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穴论坛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查看: 1178|回复: 0

[转贴] 湖北省农业厅关于对武穴市甘薯种植加工试验情况的调查报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6-14 14:09: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中文注册

x

湖北农业信息网 www.hbagri.gov.cn
生物燃料是一种前景广阔的新型能源,在矿物质燃料日益枯竭的趋势下,发展由农产品加工提炼出的生物燃料,不仅可以有效缓解能源紧张的局面,还可以推动农产品加工业向纵深发展,拓宽农业发展思路,增加农民收入。为深入了解相关情况,我们组织力量,深入武穴市,就甘薯种植、加工和试验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
一、基本情况
(一)新品种试验示范情况
去年,在武穴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广济药业围绕燃料乙醇项目,组织专班,从恩施农科院、湖北省农科院、河南信阳世中薯业有限公司引进了三个高淀粉红薯品种1.8万斤,在武穴市梅川镇五里村、回龙村,石佛寺镇张岭上村进行了示范种植,种植地块均为坡岗地和林果地,面积600亩,田间测产亩产800011200斤,试验测定淀粉干物质含量为17.1%-20.5%。其结果与我们实际调查的情况基本吻合。
(二)淀粉加工情况
去年,梅川镇五里村在广济药业的支持下,建立了甘薯淀粉加工厂。从加工厂了解到,每百斤甘薯可加工干淀粉23斤左右,产鲜薯渣54斤,加工厂每百斤甘薯收5元加工费。该厂一台轧粉机每小时可加工鲜薯2吨,15天可加工甘薯700吨左右。
(三)薯渣酿酒情况
梅川镇五里村甘薯淀粉加工厂与广济药业合作进行鲜薯渣酿造薯酒试验,试验结果为每百斤鲜薯渣可酿造薯酒18斤(酒精度为52%)。
(四)农户种植甘薯实际产量及效益情况
梅川镇五里村、石佛寺镇张岭上村农户反映,新品种一般亩产6000斤以上,高产地块可达8000-11200斤。五里村农民伍亢东种植省农科院和恩施农科院两个品种0.5亩,平均亩产9600斤;五里村农民陈杰华种植新品种1.7亩,其中1.2亩在未施肥未抗旱的情况下,亩产4000斤,而施肥较好的0.5亩,亩产超过8000斤。而大法寺镇11个农户种植本地品种一般亩产4000斤,高产田块也只有5000斤,新品种比本地品种每亩可增产2000斤以上。
种植新品种甘薯,亩产值在7501500元,过去同田种植芝麻、黄豆、花生亩产值425700元,两者相比,种植甘薯每亩可增收325800元,特别是甘薯种得好,产量高的农户产值可过千元,增收效果更明显。
二、存在的问题
(一)收购价格偏低,效益不明显
淀粉加工厂鲜薯收购价为0.15/斤,而农户将甘薯运到加工厂的运费就达0.01/斤,农户实际到手价只有0.130.14/斤,梅川镇种植大户曹本刚把54000斤甘薯从田里运到家中的运费是500元,每斤甘薯摊运费0.93分。淀粉加工企业生产的湿淀粉运到广济药业销售,每吨运费约100元,相当于每斤甘薯摊运费0.01元。运输费用由农户和淀粉加工企业承担,实质上是降低了收购价格,影响了甘薯种植效益和加工效益。调查中农户要求加工企业到田间收购鲜薯,加工企业也要求广济药业到厂收购湿淀粉,如果不能就近收购,则运输费用应由收购单位承担或提高收购价格。
(二)种植技术不到位,产量差异大
武穴市传统甘薯生产一般都是以山地为主,地力差,不易抗旱,农户一般不重视,不施肥,不抗旱,管理粗放,技术水平低,甘薯产量不高。从去年试验来看,同一品种不施肥的田块亩产只有4280斤,施肥田块亩产可达8340斤,施肥田块比不施肥田块增产4060斤,可见管理水平的高低对甘薯的产量影响很大。
(三)劳动强度大,运输困难
由于现在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部分外出务工,在家种田劳动力以老人和妇女为主,收获时挖薯、搬运等工作劳动强度较大,而且由于山地一般没有机耕路,机械运输困难,只能靠人工运输,如果亩产10000斤甘薯,则需挑100担,收获运输对缺劳户来说是一个现实难题。
三、开发甘薯产业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一)开发甘薯是产业发展的需要
近几年来,甘薯因其营养丰富、营养价值高而受到人们青睐,消费热潮正在兴起。甘薯的深加工前景看好,市场广阔,食品加工链较长,作为生物能源原料经济高效,作为工业原料能降耗增效。武穴市发展甘薯产业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一是武穴市素有甘薯种植习惯,甘薯常年种植面积约2.5万亩,主要分布在梅川镇、大法寺镇等沿山丘陵地区。全市坡岗地面积约16万亩,其中幼龄林果园约8万亩,山地、坡岗地、林果园套作的资源比较宽,开发甘薯产业,可以在既不占用良田良地,又不占用粮食及其它高效作物用地的条件下,建成15万亩左右的生产基地,形成一个新的产业。仅种植一项就可实现产值1.5亿元以上,可与油菜、棉花等产业并驾齐驱,如果把加工增值和其它连锁产业效益综合计算,则对经济发展就更具推动作用。二是广济药业现在每年需淀粉4万多吨,扩建后每年需淀粉10万吨以上,广济药业需要15万亩以上的甘薯生产基地才能保证其对淀粉的需求量,广济药业对淀粉的需求,解决了发展甘薯生产的后顾之忧。
(二)开发甘薯产业是企业发展的需要
广济药业是亚洲乃至世界上重要的核黄素生产基地,产量在世界排位第三,亚洲位居第一,而且产品市场十分俏销。现在其核黄素生产每天需要淀粉120吨,而原料大部分是从外地采购,仅此一项每年就增加运输成本2000多万元。广济药业扩能后,每天需淀粉300吨以上。因此,支持龙头企业的发展,确保企业原料供给,降低企业物流成本,也是工业反哺农业,扶持农业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
(三)发展甘薯产业是农民增收的需要
从试验示范情况来看,利用山地、坡岗地、幼龄林果园等地种植甘薯,与其它作物相比,每亩可增收几百元,甚至成倍增收,在管理水平较好的情况下,一般可亩产鲜薯8000斤,高产可达1万多斤,发展15万亩甘薯产业可为农民人均增收200元以上。
四、对开发甘薯产业的建议
(一)围绕大产业开发,加大行政支持力度
开发甘薯要树立大产业的思想,实行战略谋划。一是要全力以赴的抓好基地建设,政府要利用行政推力,做好组织引导工作,使甘薯产业朝规模化、基地化的方向健康发展。二是要加大对企业扶持力度。建议政府出政策,对种植大户、新建的加工企业在资金等方面给予扶持,推动甘薯产业的发展。三是要抓好产业服务,按照区域规划,抓好配套设施如运输道路、水利设施等的建设。
(二)围绕科技开发,加大技术支持力度
一是开展种植技术攻关研究,提高甘薯产量和效益。重点抓好新品种的试验示范,筛选出适合本地种植的优质高产品种;完善种苗繁育技术,建立种苗繁育中心,满足大面积生产供种需求;抓好高产技术攻关研究,促进甘薯单产水平较快地提升到8000-10000斤水平;抓好技术培训,大力推广高产栽培技术,提升农民种薯水平。二是开展加工技术攻关研究,提高加工效益。重点是提高鲜薯的出粉率、薯渣出酒率,燃料乙醇转化率等。三是开展相关产品开发研究。重点是开展甘薯系列保健食品和生物有机肥等相关项目的开发研究,拓宽甘薯产业链。我厅将高度关注,并根据发展实际提供必要的支持。
(三)构建加工网络,方便鲜薯收购
根据产业规划,按照4000亩基地建一个淀粉加工企业的标准在生产基地合理布点,使企业与基地形成紧密型的合作关系,并积极开展产后服务,尽可能实行机械收获,进行产地收购、上门收购,降低农民的劳动强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武穴信息网 ( 鄂ICP备2021017331号-1 )

鄂公网安备 42118202000100号

GMT+8, 2025-2-21 18:42 , Processed in 0.050955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