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穴论坛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查看: 1158|回复: 0

[人文文化] 十五、毛泽东关于抗战的科学论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9-12 21:52: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中文注册

x
  武汉抗战75周年图说武穴主战场(十五)
   撰写    史 纪
   图文制作  张 轶
   十五、毛泽东关于抗战的科学论断
      从军备上说,中国抗战与日军不处在同一数量级上,人员素质也相差甚远。所以从战争发动者的角度来看,以为中国落后,必定遭打,灭亡中国当然指日可待。从中国看来,中国不会被降服的主要道理是:日本只是小国,不免沐猴而冠;中国国土面积辽阔,后方深远,人口众多,人民能经受磨难;而爱国统一战线己经形成,加上有了一支中国共产党人组成的先锋部队,足堪中流砥柱之任;加上全世界支持正义呼声高涨,日本国内反战情绪弥漫;所以中国能够长期坚持,直到取得胜利。武汉卫国之战是世界级规模的大战役,于日中两国国力极不对称的情形下,敢于用阵地相抗的形式,相对列阵抗衡达4个月以上,则除了中国军队从军力上安排了四倍以上的兵力,战略上采用车轮部署节节抵抗,得积小胜为大胜,以纵横千里的巨大空间换取了四个月的时间,又有士兵不怕死,“奈何以死惧之”等人的因素之外,还有一个重大原因很少为人论及的是:武器弹药质量虽差,数量却是充足。
      按当时提供的战争消耗数据:止于1938年12月,共消耗枪弹为7.2亿发,手榴弹730万枚。仅此两项,按110万部队人数均分数,人平消耗子弹600发,手榴弹6枚。按日本统计侵华战争死亡人数,达10万以上的年份只有1937年和1938年,这两年是高峰年份,在中国战场共战伤51万人,战死41万人。按此数据,平均1756发子弹,才击毙1名敌人。诚所谓不说不知道,一说吓一跳呀!国军作战效力之低下可见一斑。
      最早提出“持久战”思想的是毛泽东。1935年12月,毛泽东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一文中指出:“帝国主义还是一个严重的力量,革命力量的不平衡状态是一个严重的缺点,要打倒敌人必须准备作持久战。”
      1936年底,蒋介石命参谋本部制订《民国廿六年度国防作战计划》,其甲案云:“国军对恃强凌弱轻率暴进之敌军,应有坚决抵抗之意志,必胜之信念。虽守势作战,而随时应发挥攻击精神,挫败敌之企图,以达成国军之目的,于不得已,实行持久战,逐次消耗敌军战斗力,乘机转移攻势。”(《民国档案》,1987年第4期。)
      对此议题进行精确论断的时间是:1938年5月26日至6月3日,还在武汉卫国之战未发生之前几天,远在西北一隅延安的毛泽东,在抗日战争研究会的讲演,发表了著名的论文《论持久战•》。其中著名的论断有:
      五、中国会亡吗?答复:不会亡,最后胜利是中国的。中国能够速胜吗?答复:不能速胜,抗日战争是持久战。
一二、中日战争矛盾的特点:日本的军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力是强的,但其战争是退步的、野蛮的,人力、物力又不充足,国际形势又处于不利。中国军 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力是比较地弱的,然而正处于进步的时代,其战争是进步的和正义的,又有大国这个条件足以支持持久战,世界的多数国家是会要援助中国的。
      十七、强弱、进步与退步的对比:日本是小国,地小、物少、人少、兵少,中国是大国,地大、物博、人多、兵多 这一个条件,于是在强弱对比之外,就还有小国、退步、寡助和大国、进步、多助的对比,这就是中国决不会亡的根据。
      强弱对比虽然规定了日本能够在中国有一定 时期和一定程度的横行,中国不可避免地要走一段艰难的路程,抗日战争是持久战而不是速决战;然而小国、退步、寡助和大国、进步、多助的对比,又规定了日本 不能横行到底,必然要遭到最后的失败,中国决不会亡,必然要取得最后的胜利。
      二二、中国坚持抗战的三个有利因素:其一,共产党,这是领导人民抗日的可靠力量。又其一,国民党,因其是依靠英美的,英美不叫它投降, 它也就不会投降。又其一,别的党派,大多数是反对妥协、拥护抗战的。这三者互相团结,谁要妥协就是站在汉奸方面,人人得而诛之。一切不愿当汉奸的人,就不 能不团结起来坚持抗战到底,妥协就实际上难于成功。
      归纳言之:日本是强国但是小国,兵力财力不足,中国是弱国但是是大国,人多物博;中国抗战主力是国民党与英美站在一条战线,英美不投降,国民党不会单独投降日本;中国共产党是抗日的中流砥柱,是领导人民抗日的可靠力量。由于中国积弱,兵员素质差,日本能够在中国有一 时期和一定程度的横行,中国不可避免地要走一段艰难的路程,因此抗日战争是持久战。
毛泽东《论持久战》三条原理.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武穴信息网 ( 鄂ICP备2021017331号-1 )

鄂公网安备 42118202000100号

GMT+8, 2025-5-19 08:41 , Processed in 0.041740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