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穴论坛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楼主: 俏俏

[原创] 《武穴文坛》2009。2在线编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4-22 08:47:08 | 显示全部楼层
散步/作者:听雪

   房子后面,有一大片农田。春夏时节,平铺着辽阔的绿,春天绿得浅些,活泼、疏淡;夏天绿得深些,显得深沉而厚实。秋天时候,田野换上金色的风衣,秋风吹过,翻起一层层成熟的波浪。秋后的蚱蜢跳着跳着,就不见了踪影。冬天光临,田野一片寂静,粗老而孤独。   
    一条银灰色的水泥路从田地中间笔直地穿过,像一把严肃的戒尺,把田地一分为二。水泥路的尽头,是一个宁静的小村庄,房屋错落,小桥流水。碧绿的山峦像一道坚实的屏障,将这片天地轻轻环绕。晴好的傍晚,偶尔可以一缕炊烟,在村庄上空渐渐拉长,飘散。一只白鹭从水田里飞出,扇动着双翅,优雅地没入暮色之中。
    夏天的夜晚,这儿是热闹的。太阳最后一抹红消失在山后,天空呈现海水一般的幽蓝,星星就要在天边出现。青蛙叫起来,一只,两只,三只……全都唱起来了。走到哪儿都是腾腾的声浪,哪儿都能感觉到它们的力量与热情。但却找不着它们,走在这里,声音响在不远处;往前走一些,声音还在前面,再往前走几步,歌声又在身后响起来了呢。按了葫芦起来瓢,只有放弃了寻找,耐心听吧,这大自然最壮丽和谐的咏叹调。
    远处的村落,灯一盏盏地亮起来,夜色浓了,山模糊成一片黑乎乎的影子,白天的可爱可亲,此刻变得阴森森可怖起来。等到这些零落的灯光次第熄灭,村庄睡去了,大树和高山睡去了,田野睡去了,只留下蛙声如潮,一阵阵撼动着不眠人的神经。
    常常的,在夜色里缓缓地走,一遍一遍地陶醉在乡野的声音里。空气里浮动着青草的芳香,夜色清凉如水,再坚硬的心也会柔软起来。起风的时候,把一缕心情,散淡成烟,让它们乘着轻俏的夜风,一路飘到幽幽远远的水那边。
    偶尔,有晚归的摩托车,亮着刺眼的车灯,急轰轰地从水泥路上驶过,提醒着人们,该回家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23 12:22:16 | 显示全部楼层
支 持武穴文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23 12:53:55 | 显示全部楼层
欢迎午夜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23 18:19:25 | 显示全部楼层
推荐理由:严肃的文学也需要有适当轻松的片刻。

                              贿品(一则新编笑话)

  有一个人,因为环境的影响,已经深深的染上了爱行贿的坏毛病。
   这个人,本身并不富有,他也拿不出什么象样的实物贿赂给别人,但是,这并不影响他长期以来养成的习气,他发明了一种东西,既不要成本,又可使人人喜爱,他这一招,后来被人称之为"语言贿赂"。
    语言行贿操作起来非常简单,无非是逢人上前虚夸几句,拍拍人家的马屁。
  到后来,他甚至发展到只要听到有声音临近,就头也不回的开始夸人。
    某天,在一片荒凉的墓地,聚集有成千上万的人,他们正在凭声静息为死人开追思会。
   斯时,洼田里突然传来一阵癞蛤蟆呱呱呱的叫声。
   这人闻声即起,大声的称赞说:啊!你的声音真优美,你真是一个有才华的人!。
  他说完之后,转身意图得到受贿者的觐见(行贿的总是希望受贿的牢牢记住自己),可是,等着他的是周围千千万万人齐刷刷看过来的蔑视的目光。
   那人心里发凉,他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他不明白给人行贿还有什么错,这千千万万的人,都曾接受过自己的语言贿赂呀,都曾开心的接纳了呀,今日个咋这般的冷眼对着自己。
   在他百思不得其解之际,洼田又一次传来癞蛤蟆呱呱呱声音。
   搞错了,他脸红了,千千万万的人心里都明白了,他的贿品,竟然这么不值,跟献给懒蛤蟆的是一模一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24 19:46:43 | 显示全部楼层
建议只贴推荐或自荐理由及链接,不贴原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5-6 11:27:35 | 显示全部楼层
战友达辉
文\邵卫斌


    又是一年退伍时,长使英雄泪满襟。每年的这个时候,我们有很多服役到期的人民子弟兵,要告别朝夕相处的战友,要告别热火朝天的军营。分手的时候依依不舍,告别的时候泪满襟怀。我在部队十几年,多次见证了这感天动地的场面。谁道儿女情长,谁说战士不流泪。难舍难分,挥手作别,那一幕幕的情景,搅动着我记忆的长河。握手拥抱,举杯畅饮,那一次次的故事,一一浮在我的眼前。


    我的战友达辉,是我送走千千万万个退伍兵中的一个。她的故事,是我记忆大海中最动人的浪花之一。


    达辉是个女兵,92年12月入伍,南京人。93年春节过后,她被分到基地通信连,那个时候,我在司令部管理处。管理处负责管理司令部的所有直属分队,很自然,我有认识她的机会。记得我办公室的电话是一部必须经过基地总机的电话。每次我拿起电话,总是听到“您好,四两(42),请问您要哪里”,声音非常甜美。司令部所有战士的档案,都是我负责保管。基地军务处要对所有战士档案进行检查,要求每份档案里面的资料全部要有记录表。汽车队、警卫连的战士都在出车和训练,我就让通信连派几个字写得好的战士来帮忙。我坐在办公室里,只听到“报告”声,有两个女兵在我办公室门口。原来,她们是过来帮我整理战士档案的。


    这其中有一个女兵就是达辉。我叫她们分别写一段话,看看字写得怎么样。达辉的字写得果然很好,跟她长相一样,非常秀丽。听她说话,我说怎么那么熟悉啊,原来她就是那个42号话务员。我向来很随和,很快,达辉就跟我混熟了。


    达辉做事很认真,以后的几天,她不请自来,坚持把所有的档案整理完毕。她到我办公室的时候,如果没有抄写任务,我就让她学习四通打字,以便帮我打文件。她接受能力很强,在我的指导下,很快就学会了如何使用四通打字机。她在话务台上班的时候,有时候跟我聊天,甚至在电话里唱歌给我听。监听电话的,是我的一个湖北小老乡,自然不会说什么的。这样一直交往下去,她把我当成自己最信赖的朋友。


    有一个星期天,她说想自己包饺子吃。那个星期天,我正好有事,在办公室加班,就把宿舍的钥匙给她。她和几个女兵战友,一起到街上买菜和面粉。待到中午的时候,她打电话过来叫我回宿舍。我一看,整了满满一桌的菜,还有很多已经包好了的饺子,就等着我回来下锅呢。战士的档案都在我手中,仔细一想,原来今天是达辉的生日啊!难怪,她还买了不少啤酒。达辉说她从来就不喝酒,这天也难得喝一次啤酒。


    达辉的爸爸多次打电话过来,向我问候。达辉的妈妈,在达辉退伍的时候来到了部队。她一家三口,我算是认识了。

      96年岁末,一年一度的复退工作开始了。作为入伍四年的老兵,达辉要离开部队。天之骄子的女兵,终于要回到父母的怀抱了。达辉跟所有退伍战士一样,怀着非常眷恋的心情,恋恋不舍军营和战友。女兵跟男兵不一样的是,每个女兵都在不停的哭泣,跟出嫁时一样。达辉走的时候,我送给她一本纪念册,并写上一首小诗(后来我请人谱上了曲),并捎带200元钱,让她自己买一件纪念品。在《驼铃》歌的旋律中,泪眼婆娑的达辉上了告别的火车,慢慢地远离了我的视线。


    她回家后,给我写了很多信,每封信里面都有她的相片。说不定的思念,都定格在那笺素纸中。难忘的岁月,都永存在她灿烂一笑的照片上。

    岁岁岁末,今又岁末。在这万物萧索的残冬里,我唯有用封存已久的斗笔来表达我的思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5-6 11:28:32 | 显示全部楼层
老   牛
文\我的哲学
     小河细水在岸边渗出春的痕迹,在整个冬季肃穆的垂柳,已暗中把长发梳理起来,犹如少女一样,媚眼轻描。老牛一早就来到自家田里,准备把田埂上的杂草除一除,筹划着怎么样来栽种新春里的第一茬水稻了。想象着耕牛在自己的指挥下一圈一圈地拉着田,然后可以层次分明地看到那开垦的痕迹,这让老牛觉得自己像指挥家。
       阳光还是那么骄傲地晒着这片天地,犹如老牛看到田地那骄傲的心情一样。抽完烟,老牛把烟头丢在地上,用脚使劲地踩着,直到烟头彻底灭掉。这几天镇里、村里都来人了,挨家挨户地发责任状,要这些农民签订防火责任状。老牛看了责任书上的一些文字,意思就是签了责任书后,就没有他政府什么事情了。老牛也签了,有谁敢不签呢?想到这,老牛摊开结满老茧的手掌,抓住锄头,一铲一铲地铲着这些枯萎的草。这要在以前,铲完了,下午被太阳一晒,就可以拿着火柴把它们烧掉,化成灰烬。可是现在不知怎么地,只要野外冒火就容易引发森林火灾。老牛看到新闻里,被抓去的那些引发森林火灾的,都是像老牛这样的农民,老牛可不想步他们的后尘。关键是不想给儿女带来麻烦,老牛有俩个儿子俩个女儿。虽说四个孩子都到县城去了,可是城市的地,似乎是皇土,高贵得让几个农村出生的孩子在那里想占有一席之地都难。可是农村那贫瘠的土地,种地那微薄的收入,又促使老牛死命地把几个孩子赶出了贫瘠的土地,去城市里讨一杯羹。大儿子呢,高中毕业没考上大学,老牛就托一个亲戚带着他学汽车修理了。如今大儿子自己也大小算一个老板了,自己租着一个店面在县城开着店,虽说每年赚个几万是没问题了,可是每年的店租在涨,房子的价格长得更快,到现在还没攒够买房的钱,所以一家三口还是挤在出租房里,生活环境还没老牛的乡下舒服。二儿子读书出来分配在农村中学教书,现在在县城二中教书,儿媳妇也是教师。虽说夫妻俩工资挺高的,可是夫妻俩买了一栋商品房花了20多万,欠银行的钱就十几万,每个月夫妻俩的工资有一半归银行收取。虽说外表挺光鲜的,可是在老牛看来,家底子是空的,老牛总感到不踏实。当然老牛最喜欢的觉得最骄傲的就是二儿子那六岁的女儿。每次来到老牛这儿,隔壁的邻居都投来艳羡的眼光。因为孙女虽说才五岁,穿得可洋气了,而且跳得一身好舞蹈,还时不时地会说英语,听说周末学画画、弹琴、跳舞······比种田的老牛还忙乎。
      不知不觉又一畦田埂的草被除完了,老牛吐了口口水在手上,抓住锄头又开始耕种希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8 11:16:40 | 显示全部楼层
走在时间前面的天才军事家余 玠(武穴)



在进入本文所介绍的历史人物之前,请听我讲一古一今两位作者提及到本文主人翁的故事梗概。古书作者为冯梦龙,今书作者为金庸,本文主人翁为余玠。两位作者虽然一古一今,而两书故事的时间都在本文主人翁逝世之后不久。两书故事内容不同,却同样将余 玠定位为忠诚的爱国伟人,为余 玠的不公正遭遇鸣不平,且请出余玠来为故事张目。本文要先说冯梦龙和金庸小说书中提到的,与余玠有相关内容的故事,当然是为本文主人翁的出场“鸣锣开道”,先借”名人效应”,炒热一下本文,提高对人物余 玠的关心程度。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十九卷·白玉娘忍苦成夫》

两眼乾坤旧恨,一腔今古闲愁。隋宫吴苑旧风流,寂寞斜阳渡口。

兴到豪吟百首,醉余凭吊千秋。神仙迂怪总虚浮,只有纲常不朽。

故事说,南宋彭城人程文业官至尚书之位的儿子程万里,因为向当权者呈献“战、和、守”三策文章,触忤了“时宰”,弃家出逃,却被蒙军所掳,被送往兴元府,成了蒙古将军兴元人张万户的奴隶。一年之后,张万户趁蒙宋“罢兵”,回家将掳得的奴隶大多数卖了换成金银,只留下他看中的程万里等几名作为家奴,服侍张万户夫妇。俗话说,“宁为太平犬,莫作离乱人”,程万里虽然天天想跑,却还不得不假装乐意服侍“主人”。一日,张万户对程万里说:“我俩虽为主仆,实是一家亲人,只要不生异心,日后还有好处哩”。为了收买人心,还将夫人房里一名十六岁的,也是掳来的女奴配与程万里,撮合成一对奴隶夫妻。这与程万里撮合成夫妻的女人是谁?重庆人,是四川余玠镇蜀时,嘉定府统制白忠的小女儿白玉娘。程万里患难之中,早见过这名美女,只是同命相怜,并无儿女私情。今日凭着主人命令,得为夫妻,心中高兴。成婚之夜,相互自我介绍身世时,玉娘说:“不意余制置(使)身亡,元将兀良哈歹乘虚来攻(嘉定)。(城中)食尽兵疲,力不能支。破城之日,父亲被擒,不屈而死。兀良元帅怒我父守城抗拒,将妾一门抄戮。张万户怜妾幼小,幸得免诛,带归家中为婢,伏侍夫人,不意今日得配君子。”作者冯梦龙录下这个故事的立意是“夫妻本是鸳鸯鸟,一对栖时一对飞”,与现代眼光里的思路,不能同日而语。故事的过程繁复,六天新婚后,两口子即被迫“劳燕分飞”。白玉娘贞烈,经过两位善良女主人安排,出家空门为尼姑。程万里一年后,则利用机会从鄂州逃出,回到临安,得到父亲旧日下属的照应,进了官场。又十年后,改朝换代。再经过十年辗转,陈万里成了元朝的陕西行省参政大员。兴元府属于陕西治下,陈参政不忘旧人玉娘,命人寻着了苦守二十年空门的白玉娘,两人团圆。作者最后写:“程参政连得二子,自己直加衔平章,封唐国公,白氏封一品夫人,二子亦为显官。后人有诗为证:六日夫妻廿载别,刚肠一样坚如铁;分鞋今日再成双,留与千秋作话说”。录毕本篇后,顺便为各位君子再加一小段余音:蒙元时,蒙古话称中国少数民族党项人和所建立的西夏政权为“唐兀”(蒙语音:唐兀特),陈万里封“唐国公”,估计在该地区。元季后期,唐兀有位名人余阙(1303-1358)者,元统进士,娶妻耶律氏。随父官庐州(合肥),因记得其先祖原系中原人,遂再称自己是“庐州”人。余阙官安庆太守六年,还兼着“都元帅”之职。这时己到了元庭统治后期,罗田人徐寿辉(?-1360年)在蕲水(浠水)首先打出红巾军义旗兴兵造反。1358年正月,红巾军大将湖北沔阳人陈友谅(1320-1363年)率兵东下攻陷安庆时,余阙徒步提戈与陈友谅军血战不胜,尽忠自颈,夫人耶律氏及小儿德生、小女福童三人投井自殂,被元庭封为豳国公。明太祖朱元璋念及各为其主,这余阙虽是敌人,值得钦敬,还为之立庙致祭。你说巧么,查起根来,这余阙却是本文所要说的余玠的六世后嗣。

金庸:《神雕侠侣·第三十三回·风陵夜话》
时间是南宋理宗开庆元年(1259年),蒙古大汗蒙哥接位的第九年。

金庸的故事说:桃花岛主黄蓉与其丈夫郭靖,命大女儿郭芙,带着妹妹郭襄,和郭襄的双胞胎弟弟郭破虏三人,北上晋阳邀请全真教长春子丘处机到襄阳主持英雄大会。三姊弟从晋阳南归,遇上大风雪,受阻于黄河边上的风陵渡口,挤进镇上最大的一家叫作“安渡老店”的客栈。因天气所阻,客店早满,连“统铺”都住光了,店老板请这新来的三位,只能挤在生了火的大堂里,让大家挪出一片地方,“烤烤火,胡乱将就一晚,明儿冰结得实了,就不定就能过河。”三姊弟虽然不高兴,也只好听店老板吩咐坐了下来,与众人围炉飨火,夜话通宵了。

旅途中相遇,人多嘴杂,百无禁忌,原本就是小道消息的“传播中心”,安渡老店里也不例外。可是这一夜,众人说来说去,无形中辐辏集中到一个话题上来:众人纷纷问答着襄阳守城的情形,有位湖北人说得有声有色,把郭靖、黄蓉夫妇夸得便如天神一般,引众人赞声不绝,郭芙三姊弟也听的津津有味。

金庸先生由襄阳抗蒙入话,突然笔锋一转,说到郭襄最为关心,也是读者关心的“神雕大侠”杨过,正在为蒙冤遭害的四川抗蒙将领王惟忠复仇的故事上来。只听得:
  一个四川口音的客人忽然叹道:“其实守城的好官各地都有,只是朝廷忠奸不分,往往奸臣享尽荣华富贵,忠臣却含冤而死。前朝的岳爷爷不必说了,比如我们四川,朝廷就屈杀了好几位守土的大忠臣。”那湖北人道:“那是谁啊?倒要请教。”那四川人道:“蒙古鞑子攻打四川十多年,全赖余玠余大帅守御,全川百姓都当他万家生佛一般。那知皇上听信了奸臣丁大全的话,说余大帅甚么擅权,又是甚么跋扈,赐下药酒,逼得他自杀了,换了一个懦弱无能的奸党来做元帅。后来鞑子一攻,川北当场便守不住。阵前兵将是余大帅的旧部,大家一样拼命死战。但那元帅只会奉承上司,一到打仗,调兵遣将甚么都不在行,自然抵挡不住了。丁大全、陈大方这伙奸党庇护那狗屁元帅,反冤枉力战不屈的王惟忠将军通敌,竟将他全家逮进京城,把王将军斩首了。”他说到这里,声音竟有些呜咽,众人同声叹息。…。

故事里蒙冤被害的王惟忠被害于余 玠死后一年。这王惟忠是四明(宁波)人,接余 玠任的也是四明人余晦,是前参政知事兼知枢密院事余天赐的侄儿。任命余晦接职四川时,连参加迫害余玠的大臣徐清叟都说,如以“素无行俭,轻儇浮薄,不堪重任如晦者当之,臣恐五十四州军民不特望而轻鄙之,夷狄闻之,亦且窃笑中国之无人矣”!因为王惟忠是余晦的小同乡,当王惟忠听说余晦要来作他的上司时,王惟忠觉得好笑,叫着余晦的小名儿说:“余五儿来了也”。为此种下了遭到报复的祸根。宝祐二年(1254年)五月,余晦带着数万人马,在四川盐亭遭蒙军袭击,士兵溺死“不计其数”;接着又激发矛盾,苦竹隘守军、守隆庆的南永、沔州守将甘润忠叛敌,王惟忠失阆州。十月,由勘官陈大方,就是金庸笔下形容为“陈犬方”的,煅织王惟忠“丧师庇叛,遣援迟缓”的罪名,杀王惟忠于安东市,接着又进一步削去了余玠“资政殿学士”职名。
  金庸先生借着四川“客人”之口“话说” 余 玠的。余 玠得“暴下”(大泻不止)病十多天去世后,《宋史·余 玠传》载“蜀人闻信,无不如悲失父母”,与那四川人说的“ 余大帅守御,全川百姓都当他万家生佛一般”一致。那四川人比照着岳飞的被奸臣杀害,往下说:“说余大帅甚么擅权,又是甚么跋扈,赐下药酒,逼得他自杀了,换了一个懦弱无能的奸党来做元帅。后来鞑子一攻,川北当场便守不住。”这也与民心愤懑不平,各种余玠死因的猜测便怀迳而走相恰合。

余 玠真正死因,至今众说纷纭,成了一庄疑案。典藉类多将《宋史》记的“暴下卒”三字省文为“暴卒”。连《中国历史大辞典》及1984年出的《辞海》于余玠条也是如此。一字之差,失之千里。从史记说,最早断定余玠死于“钦药而死”的是成书于南宋末年的野史性质的著作《宋季三朝政要》。正史《宋史·余玠传》:于“暴下卒”下加了一句“或谓仰药死”,不妨说那是引据于《宋季三朝政要》。1982年四川历史研究所陈世松以四川史学工作者“不容推卸的责任”,专门研究,成十三万余字的《余玠传》,据他推理,也倾向于“饮药”说。于是,1994年出的《广济县志·余玠》据陈世松说,直接书写成“理宗听信谗言,召余 玠还朝。余玠知有变故,愤懑成疾,于是年七月服毒自尽”。不过最了不起的算是登在1981年《西南师院学报》的一份文章《余玠治蜀刍论》。因为当时文革刚刚结束,以今度古,竟说是“余玠被暗杀的可能性最大”。 余 玠一生功业伟大,自不必在死因上纠缠不休。不过,能借史料日多,找到能还原历史真貌的资信,使余玠伟大的形象,更加光辉夺目,应是本文下笔的宗旨。

余 玠的籍贯成份与个人出身
余 玠(1197-1253)南宋蕲州广济县(今武穴市)城关镇北郊白免山庄(今横岗山吴大村余家垸)人。父亲余加胜,母亲罗氏。南宋宁宗庆元三年(1197年)正月十一日乙酉(1月30日)上午巳时降生。因于其时曾祖父余槐堂有举人功名,在州城连城街佃屋作寓翁,故亦可说是出生于蕲州州城。

余 玠接受曾祖父的启蒙教育,其时启蒙教育的课本为《杂字》、《百家姓》类。至曾祖父去世后,全家人搬回乡下,于是在县城北郊的层峰山青著寺寺学里上“经馆”,课程内容有:《周易》、《尚书》、《毛诗》、《礼记》、《春秋》等五经。(其时朱熹修《四书》,尚未普及入课本。)清康熙二十一年进士邑人金德嘉(1633—1710年)有诗《层峰山青著寺》就题名为“宋学士余玠读书处”。清副贡库世膺留《过余玠墓》诗一首:“听说余公墓,停车百感生。读书青著寺,筹策合州城。冉琎真名士,王夔只老兵。十年如可惜,全蜀等闲平。”点到了余玠的功业,也提到他读书的地方在青著寺。余玠少年生活在农家,但他的八世祖为宋仁宗时与欧阳修、王素、蔡襄齐名的四谏士之一的余靖(1000-1064年),至曾祖父余槐堂仍有举人功名,故余玠仍属于生在国难离乱时期的末落士族中的书香子弟,受过良好的家庭教肓,诗词、书法都有较好的功底。《辞海》余玠条称其为“寒士出身”措辞准确。

余玠成年后,进对江的江西庐山南麓白鹿洞书院读经,是军事统帅级人物中止于当时惟一受过“高等教育”的“科班”人才。1994年版《广济县志》从陈世松《余玠传》说:“幼时家贫,(就近)就读于白麓洞书院”,欠斟酌。余玠幼年时,“庆元党禁”正严,相似于“文革时期”,白麓洞书院停办了,这书院也不是一般的“蒙馆”, 余 玠怎么能“幼时”就上了“大学”?直到宋宁宗嘉定元年(1208年)时,“独相”史弥远(1164—1233)掌权开始。这年与金人议和成功,所以改元“嘉定”,时局相对稳定,加上史弥远出身于出了“三相加上一个王,十二公侯十个男,七十进士百多官”的四明(宁波)史家望族,一改其前任当权者韩侂胄(1152—1207年)当权十三年(1194-1207)间排斥大臣,反对理学,贬逐朱熹等因所兴的“庆元党禁”,学术禁区锢空气为之一舒,是庐山南麓白鹿洞书院得以恢复的时间,与余玠得以上白鹿洞书院的时机和年令相符合。

余 玠研究的方向白鹿洞书院教育宗旨有悖,故明朝人张博也《宋余玠守蜀论》认为余玠在白洞书院“道德君子”方面学力造诣不深,没有达到儒家成熟大度的水平,谈吐行事不免流露出行伍莽夫的气质,容易为老谋深算的当权者所不容。余玠本来就没有造就自己成为“儒将”的目标,而是将所掌握的文化知识用于造就成统帅型的人物。他在此期间潜心于兵法方面的学习,与对当时战局形势方面的深入研究,为他后来成为一位“卓越的有远见的战略家”,一位“超时代的天才军事家”,奠定了深厚的基础。此顷,余玠娶邻村苏氏女为发妻。苏余二姓,村相连,共祖坟山,苏氏始祖苏符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东坡的孙儿,官湖广观察使。苏氏生长子,余玠为之取名“如孙”,(如孙仲谋)可表明余玠对自已人生价值所定的取向。

余玠由白鹿洞书院学成归家后,过着“躬耕田亩”生活。1221年春,左军元帅,人称“四附马”的金将仆散安贞(?-1223年)领兵侵宋。二月十八(3月13日)到了余玠的家乡,占了州城,毁了县署。后为南宋三代皆名将的衡山人赵范、赵葵(1186-1266年)兄弟俩所败。这次有名的战役,老县志载:“二月二十四日(3月19日)200名广济民壮突破金兵重围,冲进州城,分担北隅防守重任,英勇作战,直至三月十六日(4月10日)破城,大部殉难”云云。此年余玠二十四岁,作为研究军事“以身报国”为志的青年人来说,“见猎心喜”,正是观摩实践战争的大好机会,若说余玠亲历了此战,没有根据。若说事不关己,一无所得,未免不近余玠性格,也将使他一生军事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根之木。不是说余 玠少年时就“杀人忘命,浪迹江湖”了吗。这时机正是他表现自己的大好机遇呀。当然,我们只从上述的叙说作想见:正是观摩了这次金兵的入侵,检验成熟了余玠所学,也使他对赵氏兄弟俩的为人品性作了充份的肯定,才为十年后以淮东为“出山从戎”目的地,而与“明敏达练受知于制阃”的赵葵,结就了相知的因缘。

余 玠发妻早逝。继配黄氏,民间称作“黄婆”,是一位帼国英雄。其后人聚居村子称为黄婆寨,墓称为黄婆庙,“庙”中黄氏墓、碑完好俱全,在广济县余埙镇莲花塘附近。《余氏谱谍》记载,黄婆是处理余玠身后及对余 玠后人惟一实施保护的人。民间流传黄婆率领村民建山寨设伪装抵抗蒙军的故事很多,这村子简直就是《水浒传》“祝家庄”里的式样规模,黄婆则是一位女“寨主”。此口碑传说,流传广,可以辅证:黄氏是余玠后来经营四蜀山城防御体系的初师,或者这黄婆寨就是余 玠夫妻两人共同设计经营的耕战合一的“抗蒙堡垒”的试验地。

余 玠(余姓姓氏)的世系源流
————兼请“寻一”先生不咎指正

历代帝王将相士大夫们都很重视出身。各姓世系谱谍作为门第推究出身的文书档案,也自然受到重视。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云:史记“取之谱谍”。刘勰《文心雕龙·书记》云:“总领黎庶,则有谱籍簿录”。讲究从姓氏谱谍中寻找史料。尚可喜(1640-1676年)于清康熙五十三年(1704年)首次尚氏《重修家谱序》云:“谱谍之兴,前代最重,凡名公巨卿,世家大族,莫不有谱。非徒以叙昭穆,别亲疏,实以见创业之艰难,成功之不易,而祖宗之德流衍绵长。此家谱所以同乎国之史也。”就是不要数典忘祖的意思。这一论断是出了名的。

宋真宗咸平二年(1999年)正月十八日(2月6日),皇帝下《命文武群臣修谱诏》文武群臣各述身世,“既称世系,必究血源”。追祖宗呢。时礼部尚书余奭这年正月二十干支甲戌日(2月8日)进了一份《呈谱表》说:余家系承黄帝,传脉于叔虞,在唐州受食邑算起,到了公元前623年(秦穆公三十七年),由余以伐戎之策《兵法六篇》献秦穆公。“秦穆公则用由余之谋,伐戎王,益国十二,拓地千里,遂霸西戎”,赐姓为“余”算第35代,名余辅。由余用于秦穆公事见《史记·秦本纪》。止于唐玄宗工部侍郎“十载翰林”的余钦,说了八十一世,与据《风俗通》所载为秦季由余之后相通。又过了五代,唐僖宗广明元年(880年),黄巢兵陷长安,波及东南各省。世居新安江畔休宁县的良、从、衮余氏三兄弟,因为逃避战乱分别徙居于分宁(江西修水)、韶州曲江(广东韶关)、杭州之钱塘(浙江杭州)。926年,后唐庄宗同光四年(926年)四月,李存勋死于兵变,余良的曾孙余烈,时为长公主附马,挈妇将雏,避走湖北广济双城铎白免山“隐居野处,繁衍生息”,为广济始祖。从余烈到1197年余玠降生,其间相距271年。南宋时,广济余氏至少也重修过一次族谱,谱谍中夹着一张岳飞任职于蕲州时为余氏修谱写的“余氏谱谍,子孙保之”手迹一帧,可视为证明。

不过尽信书,不如无书,用书的功夫在于辨识。

修纂族谱,必追究血源,实际上是很难做到的:上古无文字记载,文字记载之始于口口相传,很难说不出错;次说修谱的目的在于叙忠臣、孝子、名宿、武将,列长幼尊卑之序,免不了把旁宗支系入正统上归纳,美其名曰“归宗”;再次,为了功利目的,抬高门第,少不了有意“找祖宗”,把假话编为真话来说者也有之;另外因外因也会造成缺失,后来重修时,又不得不将几条断线接续成长线。以余玠世系说,其第七世祖为余靖(1000-1064年)。历史明载,余靖字安道,韶州曲江人。就世系说,是休宁余氏第三房人,余 玠一支于战乱中由三房投奔进入长房的可能也有,原住广济的长房人不发达移就入嗣三房的可能也有。清乾隆《浙江通志》引开化县志说:余玠先祖于宋高宗南迁时“渡江后,住开化县之金水乡”;清雍正时《江西通志》也说余 玠“分宁(修水)人,侨寓蕲州”。今上海辞书出版社《中国名人大字典·宋史卷》余玠条采用的就是《江西通志》的说法。不同说法出现的原因,当是因为宋元之际改朝换代,战乱频仍,余氏处于战乱徙流之中,相互投奔,比如余 玠的先人从临安而开化而分宁而蕲州州城到广济定居下来,甚至定居到了广济又走过回头路都有可能;还因为余玠去世后,受贾似道迫害,家人四散磔离,远的竟逃到宁夏甘肃,其后人娶的是西辽耶律氏为妻,融合成少数民族唐兀族的一员的也有了。

上述《余氏谱谍》中提到,由余《兵法六篇》,不见其它史载。要是真有,可比《孙子》兵法早出多年了!据说,余玠用兵手中握有先秦旧族贡献给他的余家兵法《由余兵法六篇》,那才是真有家学渊源的兵家了?

余玠钓鱼城

余玠(?-1252年)南宋末期名将,字义夫,号樵隐。生年不祥。出生于蕲州广济县太平乡。幼时家贫,就读于沧浪书院、白鹿书院。失学后投奔淮东制置使赵葵作幕僚,不久即以功补进入副尉,又擢升作监主薄。1236年2月,蒙古军侵入蕲、黄、广。余应蕲州守臣征召,协助组织军民守城,配合南宋援兵击退蒙古军。1237年10月,余玠在赵葵领导下率部应援安丰军杜皋,击溃蒙古军,使淮右以安。次年,朝廷论功行赏,余进宫三秩,被任命为知招信军兼淮东制置司参议官,进工部郎官。同年9月,蒙古大帅察罕进攻滁州。余玠率精兵应援,大获全胜。1240年9月被提升为淮东提点刑狱兼知淮安州,主持濠州以东、淮河南北一带防务。1241年秋,蒙古军察罕出兵安徽寿县,余玠率舟师进击察罕军,激战40余天,使蒙古军溃退。以功拜大理少卿,升淮东制置副使。

  次年12月,宋理宗因见四川战局不利,任余玠为兵部侍郎、四川安抚制置使兼重庆知府。余玠受命于四川危亡之际,表示“愿假十年,手掣全蜀之地,还之朝廷”。余抵重庆后,广纳贤才,修筑工事,恢复经济,安抚民心,统率十万军民到合州修筑钓鱼山城;又在三江沿岸山险处筑10余城。各城皆因山为垒,棋布星分,屯兵聚粮,形成坚固的山城防御体系。入蜀当年,便在资州、嘉定、沪州等地,赢得了与蒙古军大小36战的初步胜利。1246年春,蒙古军大将塔塔歹贴赤分兵四路入侵四川,余玠率军抗战。以新筑之山城为屏障,重创蒙古军。1252年10月,蒙古军汪德臣、火鲁赤部大规模入侵,进抵嘉定,余调集蜀中精锐部队,组织大规模会战,将蒙古军击退。余玠因抗蒙治蜀有功,于1252年晋升为兵部尚书,仍驻四川。

  第二年,朝廷反战派谢方叔任左相,诬告余玠“擅专大权,不知事君之礼”。理宗听信谗言,召余王还朝。余知有变故,愤懑成疾。于是年7月服毒自尽。次年,朝廷权奸削去余生前职务并迫害家属和亲信。

  余死后,“蜀人莫不悲慕如失父母”南宋王朝为维系蜀中军民之心,于1258年追复余官职。后来,故乡人民纪念他,为其造衣冠冢,墓址在今太平山风景区横江(岗)山下青蒿村余公林。东边是沧浪书院景区,西边是梅川的源头。

为了纪念英雄余玠,当时广济县用余姓作为地名,余川,余蒷由此命名。现在英雄的故乡人,正准备兴建余玠钓鱼城景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10 20:48:29 | 显示全部楼层
欢迎推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10 20:50:39 | 显示全部楼层
去看也乐的小宝宝
文/空山新雨

十月四日,还是国庆长假期内,因此早晨8:30还在熟睡。一阵清锐的手机铃声把我吵醒。打开一接,是也乐欣喜的声音:“蜜弟(他对其妻小吴的昵称)生了,8:07分生的,大胖小子!”“是吗?恭喜你!大人小孩都好吗?呵,都好,我马上就来!”放下电话,我鲤鱼打挺地起了床。
妻在阳台水池洗衣服,我朝她喊道:“快点洗呀,小吴生了,大胖小子,我们去看看!”“是吗?好,就好了!”妻三下两下洗完并晾好衣服,稍作收拾,背起包就跟我准备出门。
手搭在开门的拉手上,妻若有所思地说,我们是不是要带点什么去?我沉吟片刻,说:“现在最需要解决的是肚子问题,孩子生出来了,肚子也空了。”见妻没反应过来,我说,咱买一罐鸡汤,叫店家下点面条,煮几个荷包蛋现在送去,比什么都好。妻连连点头称是。于是从橱柜里找出保温饭筒,洗了洗,提上就出门。
天公也好象喜欢凑热闹,昨天还晴朗的天,今天淅淅沥沥地下起雨来。跑了几个地方,怎么也找不到卖瓦罐鸡汤的店。打了几个电话问熟人中的美食者,才打听到钟楼附近有卖的。于是冒雨赶去,在花花绿绿眼花缭乱的店牌中,好不容易才找到瓦罐煨汤店,让店家按要求办好,赶到市妇幼保健院,已9:00多了。
悄声走进402产妇室,见也乐正蹲在床边逗小宝宝玩。产后的小吴躺在床上,脸色有些苍白。她先见到我们,小声告诉也乐,也乐连忙站起身打招呼。我们俯身床前,轻声问小吴:“还好吧?想吃点什么?我们给你带了鸡汤,现在想喝不?”也乐说,剖腹产,刚做的手术,医生说暂时不能吃东西。这时我们才知道生产不顺利。连忙宽慰小吴,现在剖腹产的很多,你体质好,明后天就可下地了。她点了点头。
刚出生的小宝贝,安静地睡在妈妈的脚边,小毛毯包着。粉嫩的小脸蛋,红润的小嘴唇,溜溜的黑眼珠,好奇地打量着这个新奇的世界。小手放在嘴里,吮得有滋有味,“叭叭”作响。
一会儿,小家伙张开嘴,“哇哇”哭起来。妻说,肯定是饿了。也乐把奶瓶拿出来,我一看,奶嘴还没开孔。也乐说,我去找个针头戳戳。我说,你不懂,我来。十几年前我女儿出生,奶瓶是我弄的,用针捅个眼,小女儿怎么使劲也也咂不出奶瓶里的水,急得直哭。我于是用剪刀把奶咀剪个孔,不到芝麻大,瓶一倾,瓶里水“咕噜咕噜”往外冒,塞进女儿小嘴,呛得女儿直咳。这次我有经验,用小刀在奶咀顶端切个小十字口,轻轻一吸,水就出来,含着不动,水就关住。(此法各位将做爸妈的可参考,我不收专利费)
小家伙象一只待哺的黄口幼鸟,张着小嘴直叫。奶咀一塞进口中,哭声嘎然止住,“叭嗒叭嗒”吮得欢,一会儿就吸了小半杯。打了个饱嗝,打了个哈欠,就不管我们,美美地睡着了。大有“我醉欲睡君且去,有情明朝抱琴来”太白遗风。
大概半小时后,小家伙睁开眼,又“哇哇”叫起来。按说刚喂的,应该不饿呀。哦,肯定是尿了,我说。也乐一听,“嗖”地一声就蹿出去,我叫住他,往哪里跑啊,你?他说,我去问问护士怎样换尿布。妻说,傻瓜,我就可以换,你过来,学着点。
解开毛毯,小家伙赤条条的,小拳头攥得紧紧的,小腿儿乱蹬。换上干净的尿布,顺便穿上小衣裤,戴上尖顶小布帽,(我想,若戴上白胡子,咧开那没牙的口一笑,活脱脱一个袖珍版的圣诞老人!)再用小毯包好,小家伙果然不闹了。
小吴的母亲和哥哥从几十里外的家里赶来。一进产妇房,就捧起她的手,儿呀,妹呀叫,又心疼又高兴。我有些感动。不知是不是房里陡增了人的缘故 ,小家伙又“哇哇”哭起来。妻边逗他边开玩笑地说:“呵,外婆和舅舅光顾跟妈妈说话,不跟小弟弟打招呼,小弟弟生气了啦,呵呵,不哭不哭。”外婆和舅这才想起来,放下小吴的手来看小外孙。
在回家的路上,我们还沉浸在喜悦之中,说着小家伙的可爱。妻说,小吴的母亲真有趣,只顾心疼女儿,忘了外孙。我说,这正是老人家可爱之处,她是个率真的人,女儿跟她生活了二十多年,情深意浓,小外孙刚出生,还没有融入她的感情中。过一段时间你看,还不宝贝似地把外孙捧在手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武穴信息网 ( 鄂ICP备2021017331号-1 )

鄂公网安备 42118202000100号

GMT+8, 2024-9-23 01:59 , Processed in 0.040756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