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穴论坛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查看: 8219|回复: 0

[街谈巷议] 请高人指点: “梅川河”与“梅川”地名的确切源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2-6 12:58: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中文注册

x
                                                                        请高人指点:
                                               “梅川河”与“梅川”地名的确切源流
                                                           
      最近,笔者在查找相关历史资料时发现:关于俺“梅川河”与“梅川”地名的来源,说法多种,因笔者虽年纪大了,但没有文化,且又想弄明白“梅川河”与“梅川”地名的确切源流,特请高人指点,万分感谢!
下面是笔者查找有关资料时复制的,



一:
传:明万历40—43年,广济知县为刘胤昌,他是安微同城人。刘胤昌任县令期间,曾在县城(梅川)筑文昌阁,修四高楼,做了很多有益的事,且并常聚文人墨客,以艺文相互唱和。其时封地在蕲州的明荆王朱仲良,以岁寒三友礼贤下士,也以红白二梅树相赠,刘县令得此重礼,为了造大声势,也加植了本地梅树千株,共植于绕县城而过的梅川河畔,推出了老广济县城一道亮丽的景观。
刘县令曾有“百里肩梅种我楼”诗句,后人逐有梅川由此得名的传说。


否定地名因刘县令植了梅树才有梅川地名比较容易。要深挖“梅川”河名、地名的来源,就比较麻烦了。
    1、先是据说有人从佛教史上找到了一条“四祖道信出生梅村”的记载。可惜看到这条记载的人没有注意留下文献的名称、版本,可供人查阅。这一条只能暂时存疑。
    2、白石山与惠山是梅川河会流口处。据说这会流口处的河墩上有个古村子,名为“梅村”。是否果然如此?有待进一步查证落实。
    3、据传说:永宁立县之先即有一条由横岗山发源流出的溪河,两岸原来就有梅树夹岸而立,因名“梅溪”或“梅河”。
     以上三条,三事可归于一事,即只要寻到一条确证,就能拿到“梅川河”与“梅川”地名的确切源流了。
    事实上,即或梅川地名和河名寻不到源流的文字证明,若细揣当事人刘胤昌县长《梅川歌》语句,他己主动说明,梅川地名和河名不由他裁了梅树得名,就变相说明了这梅川河和梅川地名是原来就有的,也为为三述三条传说立住了足跟。
下面有关梅川的诗句逐一翻译之,可得如下历史消息:
           从船上下来的客人阮先生胡为胡来哉?
      是不是想起了孟浩然踏雪寻梅访王郎的掌故,
      是否是专程来到梅川古镇寻找梅花的乐趣!
      我梅川县令比梅花清瘦,
      幸好新在老梅川添植了成千的梅树。
      还有号为“梅墅”的“四高楼”
二,
传:明万历40—43年,广济知县为刘胤昌,他是安微同城人。刘胤昌任县令期间,曾在县城(梅川)筑文昌阁,修四高楼,做了很多有益的事,且并常聚文人墨客,以艺文相互唱和。其时封地在蕲州的明荆王朱仲良,以岁寒三友礼贤下士,也以红白二梅树相赠,刘县令得此重礼,为了造大声势,也加植了本地梅树千株,共植于绕县城而过的梅川河畔,推出了老广济县城一道亮丽的景观。
刘县令曾有“百里肩梅种我楼”诗句,后人逐有梅川由此得名的传说。
三,清代金德嘉《梅川诗》序云:“种川上梅,自桐城刘大令始。蕲王朱仲良以红、白各二本来祝大会,赋诗有百里肩梅种我楼之句,盖种楼之前。云:梅川川上梅花树,树树都从皖口来。一夜初征梁苑赋,王孙筵向此中开。”梅川,因明万历年间(1572——1620)蕲王赠梅种入河边而得名。胡雄杰在《明朝时期的武穴历史——鄂东名医杨济泰》一文中指出,明孝宗弘治年间(1488——1505),广济旧县县治始命名为“梅川”,比我们通常提到的“梅川因蕲王赠梅种于河边而得名”要早。
您的见解是:敬请各位老师留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武穴信息网 ( 鄂ICP备2021017331号-1 )

鄂公网安备 42118202000100号

GMT+8, 2024-11-28 17:01 , Processed in 0.049069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