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穴论坛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查看: 627|回复: 1

[转帖]袁隆平的成绩单令人大跌眼镜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0-31 09:23: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中文注册

x
2008年10月27日晚,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荣归大学母校西南大学。<p> 场面相当震撼:摇旗子、举画像、拉横幅,学生们冒雨在校门口排了半公里长队。袁隆平院士现身时,上千人的欢呼响彻校园。餐厅工作人员甚至专门在餐桌正中摆了一个玻璃缸,里面盛满了大米。缸壁上还专门写了一句话:“饮水不忘挖井人,吃米不忘袁先生”。 </p><p>  这都在意料之中。</p><p> 但这次回归的一个花絮是首次披露了袁先生在校成绩,结果出人意料。据报道,袁隆平1950年大一下期期末考试成绩单清楚地表明:袁隆平当时农学课程成绩并不很突出,反而英文成绩特别好,高达93分。国文64分,植物学65分,普通化学60分,地质学88分,农业概论88分,气象学84分,农场实习67分。他专业成绩在班上仅相当于中等。对此,西南大学教授、国际著名蚕学专家向仲怀表示,成绩并不代表实际能力,袁隆平自己也说过:“书本很重要,电脑很重要,但书本和电脑都种不出水稻”。</p><p>  这验证了一句古诗所讲的道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但我更觉得这次58年后的发现,完成了对中国教育理念、体制的又一次深切的反讽。</p><p>  对于学生,我们的各级教育存在一个从来都未改变的核心评价体系:考试成绩。我记得有这样流传甚久的一句校园顺口溜:分,分,学生的命根。从学前一直到大学,重知识、轻能力;重灌输,轻实践的教育方式始终以一贯之,倒颇继承了靠八股文打天下的遗风,真正适应时代要求的创新型人才不是被轻易扼杀,就是被打入另册,需要像大长今那样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历经各种本可以规避的磨难才能脱颖而出,比如袁隆平——尽管他后来赶上了一个让人不堪回首的动乱年月,但即使在今天,像这样的成绩单也是很难被当成杰出后备人才培养的,我觉得袁老师估计还得从田间地头干起。也许您会拿“是金子就能发光之类”的鬼话安慰他,但君知否:多少像袁隆平这样成绩平平、拥有异禀的天才已岁月磨成庸才?</p><p>   目前,中国诺奖目前保持着尴尬的零记录,对世界产生重大影响的原创性科学贡献亦少得可怜。但愿袁隆平的大学成绩单能使有些决策者惭愧,有些梦中人警醒。</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0-31 09:24:52 | 显示全部楼层
<p>面对这样的成绩单很会让一些人联想和感慨,这也在情理之中:毕竟,在中国这样的社会里,每一次考试都关系着当事人的命运甚至波及家庭父母、兄弟姐妹、亲戚朋友等等直接相关拟或间接相关人。</p><p></p><p>     是所谓: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学生的命根。</p><p></p><p>      虽说现在强调素质教育,突出能力素质培养,突出创新思维和实践培养,但各种各样的入学、进级、评定职称、行业资格等等都却还与考试密切相关,有时甚至还具有一票否决权。这都是实际,感慨或者义愤都不想说了,</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武穴信息网 ( 鄂ICP备2021017331号-1 )

鄂公网安备 42118202000100号

GMT+8, 2025-10-12 06:19 , Processed in 0.059079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