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穴论坛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查看: 1660|回复: 4

[名人] 一位武穴人的文学梦,确实感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9-28 10:20: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中文注册

x
在新浪博客里看到,那种执著坚持深深感动了我。现转发出来:
笔尖在鞋摊上飞扬

张勇

1963年,他出生在湖北省武穴市石佛寺镇一个穷困的农家。

童年的回忆总是和寒冷连在一起。冬天,他用草绳扎紧裤管,寒气还是像针一样刺进肉里。多年后,他买了一条绒裤,热得冒汗,惊喜世间竟有如此保暖的衣物。后来他才明白,原来小时的棉裤,早被哥哥姐姐穿得徒剩其名了。

小学的课堂上,当老师朗读《一捆教科书》中的“指导员英勇献身”的情节时,他忽然感到喉头哽塞了,他细腻的情感被故事所触动,从此对文学产生了强烈的爱好。

中学时,他的作文常常被老师当作范文在全班朗读和讲评。一个看似遥远的文学梦在他幼小的心灵开始生根发芽。

对一个生在贫寒之家的孩子来说,文学是一分奢侈。而毛银鹏偏偏痴迷这分奢侈。他宁愿挑粪也不愿割稻,只为“省下时间读书”。乡下买不到多少书,他把语文课本找出来,从小学一年级的课文读起,课后的习题,一道不落地重做。

1981年,毛银鹏高考落榜。在城区工作的舅舅先后把他安排到砖瓦厂烧砖,到碎石厂、五金厂做杂工。他利用所有空闲时间读书,每月35元的工资都被他用来买书看。在做临时工期间,他阅读了大量的文学名著,写了大量的日记,积累了越来越丰富的生活素材。做临时工,“别人甩锤我握钎时,我总用左手,右手避在一边。坐车时也总是左手靠窗,就是为了保护右手,好捏笔。”

1984年,他回乡当了农民。夏天的一个中午,他正在窗前看书时,突然两声炸雷,一道闪电撕开灰暗的天幕,只见门前一棵大树上滚过一团炫目的火团向他扑来,他眼前一黑,脑袋发胀,人顿时失去知觉,昏了过去。等他醒来时已是6天后。劫后余生,他感悟到生命的可贵,决心加快编织他的文学梦。他开始没日没夜地投入创作,不断地写稿和投稿,他已记不清自己投出去多少稿子,又收到多少退稿信。但无数的退稿没有击溃他的文学梦,反而激起了他顽强的斗志。1984年12月,他的小小说《父与子》在《长江文艺》上发表,这给了他极大的鼓舞。此后18年,他笔耕不辍,却再没发表过一个字。

1986年,他到一家理发店当学徒,当学徒没有时间看书,只有上厕所和排队挑水的时间可利用。他挑水时老让人,邻居们夸他是活雷锋,终惹得师傅脸变色。半个月后,他自己开起了理发店。白天他给小孩和民工理发,晚上就在这里看书写稿。找对象,他首先问人家“是否高中毕业?是否爱好文学?”如不是,便免谈。一些编辑老师被他的执着所感动,来信鼓励他“多读书、多观察生活,积累生活素材”。为了提高文学素养,他还参加了文学函授班。一次参加县里的文学爱好者笔会,别人要他发言。他说,现在是农忙,你们在这里争了半天,也就议论那个女人端着茶杯时该不该穿衣服,你们要多看点名著,讨论点有意思的。直言惹来众多白眼,从此他不再参加此类笔会。1995年年底,他在家乡武穴开鞋店,生意颇为红火,但却招来了一些同行的忌妒,结果他的鞋店遭到了一帮小混混的打砸。毛银鹏不得不远走他乡。

困顿的生活没有消磨他的意志,反而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1997年,他开始构思和创作小说《故人西辞》。店里没有书桌,他就蹲着在膝盖上搁一个木板,以此当桌,专心创作。他仿佛整个身心都沉浸在了小说的世界里。写完初稿,他就躲在店里那半人高的阁楼里,就着昏黄的灯光,边看边流泪。他曾把县城里那些所谓文学杂志的编辑当权威,小心翼翼地捧着自己的文章登门请教,却总被批得一文不值。《故人西辞》更被批得体无完肤。“你写那些死尸做什么?没美感,毫无价值!” 但他坚持“那些是好东西”。他写的全是故去的旧人。他们贫穷、善良、懦弱,命途多舛,都有着微不足道的追求或算不上梦想的梦想。他写冬梅夏夜挑灯夜读,蚊子太多,长裤也挡不住,索性挑来冷水,把脚插进水桶里。他写西阳病重,他托人送去40元钱,西阳说惯例是20元,硬是退回20元。“我写的都是亲身经历,真实感受。就连奇怪的梦,也是做过后照录。”

那段日子里,他先后创作小说、诗歌和散文10万余字。

2000年,他带着妻子来到北京,在前门租了一个摊位卖鞋。进京做生意对他只是谋生的手段,更重要的还是想实现自己的文学梦。当时,一家四口租住在一间不足15平方米的小房子里,没有条件写作,他就随身带着笔记本记录素材,把稿纸带到鞋摊,趁生意的空当写文章。

他给全国所有知名文学刊物投过《故人西辞》,都是泥牛入海。来到北京后,他发现《北京文学》编辑部竟然离他的鞋铺不远。他把稿子送去,三个月后去问,编辑没看;又等三个月,编辑没看;再等三个月,编辑还没看。倒是杂志社卖书的大姐记住了他,把他的书稿交给另一位编辑。

2001年10月的一天,这位编辑给他打来电话:“准备刊发小说《故人西辞》。”次年2月,《北京文学》将该小说重点推出,并配发2000字评论:“小说里的人物都是生活原型,内容大都来自于生活。其创作风格与文学大师汪曾祺的颇为相似。”作品发表后,在文坛引起了不小的冲击波。不久,该作品获北京文学奖二等奖。一等奖得主是苏童。他却觉得,自己的更好些,苏童只是名气大。评委给了评语:作者对六位故人的叙述很是让人讶异,一是讶异他的文笔老练,二是讶异他的笔法的瘦硬,颇似鲁迅笔下的未庄系列人物。老作家林斤澜对这篇小说极为欣赏,称其“有笔记小说的韵味”。

后来,他的《故人西辞》再次征服评委,获第三届老舍文学奖。他当初觉得自己的作品比苏童的更好些,并非大言吹嘘,而是充分自信。

他叫毛银鹏,如今,依然在前门胡同里打理自己的鞋店。“创作源泉来自平凡的生活,过贵族化的日子,写平民的生活我做不到!”3个孩子渐渐长大,“我要尽到父亲的责任,让孩子们能健康成长。”但只要一有空,他还是趴在出租屋的桌上,昏黄的灯光下,用一台老式电脑,敲击出自己生活中的酸甜苦辣。

他对文学的追求不会停止。他认为自己是用生命来写作,笔下淌去的不是墨水,而是鲜血。

《思维与智慧》2013年10月上

作者通联:张勇  辽宁省朝阳市朝阳广播电视台舆论监督部71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9-28 21:53:4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都在圈内很多年的事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9-29 10:10:40 | 显示全部楼层
走在文学的路上,山穷水恶,山清水秀,都是风景。感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0-3 16:32:07 | 显示全部楼层
{:soso_e17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0-3 20:03:2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篇文章让我读懂了什么叫坚持,感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武穴信息网 ( 鄂ICP备2021017331号-1 )

鄂公网安备 42118202000100号

GMT+8, 2024-11-28 17:58 , Processed in 0.046960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