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穴论坛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楼主: 耗子哥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武穴文坛梅川古镇行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09-5-17 09:06:52 | 只看该作者
千年古镇———梅川镇

老街的拐弯处,青砖瓦砾间,一座刻有莲花图案的古井,幽幽泛着清泉。“浴佛涌泉试明月,空禅无泪托白云。”这就是浴佛井。
相传,隋末唐初年间(公元579年),河南人氏司马申来梅川任永宁县任第一任县令,次年得一子,孩儿出生三天,啼哭不止,有一跛腿和尚(传说是三祖僧璨)路过此地,点化束手无策的家人说,何不用门口的井水给孩儿洗澡。家人依从,舀水洗澡,孩儿果真不哭,这孩儿就是禅宗四祖———司马道信。于是,这井就叫浴佛井。
一代禅宗司马道信,已离我们远去,而今无缘见到,眼前,他的五根发祥地———浴佛井,依然缄默。
浴佛井。这是一个多么亲切的名字!它用俗世的挚情,对佛祖生命有活力萌芽的救济;心随井转,随之卓然不群。
据广济县志记载:禅宗道信,7岁,从一僧师学经,14岁,向禅宗三祖僧璨求法,静修禅业,25岁,在黄梅破额山传法,有僧徒500多人,他主张禅农并重,让他的僧徒定居寺庙,过集体生活,实行自产自给。
佛也是平常人。以前膜拜金身佛像,原以为他们都是天上的圣人,但是,当我们看到浴佛井,油然兴起“佛”的心想,使我们深深地怀念起佛陀,恋慕佛陀,虽然我们无缘接触到,一千六百多年前的四祖,但是却有这殊胜的因缘见到浴佛井,稍有悟性的人,无不畅意适怀。
泉水清彻甘甜,让我们顿生清凉与清净的心,使我们皆有成佛的希望!
佛教文化起源于印度,自汉末传入中国以来,它植根、繁衍、发展、演化、早已与中国文化结缘与一体。
唐代正是佛教鼎盛时期,鄂东地区名山僧占多。就武穴(广济)地区,当时大小庙宇300座,“多少楼台烟雨中”,层层叠叠的殿宇楼阁,气象非凡。我们不难想象当年素有“佛国”之称的(广济县)香火昌盛景象!
岁月流转,繁华过后,一切归于平静,正如佛所尊崇的寂静一样,在这片热土上,虽然成就了一番伟大事业,却仍然默默不为人知,但道信对禅宗所创立的制度,对佛法在社会各阶层的影响,奠定了后世的组织规模,果然是做了一件不平凡的事。
风雨飘摇,沧海桑田。千年之后,只有浴佛井?这种理念化了的风物,难道我们只有在它身上印鉴当年四祖的身影?饮水思源,源从何来?
梅川,群山环绕,是一个山清水秀之地,向东北20余里的横岗山上,有大小庙宇20多座。我们一行乘的士顺山道而驰。此地山峦掩映,溪水萦绕,村墅相望,竹木泉水相连。春天真是来了!嫩绿的草儿从植被里钻出,“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像一幅长卷水墨画,依山势而造的村落,房前屋后,有簇簇朵朵的芙蓉花开,远远望去,不著水墨,尽得风流,确是一道独特的景致。同行的朋友介绍:此处地杰人灵,自古以来每户人家都有做沉木香的遗风,大自然赋予他们得天独厚条件,利用山涧水流落差,那种像风车似的木轮,带动木踶,把放在石臼的樟木头剁成木屑,掺进颜料,竹子制成沉木,劈丝做支杆,搓出来象插花一样放到太阳底下晒干,就是沉木香。难怪千年之前,对佛学造诣深厚的大诗人王维吟唱“木末芙蓉花,……”,原来是沉木香———如芙蓉花开!大凡进香的人都知道,一根沉木香值不了几分钱,纯良的乡民并不只是为了赚它几个钱吧?这种古老手工作坊式的香木制造是发不了财的。它纯粹是种山水化了的宗教!隔窗凝思,我们犹见佛祖的身影,在这山水之间,犹见它所蕴含的某种历史魅力!每当点起一炉沉木香,我们就能感知人性中最柔软的一部分,柔软是最有力量,也是最恒常的东西———柔软的心,是我们在世俗中能够时时感知,自我清明的泉源!
浴佛井,千年不枯浴佛井!
zl366 UID4890 帖子1041 精华0 积分3480 阅读权限100 在线时间152 小时 注册时间2008-7-30 最后登录2009-5-17 查看详细资料

编辑用户

禁止用户
编辑 引用 使用道具 评分 回复 TO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09-5-17 10:09:52 | 只看该作者
欣赏了图片,耗子哥辛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09-5-17 13:37:34 | 只看该作者
美图,美人,美景,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09-5-17 15:26:04 | 只看该作者
枚川高中的魁星阁这么靓!
只是浴佛井在什么位置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09-5-17 20:20:35 | 只看该作者
梅川,我的家乡,文学底蕴深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09-5-17 22:10:42 | 只看该作者
作为梅川人,依恋家乡的山山水水。夏老是我的高中老师,看图片感觉苍老了许多!问好!感谢朋友们访问我的母校。校庆的时候回去了一次,雄伟的楼阁,明亮的教室。可南北斋依然很破旧!心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09-5-18 13:46:53 | 只看该作者
图片蛮多的啊。。

浴佛井,千年不枯浴佛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09-5-20 08:53:52 | 只看该作者
梅川,群山环绕,是一个山清水秀之地,向东北20余里的横岗山上,有大小庙宇20多座。我们一行乘的士顺山道而驰。此地山峦掩映,溪水萦绕,村墅相望,竹木泉水相连。春天真是来了!嫩绿的草儿从植被里钻出,“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像一幅长卷水墨画,依山势而造的村落,房前屋后,有簇簇朵朵的芙蓉花开,远远望去,不著水墨,尽得风流,确是一道独特的景致。同行的朋友介绍:此处地杰人灵,自古以来每户人家都有做沉木香的遗风,大自然赋予他们得天独厚条件,利用山涧水流落差,那种像风车似的木轮,带动木踶,把放在石臼的樟木头剁成木屑,掺进颜料,竹子制成沉木,劈丝做支杆,搓出来象插花一样放到太阳底下晒干,就是沉木香。难怪千年之前,对佛学造诣深厚的大诗人王维吟唱“木末芙蓉花,……”,原来是沉木香———如芙蓉花开!大凡进香的人都知道,一根沉木香值不了几分钱,纯良的乡民并不只是为了赚它几个钱吧?这种古老手工作坊式的香木制造是发不了财的。它纯粹是种山水化了的宗教!隔窗凝思,我们犹见佛祖的身影,在这山水之间,犹见它所蕴含的某种历史魅力!每当点起一炉沉木香,我们就能感知人性中最柔软的一部分,柔软是最有力量,也是最恒常的东西———柔软的心,是我们在世俗中能够时时感知,自我清明的泉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09-5-20 09:15:58 | 只看该作者
好象每次活动都很喜欢照相,而且照的还蛮多的!~~
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09-5-20 10:09:11 | 只看该作者
图片不错!加上人物就不太好!拍文化和拍人要分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武穴信息网 ( 鄂ICP备2021017331号-1 )

鄂公网安备 42118202000100号

GMT+8, 2024-6-21 13:35 , Processed in 0.042366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