山中的一棵树、一片叶、一棵草、一朵花、一汪泉或一颗石……虽然它们的角色不同,但它们都在以其不同的美好方式共同装扮着山的和谐!
次日,我告别东莞,到了广州。随后几天,我经常随二女儿乘地铁往返于广州市区与广州大学城之间。这期间,我更加感受到了广东的文明。
一出广州东站,来接站的二女儿就提醒我,广州公共秩序较好,在公共场合,遇事要自觉排队;坐公汽和乘地铁时,见到老人应主动让座。说实话,我已经是五十岁的人了,虽然不是老人,但也不是年轻人,况且自己是教师,还是有修养的。女儿之所以这样提醒我,足见其对家乡秩序、公德习惯的成见,也足见广东公共秩序的不一般。随后的所见所闻,果然印证了这一点。在银行、邮局、车站办事、买票、上下车,大家都自觉站队,很讲究秩序,没有人插队。乘地铁和公交车时,只要有老年人上车,如果车上没空座位,就有人让座。
我有一次乘地铁,人很多,我和许多人都站着。在客村站停车时,上来了一位七十来岁的老人,在车厢中间刚站定一会,见无人让座,我身边的一位三十岁左右的青年男子就大声地嚷着:“请大家多点公德心好不好,让一个座位给老年人。”他的话还未说完,已齐刷刷地让出来了好几个座位。从那几位面红耳赤站起来的让座人的着装和肤色看,也许他们和我一样,不是广东人,不知道广州的良好公共环境。因此,见了老人无座位,仍然习以为常、心安理得地坐着。也因此,我对他们没及时让座没有太多的责备之意;但对那位勇于呼唤“公德心”的中年人却肃然起敬。广州太需要这样的呼唤,社会太需要这样的呼唤,也许正是因为他或有许多像他一样有“公德心”的人们的呼唤,才使广州乃至整个社会充满了文明与和谐!
两次广州之行,两次不同的心情。第一次从广东回家,心里充满了担忧与压抑;笫二次从广东回家,有两个声音一直在我的心灵震荡:一个是卖粽子的女孩的声音,一个是地铁上青年男子的声音。这两个声音,既令我陌生、新奇、惊讶,又令我熟悉、兴奋、自豪。因为这是来自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广东的声音,更是华夏文明对大都市的呼唤! 我多想在全国各地,随时随地都能听到这样的声音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