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穴市余川镇双城驿村 , 位于余川镇东部,东与黄梅县毗邻,与四祖寺隔河相望,是古时广济到黄梅的必经之地,两县交界的袁山河上的“功德桥”,是一座古建筑,己被列入武穴市文物保护单位。古时"功德桥"西500米处的小集镇上,有著名的京省邮驿,其道也成了重要的军事古道,并在明时建有重要驿站, 村名”双城驿”由此而来。 1938年 8至9月, 武汉保卫战最重要的前沿战场---广济阻击战, 在境内激烈地进行了一个多月,中国军队在这里与日本侵略者进行了几十次激烈的争夺阵地拉锯战, 并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被誉为“佛国津梁”的古道驿桥---功德桥,在双城驿东,为黄梅县界,耆民袁某,变产修建。知县周某立碑旌之,刘殿撰若宰题曰’佛国津梁’。人们为了纪念袁某,又称此桥为”功德桥”。 明太祖朱元璋大战陈友谅时, 率兵几次经过此驿道, 他深知此道的重要. 为了扩宽此官驿邮道,明代洪武十五年(1383年),知县陈景昌奉喻扩宽重建。”佛国津粱”,顾名思义,该桥交通当时在广济的重要意义。
明时广济县京省邮驿处(站)----双城驿,并设有驿丞,驿站规模较大,肩负历史使命重大,且热闹非常。<<清.广济县志>>同治壬申刻印板载:"双城驿在县东六十里,洪武十五年知县陈景昌建;成化十七年知县江震重修。双城驿旧设驿丞,原额设驿马25匹,脚马16匹,马夫12名,乾隆十六年裁与梅川驿,并归知县兼理。县城梅川往黄梅县邑内共有万车铺、青蒿铺、荆竹铺、车坊铺、石垅铺、双城驿铺,故双城驿道既是县际要道,又是京省国道。当年刘邓大军南下时,就是经过此古道驿桥和干仕石门古道这两条线路离开广济的。
随着柳界公路的贯通,驿站踪迹不见。古老的驿道再也不能今非昔比,唯有这座百孔千疮的古桥还没有完成它的历使史使命,仍然是一座镇东几村人们通往黄梅大河镇的方便桥。2005年双城村民陈许生和胡细梅带头筹资将此桥进行维修,才使这座辉煌了600余载的”佛国津梁”英姿焕发,这座黄广两县交界处人们的”友谊桥”,己被列入武穴市文物保护单位。
诗人胡醇<<双城桥>>诗曰:
破头山口晚归樵,
十里双城路未遥。
古驿人稀春寂寂,
败槽风静马萧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