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穴论坛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查看: 1766|回复: 7

[转贴] 情满匡山——访中国民协会员、武穴市乡土作家陈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4-19 14:27: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中文注册

x

  在号称“一尖二尖,伸手摸天”的湖北省武穴市匡山地区,不知道陈良的人还真不多呢,我久有心向往之。四月中旬,笔者慕名前往采访,在匡山脚下的武穴市余川镇松山咀一处宁静的小院里,我们见到了这位年逾古稀的老人。当笔者走进他的书房,映入眼帘的是:五颜六色的数千册书刊琳琅满目、端端正正地摆在数排书柜上,简直是书的海洋,一股股书香气息扑面而来。

  他正在对《匡山集锦》进行最后的校对。《匡山集锦》共3卷,有匡山文化、匡山旅游、景观文化等十大类,详尽地介绍了匡山的历史以及人文文化,其中很多资料是老人几十年来搜集的民间故事、诗歌楹联。全书70多万字,都是老人一字一句手写而成。

  (一)

  谈起写作,陈良感慨良多,他说:“我写作面临最大的问题有三难:文化盲(只读5年小学)、视力盲(左眼0.1,右眼0.4)、电脑盲(至今不会用电脑),放大镜写破了三个,屁股坐久了又疼,病了靠在床上,把脸盆放在膝盖上,一块板放在盆上,不知道是疯了还是着了魔,不记得吃饭,不写东西就难过,上半夜11点打腹稿下半夜起来写,就是病了都没有停止过。”

  匡山圣境,世间绝版。隋唐以来,寺庙林立,景点星罗棋布,处处茂林修竹,郁郁葱葱,云海雾海花海林海竹海浑然天成,有“南庐北匡、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称。这里“朝观旭日东升,暮观落日彩霞,晴观长江玉带,雨观松海竹林”。 匡山是中国禅宗四祖道信的诞生地,历代文人骚客纷至沓来,吟诗作斌,谈古论今,李白、杜甫、白居易、徐霞客、李时珍、吴承恩和乾隆皇帝等帝王都到过匡山,并留下了名篇佳句,也是《本草纲目》的标本山、《西游记》的发源地。

  “您为什么对匡山情有独钟?”同行的人询问老人。

  “我是匡山的儿子,对这片土地非常热爱和眷恋,匡山的禅宗文化、道家文化、西游文化、医药文化等八大文化为我创作提供了文化源泉和灵感。”

  采访中,老人不顾腿脚疼痛,跟记者一起感受匡山初春的美景。在通天河景区,他细数西游记与匡山的渊源,如数家珍。陈老兴致勃勃地告诉我们:“匡山有凌云渡、碧波潭、藏经阁、蟠桃园、八卦项、水帘洞、灵山、花果山等山名、地名、村名、桥名、洞名、寺名与西游记相吻合原型有30多处,民间传说40多个。匡山孕育了《西游记》,吴承恩当年在蕲州荆王府任记善时,利用与匡山毗邻而居的便利条件,经常游览匡山,探奇揽胜,如果没有匡山独特神奇的自然景观,就不会有吴承恩百回卷《西游记》。”

  他说,这几年他主要的精力都放在写书介绍传播我市旅游文化工作上。他先后写下并自费出版了《匡山文化与西游记文化溯源》、《佛国之乡忆道信》等书,还拍摄制作了《横岗山》风光光碟。一为地方旅游文化服务,二把武穴的大好河山推向世界,第三他是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搜集这么多年的民间口头文学,知道的人不多,要尽他的力量,把他知道的一切传承给子孙。

  《中国禅宗四祖外传》,是陈良2012年开始编写,前后历时一年半。在这本书中,用通俗的民间传记章回体裁,向读者介绍了中国禅宗四祖司马道信的生活成长史,散发着浓郁的口头文学的泥土芬芳,大力弘扬了我市的禅宗文化。陈老说:“说起来容易,写起来难,因为佛教文化深奥得多。我把168卷的乾隆大藏经看了,还有高僧传,四祖五祖六祖,我前后看了两个月,关在房里,眼睛快看瞎了。”

  武穴市作为禅宗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四祖道信在梅川诞生,1000多年来流传着很多动人的故事。为了重新探访四祖所走过的路,陈良不顾高龄,跟着僧人一起爬山攀岩,夜宿古寺,四处走访。一次到横岗山采风,途中因为眼睛视力不佳,看不见,一片茅草地,他以为是平地,一脚踩去,不是同行人员把他拉得快,差点跌落悬崖。

  (二)

  陈良先生晚年著书,除了捐赠给武穴图书馆和档案馆,大部分都免费赠人,所得往往补偿不了出书的钱。提到这点,老人总是说,“著书岂在求名利,提笔总为益世人”。陈良的作品中渗透的不仅仅是浓浓的乡土文化气息,更渗透着陈老先生深深的桑梓情怀。一辈子生活工作在武穴匡山,这片钟灵毓秀的土地,有秀美的山水,文化底蕴也十分深厚,丰富的民间文化成为文学创作的源泉。

  1944年,陈良生于蕲春,三岁丧父,后来跟着母亲一起流落到武穴市,跟着继父一起生活。因为贫困,读了五年书以后,陈良就辍学回家,这也成为他一生最为遗憾的事情。陈良先后当过民办教师、镇供销社收货员。尽管文化程度不高,但他酷爱读书。他说:“从59年以后,我宁愿一天不吃饭,但不能一天不看书,我订阅的杂志有四十多种,最开始是中国青年、萌芽,逐步延伸到大众电影、大众电视、武汉晚报等。”

  书刊报纸成为陈良的营养源泉,他学知识、学做人、学写作。陈良写通讯报道,先后在《工人日报》、《长江日报》、《湖北日报》等报刊上发表,他也被多家报刊聘为特约通讯员。在供销社工作期间,陈良经常走村串户,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他们喜怒哀乐的形象百态、俏皮灵动的民间俗语、绘声绘色的坊间故事,都让陈良难以忘怀。陈良:“我爱看书,我看过的书都用本子留笔,人家跟我说个故事笑话,我也回来记录下来。”

  陈良痴迷民间文学,为了把这些笑话、民间故事记录下来,他给自己定下规矩,每天凌晨四点起床看书、写作。几十年来,无论是贫困、下岗还是疾病,他都坚持了下来。几十年来,陈良写完了三百多瓶墨水、百余支圆珠笔芯,先后写下1300多万字的手稿,稿纸堆满几麻袋。他写《麻将之歌》,倡导文明娱乐新风尚;写《天上掉馅饼》,歌颂反腐倡廉的社会正气。他以故事、笑话、谜语等民间文学体裁,发表在《布谷鸟》、《燕子楼》、《古今故事》等刊物上,出版了劲草三风等多部作品。

  目睹这一切,我们为他的精神所感染,听着他那淳朴的话,我们感动得说不出话来。

  2009年来,陈良先后成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湖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和湖北作家协会会员,并入选“中国民间文艺家大辞典”。2013年6月30日,被授予为“世界民间文艺当代艺圣”称号,被国际友人称为“文坛可敬的老人”。

  如今,陈良老人的每一天依然过得非常充实。市里请他为旅游工作谏言献策,民间组织请他当顾问,他还自发地为学校的孩子们讲文化传承课。

  (三)

  “才疏学浅创意浓,老牛奋蹄耕无穹,生命不息笔不止,人生几度夕阳红”,这是陈良老人对自己的勉励,也是这位古稀老人对自己人生最真实的写照。一位文化程度不高的老人,深深浸润自己所钟爱的民间文学几十年,用勤奋和执着诠释了他对家乡文化和故土的热爱。

  笔者告辞陈老,走出房间,回头望见陈老拿起放大镜,又埋头于桌前。让我们看到一个活脱脱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当代版本。

  望着他的背景,我们心情久久难以平静:多么令人尊敬的老人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4-19 17:14:58 | 显示全部楼层
陈良老人确实值得尊敬。但是,我年纪也不小了,我只晓得武穴只有太平山、横岗山,从来没听说过什么匡山,更没听说过还同西游记、孙悟空也有联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4-19 18:24:3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老人把时间花在胡编乱造上,没什么可歌可泣,只有可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4-19 18:32:4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几十年来,陈良写完了三百多瓶墨水、百余支圆珠笔芯,先后写下1300多万字的手稿,稿纸堆满几麻袋。”这写新闻稿的笔法几十年来都不思进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5-5 11:55:07 | 显示全部楼层
写得真好 村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5-30 23:00:37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村长,为什么您的帖子可以这么长都能在主题框内一次搞定,而我却要分两次才能发完,(刚才我大略计算了您我两稿字数都差不多)
请教并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5-30 23:12:20 | 显示全部楼层
自2015.6.27至今,整整一年没有版主上朝,辛苦您了,村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6-1 14:29:11 | 显示全部楼层
桑蚓微博 发表于 2016-5-30 23:00
请问村长,为什么您的帖子可以这么长都能在主题框内一次搞定,而我却要分两次才能发完,(刚才我大略计算了 ...

复制到贴子,请不要从WORD里复制,请先复制到记事本,这样就消除了格式,省了不少字节,所以可以多复制一些内容。
现任版主可能事情很多,还请你或推荐一些爱好文学,并愿意打理武穴论坛文学版的网友担任。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武穴信息网 ( 鄂ICP备2021017331号-1 )

鄂公网安备 42118202000100号

GMT+8, 2024-11-24 18:52 , Processed in 0.04353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