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中文注册
x
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是什么?是使全社会更快更多地创造财富积累财富。为了表示一国一地财富增加的快慢与多少,人们采用了GDP这个概念。如今这个概念风头正健,地方政府都在把创造更高的GDP当作头等大事来重视,中央政府也把“保8争9”当作了2009年必须达成的目标来追求。问题是GDP真能表示社会财富的增加吗?我们应当创造什么样的GDP才算真正增加了社会的财富呢?大部分人恐怕对此不甚了了。本文试图从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出发,对GDP与财富的关系做一详细的梳理,旨在让广大读者明白什么样的GDP是有效的,什么样的GDP是无效的,我们在今后的经济工作中应当追求怎样的GDP。 一、物质与财富的区别 先从一个老掉牙的故事说起。说是人类尚处在以物易物的蒙昧时代,某甲制造了两柄犀利的斧头,某乙射死了两只肥壮的野羊,甲只需其中的一柄便足够自己砍伐树木,另一柄只是闲置;乙一时半会也吃不了两只羊,另一只放长了时间就会腐烂变质。于是,两人自发用各自多余的东西进行交换,这样两人便都有了一柄斧头与一只野羊。试想,假如不发生交换,则甲的另一柄斧头并不能派上用场,乙的另一只野羊也无人可以享受,它们并不能满足人类的需要,因此只能算物质;而一旦交换发生,斧头与野羊的数量与质量并未发生任何改变,但它们立刻派上了新的用场,此时,尽管斧头还是那柄斧头,野羊还是那只野羊,但它们能够满足人类的需要,因此,它们就从物质变成了财富。 这个故事包含了一个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双方自愿(不妨碍第三人)的交换总能促进双方财富的增长。这个原理反过来应用,便是:自己生产出来的产品算不算财富并不能一厢情愿,而是只有通过交换被他人(现代社会就是市场)认可后,这样的产品才能变成社会财富,没有人愿意与你交换的产品充其量只能算是物质。 需要说明的是,物质是不会消失的,它可以从一种形态变成另一种形态,这一点我们初中学过的物质不灭定律(后改称质量守恒定律)已经给出了答案。但是,财富却是可以消失的,一种产品从能够满足人们的需要变成了不能满足人们需要的东西,物质仍然存在,但财富消失了。比如,一栋房子被烧毁,从物质层面上看,它只是改变了一种形态,变成了砖头瓦砾断壁残垣;从财富层面上看,它不能再满足人们的居住需要,因此财富已经消失或者至少是减少了。 二、财富与GDP的关系 人类早已走进了货币年代,现实生活中的以物易物已经很少很少,但人们用货币购买他人的产品,其交换本质仍然是和前面的斧头换羊一样。因为,货币是自己的劳动所得,用货币购买别人的产品实质上就是用自己的劳动产品与他人交换,但货币大大地方便了人们的交换。由于有了货币的计量,人们还能对通过交换后财富的增加程度作出比较准确的描述,这就有了GDP的概念。 什么是GDP?它是联合国颁布的国家经济核算体系中的一个指标,主要是反映一定时期内社会经济活动所创造的财富增加值总量。这个概念太文绉绉,一般人不好理解,还是举一个例子更容易使大家明白。 假定有电视机厂商以500元的出厂价卖给经销商,经销商经过选购、贮运、展示等环节后再以600元的零售价卖给了客户,此时GDP的数值就是600-500=100元。顾客愿意多出100元购买电视机,则说明顾客觉得多花100元是值得的,其获得电视机带来的收益超过了持有100元现金或者用100元购买的其他物品。这种简单的计算方法,表示了电视机从派不上用场的生产厂家辗转到了迫切需要观看电视的人手里,它的价值得到了提升,因此我们有理由认为社会财富增加了,而这个增加数值100元就是GDP。电视机的其他生产环节或其他产品从第一产业经第二产业到第三产业的不断流转,其GDP的产生道理也是如出一辙,总是表示产品或资源不断地被创造出来和分配到更加需要的人手里。如果全社会这种交换越多,GDP数值就越大,则表明社会的有限资源得到了更加合理的分配与利用,社会的财富就增加得越多,因此地方政府把GDP的快速增长作为自己任期内的目标是非常有道理的。 问题是,既然我们的GDP概念是源自于交换产生财富这个原理,因此我们在追求GDP时,就必须符合这个原理的基本条件。这个原理的基本条件是:一是交换必须自愿,二是交换必须不妨碍第三人,三是交换必须在两个清晰的产权主体之间真正发生。假定不符合这三个条件,那么所得出的GDP数值的准确性恐怕就得大打折扣,或者说GDP的数据就会有瑕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