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穴论坛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查看: 800|回复: 6

[武穴资讯] 让记忆诉说城市的历史----听新哥细数武穴的老街老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5-10 10:15: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中文注册

x
让记忆诉说城市的历史

文图/刘永新

    640.jpg
      八户塘边浣衣景(刘永新收藏图)

      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记忆。那纵横交错的老街老巷,就是每座城市难以忘怀的记忆。老街老巷承载着城市的历史,具有重要的人文价值。一条老街、一条古巷、一座旧宅,蕴含了一定时期的风土人情、历史沿革。每条街巷就是一段历史,一缕回忆,一抹乡愁。老街老巷和古楼庙宇浸润了历史文化和民间传说,散发着传统的气息,遗留了先人智慧的印记,成为城市发展的名片。随着时间推移,由于风雨剥蚀、战火损毁、城市改建、人为拆除,那些值得保留的老街老巷,所剩无几,湮没于现代城市之中,有的消失得无影无踪。时光给人们留下的只是老街老巷渐行渐远的记忆。

      武穴是长江中下游北岸深水良港之一,这座小城因水而兴,因水而盛,因水而美。赋予武穴生机灵动的水,便是长江了。万古川流不息的长江,从远古流向未来,它见证了武穴的变迁。武穴由长江而形成的码头港口文化,由港口码头而派生的繁华而热闹的老街。老武穴街人可曾记得武穴老街老巷里那有青石板的路面和滴水的屋檐,人来人往,互相以乡音问候,老街古巷浓浓的生活气息。

      我生长在这座小城,总想用文字去追寻记录些城市残存的片段,为了那些即将失去的记忆,为了那些回不到的从前,留住一份永久的记忆,流传后人,以作纪念。

凌江楼
        武穴是随江而变的小城,首先说说消失的老河街。提起老河街,不得不先提起那座临江而消失已久的凌江楼,我们从那张老照片中还可以见到此楼的真容。
微信图片_20190510101859.jpg
据史记载:凌江楼建于清乾隆五十五年,古称乌石矶码头,位于今二码头,坐北朝南,面向长江,正面是一座弧顶拱门,形如城门,拱门上方建一座飞檐古楼,名曰凌江楼,楼下石基临江面,呈半圆弧凸形,基根至水,立柱结构,飞檐、跷脊,平拱、回廊,前列右雕护栏,两旁箭垛排列规整,三开间规模,凌江楼地段是长江边的制高点,地势高出一般位置,地形突出江岸线,属硬质地形。长江枯水时期,站在楼下观城门雄伟气派,数十条石台阶穿城门下延,上接街面,下临江水,上行下阶十分便利,是船泊行人卸货上下船及街民取水的平台,到了夜晚,“凌江楼”上大红灯笼高挂,远处观看江岸上似一座灯塔,据说江上行船数十里外可瞭望凌江楼的红灯笼,可用以目测江面的航向距离。
微信图片_20190510101955.jpg
凌江楼于1938年,日本侵略武穴时,毁于日本的炮火之下。从有关资料查看到关于凌江楼在解放初时期,基拱门上留存有石板铺砌的平台,宽数方丈,靠江一面残存有部分精致的石雕护栏,人站在平台上依栏隔江面望,看青山葱翠对面的将军山,俯看江面帆影点点,耳听惊涛拍岸,远眺望轮船进港,靠泊起航,迎亲送友,也是街民纳凉观景的一处好胜地。
微信图片_20190510102039.jpg
古长江码头航道上帆船
传说凌江楼,犹如凤凰昂首凌视长江,正街闸口左右两分,东官坝,西官坝,形如凤凰双翅伸展,城北刘家巷和西港航道蜿蜒伸展,其形状似凤尾飘逸,整个地形呈展翅飞翔姿势,好一幅丹凤朝阳的美景。正如一位老先生所言:凤鸣九宵,江滩古景,没有比凌江楼历史更深厚。


河街
      河街是一条贯穿了历史的老街,也是代表武穴的老街,河街起于上官,止于下官,呈东西走向,兴于清末民初,曾有人说:没有河街就衬托不出武穴码头的喧嚣繁华。
微信图片_20190510102205.jpg
河街依江而建,从东往西,约近两公里长,河街的建筑,十分有特色,沿街建造的店铺都采用木板做门面,上下木板,店铺分两层,下层取门面,上层当住房。青石板路,木阁楼,窄窄的街,光滑的石板路,街里那一排排商铺、美食、茶馆、饭店、客栈、戏楼、茶舍、会馆、麻行、竹器店、杂货店、盐仓以及理发店、布匹店、铁匠铺、遍及街头巷尾,人来人往 ,熙熙攘攘,一派喧嚣和热闹。
微信图片_20190510102251.jpg
河街商贩
街内还包括八户塘、石板路、二十八家、龙王庙、上关、昔曾设江汉关武穴分关和鄂东官盐局与复和盐仓于此地,在咸丰十一年设江汉关,武穴总卡,武穴上关下关地名由此而来,广济十七年改为分关。供应周边十几个县,销量与汉口总局相等。合面街顺江而下,东至渡江码头,为武穴第二长街。因其顺江而建,沿江皆为深水良港 ,曾设有太古、大阪、招商、怡和、汉武、江新能泵公司等是武穴中外通商码头。沿江轮船巡戈帆墙林立,周边数县麻盐客商聚集长驻,商贾云集,物流畅通。辖区内有寺庙:龙隐寺位于上河街西端新河口处,龙隐寺原名龙矶寺,俗名龙王庙,乃古刊江八景之一舟映斜阳。还有民国大总统黎元洪的秘书长饶汉祥的别墅。饶汉祥古居建于1923年座落在河街的西端。
微信图片_20190510102344.jpg
如果河街没有八户塘,八户塘中没有那石板桥,就没有老河街灵秀的江南之美。八户塘的形成之初,源自自然形成的浅水湿地,后来经过长江的涨水之后,方便街民浣衣、洗菜、洗刷等生活便利逐渐水深,才有了后来的垂钓、小孩游泳美好的一幕。八户塘位于旧时西官坝(江堤)外,西通新河口,东临女儿街,长约两里,中有石板路(桥),连接上河街两岸,居家多有凌水吊楼建筑,是端午节赛龙舟之地。据说石板路是徽州人出资集建,当年从上河街江码头起船货物,盐仓出盐,运进拉出到坝内外,挑担行人不便,绕道进出街,由当时武穴名旺的椿茂的南货商,鲍信斋先生牵头由八位徽州人出资而建,建桥后在桥端立有碑石,以留记载。又名八股塘。
640.jpg
石板桥
石板桥上的八户塘一景,设计似有江南特色,徽州元素,桥身小S曲线,石板路造型中有一圆形的桥孔,路面石板铺成,原初两边石柱护栏,只是桥的圆孔未拱出路面,没有形成大半月。堤外包括女儿街、程祖街、它们共同构成了河街的全部。

正街
明清时期,正街上为当时最繁华的一条商业街,临江房屋多为码头墙徽派建筑。正街是一条老街,分为上庙、下庙,据说当年,各有两对石狮立于两侧,南至正码头,北连礓察下(即现在的上庙口)。耳熟能详的二十八家的起源地,具体的位置在武穴下正街,靠近正码头处(下庙以下),原棕绳社一带,这一带地势较高,凌空于江岸。
微信图片_20190510102707.jpg
上庙是上世纪六十年代撤的,下庙是解放后是当时渔食品公司,清乾隆五十年,九江船关道台何永昌卸任寓居武穴,主持筹资创修武穴街道,取江西沽塘红麻石,统凿成八尺条石,并与船户计议由九江义运到武穴,将正街连缀铺成麻石板路面,其它街道取当地青石铺到,上街头、正街上、下街头三段,自明清以来,日渐繁荣,咸丰十一年,江堤南移重修,新江堤从正街穿过去,建造全镇唯一一座闸口,正街上两段始归于堤内,再不受汛期江水淹没,从而成为武穴商业中心,广济四乡和邻县商家,乃皖、赣、闽、湘为多省的八大商埠云集创业之地,全街商铺林立,行业包罗万象,行人摩肩接踵,十分繁华。解放后,正街不断拆迁拓宽修建,文革时期一度改名为解放街,后又复名。在城市改扩建的大潮中,历经百年的老街已失去了往昔的古朴清幽和街面的繁华,古老的建筑被一座高楼所替代 ,如今仍是武穴的商业步行街。

塘下街
       街道北靠荷花塘,又名何名塘。
640.jpg
街北端起于兴通会馆,曾为刊江中学校址,现为武穴医药公司所在地,昔北对冯家巷与大坝上相通,南到江堤止,南端万寿宫内设有江西会馆,亦为豫章小学校址,中段有英传教士牧师公寓,俗称洋人屋,如今临街依稀还残留着几处老宅,青砖瓦屋,历经沧桑,古韵犹存,仿佛在回放着历史,全街与正街平行,期间有多条小巷连接。

后坝街
微信图片_20190510102927.jpg
全街与正街平行,南北走向,期间有居仁街、丁家巷、复成巷、太平巷相连,北起八角洞(即原动机厂后侧),经水剅下与正街相连,南至西关坝江堤。街道沿线建于明永乐青林堤故址,咸丰新堤建成后,后坝街和塘下街、正街皆归入江堤以内,新堤临江在前,故堤在后,街名籍此而生。街北端有灵东小学,即现解放小学,乃武穴城区仅存的百年老校,街面青石板铺造,旧时商铺祠堂民居杂趣,郭家大院也在其中,泾县会馆也设在此街,国民党镇党部设于街南端,亦称武穴市党部,即现土产公司处。武穴镇政府设于街中段西向,即老农业局所在地。1949年为人民接管仍设武穴镇政府至1952年始迁塘下街,历经百年风雨,沧桑的老街,如今街面失去了往昔的热闹与繁华,古老的老宅在城市街道中拆除了,而值得庆幸的是,后坝街内郭家大院在政府的观注下,已维修保存下来,现为市文保单位,也给这条老街留下了记忆。

居仁街

如果你是一个土生土长的武穴人,相信都知道居仁街是一条商业街,居仁街是通向正街和后坝街、民主路的一条横街。旧时名曰街,实为巷,无商号,两端有圆形街门相守,街两端做有居仁门,至武穴解放时同类街门在其它街道共存有八座,多建于明清时期,据说为街区间治安防盗之用。居仁街中段有安徽徽商居多的会馆,后借址开办了安徽小学,后改名永宁小学。

二府街

又称二府场,即江堤下老公安局地段。清武黄同知府暑建于此地,历为武穴政治中心,一直续到民国年间,日寇侵犯时,其中段连同太平巷一片被烧成瓦砾场,后建公安局于此地。

刘家巷

微信图片_20190510103109.jpg

刘家巷商贩
镇北一条老街,为南北走向,南起上庙,北至大桥边,北端有一座拱桥,俗称大桥,东南与刘八角连为一体,刘姓为最初落居此地的大户人,唐时已成街集,临街店铺曾经鳞次节比,屋瓦接堞,名谓巷,实为武穴最早形成的街道;西端各种商铺密密相连,青砖瓦屋,古街深巷,车水马龙,人来人往 。明永乐二年建成青林堤后,唯此街处于长江堤防以内,长江小汛无虞,成为当年全镇最繁华的地段,和鄂东久负盛名的米市。东侧和北端紧靠河港 ,清初曾有外江和内河码头五处,停泊刘家巷的载货民船,每日不下百只左右,咸丰年武穴江堤南移改直后,仍有大桥边礓察下等内河码头,水旱路西可直达黄泥湖,仓头埠、团山、凤咀之西沿岸;东处武山湖经官桥可达连城、太白湖、清黄广水乡,便利往来运输,勾通城乡物流交换,是民众上街逢集多喜集于此街,是乡民上街的必经之地,直至二十世纪末,河道干涸才停航前,刘家巷一直是武穴粮米和农贸土产的集散地。如今目前剩下的老屋店铺不多了,一条老街静默承载着千百历史往来的脚印,在城市改扩建的大潮中,历经千年风雨沧桑的老街,不断拔地而起的高楼便是一个梦想的终结。

微信图片_20190510103200.jpg

刘家巷河埠船夫

新堤街

又称新街,从正街闸口顺江堤向东绵延至下港,即现在的船厂位置,因此段堤坝为咸丰新堤,全街壅堤而建,故名新堤街,旧时房屋多低矮,1953年后扩建黄广大堤,渐行拆迁。

西坝街

从西官坝口顺江堤面延至新河口,依堤成街而得名,至1955年,江堤整险加固,升高拓宽。连年岁修岁岁增,渐将沿堤民宅房屋拆迁消失 。 微信图片_20190510103252.jpg
旱路上的推车夫

女儿街

        女儿街曾是后坝街的南部延伸。咸丰年江堤改直重建,后坝街南端被新堤阻隔断,故沿西关坝头筑斜坡翻堤以利通江。女儿街北端依坡而建,向南绵延至三喜桥边,西侧背靠陈家圈,今交通闸至港三码头的一条小街,旧时因街坊女子多而不逊色於男而得名。此街为武穴主要通江门户,客栈、码头、仓库多建于此地,解放后武穴竹器工艺厂建于街首,章水泉竹艺在此厂得以弘扬,名扬四海。

程祖街

微信图片_20190510103410.jpg

据传有程氏先辈清代从江西来武穴经商创业,历数百年,颇得成就,聚居此地,就在邻近置宅连接片,并立宗祠,其后裔为缅怀先祖而称程祖街。此街渔商聚地,东靠下庙,西连女儿街,勾通正街成一体。

新街

西出正街与程祖街斜对面,东连港咀上,客栈、澡塘等报务业和渔具杂货店铺穿插期间,古为长江沙滩,成街在咸丰新堤建成之后,与新堤街平行,据传是拆茅舍棚户建成的街,故名称新街。

朱家巷

       巷内曾有朱姓大户,其正街出口,北侧当铺,早年毁于大火,后在银楼旧址处建,即现在的纺织品公司,该巷已改建封断。

微信图片_20190510103459.jpg



徐家巷

西与居仁街对应相通,旧益源祥商号位其南侧,东靠兴通会馆,巷口狭窄,壁可攀人,武穴电影院建成后拓展成街,1980年更名影院路,并与青林路相通。美雅副食品厂建于街南,武穴特产武穴酥糖就出于此巷,享誉全国。
微信图片_20190510103559.jpg

邮局巷

位于武穴老邮局区域内,邮政局至今设在此地近百年,现已改建封断,故保留塘下街出口的原貌。

焚经炉巷

昔又名平昌里,西段曾建有庙堂和焚经炉而得此巷名。据传设炉为尊崇孔孟礼数,不致经典流散,焚烧字纸之用。巷位于邮政大楼南侧,现已改建封断,仅保留塘下街的出口原貌。

王家巷

       位于建安公司侧旁,其侧有王家院与该巷并排相连,巷名亦由此而得,以后院拆巷存,现可曲折通行。

微信图片_20190510103651.jpg


盐仓巷

位于武穴印染厂的北侧,即百货大楼的北侧,因早年设有私人盐仓而得名,又名循礼巷。巷中段曾设徽商泾县会馆,该巷在民国初期曾开办教会学堂,正街出口又紧对福音堂,常有外国传教士进出,故又名洋人巷,现尚基本保持原貌,为两街间仅存的老巷道。

火场巷

旧名万寿宫巷,因于1938年,日寇侵占武穴时炸毁椿茂等大片商铺,大火焚烧成一片瓦砾而称火场,实为日本侵略中国之罪证,后于1956年建银行和工人俱乐部,遂再成巷,现为百货大楼巷。


当铺巷

位于正街闸口向东连接塘下街之间,昔有当铺在该巷称首故名之,现已拓展改造成沿江大道一段。
640.jpg

由义巷

由居仁街西延至民主路大礼堂,即现在影剧院对面。“居仁、由义“语出孟子,《离娄》上篇,居仁街、由义巷现均已拓宽贯通,连为一体,扩建成现在的居仁街,一度成为武穴小商品的贸易中心。

丁家巷

位于原福音堂,即现新华书店的侧旁,旧时有丁姓大户居此,现已拓宽重建成商业街道,并成为正街和民主路两街的通道。

复成巷

位于昔朱复成布庄侧旁而得名,其西出口与后坝街阴剅口相对,亦是民国年间和解放初期武穴镇政府所在地,巷内基本保持原貌。
微信图片_20190510103848.jpg

太平巷

即火场巷西端,寓战乱之秋为祈太平之意,西出口南侧旧为武穴大戏院与光明电灯厂,即后新华印刷厂相对,后改建成芋麻仓库。

大坝上

西起正街魁星门,东至月塘北端,成街久远,明时为外江港埠,原位于明永乐青林堤北堤坝故址,依堤成街而得名大坝上,曾是武穴海拔最高处。1954年大水,江堤溃堤,洪水泛滥时,全城仅此处一段未被淹没,建市后拆建拓宽改造成永宁大道东段之南侧。

高家巷

又名南京会馆巷,北经新堤街与塘下街相对,南穿新街由桂花桥出水巷口达过江码头连接下河街,此一带是旧社会的风花雪月之地。

港咀上

北接新堤街,南达长江边帆船港埠,俗称港咀,即古时之青林口,原为外江内河航运的必经之道。咸丰新堤截断后,港道渐淤塞,港湾码头仍存,经下塘翻拖船埠与月塘相通,遂成外埠帆船和本地船户集散地,尤期湘赣木材客商集此地居多,明代隆庆年前,下港村在青林堤外,港湾通向长江口,称港咀上,亦是船民渔户聚居之地,发展成港咀上街,街上客栈、饭店、南货小卖,颇为热闹,晚上灯笼闪烁,琴声悠扬,有江南小街之情趣,即现为武穴造船。
微信图片_20190510103929.jpg

栖贤寺

位于西菜园,武穴中学旧址。相传太平天国军师兵败后来栖贤寺主持方丈,人称小颠和尚,是武穴名人刘文岛启蒙老师。

桂花桥

明代万历年间,八户塘水通港沮上,桂花桥座落其中(今轮渡码头西)。相传桥畔有一姓董的孝子自用芝麻炒熟碾末,拌以糖渍桂花为母治病,武穴酥糖的起源如此。

青林堤

明代隆庆寺年六月大水,青林堤溃决百余丈,镇一地方官跳水抢险身亡,传闻水落三尺,百姓在决口大坝上(今青林路口)筑成真君殿,经岁祭拜纪念,溃口外冲成月塘,东段残堤俗称老坝头,真君殿毁于五十年代末。

石塘轩

在塘下街古平阳别墅旁,塘有石轩,石岸石栏,木兰树虬枝阔叶,花如白鸽,出香扑鼻,野草闲花相映成趣,是邻近妇女浣衣集地。

上庙口

       旧时有朱漆大门,石狮双立在上庙(现金三角)位置,是周边乡村通往正街的十字路口,街摊店铺,小吃杂货,纸马冥烛,五花八门,热闹非凡。

微信图片_20190510104058.jpg

雨天街上行人

        武穴在旧时有九街十八巷之说,比如:至祥巷、轿行巷、伞铺街、油篓街、鄢家巷等,不同时期,其名和建筑变化有不同的称呼,熟街熟巷,因人习惯而称呼,但这些耳熟能详的地名,于我们而言,既是回忆也是故事,在我的心中,隐藏在繁华城市的老街和古巷,像一首首经典的老歌,让人久久回味,给岁月温暖的回放,它记载着一个城市的发展,聆听着历史的诉说,是我们的根,是我们的家,如今走过路过这里,记忆都在心底盘踞着,直到悄然被勾起,无论岁月如何流走,那些记忆刻在我们每个武穴人的身上,乡土、血统、语言都在这里得到了诠释,与城市的灵魂血脉紧紧相连。

                                                                                                                                                       2019年5月5日  

文中所有图片由作者刘永新特别提供,在此诚意鸣谢!

编辑:武穴信息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5-14 11:11:06 |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字和照片,建议武穴档案馆收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5-17 09:32:54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清末时期的照片,难得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5-17 13:18:08 | 显示全部楼层
武汉的教堂好多也都是在江边不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6-4 17:04:21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知道还有没有记得,96年的时候在八户塘边上捡银洋的!

听说是解放初期,当时寺庙和尚,无处逃,把银洋撒到塘中,经过50年的冲洗,冲到了塘边!

看着一个个熟悉却消失了街景,很是感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6-4 18:52:5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拆掉,统统拆除建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6-4 18:52:5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拆掉,统统拆除建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武穴信息网 ( 鄂ICP备2021017331号-1 )

鄂公网安备 42118202000100号

GMT+8, 2024-11-26 09:40 , Processed in 0.075722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