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穴论坛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查看: 634|回复: 4

中国打工妹“衣锦还乡”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18 09:37: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中文注册

x
<div align="center"><h1 class="aTitle">中国打工妹“衣锦还乡”记</h1></div><table width="97%"><tbody><tr><td align="right">作者:<span id="AuthorLabel"></span><br/></td></tr></tbody></table><div class="content" id="BodyLabel" style="ADDING-RIGHT: 10px; DISPLAY: block; PADDING-LEFT: 10px; PADDING-BOTTOM: 0px; PADDING-TOP: 0px;">中国打工妹“衣锦还乡”记 《华尔街日报》文章(看看人家的记者写的东西才叫好,写得多么真实感人呀!) <br/>   <br/>  这趟回家,卢青敏(音)带了一件鸭绒衣、一包阿胶、一只粉色的Dooney &amp; Burke手袋(她工作的那家工厂生产的)、雀巢(Nestle)奶粉,还有一盒心型的糖果。她还带回人民币1,000元钱(合120美元)──她一个月的工资,却是父母种植一年棉花所得的一半。这些都是她带给家人的礼物。自己呢?她随身带了一部手机、一个MP3播放器,还有一面她不时照一照的化妆镜。 <br/>   <br/>  春节前一周的某个清晨,长途汽车带著她跨过长江。整整22个小时的归家之路就要结束了。从卢青敏工作的广东省东莞市到她在湖北省的家乡,一共1,100公里,要坐上一夜火车,然后转乘三趟长途汽车。从两年前离开家乡去东莞打工到现在,这是卢青敏的第一次回乡之旅。 <br/>   <br/>  长途汽车刚下高速,她就看见了妈妈。42岁的陈美蓉(音)是个面容姣好的中年妇女,深陷的眼窝配著高高的颧骨。她笑意殷殷,但话不多。母女俩在镇上唯一的那条街上走著,挥手叫了一辆出租车回家。卢青敏一路说个不停。她想给家里买台DVD播放机,“再买一台饮水机,喝水就方便多了。” <br/>   <br/>   <br/>  回家了。一家人亲亲热热围坐在一起,吃著香喷喷的猪肝面。妈妈给阿敏的碗里卧了三只鸡蛋,欢迎她回家。父亲说起想买一辆摩托车,阿敏说那要8,000块钱。父亲说,不用,只要三分之一的钱就够了。“那可不好,”阿敏说,“难道你想一天到晚地修理它吗?” <br/>   <br/>  饭后电话响了,是阿敏的朋友从东莞打来的。“我妈看到我高兴死了,”阿敏说,“爸妈都老了好多,房子也乱七八糟,很冷。除了睡觉,什么也不想干。” <br/>   <br/>  *** <br/>   <br/>  中国有1.14亿外来务工人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流动人口群体。中国向市场经济迈进的途中,农村的年轻人纷纷涌进城市,到工厂、餐馆、发廊和建筑工地打工。城里的工作很辛苦,工作条件也很差,但同时也是一段冒险的人生之旅,充满了机会。在城里,没有父母的指引和教导,这些年轻人互相帮助,介绍工作,逐渐适应新生活。 <br/>   <br/>  他们向著陌生的地点跋涉,前途未卜,心中只有一点从不更改:农村的家乡。在春节假日前后40天里,大约1.4亿农民工坐火车回家过节,比一个世纪以来从欧洲移民到美国的总人口的三倍还多。 <br/>   <br/>  回家探亲无疑是开心的,但也凸现了中国社会的巨大变化,这些变化带来了种种冲突和分歧。在农村,一家人一起吃饭,一起种地,晚上在一张大床上睡觉。长辈、一般是男性,往往是一家之主。长子有权管教下面的弟弟妹妹,弟弟妹妹服从哥哥姐姐。客人往往不期而至,一呆数天,轻轻松松就能融入当地生活。村里各家都没有秘密,村民之间依照亲属关系互相往来。 <br/>   <br/>  但这套生活方式在城市里早已销声匿迹。在农村,农民工们正在渐渐为它划上句号。年轻人带著赚到的钱,还有接受的新观念回到家里,还有种种不为父辈所知的城市生活的秘密。他们曾经与陌生人同住,为工作和晋升互相竞争,与心爱的人约会。农村的生活已不能轻松带回他们已经放飞的心灵。 <br/>   <br/>  *** <br/>   <br/>  阿敏回家的第一天呆在家里,给家人上了一堂现代化课。吃饭的时候,她鼓励父亲戒烟,告诉他用茶水漱口牙齿就不会变黑。她还规划著老房子的改善:添置抽水马桶和洗衣机,在门前铺上水泥路。(阿敏的故事本报去年11月曾作头版报道:中国打工妹的追求之路。) <br/>   <br/>  在农村,乱丢垃圾、随地吐痰、扔烟头这些都很常见。常常有人刚把屋里扫干净,一转身就把垃圾倒在了院里。阿敏在屋角放了一个塑料袋,让爸爸妈妈,还有三个弟弟妹妹把垃圾丢进塑料袋里。 <br/>   <br/>  卢家的砖瓦房是全村第一幢二层小楼,是阿敏的父母在1986年盖的。堂屋里一张饭桌,祖先的牌位靠墙而立,两边各有一间卧室。楼上是储藏室,堆放著大米、干柴、猪肉和咸鱼。还有满满一间屋子齐膝深的棉花包,这是今年的收成,还没卖出去。屋里是水泥地,但没有抽水马桶和供暖系统。冬天,在家里也要穿著厚厚的大衣,戴上手套。孩子们的手指常常冻得红肿。 <br/>   <br/>  阿敏回家第一天的下午,男朋友的电话就从东莞打过来了。“现在不能说,家里人多,”阿敏悄声说。她和21岁的阿杰交往三个月了。阿杰的家乡在另一个省,离阿敏他们村大约500公里。对阿敏来说,这段路坐一趟长途汽车或者火车就到了,但妈妈很反对,担心女儿嫁到这么远就再也见不著了。她希望阿敏和她一样,在附近成家。 <br/>   <br/>  阿敏骗妈妈说已经和男朋友分手了。因此每次电话一响,她的小秘密都可能会被揭穿。 <br/>   <br/>  第二天,她带上三个弟弟妹妹还有两个亲戚家的孩子,坐了一小时长途汽车,到武穴市玩了一天。她到这儿来是想给家里买点东西,给父亲买了几双袜子、洗脸毛巾、还有两瓶洗发香波。然后为饮水机砍了半天价,最后不到100块钱就买了一台。她还花20几块钱买了一个吹风机,又买了很多一次性的塑料杯。 <br/>   <br/>  两年前,阿敏到武穴来过一次。但去过东莞以后,武穴在她眼里就没什么稀奇了。“这里不好,”她说,“不像外面的城市开发得那么好。” <br/>   <br/>  在网吧里,他们遇到了阿敏的高中同学胡涛(音),他仍在住在家里。他们在街上随便走著,胡涛问起阿敏工厂里的事。阿敏告诉他,工厂专门加工生产手袋,有5,000名工人,月工资人民币700-800元。 <br/>   <br/>  胡涛问她哪天回去?两周,她说──如果能顺利买到票的话。节假日期间,火车票非常紧俏。阿敏赌了一把,“你帮我们买票,一起走吧,我们厂还在招人呢。” <br/>   <br/>  他们道别分手,阿敏洋洋得意。“他会帮我们买到回东莞的火车票。”胡涛会用自己在当地的关系,买到紧俏的火车票,而阿敏会帮他在东莞找份工作。这不过是她回家的第二天,就已经解决了最重要的问题:怎么回去。 <br/>   <br/>  卢家七代人都生活在烈马回头村,这里的90户家庭大多数都姓卢。他们在山谷和丘陵种植水稻、油菜和棉花。平均每户的耕地不到半英亩,村民基本自给自足。在一个小庙中,村民们烧香祭奠著埋葬在一个长满松树的丘陵中的祖先。一句广为流传的古语就说道,终其一生而不出远门,就是幸福。 <br/>   <br/>  90年代初时,年轻的夫妇开始离开这个村庄,到高速发展的沿海地区打工。短短几年内,外出打工就变得非常普遍。村里的孩子在初中甚至小学阶段就辍学了。阿敏的许多堂兄妹在12岁时就出去打工了。她说,在班上的27个小学生中,有10个已经走出去,不继续上学了。 <br/>   <br/>  外出打工者寄回的钱现在是村里的主要收入来源。阿敏和先她外出打工的姐姐去年就向家里寄回了5000元(约600美元),而她们的父母卖棉花的收入大概是2000元(约240美元)。过节时,衣锦还乡的年轻打工者成了村里的主角。他们走家串户,炫耀著手机,对比著工作,讨论著男朋友或女朋友。父母们也闲扯著孩子们的工资和婚姻大事。 <br/>   <br/>  阿敏家共有五个孩子──四个女孩,一个男孩。这种情况虽不普遍,但在农村也不稀奇,在这里,只生一个孩子的政策不象城市中那么严格。敏和她的姐妹都上到初中或高中却非同寻常。阿敏的妈妈坐在窗前,一边缝著绒拖鞋,一边说,“我们把女儿当儿子一样看待。”她和她的丈夫都是初高中毕业,这在她们这代人中也很少有。 <br/>   <br/>  她说:“村里的许多人都不同意我的说法。他们说,女儿不用读很多书,因为她们要嫁给别人。但我觉得有知识总比没知识强。” <br/>   <br/>  阿敏和她的姐姐赢得了村里的尊重,因为她们在城市里都从事著办公室工作。村里也有很多其他人到很远的地方寻求发展:温州,坐汽车22小时;哈尔滨,坐火车30小时。阿敏说:“这是我们的信念,离家越远越好。” <br/>   <br/>  *** <br/>   <br/>  春节的前两天,阿敏惹恼了她的妈妈。阿敏的一个叔叔邀请全家吃团圆饭,这是节日里很重要的一件事情。但后来电话响了,来了一个更令人兴奋的消息:在武穴市开发廊的年轻漂亮的小姨邀请阿敏去逛商店。阿敏高兴极了。她的妈妈却不赞成。“为什么下雨天还要出去?”她认为拒绝了叔叔的邀请很不礼貌。 <br/>   <br/>  阿敏还是去了。她说:“得罪我叔叔的是我,又不是我妈妈,所以这同她没关系。” <br/>   <br/>  她25岁的小姨黄彩霞来了,穿著束带夹克和绸缎裤子。她一进门就拿出了深红色的手机,令众人羡慕不已。在去市里的汽车上,阿敏告诉小姨,她正准备染头发,问小姨什么颜色最好。她还想劝她的父亲建一个室内卫生间。 <br/>   <br/>  阿敏说,他可以在那放一个洗衣机,还有洗澡的地方。他们还可以加一些瓷砖,这样就象真的浴室一样。小姨建议买个热水器,算下来总共要花5000元左右。 <br/>   <br/>  小姨说,在城市里住上一段时间后,人的想法就会改变。你就会不断想著如何改善在农村的生活。 <br/>   <br/>  阿敏的小姨和她的丈夫在城市工作,租了一间房子。他们4岁的女儿在村里同奶奶住在一起,但他们计划攒够了钱就把女儿接到城里。她丈夫的父母仍在耕种六分之一英亩的土地,而这对年轻人结婚的时候却没有从村里要一分田。 <br/>   <br/>  阿敏的小姨说:“村子还是家乡,但我对这里已经不适应了。” <br/>   <br/>  除夕这天,阿敏走过长长的山路,给阿敏两年前去世的奶奶上坟。爷爷奶奶的墓前立著一块石碑,他们的坟相隔约5米远。这座山叫做卢林山。 <br/>   <br/>  老一辈人主持著这个仪式。家庭成员在坟前磕头,年轻男人在草丛中放起了鞭炮,象圣诞节的焰火一样。阿敏的父亲烧著纸钱,在坟前放上几碗糖果等祭品,并将家酿的白酒泼在坟前的湿地上,这都是给死者在阴间享用的。由于政府提倡火葬,每次土葬都要支付几千元的罚款。但村里的所有人,不管多穷,都要在亲人去世后支付罚款,进行土葬。 <br/>   <br/>  大年初一,村里年轻人的风俗是在山上的一个庙宇聚会。阿敏向庙里的捐款箱投了钱,然后问庙里的中年尼姑,能不能祈求一个好姻缘。尼姑把一块象征祝福的红布给了阿敏,然后把手放在阿敏的肩上,嘴里念念有词:“挣多多的钱,找一个好丈夫。” <br/>   <br/>  这是阿敏第一次向观音菩萨祈祷。她也说不上相信多少,但这无关紧要。她说,即使不相信,也必须尊重它。 <br/>   <br/>  *** <br/>   <br/>  春节过后,阿敏不再提起她的装修计划。 <br/>   <br/>  在另一个村子,阿敏去看望以前的一个同学。这位女同学不在家。阿敏得知,她嫁给了一个比她年龄大一倍的男人,已经生了一个小女儿。一位邻居站在门前大声地讲著有关她的事情:“她丈夫很矮,又老又丑。她父母根本不同意这门亲事。” <br/>   <br/>  对于这里的年轻女性而言,早婚就意味著告别了外出打工的可能。阿敏在走出村子时说:“她本来也有机会。我真的以为她会青云直上。” <br/>   <br/>  初五,阿敏离开了家。她的同学胡涛带著票来了:到东莞的慢车,16小时,没有座位,但能在节后民工潮中买到票,他已经够幸运了。在当地火车站,两人加入到窄窄的检票口前等待进站的拥挤人群中。空气中弥漫著紧张的气氛:火车将会非常拥挤,要大战一番才能挤上去。警察来回走著,喝令旅客不要推搡。 <br/>   <br/>  火车到了,人们蜂拥而上,但几乎所有的门都紧闭著。人们挤到仅有的一个开著的门前。火车上的旅客手脚并用,阻止其他人上车。警察突然不见踪影。阿敏和胡涛跑到另一个开著的门前,终于挤上了车。 <br/>   <br/>  第二天早上,火车抵达了东莞。南方温暖的气候令阿敏不断抱怨著天气太热,全然忘记了她在家里的时候是多么寒冷。她和胡涛登上了驶往工厂的公交车。她要在工厂宿舍好好洗个澡,洗洗头,由于家里没有自来水,她已经好几天没洗澡了。她还要好好睡上一觉。 <br/>   <br/>  在挤满返城民工的公交车上,阿敏感觉到这座城市现在已经成了她的家,农村的家已经渐渐远去。阿敏说:“我想我不会再回到农村生活了,家乡虽好,但只能呆上几天。” <br/>(全文转自《华尔街日报》) <br/></div>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8 15:13:30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没有意识形态的干涉,只是事实平实的描述,写的很好,很真实。中国农村这代没读书打工者的远不同于父辈的新的命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2-1 10:45:10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像我几年前的心态,但现在再也不这样想了。或许这意味着我在慢慢老去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2-1 18:34:05 | 显示全部楼层
<strong><font size="5"><font color="#0099ff">“家乡虽好,但只能呆上几天。”</font><font color="#ff6600">我每次回家的时候都会有这样的感受。家里的生活太安逸了,尽管什么都不缺,日子过得很舒服,但是时间长了会让人失去斗志的,尤其是年轻人!</font></font></strong><br/>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2-2 11:04:06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那就要看各人想过什么样的生活啊,有人喜欢平淡安定的生活,在家里未尝不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武穴信息网 ( 鄂ICP备2021017331号-1 )

鄂公网安备 42118202000100号

GMT+8, 2024-9-26 03:22 , Processed in 0.040648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