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穴论坛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查看: 2258|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风土人情] 地方史:梅川书院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9-27 14:31: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中文注册

x
       济邑治西,旧有义学,前邑侯萧所创建邑中子弟学堂,敬业亦累年於兹矣。李公以雍正乙卯之岁济篆,殚心图治,布德缓刑,利兴弊革,凡为农工商贾计者一一体恤周至。至于学校尤加意振文教,勤考课。自士习日端。义学之执经者,亦日众,奈时序递更,日就倾颓,且孔道阛阓多嚣。於已未岁,择基地北关移建书院十余间,高明爽朗,远迎山秀,近邑流清,晏坐月丛,仁风翔洽,亦梅川一胜观也。           延名师督课於其中,凡厥俊秀无不负芨来学,颂公之德於不衰。太史公曰:“布衣匹夫之人,不害於政,不妨百姓取与,以时而息财富,智者有采焉,况於邑父母广布教化,振兴文运,为斯民泽诗书,计长久而有不浹髓沦肌(比喻感受极深),爱比甘棠。者乎余於庚申冬,秉铎兹土得深,悉我公前后经营苦心,为之记。公讳肇梅,号香雪,福清人。
      注:文—江禹注,乾隆三年训导,岁贡,江陵人。撰著《梅川书院记》存于清代邑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17-9-27 15:49:42 | 只看该作者
我书读的少看不懂,烦请楼主译成白话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7-9-28 09:20:5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酷酷水灵 发表于 2017-9-27 15:49
我书读的少看不懂,烦请楼主译成白话文

全论坛估计也只有大才子野句看的懂,他还会七律八律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7-9-28 23:15:41 | 只看该作者
好吧,帮你翻译一下。
   是说:
   广济县城的西边,普有一处不以图利为目的的学校,是一个叫萧肇梅的人,开办的,刚开始取学校名叫”子弟学堂“。萧肇梅在这里办了好多年。李公在1735年作文,以表彰萧肇梅,说他带来了好多新气象,影响力,涉及政府治理办法,主张奖惩分明,多做对民众有利的事情,对一些坏的、不好的风俗,比如梅川人盲目信佛教信秃瓢信和尚等等这些弊病,一定要除掉。对从事农业、工业、做生意的人等等和行各业,都务必多关照一些。李公说萧肇梅办学院对当时起到了好多好的作用。说,萧肇梅在办学中,重视教书育人,重视教学纪律。这样一来,人们都知道他办的学校,学风好,因此来报名读书的人就多起来了。但是,因为时长日久,风雨冲刷,学校房子不中,要倒了。加上那地方一天到黑吵得人头发昏,没办法,后来,萧肇梅又在梅川老县城北边选一块地,盖十来间教室。新学校前后开阔,远处是山,远处是水,环境十分的幽静,是梅川的一处风景好地方。萧肇梅请来不少好老师,在这里教书育人。这样一搞,只要是想读书的人,都跑到这里来报名求学。萧肇梅精心办学的事儿,一直受到人们的好评。李公评说:司马迁曾经说过:“布衣匹夫之人,不害於政,不妨百姓取与,以时而息财富,智者有采焉”,司马迁说的话意思是:普通的一个人,又不涉及政治,又与别个人没有害处,以合理的方式,得到适当的利益,是智慧的人做的事情。看来,萧肇梅办这个学校,不是完全义举,而是收取了一些的学费的,是到梅川来搞开发的。他为什么想起来办学校呢,是因为萧肇梅的父母,也是教书育人的老师。萧肇梅一是承了父母的志,二是觉得教书育人福泽世人,是一件好事。加上他本身又爱读书,所以,他才在梅川办了这个书院。李公觉得肇梅这个人还不错,造福了梅川,所以,才为萧肇梅这个人,以及他的书院写下这个纪文。肇梅别号叫香雪,是福清人。
    写《梅川书院记》的李公,名字叫李江禹,是南京人。现《梅川书院记》存于清代邑志。    野句翻译,版权所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7-9-28 23:33:1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更正:作者李江禹,荆州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7-9-29 07:59:2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不过,我怀疑这篇纪文是一个水平不高的人,乱编的。因为,文章虽短,漏洞却多。矛盾也有。诸如,开始说:“前户候萧”——县令。写到后来,不知道是笔力不行还是咋的,文中突兀的引用一段司马迁的段子,这段话明显与纪文用意格格不入。并且,还成了冲突,否定了“萧”的县令身份,改说成是一个商人(也错了,办学的不能叫成商人)。倒是邑候萧的一些高远卓见,值得现在的梅川人好好反思。萧在梅川开学堂,普及科教,就是因为他发现整个梅j川人,太迷信了,信佛。梅川不以劳动创造一切为认知,反而人人崇拜不劳动白吃白喝人类劳动成果的寄生虫——和尚、道信、秃瓢。从文字的理解,我相信萧是当过县今的,我也相信他到开办义学那会儿,又的确是一个布衣,被革了官职。萧对梅川的引导,除了办学,就是想革掉梅川的一些垃圾思想。他特反感迷佛,特恶心秃瓢道信,有一次,萧路过洗猪井(浴佛井),他,狠狠吐上一口之后,还没解气,四下看看没人,又从胯档中掏出八儿,对洗猪井长泄了一柱黄尿,才得已解气。其实,在中国,几千年来,在老师先生当中,有一条不约而同,千古不变的成规,即:老师瞧不起和尚。(参见北京师范大学康震教授的研究发展) 在教师这个从二千多年滚滚而来的庞大队列中,只出了一个叛逆,这个人,就是老师王志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武穴信息网 ( 鄂ICP备2021017331号-1 )

鄂公网安备 42118202000100号

GMT+8, 2024-6-18 09:11 , Processed in 0.040506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