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穴论坛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查看: 789|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风土人情] 【武穴程秀邑】程氏三代摆渡六十载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4-30 11:05: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中文注册

x
黄冈日报记者周卫东 通讯员兰岚 程道炳报道: 4月24日,天气晴好,位于武穴市武山湖最北端湖咀处的程家林大桥建设工地上,工人们正在热火朝天地施工着。石佛寺镇武山寨、冯秀等村的村民们三三两两驻足桥头,观看施工现场和湖面风光。他们在感慨交通事业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对几十年来武山寨村程氏三代人,为民摆渡的善举充满着眷恋和感激。
    武穴市武山湖畔,河港纵横,位于上游的大金河、四望河、乐斯河、冯秀港等近十条河港交口汇聚,流入武山湖,水流湍急,交汇处宽300多米,设有程家林渡口。武山寨村程氏爷孙三代接力,安全摆渡六十载的事迹在当地传为佳话。

    程家林是大金、四望、大法寺、刊江、石佛寺五个镇处交界处,地处交通要道,地形复杂。过去,由于没有渡船,胆大会水的人,就游过去,胆小的人要弯道十几公里到上游苍头埠才能上大路,人们出行极不方便。解放初期,这里曾出现过连续淹死9人的事故。

    住在程家林附近的石佛寺镇武山寨村程秀一垸的农民程廷济,看到事故非常痛心,便与儿子程富道商量,购回一条木船,每天在程家林渡口摆渡,来回运送过往客人。从1953年春节开始,年近50的程廷济每天天不亮就来到渡口,划船运送旅客,这样一干就是8年。

    因年老体弱,身体不适,就把摆渡的木船交给儿子程道富,儿子接过双浆,继续摆渡。那时程道富刚过40岁,年富力强,每天摆渡起早睡晚风雨无阻,并在船上搭起帐蓬,备有茶水,方便旅客,坚持义务摆渡15载,每年接送旅客2万多人,没有发生一次事故,成为闻名的安全渡口,程道富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出席全国劳模表彰会议,受到毛泽东主席亲切接见。会上,国家还奖励一艘钢制机动船给程家。

    程道富从北京载誉归来,立即召开家庭会,传达北京会议精神,一家人深受鼓舞,决心坚持义务摆渡,千方百计方便客人。程道富在家庭会上,就把新船交给大儿子程维荒。程维荒接下摆渡任务,首先拿出家里两三万元积蓄,在渡口处拉了电,安装了电灯,建起一间住房,房内有床铺、水壶、副食柜,一间接待室,备有茶水、坐凳、电话、报刊架,给旅客提供一个舒适的候船环境。

    程维荒为了方便旅客,对老人、小孩、身体弱的或病患者,扶上扶下,背上背下,就像亲人一样关心照顾。程维荒白天摆渡,晚上住在渡口小屋,谁家有个急事,打个电话,就深更半夜起床,摆渡接送,哪怕一个人也来回摆渡,风雨无阻,从不间断。

    实行生产责任制后,家里增加很多事。二弟程维寿看在眼里,想在心头,摆渡是爷爷手上创立的,造福人民的一项事业,决不能让大哥一个人扛着,想到此,他找到大哥,抢着摆渡。三弟程维来,见大哥义务摆渡,嫂子一个人毫无怨言地扛家事,非常辛苦,他内心过意不去,赶到渡口,抢过机动船摇把,也要摆渡。这样,三兄弟争相摆渡,谁也说服不了谁。老大程维荒见此说:“你们兄弟俩怕我义务摆渡吃亏,也来争着做好事,为人民造福,我很高兴。我们都不要争吵,每人摆渡两个月好吗?”俩兄弟拍手称好。

    就这样,三兄弟每人摆渡两个月,大忙时抢种抢收三家互帮,不误农时,他们坚守着自己的事业,一直摆渡到2013年3月。

    武山寨村村民说:“程家爷孙三代摆渡时收费十分低廉,对于困难户、老弱病残户,常常免收费用。三代接力,摆渡六十载,造福了四邻百姓,武山湖的百姓会永远记住他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2013-4-30 11:07:24 | 只看该作者
这家人我也认识几个,确实了不起,摆渡六十载,方便无数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3-4-30 18:10:06 | 只看该作者
好人啊,现在这样的人好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武穴信息网 ( 鄂ICP备2021017331号-1 )

鄂公网安备 42118202000100号

GMT+8, 2024-6-2 08:29 , Processed in 0.080519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