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穴论坛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查看: 962|回复: 1

[转贴] 黄石浠水跨江联合开发号角响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8-3 16:17: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中文注册

x
                        7月28日上午,黄冈市浠水县散花镇土墩村,64岁的农民胡信贤逐字逐句地阅读着本报当日刊登的一则新闻报道,双眼不知不觉湿润了。
  “黄石浠水将进行跨江联合开发,这真是个天大的喜讯。”老人感慨道。
  胡信贤家的大门朝着长江,隔江望去,黄石城区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清晰可见。还有那些他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街道、商场、工厂……
  14年前,黄石长江公路大桥落成,天堑变通途。但由于行政区划的不同,大桥两岸短短几公里路程,两地居民仍需乘坐长途客车。2001年7月1日,在胡信贤历时2年的奔走呼吁下,中国第二条跨地域的公交线路在黄石市与黄冈市浠水县散花镇之间开通。这是沿江城市黄石与黄冈第一次“跨江联动”。个中艰辛,胡信贤一箩筐也说不完。
  “但随着黄石与浠水的跨江联合开发成为现实,这一切都将变得容易起来。”念着报纸中的新闻内容,老人开心地说道。

  跨江发展
  行政区域瓶颈将打破
  令胡信贤感到兴奋的喜讯来自湖北省人民政府于7月27日举行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会上,湖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正式公布《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湖北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发的决定》,和盘托出湖北省建设“长江经济带”的宏伟蓝图:通过十多年奋斗,到2020年左右,把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长江流域要素承载能力最强、产业聚集程度最高、带动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最强地区之一。
  湖北长江经济带与武汉城市圈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两圈”在地理位置和行政区域上高度重叠,两圈就是自行车的轮胎,而长江经济带就是链条。
  湖北长江经济带,西起巴东,东至黄梅,全长1062公里。消息传出,两岸居民无不欢声雷动。
  更大的喜讯降落在黄石、浠水两地——《决定》提出,湖北长江经济带建设主要突出与“两圈联动”发展,优先开发武汉—黄石、宜昌—荆州段。其中,黄石市与对岸的黄冈市浠水县将打破行政区域瓶颈,成为湖北省首个“跨江联合开发试点”,“在不改变行政区划的前提下,按照市县协商、利益共享的原则进行跨江联合开发试点,解决黄石市发展空间局限问题和浠水县投资不足问题,实现互利双赢。”
  黄石、浠水联合开发号角吹响。大江两岸,一个新经济时代即将到来。

  优势互补
  江南江北的理性选择
  1986年6月16日,黄石市政府首次向交通部申请建设长江公路大桥。当时,黄石已成为湖北沟通华东、华南诸省联系的要冲。如此重要的区域,仅靠水陆联运,不但不能满足交通的需要,在经济上也如一座“孤岛”。
  “那个时候,桥两边都是菜地和荒滩。”对此,散花镇农民涂大贵回忆说。这是黄石长江公路大桥建成前当地的真实写照之一。
  如今,在武黄高速公路与黄石长江公路大桥对接的短短3000米左右的地段,迎宾大道犹如一根银色丝带,串起了一条以汽车贸易、现代物流、商贸居住、饮食休闲为一体的经济链条。桥对岸,在黄石长江公路大桥与黄黄高速公路以及在建的鄂东长江大桥四周,浠水县散花工业园正在加紧建设当中。
  但是,繁荣背后,桥南桥北两地却隐忧重重。
  7月29日下午6时,浠水县散花工业园指挥部。负责人宋毅风风火火从工地上赶回,听说记者是为两地跨江联合开发一事而来,这位《东楚晚报》的忠实读者满脸笑容。他介绍,散花工业园成立于2004年,规划面积14平方公里。5年来,该县共投入1.5亿元,均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截至目前,园区共引进企业16家,实际投产企业共三家,去年生产总值约1.4亿元,税收约1000万元。
  在浠水县,这是一组不错的数字。然而,宋毅坦率地指出,相比该工业园区发展空间、资源环境、人力资源等丰厚的“家底”而言,园区的发展仍显缓慢。其原因何在?“资金短缺!其包括:基础设施上的投资、园区企业的投融资等。”宋毅说。他补充,由于基础设施投资不足,该县甚至想通过用土地来置换基础设施投资。
  此外,技术、人才等要素的缺乏也是令散花工业园这座“金矿”不能得到充分挖掘的原因所在。
  “如果有资金,我们可以发展得更快。”宋毅说。
  与其相比,黄石的发展隐忧却处于另一个极端——黄石在产业基础、市场平台、对外辐射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然而,自上世纪90年代起,由于城市发展空间急剧膨胀,黄石经济发展正面临着没有空间扩展的困扰。
  黄石一方的声音则是:“如果有充足的土地资源,我们可以发展得更快。”
  一个资金投入不足,一个发展空间受局限。不难看到,两地发展所存在的问题,恰好正是彼此打破发展瓶颈的关键所在。
  在过去,由于受到区划分割,两地经济联动是一根敏感的神经。但现在,人们有理由相信,这是一个可以实现的梦想。

  “靖江模式”
  一体化经济是大势所趋
  一条长江天堑,成为经济差距的自然断裂带。隔江相望的江苏省江阴市和靖江市与黄石市和浠水县曾面临着相同的问题。一个属于无锡市管辖,一个属于泰州市的行政版图。历史上两地有太多的血脉相连,却因行政区划的阻隔,成为苏北苏南贫富差距的现实缩影。
  1999年,江阴长江大桥落成。大桥连接江南江北,消除的不只是自然的屏障。当车辆、人员在江阴大桥上穿行时,看不见的资本、思维也在两岸迅速流动。2003年8月29日,基于民间原始冲动与基层政府理性抉择合力对接而来的种种探索,一个资金、土地分属不同行政区的开发园区——江阴经济开发区靖江园区正式成立。
  2005年上半年,黄石市政协与浠水县政协相关负责人和部分委员曾赴该园区进行了实地考察。
  据了解,靖江园区的运作模式为:由江阴市和靖江市共同出资成立投资有限公司,双方出资比例为90%和10%。投资以江阴为主,园区管理以江阴为主,劳动力安排和配套服务以靖江为主。在行政审批上,园区不对江阴也不对靖江,不对无锡也不对泰州,直接对省政府部门,享受地级审批权限。
  2006年,该园区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为4011万元;2007年为1.07亿元;2008年为2亿元。其中,2007年,该园区的经济总量达50亿元,而靖江市一共才350亿元。除此之外,江阴市还有100多亿元资本投放到靖江市其他地区。与此同时,江阴市面临的空间局限难题也一举破解。
  记者了解到,“靖江模式”给大江南北两岸的不同行政区域带来了甜头,同时,其在发展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和争议。但作为曾经深入调研过这一模式的亲历者,黄石市政协副秘书长胡从阳指出:“市场经济的成长总要不断突破自己的外壳,生产要素的聚合总要不断拓展更大的平台。跨区域发展,一体化经济是大势所趋,关键在各级政府要能审时度势,顺势而为,并有足够的大度和政治智慧去应对和破解难题。”


http://bbs.cnhubei.com/thread-1700028-1-1.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8-3 16:18:38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觉九江和黄梅也比较适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武穴信息网 ( 鄂ICP备2021017331号-1 )

鄂公网安备 42118202000100号

GMT+8, 2025-5-19 15:44 , Processed in 0.047109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