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中文注册
x
武穴称颂的上古文化名人(二) 武穴先民始祖 中华第一神童伯益 上文己述,大禹除治理了大地横流的滔天洪水和划定中国为九州,有莫大功劳,故被后世尊称其为“大禹”。湖北省按《湖北通志》为“《禹贡》荆、扬、梁、豫四州之境。”同治十一年(1872年)《广济县志•地理沿革》转《湖北通志》谓:湖北省境属“扬州,今湖北黄州府之罗田(包括1270年由罗田分置隶属安徽,1949年复入湖北省辖的英山县)、蕲水、广济、黄梅是也”,“广济汉蕲春、寻阳二县地,乾隆《府厅州县图志》,汉置蕲春县属江夏郡,寻阳县属庐江郡”,而“今广济县(占县境六成以上的北江流域一带)原庐江郡之东陵乡,皆寻阳县地也。” 总之,从历史角度探索,武穴地区古先民,多为中华民族东夷被奉为与尧、舜、禹同为“上古四圣”之一的皋陶(gāo yáo)的后人,按《史记·夏本纪》“封皋陶之后(仲甄)予英、六”的所在地。我们己知,广济县汉代之前为“六”国的地盘,而陶之子便是伯益。 伯益是上古四圣之一的皋陶之子,东夷族首领少昊之后,虞夏之际的一位重要历史人物,也是原始生活于长江中游、江淮流域的先民的共同祖先。武穴上古祖先共同的祖业之一是在大禹领导之下治理了滔滔洪水,人工疏浚了北江,而其具体领导人便是伯益。 据传说记载,伯益是中华第一神童。他四岁时便当过大禹姒文命的老师,他十岁的时候,便接替父亲担任早期华夏族主干的东夷部落联盟首领,把东夷部落联盟治理得整整有条,成为当时华夏境内最强最盛的部落,令帝尧和帝舜都非常高兴,被任命为大禹治水的第一助手,他与夏禹一起并肩奋斗了十三年,终于取得治水的巨大胜利。 伯益最突出的贡献就是佐禹平治水土。伯益在遭受洪水侵袭的地方,根据当地地势低洼的特点,疏导治水,并教给民众种植稻谷,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因此,当禹在平定洪水后,帝舜赏赐伯益以皂游(一种黑色旗帜),还将自己家族的女子许配给伯益。此后,伯益就在舜的手下担任虞官,掌管山泽,繁育鸟兽。伯益的后人,包括费昌、仲衍、造父、处父辈以长于训鸟兽成立于世。 伯益还发明了凿井技术。《经典释文》卷二井卦因《世本》云:“化益(即伯益)作井。”《吕氏春秋·勿躬篇》:“伯益作井。”伯益会凿井,与治水关系甚大。他在长期与水土打交道的过程中,发现地下水的秘密的。当代考古发掘证明,我国水井的出现恰当与尧舜时期相差不远的龙山时代,可知传说有其根据。凿井技术的发明有重大的意义,在此技术发明之前人们不得不逐河水而居,忍受河水泛滥的威胁。凿井技术发明后,我国古代北方广大平原地区逐渐为各氏族充斥,得以开发,所以《帝王世纪》记载:“帝尧之世,天下大和,百姓无事。有八九十老人,击壤而歌:《击壤歌》曰: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