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穴论坛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查看: 59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街谈巷议] 杂谈梅川“坊”的演绎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8-3-21 13:27: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中文注册

x
     据史记载,梅川早在北周大象元年,就已设立为县治,筑城堡,布市肆。据说,灵山有三十六座庙,城内有36座坊。什么是“坊”?列位听我慢慢道来。     据“唐元典”释其本义,“古代把一个城邑划分为若干区,通称为坊。州、县郭内为坊,郊外为村。”也相当于现在的社区或居民小组。因此,才有街坊邻里说法。古代的“坊”均由该坊中德高望重的长者管辖,处理该坊日常事务。由于在古代神权时期,老百姓对神十分崇拜,认为神能掌管“三界”,避邪驱妖,保土安民,保佑一方平安。于是,就安设神位,各坊便请来各自信奉的神仙。如杨泗将军、齐天大圣、樊烩王、药王爷、火王爷、陶真人、柳真人等等。今调查得知,邑治梅川范围内就有这样一些“坊”。如,戴家畈内有供奉杨泗将军的“凝秀坊”、马家巷内供奉土地神的“梅浦坊”、兴贤庄巷内“孝义坊”、十字街头的“仁寿坊”(已毁)十字街的“里仁坊”、桑梓园的“济川坊”(已毁)、和西郊的“贞节坊”等等。同时,“坊”也是各街坊老百姓每年举行民俗时节纪念活动的场所。例如:正月游灯会,二月娘娘会,土地会,“三月三”沐佛会等等。各坊男女老少,聚集一起,锣鼓喧天,烧香求拜,热闹非常。            “坊”又是群众议事的地方。例如:讨论募捐钱粮,修建街道,兴修河塘,同时还要纪事立碑,以彰名气。
       再后来,“坊”又演绎成为工匠生产的场所,如,糕饼坊,糟坊(酒厂),豆腐坊,油柞坊,洗衣坊…。将来, “坊”又会是怎样走向,请列位看官拭目以待。
(作者:蔡锦江《梅川三月三》编辑部成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武穴信息网 ( 鄂ICP备2021017331号-1 )

鄂公网安备 42118202000100号

GMT+8, 2024-6-15 21:00 , Processed in 0.033023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