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穴论坛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楼主: 残剑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日记] 如佛菊

  [复制链接]
211#
发表于 2012-11-13 22:09:09 | 只看该作者
1、朝气;
2、郁闷、
3、彷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2#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4 19:29:01 | 只看该作者

4

1
丫的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
来回跑几趟,下乡整几天,就为了个脸面,终于出来了。
介狗屎任务,丫的真不是人干的。务虚而且形式,政治高于一切。简直就不亚于科技攻关,难为自己了,实在的。
掰着指头数吧,看看日子还有多少,哥,坚决要求换岗。
可这之前呢,这最后的哨位上,还会有啥突发情况呢?
且行且对付吧。
2
靠,莫名其妙哥就这么被代表了。被些个没有资格的代表代表了。
远离江湖已久,却忽然发现,昔日的悍将依然活跃一线,流寇一般转战南北,几篇陈词滥调,三五个马甲扑腾在东家小河,西湾小溪里。还美其名曰:抱团取暖。靠,我真想现身说上那么一句:消停点吧,群聊更快捷。何必捞这些一钱不值的网络虚名呢?
愤慨,漠然,偶尔竟然有了些厌恶。万变不离其宗的调情和撩骚,吹捧和口水。像极了走南闯北的街头卖艺的。
不在江湖,不问江湖事。
哥,已远离江湖。还是淡然吧。
3
过往于每个人来说,或许在回忆的时候都会有不同的滋味。
不回忆,不去回忆。人生属于烟火,现实才是最重要的。
4
破个例,加一段吧。
我拜托你们,安静滴看,用心滴看,别别别跟我学写一二三,好不?{:soso_e1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3#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4 19:33:54 | 只看该作者
茶之思
临山的小村子,入夜总是很安静。偶尔几声犬吠,透着灯光的窗户前,总会有人静坐窗前,一杯香茗相伴。
已然习惯了,闲下来的时候,泡一杯香茶,悠然地嗅那杯口淡淡的香味儿,啜一口,让甘醇的汁液挑逗我的味蕾,沁入心扉。此时,翠绿尚润的茶汤里,一片片泡开的茶叶被薄雾轻笼,如绿衣仙子般的茶叶轻舞在杯里,状若精灵。于是,神思也在跟着袅袅的氤氲淡淡散开。
“一早能摘一斤油”,“一天能摘一身绸”。生在茶乡,类似的谚语男女老少耳熟能详。每年春到茶园开采时,从山岗到山坳,连天碧绿的茶园经过春雨的滋润,齐刷刷地长出一茬又一茬鲜嫩的芽头,翠滴滴地沾染着昨夜的露珠,或如丛笋刚刚破土,或如少女飘逸青衫,阳光下把新绿染遍大地。漫山遍野,勃勃生机,让人心旷神怡。
“我家住在大山岩,小小茶树排挨排,春风吹过千重绿,采茶姑娘进山来。”“采茶姑娘进山来,摘了一排又一排,你追我赶搞得快,好听歌儿唱起来。”清脆的歌声里,早起的大姑娘小媳妇儿身背茶篓,双手灵巧地在茶树上翻飞,采下片片鲜叶。隔着田垄,隔着山丘,邻家大哥扯开了嗓子开始逗她们,惹得另一处采茶的婆婆们笑歪了嘴,几个小娃娃也乘着上学前的空隙忙着采茶。几只早来的燕子掠过绵延的茶园,留下一地的春意。
歌声回荡在云天外,茶叶香浓飘四海。自盛唐朝贡“团黄”茗茶,家乡的茶叶几经沧桑,自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起,重新开始缓慢地焕发出勃勃生机。到了九十年代末,已然跻身全国产茶大县行列,荣膺“中国绿茶(名茶)之乡”。以茶为媒,以茶会友成了家乡最亮的名片。古老的茶树,开始承担起全新的责任,托起了大别山下一方美丽的家园。
然而,我依然习惯并喜欢喝母亲采制的老茶。父母不是茶农,但家在城郊,依山而建。屋后,四处散乱着一些古老的茶树,淹没在茂密的茅草或者丛林里。母亲也习惯了每年自己采制茶叶家里人喝,或者招待客人。
每年,那些茶树开始冒出芽头的时候,母亲就会在某个上午,艰难地拿一把柴刀砍开厚厚的荆棘、茅草,在山上寻那一棵棵野生的茶树。把一枚枚鲜嫩的芽头采摘下来。因为采摘困难,母亲每年只挑选前两茬鲜叶采摘回来。数量极为有限。
采回鲜叶,放在簸箕里摊晾。到了晚饭后,洗干净做饭的铁锅,父亲在灶膛里点燃松针火焰。等到母亲粗糙的手感觉到锅底烫人的时候,抓一把鲜叶,均匀地洒进锅里,快速地翻动起来。嫩嫩的茶叶与滚烫的铁锅接触时发出滋滋的声音,雾气开始升腾。几分钟后,等到一股青气弥漫,锅里的茶叶开始变软和,母亲就会捞起来,放到另外一个竹编的平底容器里面,把那些柔软的鲜叶使劲顺着一个方向搓揉。揉成一团,再抖开,继续揉。那些茶叶里青色的汁液也在搓揉中渗入母亲手上皮肤的裂缝里。等到那些被搓成了均匀的条索状,母亲就会把他们摊开。再继续在锅里洒上第二批鲜叶。这样的过程每锅鲜叶都要经历两次。快到夜深的时候,鲜叶炒制搓揉好了,父亲就会烧起一盆文炭火,火盆上罩起类似鸡笼那样的竹编罩子,然后母亲把做好的茶叶均匀地洒在上面,慢慢完成最后一道烘干工序。
劲道,甘醇,绝对绿色。这是我对母亲自制茶叶的评价。看上去,母亲炒制的茶叶没有市面上那些标价几千几百一斤的茶叶好看,条索会有些粗,也没有机械制作的那样标准匀称。但泡出一杯来,一股浓浓的自然山野清香却是那些市场茶叶所没有的,入口的味苦,随之一股生津的香醇,让人回味无穷。更何况,这些茶叶绝对纯天然野生,是母亲那双布满皱纹和裂缝的手炒制出来的。多少年来,我就喝着这样的茶叶,品味着它特有的风韵。纵是“素瓷雪色漂沫香”又如何?“一芽一叶总关情”啊。
每年,有朋自远方来,都会按照习俗一杯香茶待客,几盒佳茗相赠。但母亲每年采制的茶叶,只与造访佳客共品,不赠。
习惯了,茶余饭后,一杯香茗相伴,任神游茶香处。
【很久没贴旧文了,附上一个吧。】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4#
发表于 2012-11-14 19:42:08 | 只看该作者
嗯,今天学会了4。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淡定呀!
读完了,特别想说一句:分点儿笔下工夫给姐行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5#
发表于 2012-11-14 21:51:31 | 只看该作者
呵,每次看到三的地方,就可以看到充满感性的句子.
看到四,就想到一个朋友,跟你说话的方式有点像.
关于茶,最近越来越爱喝,这缘于有人会泡.
最后罗嗦一句,你不是一个淡定的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6#
发表于 2012-11-14 21:55:28 | 只看该作者
曾去过茶场,也见过茶农摘茶,倒不能像你这样如此清新细致地写下来,父母亲制茶的过程,让人回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7#
发表于 2012-11-15 08:43:18 | 只看该作者
残剑 发表于 2012-11-14 19:29
1
丫的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
来回跑几趟,下乡整几天,就为了个脸面,终于出来了。

人不在江湖,江湖永远留着你的传说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8#
发表于 2012-11-15 08:50:54 | 只看该作者
残剑 发表于 2012-11-14 19:33
茶之思
临山的小村子,入夜总是很安静。偶尔几声犬吠,透着灯光的窗户前,总会有人静坐窗前,一杯香茗 ...

无茶不香,曾捞过一个瓶子,提问,你愿收到的礼物是什么?我的回答是茶叶
楼主描写细腻,将母亲的情与爱都融入了茶香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9#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6 17:45:38 | 只看该作者
1
两年一度,办公楼又开始涂脂抹粉了。
不为别的,啥文明单位验收。貌似这些个是硬指标。
有时想想吧,这究竟啥样才叫文明呢?文明又该怎么去准确定义呢?
要说吧,感觉这一个单位创建文明,不该把些个面上的东西看得太重吧?
文明是啥?在这种情况下,至少应该分为两个层面吧:个人文明和集体文明,或者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可放在实实在在有一个月工资奖励的实际当中,文明似乎有些变味了,变成有钱单位的一种游戏,变成一种固定时间的糊弄,而在实际中,并没多少实实在在的东西。
某些时候,文明就是一种幌子。
2
很久没喝酒,昨晚喝醉了。
一直到现在,还很难受,头晕。
本性上,我是不爱喝酒的,在家一年四季那是滴酒不沾。可这人在外面,当真是身在江湖了。
每每喝醉一次,不亚于大病一场。相当的难受。
3
天气不太好,心情也似乎不很好。
多亏几位旧友小聚,释放一种淡淡的愁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0#
发表于 2012-11-16 18:02:0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什么文明都是台上的高调,纸上的浮夸,遇到实际性的东西就变成了吱吱唔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武穴信息网 ( 鄂ICP备2021017331号-1 )

鄂公网安备 42118202000100号

GMT+8, 2024-6-14 18:58 , Processed in 0.04661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