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穴论坛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查看: 456|回复: 3

[转帖]悲哉,中国式摧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4-27 10:40: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中文注册

x
        自十三届“青歌赛”开赛以来,综合素质评委余秋雨先生便成了全国人民关注的焦点,他的每一次点评、点评时说的每一句话、每一句话中的每一个概念,乃至每一次点评时的态度均成了讨论的话题。这本没什么坏处,人们讨论他、关注他,说明这位学者型作家深受民众爱戴。但据笔者观察,某些民众的“爱戴”似乎有些过了头。 <br/>   <br/>   众所周知,绝大多数收看“青歌赛”的观众其实就是看余秋雨先生的点评,人们将每天十五次的点评当作一个微型课堂、一部浓缩版的百科全书。观众眼巴巴地盼着先生多讲一些知识,先生也了解观众的想法,所以每次点评时尽量向题目的周边延伸,以便拓展观众的认知空间、普及必要的社会常识。但碍于节目时间的限制,在“青歌赛”后几期的直播中,没有给先生足够的点评时间,因此某些时候不得不微笑着说“没有点评”。 <br/>   <br/>   这本是一句很正常的话,可一些好事之徒却将此话歪解为“余秋雨发飙”、“余秋雨闹情绪”,并兴致勃勃地制造了一系列诸如“余秋雨要退出青歌赛”的谣言。 <br/>   <br/>   我真不知道那些人是怎么想的,但我知道这种无聊的行为是中国人的“拿手好戏”。中国的普通人好像习惯于围攻任何一个时代的佼佼者,从王安石、鲁迅,到巴金、余秋雨,政治的风暴刚刚过去甚至还未过去,文化界的苍蝇们便喊着号子向这些突出的人物撞来!在如何一个社会体系中,突出往往意味着麻烦、意味着危险,王安石的“奇思妙想”让他付出了惨重的代价,鲁迅的勇气让他的名字长期写在敌人的“黑名单”上。他们的优秀似乎注定了他们要被迫害、被摧残、被诽谤,人们一方面爱他们、需要他们,一方面却拿着放大镜找他们的麻烦,直到他们沉默了、放弃了、离开了,这种摧残才会结束。 <br/>   <br/>   一个新时代永远需要伟人去开创和维持,当代中国的文化界尤其如此。文化界原本是社会的后花园,是美和心灵的补给站,那么多干瘪的灵魂急需被填充、那么多枯涩的眼眸需要被滋润、那么多迷失的人群需要被拯救……但很多受惠者总是在被拯救的过程中一齐将施救者折磨得惨不忍睹…… <br/>   <br/>   悲哉,中国式摧残! <br/>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27 12:22:52 | 显示全部楼层
<p>人们一方面爱他们、需要他们,一方面却拿着放大镜找他们的麻烦,直到他们沉默了、放弃了、离开了,这种摧残才会结束。 <br/></p><p><font size="6">哈,悲哉,这是理解的问题.楼主的文章剖析得很有道理.这样不好的现象时有发生,对于那些名人来说已经有很好的心理状态去承受.只要每个人多点理解,这种摧残就不悲哉啦.</font></p><p><font size="6"></font></p><p><font size="6">  一看题目:中国式摧残,标题太显眼啦.  </font></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27 17:34:34 | 显示全部楼层
<p>青春,要注明原创或转帖哟!</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27 17:42:37 | 显示全部楼层
<p>很有道理!批评本没有错,但炒作就为我们不耻!</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武穴信息网 ( 鄂ICP备2021017331号-1 )

鄂公网安备 42118202000100号

GMT+8, 2025-7-23 03:56 , Processed in 0.069352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