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穴论坛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查看: 70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贴] 严肃批判蒋经国“世上没有永远的执政党”的谬论[不代表本人观点]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1-7 11:20: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中文注册

x
严肃批判蒋经国“世上没有永远的执政党”的谬论
发信站: 日月光华 (2010年06月28日15:33:11 星期一)


严肃批判蒋经国“世上没有永远的执政党”的谬论 转载标签:政治谬论时代先锋蒋经国杂谈 分类:思想

??读习近平《共产党员要做时代先锋为党旗添彩》有感

人民网消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88周年之际,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代表座谈会30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广大共产党员要深刻认识自己的历史责任,牢固树立党的意识,解放思想、求真务实,埋头苦干、奋发进取,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中充分体现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做时代先锋,为党旗添彩。

习近平副主席不愧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后代,他在通篇讲话中,用无可辩驳的事实,再次论证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够救中国;中国人民永远不能离开中国共产党领导等“颠扑不破”的“事实”。

习近平副主席的讲话无疑是十分精辟、极为重要的。尤其是下面这段话,更发人深省:

“实践证明,有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前人从来没有做过或前人想做而没有做成的大事、难事,都能做得成、做得好。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只能坚持而不能动摇,只能在不断改善中加强而不能削弱。”

读了习副主席上述讲话,相信绝大多数中国人都会有同感:是啊,中国文明上下五千年(有的历史学家说中华文明其实在万年以上,远比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要早得多),哪个朝代能做出中国共产党所做成的“大事”、“难事?”??比如吧:哪个朝代能造出原子弹?能造出卫星?能造出核潜艇?而飞机、大炮、坦克就更不在话下了。当然,还有诸多数不胜数的伟大贡献。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598d7f290100e65a.html?retcode=0) - 严肃批判蒋经国“世上没有永远的执政党”的谬论_李悔之_新浪博客
不过,习副主席关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一语,却有值得推敲之处,因为我们的教科书告诉大家:中国共产党是靠毛主席的伟大而让历史和人民无条件接受了自己的,而非历史和人民的主动选择??抗日战争结束之时,我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只有九十一万多。而国民党“反动派”领导的反革命军队却有四百多万。但是,在伟大领袖毛主席的英明指挥之下,我人民解放军以摧枯拉朽之势,彻底打败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军队。最终,“帝国主义和反动派夹着尾巴逃跑了!”我党最终做了历史的主人,做了人民的主人。所以,说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实在太谦虚了??虽然,毛主席曾教导我们说:“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但是,正如《好汉歌》所唱的那样:“该出手时就出手”??为什么该自豪的时候不自豪一下呢???因为事实上,正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正确,使历史和人民无条件地接受了自己。??而并不是历史和人民先择了它!难道不是这样吗?所以,一贯自诩为“伟大、光荣、正确”的中国共产党,完全有理由大胆地坦承这个事实。而无须怕一些小人在背后嘀嘀咕咕说三道四!

也只有理直气壮地表明:正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正确,使历史和人民无条件地接受了自己,才能更痛下决心使党的领导“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只能坚持而不能动摇,只能在不断改善中加强而不能削弱。”??如果不强调这一点,而强调由历史和人民来选择的话,极有可能导致人民在一小撮“不怀好意”坏人的煽动下,而选择了其它政党来领导中国。??这种担忧并非是杞人忧天的:因为当今十三亿中国人民,有无数人深受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的毒害,他们开始不太听党的话了,尤其是蒋经国关于“世界上没有永远的执政党”的反动谬论,近年来就在无数国人头脑中产生了错误的思想引导作用。所以,建议我党中宣部在全党、全国范围内,掀起一场轰轰烈烈的批判蒋经国反动谬论的大批判运动。将蒋经国的反动思想批倒、批臭。使中国人民再次深刻认识到:中国人民永远离不开伟大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因为这样,才能让历史和人民真心诚意选择中国共产党。??毕竟强扭的瓜不甜嘛!



附:蒋经国:世上没有永远的执政党

     伟人不是毫无私欲、毫无缺点的完人,不是影响巨大、粉丝众多的强人,不是一人雄起、万众雌伏的独夫,更不是搞得举国若狂、民不聊生的祸害。真正的伟人,必有定国、安民之业,有泽被后世之功。今年是蒋经国逝世20周年,在蒋经国离世一二十几年之后,他却成了海峡两岸为大多数人所公认的“历史伟人”。马英九在蒋经国逝世十五周年的时候写过一篇追思文章,文中说:“15年来,在‘谁对台湾贡献最大?’的民调中,蒋经国始终高居第一。”蒋经国的不同凡响之处,在于他敢想敢做,有承担历史责任的勇气,更有推动社会进步的能力。蒋经国则是台湾党权世袭的终结者,是台湾民主政治的奠基人。

台湾党权世袭制度建立
    1938年1月,国民党复兴社头目康泽、刘健群二人公然鼓吹“一个党、一个领袖、一个主义”的“三一主义”,1938年2月,《扫荡报》发表了“一个政党、一个领袖、一个主义”的“三一社论”,为党权世袭鸣锣开道、摇旗呐喊。这就是以后台湾地区实施“党国一体”、“一党独政”的党权世袭政治体制的理论基础。1945年,日本战败,台湾回归中国, 1949年5月颁布戒严令,宣布台湾地区处于“战时动员状态”。颁布戒严令标志着台湾地区“党国一体”、“一党专制”的党权世袭政治体制的开始。随后,当局颁布“动员戡乱时期临时条款”、“国家总动员法” 等涉及党禁、报禁的一系列法规、条令,实行军事戒严和高度集权相结合的专制独裁统治。首先,封闭全省,限制出入境,实行非常时期的军事管制;其次,严禁党外人士组党,如有发现立即取缔;第三,严禁各类政治活动。戒严期间禁止非法集会、结社、游行、请愿、罢课、罢工、罢市、罢业等有组织的活动,并对广播、新闻、出版等实行严格的管制和检查制度。“动员戡乱时期临时条款”下的戒严状态将宪法中的民主内容冻结起来,实行了彻底的一党独政的党权世袭政治体制,一直持续到1987年。台湾《自由时报》将“戒严”与“动员戡乱”比作党权世袭的“两尊门神”,在大半个世纪的冷战时代里,一左一右地,紧紧看管着任何颠覆国民党统治的可能。

蒋经国:埋葬台湾一党专制、党权世袭的伟人
    1984年,74岁高龄的蒋经国再度当选连任“总统”。蒋经国在古稀之年,竟勇敢地走上了众人都没想到的一条新路,在他身上有许多优良品质,但最重要的是他有承担历史责任的勇气。1986年3月,蒋经国下令成立“政治革新小组”研究政治体制改革问题。9月,蒋经国表示将要解除实行38年的戒严令,并开放党禁,开放报禁。此言一出,令岛内民运人士迫不及待地于9月28日集会,民主进步党成立。反对党公然成立这还了得?情治部门立即呈上反动分子名单,蒋经国未批,他淡淡地说道:“使用权力容易,难就难在晓得什么时候不去用它。”
  10月7日,蒋经国接见美国《华盛顿邮报》发行人Graham女士时,告知台湾“将解除戒严、开放组党”。
  10月10日,蒋经国在“双十节”发表要对历史、对10亿同胞、对全体华侨负责的讲话后,指示修订“人民团体组织法”、“选举罢免法”、“国家安全法”,开启台湾民主宪政之门。
马英九在听到蒋经国亲口说要开放党禁、报禁时,当即被一股“我们正在创造历史”的电流击中,但国民党要人则纷纷质疑,“国策顾问”沈昌焕说:“这样可能会使我们的党将来失去政权!”,蒋经国却淡淡地回答:“世上没有永远的执政党”,声音不大,语气轻微,但这一句话,分明如同万钧雷霆,振聋发聩。 (来源:《蒋经国晚年》,安徽人民出版社) 。
这些只是为台湾结束党权世袭、一党专制提供了法律、理论基础,蒋经国实施的军队非党化、取消学生三民主义的政治考试、剥离政府部门的专职党职人员等措施则是结束党权世袭、一党专制的实际行动。1986年9月28日, “民主进步党”(简称民进党)成立,结束了国民党长期“一党专制”的局面。
1988年1月13日,因心脏病逝世。而他所开创的历史性变革以巨大的惯性继续向前。
    1991年4月,台湾“国民大会临时会”召开,制订“宪法增修条文”,废止“动员戡乱时期临时条款”。
  1992年5月,“阴谋内乱罪”和“言论内乱罪”被废止。
  1994年,台湾“省长”直选,让台湾人民每人一票选举“省长”。
1996年,台湾举行有史以来的第一次“总统”民选。
2008年6月,台湾扫除党禁最后一道障碍,台湾废除共产党党禁,台湾的民众,即日起,可以公开筹组以支持共产主义为目的的政党。
  马英九在《怀念 蒋经国先生》一文中对蒋经国的评价也许最为平正:“我们可以说经国先生是一位威权时代的开明领袖,他一方面振兴经济、厚植国力,一方面亲手启动终结威权时代的政治工程。我们崇敬他,就因为他能突破家世、出身、教育、历练乃至意识形态的局限,务实肆应变局,进而开创新局,在这个意义上,他的身影,不仅不曾褪色,反而历久弥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武穴信息网 ( 鄂ICP备2021017331号-1 )

鄂公网安备 42118202000100号

GMT+8, 2024-6-11 19:14 , Processed in 0.062870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