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中文注册
x
关于武穴古青林湖的地理位置 史 纪
一、 今年有两位网友相继在武穴论坛网上,刊出了1905年杨守敬所著《水经注疏》中关于“青林湖”位置为“太白湖”的见解。网友上此图(截图于下)的目的之一大约是公布“有此一说”,之二则或有“立此存照”的意思。杨守敬(1839-1915)氏是清末民初著名的国学大师,杰出的历史地理学家,又是湖北的著名历史人物,著作等身,其权威不可小觑。对于他关于青林湖位置的立论,近百多年来,既未被学者反对,也未被近三十年的二轮黄冈、黄梅、武穴(广济)市县地方修志所采纳;杨氏曾参加光绪《湖北通志》的纂校,但《湖北通志》如下所述,亦并未提及杨氏的此说。盖中国古籍甚多,即或经典,由于历史长了,又因中国古汉语为求简略,也往往在语义上留下歧义,或留下了多种解释的余地。杨氏将青林湖位置的个人见地发于他与其学生熊合作的《水经注疏》,本身就有只算一家之言的含意。 二、武穴境内有青林湖、青林江、和刊江等地名,其源流可追溯到魏晋之际郦道元(约470-527)著《水经注》所引《尚书·禹贡》篇。《水经注·卷三十五·江水三》原文:长江水“又东,左得青林口,水出庐江郡之东陵乡,江夏有西陵县,故是言东矣。《尚书》云:江水过九江至于东陵者也。西南流,水积为湖,湖西有青林山。宋太始元年(466),明帝遣沈攸之西伐(刘)子勋,伐栅青山,睹一童子甚丽,问伐者曰:取此何为?答欲讨贼。童子曰:下旬当平,何劳伐此?在众人之中,忽不复见。故谓之青林湖。湖有鲫鱼,食之肥美,辟寒暑。湖水西流,谓之青林水,又西南历寻阳,分为二水,一水东流,通大雷。一水西南流注于江,《(水)经》所谓利水也。右对马头岸。自富口迄此五十馀里,岸阻江山。”这段话既讲了地理,也链接了历史。文中故事是:宋明帝刘彧夺位后,寻阳王准备起兵申讨,故明帝派沈攸之(?-478)于公元466年出兵讨伐刘子勋,来到寻阳。地点则指明青林湖在长江富池口下游“50”华里许的江北,与长江南岸的“码头”镇正隔岸相对。 三、清乾隆辛未(1751)《广济县志·卷之六·水利》存吴亮嗣侄孙儿吴熊写于康熙二年(1663)所撰《青林堤记》,后收入光绪《黄州府志·水利篇》,对青林湖、青林江、青林口和“《水经》所谓利水也”的刊江作了较全面的记述:长江“自盘江(盘塘)以下,复无崇山峻岭以束其势,遂折而北走,啮龟山之麓,东左得青林口,即今土人所称通江源也。考《水经注》:青林口系青林湖水注江之口,经所谓刊水,右对马头岸。疑即今月塘,非通江源也,通江源在马口。《水经注》云,东陵乡西南流水积为湖,湖西有青林山,即今所称程家林也。程为邑著姓,祖墓胪青林山巅,往来者易以今名,不复知青林山名矣。山下为青林湖,湖之广可二十里许。湖之中有小山,可二里许,乡人遇寇警辄避于其上,因名武山。后复以山名湖,称武山湖,不复知青林湖名矣。春涨暴湧,舸舰舳舻由青林口迳道观山樊哙城下,汇万丈,连城,直达黄梅大洋,太白诸湖抵与下寻。故经云:又西南历寻阳,分为二水,一水东通大雷,一水西南流注与江。此魏晋间青林口之水道也。诗云:高岸为谷,深谷为陵,矧江之开塞,厉害攸大,安知非鬼神之所为也耶?青林口既阏,北走之水并势南条,磐塘以下经所谓刊水也。刊水,《水经注》做利水,误,作刊。《(水经)注》云,又对马头岸,自富口至此五十里。岸阻江山者,即今武穴也。武穴下三十里,昔名鸿脑洲,即今龙坪也。又下四十里,即今大湾蔡山地也。而武穴独当其冲。闻之河之来也高高,则势悍而善噬,故治河宜多予之地。江之来也远远,则势柔而善入,故治江宜坚为之防。武穴之要害如此。而明永乐二年,始有部臣监筑之命,何欤?犹记先王父为余言:元之季世,红巾骚动,沿江一带,居民鲜少,斥卤沮洳,芦苇蓊翳。洪武初,诸贼殄灭,蜚鸿渐集,次就垦辟。万历间,吾青林埠始受丈量。是知永乐二年百废肇举。”此文为康熙二年于江堤上陪同知县安璇巡视水情时答知县询问武穴水利历史所记,关于刊江、青林湖即武山湖与青林口即武穴等相关地名和位置作了明确叙述,是指导性历史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