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姓脉络 上 州上叶姓祖墓,座落仙姑山南麗,是前些年迁去的。原址位于武穴长江大桥北岸桥基,那里是一片沙地,乃滚滚长江冲积而形成。坝外人谓之州上。两条并行拦江大堤之间,只有四处村落,因居于上,故名上州。 迁建的祖墓,亦按现俗修立了一座高大的墓碑,正面石栏围定。墓碑分上下两个层次。上层用黑色大理石雕刻一面得姓先祖叶之高的描金彩色画像,之下大理石上刻着简介。再往下由七道碑门拱托,其中五道是世祖碑位,左右两门刻下州上叶姓后人的名字,野句及子女名列其中。 去年腊月三十日,上坟祭祖,对祖墓瞻仰端详良久,却有一些疑惑甚为不解。主要是对下层中碑十三世祖叶公士严大人有一些不明。 碑上高层部分,即得姓始祖叶子高,以及再往上的世谱则是非常清晰、明确无误、毫无悬疑。历代史记和典藉也所指一致,即叶子高是楚庄王熊旅的玄孙。 写本篇之前,野句犹豫,迟迟不想动笔。之前,每说到祖为芈姓即引不少愚蠢的嘲笑,啮野句是为脸上贴金。贴什么金呀?野句著文只为自误自乐,从未想去争名逐利。贴到微信空间或结集发在论坛,只想保存长一些,并无他意。 嘲讽最多的是说野句不该拿楚王和叔祖屈原撑门面,当然,全被野句嗤之以鼻。非要说到用意,稍有一点点格局和高度的人,必然可见这是一个好的用意,是以召唤民族凝聚力为天职,再无其它。帝高阳颛顼是黄帝之孙,百姓皆由炎黄衍生而来,倘若人人追根溯源,认同先祖,心有同根共祖之念,那么言行举止所作所为视为一家人,如此又怎会人心险恶,尔虞我诈,为利名背正道而逆施,造成社会人心道德礼仪之风气不古,却全然不管不顾,所有人只图自私? 嗟夫!句之说,上不承认,下不成共识,时势只在掌声中浮夸,个体夹隙窃安。反之若炎黄意识根深蒂固,高度凝聚,又怎么会处落在软弱的中央,被视为佛系国度呢? 言归正传,关于叶公子高,史载有他的四则记录:一是与孔子的论道;二是叶公好龙的传说;三是平定白公胜之乱;四是分封于河南叶邑。既然没有争议,本篇不作累赘,只对世说中关于叶姓由沈姓衍生作一点分析探讨。 叶子高又名沈诸梁,乃沈尹戌的儿子。在春秋战国时期,姓并非如今人一样认定。时不管沈或叶,和屈原,白居易一样都以芈为宗族本姓。叶不是继承,而是楚王再次分封,是平等的,不存在封地衍生之一说。楚庄王封尹戌于沈地,人称沈公,后来其子平定白公胜叛乱为楚国立下奇功,楚惠王另封叶县于公子高,这之间不存在封地衍生关系,只相当于沈县归尹戌,叶县归诸梁,他俩是父子,都姓芈。 春秋战国时期,是以属地为标杆。秦国君主以秦地为标杆,但并不姓秦,仍以嬴姓。秦太子抚苏、二世胡亥、三世子婴都不取秦姓,但却以秦为标杆。周朝也并不姓周,周天子名叫姬发,他父叫姬昌,伯邑考是姬昌的嫡系长子是姬发的哥,但都姓姬而不姓周。从以上可以看出,属地和国土以及封地是属主的特有,为对外宣布,于是在地名之后冠以名字,这是对权属最有效的告示。不认作是宗族的本姓,更不能视为根源,中华民族的根源依然是三皇五帝。 至于远古,上溯起来十分复杂,因为那时没有文字记录,光三皇五帝就有汉代伏胜著作的尚书大传版本,即三皇是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五帝指黄帝、颛顼、地喾、尧、舜。而唐代司马贞增补的史记三皇五帝,则把燧人改成女祸,其余未变。除此之外,还有各个不同们版本,但总的来说大多认定伏胜和司马贞笔下归纳的三皇五帝为中华民族的先祖。 在纷繁复杂的姓氏争论当中,唯独芈姓得以局外,得益于芈姓传承十分清析,可以明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