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穴论坛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楼主: 语梗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风俗] [回首2008]我的2008在晚点的路上

[复制链接]
21#
发表于 2009-3-25 17:10:30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09-3-25 17:23:10 | 只看该作者
你不用说别的
别的你也说不出什么
就回答此文表达的是什么就行了
不为难你,我还给你一点启示:
有的文字是表达内心深处的孤独(比如刘亮程的一个人的村庄),你说这篇表达的是什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09-3-25 17:23:53 | 只看该作者
你说了这么多,还没沾上一点边呢
重新回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09-3-25 17:26:35 | 只看该作者
要不,古河,由你选个题
叫语梗和你做一篇同题作文,如何?
敢否接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09-3-25 17:32:41 | 只看该作者
就你们那点水平
还敢大声的在这里指手划脚?
在你看来的好作品,比如曾曙光那个讨菠萝的、还比如其他被你吹过的东西,你再去看看,你一定会为自己过度的虚夸感到脸红的。
   你认为那样的东西是绝文,这正好说明了你的欣赏水平和你的文化的层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09-3-25 17:34:31 | 只看该作者
正象某些人说你说曾曙光的文章有几好
同样也证明了他的眼界是一个道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09-3-25 20:02:15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09-3-25 21:27:09 | 只看该作者
这篇写的什么,你是回答不上来的,你的回答文不对题。不但如此,就连世界文学名著《飘》你也是白看了。你看不明白作者笔墨凝结的是什么样东西,你的水平仅仅局限于文字的表面。
   你也不用再把眼睛瞪得和牛铃一样的寻找答案了,读书不是用眼睛读的,凡是用眼睛读书的,最多就晓得个文字有记录的功能,除此之外,不会得到更多。而你的回复以及你对这篇文章的理解,已经充分的告诉,你恰好又是一个用眼睛读书的人。
   古河,我问你:你否有过在看一段感人的文字,或者看一幅感人的图片,或者当看到某一感人的场景时、鼻腔深处是否有过莫名的、突然情不自禁中阵阵泛酸、你感觉你快要抑制不住、眼泪马上就要涌出眼眶的瞬间?你一定有过!但是,这一切的触动,并不归于你眼睛的看到。此时此刻,这些感动着你的或文字或画面或场景已经深深的渗入到你的心肌内核,直至你的血液你的骨髓。那时,形式中不管是文字的还是画面的还是现实中的场景,在你心中都是一样,并无半点儿区别。那一刻它融成你切肤的感受,仿佛就是现实中的你自己,你会发现,文字会呼吸,画面会呼吸,所有看到的不管是静物还是活动着的场景,都会呼吸。而仅仅用眼睛读世界的浅薄之人,也许只轻易被街边一个伪装成可怜人的专业乞丐,骗下许多无知的泪水。
   人是一个高级的情感动物,当他用心去读世界,就极容易忘掉自身的成立,他会溶入到各个不同的主体之中,那时,所读的所看到的所感染到一切的一切,都成了自身遭遇,与自己息息相关。
   我以一个不易流泪的硬汉姿态存在于别人的印象,但是,我也常常会鼻子泛酸,眼眶湿润。文字里有的使我异样激动的兴奋,也有的让我怒不可遏的愤慨痛斥。我酸楚的泪,最多是悄悄的流进我爱不释怀的文学作品,其中一大部分是世界级文学名著,比如《乱人佳人》,比如《巴黎圣母院》,比如《老人与海》。我的眼泪落到字行里面,受水的滋润,那些字又都被浇活,文字其实就是站立着的我。
   不光是文字,到一定的境界,你会发现,一幅画,其实也是一篇十万字的小说,一首曲子其实就是一个人一生的遭遇。
   我这里并不是和你耍嘴皮子。我记得前两天在楚天都市报里看到一幅画,那画幅真的触动了我的心弦,我眼睛专注的盯在画面,到最后,就不光只我的目光了。我在那简单一幅画里,最少读出了几万个鲜活的字符在跳动,我在那一幅画里看到了作者内心的矛盾和他与自己在博杀。我同样可以把一篇长篇小说读成简单的一幅画面,比如读完《老人与海》后,在我痛苦、无助、孤立无援而我又向往着美好未来许多多个时刻,我,那一刻,就是海明威写的〈老人与海〉全部内容,那时,我是一幅静止的画面。
《我的2008在晚点的路上》写的是责任。这篇文章里虽然没一个“责任”一词出现,但满篇倾说的全都是责任,摔不脱,如同坐上一列晚点的列车。
“责任”是与生俱来,与人形影不离。人生之中,所有的痛苦都来自于责任的压迫,活得不痛快,人累,心累,只想回家,这些都是不甚层层重重的责任压迫,从内心传递出来的信号,多么形象呀,一列晚点的火车,总是只看它停靠在不同的站台,但都不是不属于自己的停靠点。
  最终属于自己的,还是最初始发的地方,但那最初的绿色,等你回家时,已荒芜枯萎。尽管是每个人都不愿意的结局,但没有一个人有幸得免,最终还是要钻进命运早就编好的套索。
  古河,你懂了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09-3-25 21:47:28 | 只看该作者
古河:就让德国黑格尔、马克思、尼采、海德格尔安安静静的见鬼去,别打扰他们,否则,你的行为就是亵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09-3-25 22:03:0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古河 于 2009-3-25 17:10 发表
1,这几乎就是一个在琼瑶小说中泡大的文盲怨妇的疏头文字.
2,一边读一边用心来修改,我痛心中国人怎么对汉语的撑握低劣到如此田地.
3,章法无序,轻重失衡,用名典和引事例有去无还,不同文体下的语感互相纠缠.
4,虚实重 ...



看来古河兄弟掉进去了,
凡高,他的画,你看看他的素描,他的自画像,可以说基本功很不扎实,笔触凌乱,结构变形...
可是他的画的价值......
其实一编文章能表达作者自己的感受,让读者产生共鸣,那就成功了.

也许你的共鸣腔太小,也就在那一点固定的频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武穴信息网 ( 鄂ICP备2021017331号-1 )

鄂公网安备 42118202000100号

GMT+8, 2024-6-21 13:47 , Processed in 0.050976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