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穴论坛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查看: 1676|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街谈巷议] 武穴市县道松马线大坝至花桥段改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公示简本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5-18 17:0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中文注册

x
1.项目概况
       武穴市县道松马线大坝至花桥段改建工程位于湖北省黄冈市武穴市,已列入湖北省“十二五”县乡道拟升省道建设规划。项目起点于余川镇大坝村,起点桩号K0+000为荆竹水库大坝坝底,坐标为东经115°41′39.12″,北纬30°07′31.81″,途径大坝、老虎墩、萝卜墩、张铺、冷家湾、卢河村、张山脚下、松山嘴村、李家、万坳、上余川、下兰林塆、桥头塆、朱家畈,终点位于花桥镇育才东路,终点桩号为K16+000,总里程16km。与横向的G50高速通过花桥互通立交,与省道308平交。该项目是连接余川镇与花桥镇间的直接通道。
       该扩建公路为二级公路,路基宽度10m,设计车速60km/h。工程总投资2515.03万元,施工期18个月。
2.评价区域环境质量现状
2.1环境空气
环境空气现状监测各监测点位的SO2、NO2日均和小时最大浓度占标率,TSP日均最大浓度占标率均小于100%,超标率为0,余川镇中心卫生院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一级标准限值,其他监测点位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限值,评价区域内总体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良好。
2.2地表水环境
在所布设的3个监测断面中,余川河和下余川灌溉渠监测断面pH值、高锰酸盐指数、BOD5、COD、氨氮、总磷、挥发酚、DO、石油类、粪大肠菌群指标的标准指数均小于1,余川河能够满足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水域水质标准,下余川灌溉渠监测断面能够满足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Ⅴ类水域水质标准。荆竹水库监测断面COD和总磷两项指标不能满足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Ⅱ类水域水质标准,其他监测指标均达标。
2.3声环境
卫生院、学校及分散村庄噪声监测值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1类标准;集中乡镇区域噪声监测值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2类标准。
2.4生态环境
(1)陆生植物资源
项目沿线评价范围植物资源较丰富,植被主要为常绿阔叶林或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过渡、农业植被;评价范围植被类型多为地区常见物种,没有发现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和古树;主要自然植被类型为乔木、灌从、灌草丛;主要树种为马尾松和竹林;主要农业植被植物种类为水稻、玉米和棉花等。
(2)陆生动物资源
评价范围陆生动物主要包括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兽类。
评价区无国家级保护陆生野生动物,有省级保护动物15种,占该地区总数的13.5%。其中两栖类有黑斑侧褶蛙、金线蛙和中华大蟾蜍3种,爬行类有黑眉锦蛇和乌梢蛇2种,鸟类有大杜鹃、家燕、棕背伯劳、黄鹂、八哥、灰喜鹊、喜鹊、乌鸦、画眉和大山雀10种,9科。优势种均为啮齿目的黑线姬鼠、黄胸鼠、褐家鼠、小家鼠和东方田鼠等。
(3)水生生物资源
拟建公路沿线地处平原地区农耕带,水系分布不多,主要水体为荆竹水库和余川河。评价范围内的水生生物资源均为地区常见种,种类数量相对沿线地区不丰富。评价区域鱼类种类和数量均较少,如鲫鱼、黄鳝、泥鳅、黄颡鱼等;浮游植物以硅藻为主;浮游动物主要有原生动物等;底栖动物以以昆虫纲动物最多,软体动物次之。
3.环境影响预测评价
3.1大气环境影响
(1)施工期:本工程施工期对大气的影响很小,仅施工过程中产生的灰土拌和粉尘及施工运输车辆产生的扬尘污染以及沥青烟会对大气环境产生短期、轻微的影响。经预测,灰土拌和产生的粉尘污染和施工运输车辆产生的扬尘污染不可忽视,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减缓污染影响。施工沥青烟对沿线居民影响很小,受影响主要为道路施工人员。
(2)运行期:项目营运期产生的空气环境污染物主要为汽车尾气中的NOx,经预测可知,公路建成后NOX浓度在距离公路中心线40m和60m处均满足GB3095-1996中一级标准限制要求,且远低于标准值。故项目营运期对处于农村地区的公路两侧居民基本没有影响。
3.2地表水环境影响
(1)施工期:工程施工过程中对地表水环境的影响主要来自施工作业中的生产废水以及施工人员生活污水。生产废水设沉淀池收集处理后回用,生活污水设化粪池或利用现有居民设施收集后农用,对水环境不会造成不良影响。
(2)运行期:
拟建工程无收费站场等设施,营运期对水环境的影响主要是路面降雨形成地面径流污染水体。由于路面径流占整个区域地面径流量的比例是很小的,不会形成集中径流。且道路两旁均设有排水沟,道路雨水经过排水沟,水中的悬浮物、泥沙等经过稀释、沉降或降解,水中污染物浓度将大大降低。故路面径流基本不会对该区域雨水最终受纳水体如余川河、沟渠等造成明显影响,且随着降雨时段推移,这种影响会逐渐减弱。


3.3声环境影响
(1)施工期噪声:公路施工期单台机械作业时,在土石方阶段,昼间施工在距离施工机械30m处噪声值可满足《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昼间75dB(A)的标准,夜间施工在距离施工机械300m处可以满足夜间55dB(A)的标准;在结构阶段,昼间施工在距离施工机械40m处噪声可满足《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昼间70dB(A)的标准,夜间施工在距离施工机械200m处可以满足夜间55dB(A)的标准。公路沿线共10处敏感点,其中7个集中居民点、1家卫生院和2所学校。上述居民点或学校均分布在公路两侧3~200m范围内,因此施工期施工机械噪声将对其造成不同程度影响,超标量约2~24dB(A)。
(2)运行期噪声:营运期根据预测,拟建公路沿线评价范围内共有7个集中居民点、1家卫生院和2所学校。根据预测结果可知,4a类区、2类区和1类区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超标现象。
3.4生态环境影响
由于公路建设前实行严格的耕地占补平衡政策,永久占用耕地区域耕地面积会得到一定的恢复;同时,通过优化永久占地区域农业生产结构,种植优质高产的同类农作物品种,提高单位面积农作物单产,将公路永久占用造成的农作物植被生物量损失降至最低。
公路施工占地和施工噪声对野生动物的影响较小,一旦施工结束,随着沿线植被得到恢复,公路沿线两侧附近野生动物的种群数量会逐渐得到恢复。
施工营地生活污水、施工场地生产废水等处理不当,直接排入附近水体,会造成排污处及其附近水面水质污染,造成其中的水生生物种类组成和优势种数量在一段时间内受到影响,但这种影响是是暂时的,且影响有限。
3.5社会环境影响
本项目为区域交通升级改造,属于公益性项目,符合湖北省“十二五”县乡道拟升省道建设规划的要求,改善了区域交通网络,促进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
但是,由于本项目的建设会征用当地人的部分土地,这将使征地户的可耕种土地减少,从而使他们的收入受到影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2012-5-18 17:03:54 | 只看该作者
4.环境保护措施

4.1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

①废气防治措施

施工车辆在经过城镇和农村居民点等重要的环境敏感点段,应做好道路洒水和运输材料的遮盖,减少道路扬尘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公路施工设置的储料场应远离就近居民点,置于较为空旷的位置。储料场、应在公路沿线主要居民居住区下风向200m以外,减少物料扬尘和有害气体对居民的污染影响。

②废水防治措施

施工人员生活污水经现有收集设施处理后农用。施工中混凝土拌和过程产生少量废水,其中主要为SS和碱性废水,在混凝土拌和场应布置沉淀池,经中和、沉淀后排放;砂料冲洗废水应混凝沉淀处理后回用。桥梁桥墩基础开挖的淤泥运至岸边指定的位置堆放,不得随意弃置,避免形成局部水土流失及造成水体的悬浮物浓度增加。

③声环境

施工机械噪声昼间对施工场界的影响值符合《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要求,夜间超标较严重。施工单位应合理安排施工时间,禁止在就近居民点路段夜间(22:00~6:00)和中午(12:00~2:00)休息时间施工,以保证居民良好的休息环境。

尽量采用低噪声机械,做好施工设备的维修保养,避免由于设备性能差而使噪声增强现象的发生。

④生态环境

施工单位应严格按照设计确定的设计范围和边界进行施工,严禁随意扩大施工范围,减少对野生动物生境的破坏,加强施工人员管理,严禁捕杀野生动物。在工程占用耕地的路段施工时,首先应尽量收集保存表层土,施工结束后及时清理松土,覆盖耕作土,复耕或选择当地适宜植物及时恢复绿化。

工程完工后,应及时清理施工场地,加强道路绿化和在空地上植草种树,进行生态恢复。

4.2运营期环境保护措施

①大气防治措施

项目营运期大气污染主要来自路面上行驶的机动车行驶排放的尾气。故加强交通管理,限制尾气超标车辆、无遮盖措施的装载散装物料车辆上路,加强行车速度监控管理。加强对公路路面的养护和清洁。道路沿线环境空气污染防治应结合景观绿化设计,选择有吸附或净化能力的绿化林带,并做好绿化带的维护。加大环境管理力度,公路管理部门设环境管理机构,委托环保部门定期在评价中规定的监测点进行环境空气监测。

②废水防治措施

公路营运期水环境影响主要是路面径流污水排放,为减少污水中污染物含量,营运期应加强对过往车辆的监督管理,禁止漏油。路面和路基设置完善的排水系统。装载起尘散货的车辆,必须加蓬覆盖后,才能上路行驶。切实加强桥梁工程安全检查、监控,确保重要水域路段的安全,尤其是跨越地表水体的大桥安全。提高大桥防撞设计等级,并在设置桥梁径流收集管网和沉淀池,收集桥面径流雨、污水,将道路初期雨水沉淀后排放,避免直接对河水水质产生影响。

③声环境

道路设计阶段,建议道路设计中在不影响排水情况下尽量降低路基高程,减少道路噪声的近距离声照区范围。

道路建成后初期要保证道路设计中的中央、两侧绿化带建设,尽可能种植叶茂枝密的乔木,道路建成后中期,建议在道路两侧空地中建设道路的绿化带,降低道路噪声的影响和减少道路的生态影响。

道路建成后远期,应该加强道路的维护,保证路面的平整。

营运期加强机动车管理,保障上路的机动车是在良好的运行状态,同时沿线道路严禁鸣笛。

4.3社会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建设单位对征用的农用地进行补偿时,应考虑因征地带来的农业损失量和受征地影响带来的失业人员安置,严格按根据国家颁布的《土地管理法》及鄂政发【2005】11号文件《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征地管理切实保护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的通知》,做好项目沿线征地安置及补偿工作。建议建设单位和拆迁安置部门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一方面要加强对国家、地方及工程土地征用补偿相关法规的宣传力度,另一方面根据相关政策制定合理、合法的土地补偿标准,保证征地和拆迁安置住户的利益不因本工程的建设而造成损害

5.公众参与

通过沿线采取填写公众参与调查表进行调查,沿线被调查居民均对项目的建设持积极支持态度,对项目建设造成的征地、环境污染等影响也有一定的认识,希望加强公路相关政策的宣传、落实及公路建设带来的污染治理工作和拆迁补偿工作。

建设单位在下阶段设计、施工中将充分尊重地方群众意见,施工中将加强施工管理,解决好与地方的路网衔接问题;做好公路建设各阶段环境保护工作;在当地政府部门的积极配合下,大力宣传有关征地补偿政策,保护拆迁户的权益,确保受影响群众利益。

6.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项目建设符合《黄冈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武穴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年)、《武穴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相关要求,改善了区域交通网络,促进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

通过在设计阶段、施工阶段、营运阶段严格执行各项污染防治措施与水土保持方案的情况下,工程建设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可得到控制和缓解,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项目建设是可行的。

7.评价单位的名称和联系方式

承担评价工作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湖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地址:武汉市武昌八一路338号      邮编:430072

联系人:杨霞                     电话: 027-8765460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2-5-19 11:38:56 | 只看该作者
具体也没说什么时候开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12-5-19 15:54:33 | 只看该作者
聚武之力 发表于 2012-5-19 11:38
具体也没说什么时候开工


是啊,五一回去看到路面被打了许多洞洞,貌似要开工的样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2-5-19 16:30:06 | 只看该作者
这条路啊,全市最烂的路,早就要建了,也是通往横岗山的必经之路,阿弥陀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2-5-19 16:56:50 | 只看该作者
知足常乐 发表于 2012-5-19 16:30
这条路啊,全市最烂的路,早就要建了,也是通往横岗山的必经之路,阿弥陀佛.

所言极是!不修好,过不了菩萨这一关啊,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2-5-19 20:53:56 | 只看该作者
修好路,把旅游做大做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2-5-19 22:41:14 | 只看该作者
说是十八个月,还不知道猴年马月开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2-5-20 09:10:21 | 只看该作者
希望建好路,不要被一些狗日的搞成豆腐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2-8-25 22:58:17 | 只看该作者
阿弥陀佛,保佑这条路早日建好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武穴信息网 ( 鄂ICP备2021017331号-1 )

鄂公网安备 42118202000100号

GMT+8, 2024-6-18 17:48 , Processed in 0.036404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