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穴论坛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查看: 5672|回复: 1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武穴市财政局长人选网评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5-13 20:36: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中文注册

x
<p align="left"><font size="4"><span><font color="#d56f2b">文/<strong><font face="Verdana">guoer</font></strong></font></span></font></p><p align="left"><font size="4"><span>听说邓继承这次财政局长选拔进入了第一。他现在是耀武扬威,志在必得。邓何许人也,他在工作过的太平乡、四望镇、花桥镇、规划局的干部和群众背地称他为“三乱”屠夫,就是以“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而出名,见了老百姓就想宰一刀。</span><span lang="EN-US"><font face="Times New Roman"><span>&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span>2002</font></span><span>年</span><span lang="EN-US"><font face="Times New Roman">4</font></span><span>月邓由四望调到花桥,在干部大会上讲“镇政府不是工厂,不能创造利润。我们需要钱,只有找老百姓要,道理很简单,官出于民,民出于土。”在花桥半年他不落实上级农村税费改革政策,而是重新收超生罚款、收土葬款近</span><span lang="EN-US"><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00</font></span><span>多万元。</span></font><span lang="EN-US"><font size="4"><br/>&nbsp;&nbsp;&nbsp;</font><p><font size="4"></font></p></span></p><p><font size="4"></font></p><p></p><p><font size="4"></font></p><p><font size="4"></font></p><p><font size="4"></font></p><p><font size="4"></font></p><p><font size="4"><span>由于他的暴征暴敛,导致花桥基层干部群众怨声载道,苦不堪言。只好到省、黄冈、武穴进行集体上访。《湖北日报》、《农民日报》派记者深入花桥调查,发现问题严重,《农民日报》以“罚了一次又一次,罚了活人罚死人,没有死人也要罚</span><span lang="EN-US"><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span><span>花桥镇罚款经济太邪门”为标题进行了报道。《湖北日报》于</span><span lang="EN-US"><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003</font></span><span>年</span><span lang="EN-US"><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font></span><span>月</span><span lang="EN-US"><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0</font></span><span>日在头版以“如此官出于民,民出于土</span><span lang="EN-US"><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span><span>花桥镇罚款经济调查”进行大题报道。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各大媒体网站也都进行了专题报道。对此事,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湖北省委书记俞正声亲自批示,要求严肃查处。经过黄冈与武穴两级调查组联合调查,情况完全属实。</span><span lang="EN-US"><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003</font></span><span>年</span><span lang="EN-US"><font face="Times New Roman">3</font></span><span>月</span><span lang="EN-US"><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7</font></span><span>日,黄冈市纪委党委会议决定,对巧立名目罚款,无端加重农民负担的花桥镇党委书记邓继承给予撤销镇党委书记、委员职务处分,并调离花桥。市委同情他在</span><span lang="EN-US"><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004</font></span><span>年</span><span lang="EN-US"><font face="Times New Roman">8</font></span><span>月又把邓继承安排在武穴一个较好的单位</span><span lang="EN-US"><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span><span>规划局局长。邓到规划局后,不吸取教训,又大肆进行乱收费,私自改动城市建设规划,江堤公园下面的玉壶路以西有近五亩的面积是城市规划预留的绿化公用地。邓想办法私自改为建设用地,更为严重的是邓和几个局长据为已用准备建别墅。小小的规划局一年收费达</span><span lang="EN-US"><font face="Times New Roman">500</font></span><span>多万元,邓个人一年用公款吃喝玩乐,游山玩水,聚众赌博的费用高达上百万元。武穴这次市委准备拟任邓为财政局长人选,我们深感震惊,</span></font><span lang="EN-US"><font size="4"><br/>&nbsp;&nbsp;&nbsp;</font><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 size="4">&nbsp;<span>我们作为武穴的老干,深感震惊,特专题向领导反映,这是个政治问题,请领导慎重决策,我们要集体到省委直至中央进行上访!</span></font></font></p></span></p><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 size="4">&nbsp;<span>我们作为武穴的老干,深感震惊,特专题向领导反映,这是个政治问题,请领导慎重决策,我们要集体到省委直至中央进行上访!</span></font></font></p><p></p><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 size="4">&nbsp;<span>我们作为武穴的老干,深感震惊,特专题向领导反映,这是个政治问题,请领导慎重决策,我们要集体到省委直至中央进行上访!</span></font></font></p><p><font size="4"></font></p><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 size="4">&nbsp;<span>我们作为武穴的老干,深感震惊,特专题向领导反映,这是个政治问题,请领导慎重决策,我们要集体到省委直至中央进行上访!</span></font></font></p><p><font size="4"></font></p><p><font size="4"></font><span lang="EN-US"><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size="4">&nbsp;</font></p></span></p><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size="4">&nbsp;</font></p><p></p><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size="4">&nbsp;</font></p><p><font size="4"></font></p><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size="4">&nbsp;</font></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2007-5-13 20:38:14 | 只看该作者
<p><font color="#c4723c" size="5">给张书记的话</font></p><p><font size="5"><font color="#c4723c">文/<strong><font face="Verdana">武穴正义人</font></strong></font></font></p><p><font size="4"><span>作为一名普通市民,为您在武穴当市长期间求真务实,勤政兼政的工作作风颇为敬佩,我相信普通市民也和我一样,深有同感,在市委换届之前,听说您调任罗田县委书记,提拔的是您,高兴的是我们,这大概就是好人有好报的感觉吧。但这对我们市民来说,也许是不幸,可是后来我们普通市民不知是什么原因,上级组织又让您留在武穴当市委书纪,我们感觉到可能您的留任是武穴市民之有幸。您也许和其他官司员一样,感觉不到普通干部群众对</span><span>“</span><span>一把手</span><span>”</span><span>祈盼的是什么。宋朝的包公,清代的于成龙等,为什么至今人们赞不绝口。大概就是当今像这样公正廉洁的官员少了吧?您又为什么受普通市民的好评?这里不便言明,其实大家都心知肚明。这次开先河公开选拔三个称级干部,只要您们市委领导能秉公处理,有正义感的市民定会支持。如果您们屈服来自上面打招呼的压力,得到了上面领导的认可,可能会失去了普通干部群众的民心啊!当然,对于确定财政局长人选,上下都十分敏感,对于市委书记.市长来说,要么得宠可能失去民心,要么得民心可能失宠。这是一个二难选择,既得庞又得民心,在当今理论上谁都可以说到,但实际上是很难做到。财政局长这个位子就必须选定一个为官清正之人;就必须选定一个想办事,肯办事,敢办事,会办事的人。</span></font></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07-5-13 20:40:39 | 只看该作者
<p>如此“三乱”屠夫,想当财政局长!&nbsp;</p><p><strong><font face="Verdana" color="#61b713">文/zhangzcsh</font></strong></p><p>&nbsp;&nbsp; 湖北省武穴市最近在组织对其市财政拒局长实施公开选拔,该市规局(副局级)局长邓继承四处活动,放出话来,该位非他莫属。邓继承何许人也,在他工作的太平乡、四望乡、花桥乡、规划局的干部和群众中有“三乱”屠夫之称,即: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老百姓对其深恶痛绝。2002-2003年在花桥镇当书记时对中央和省农村收费政策置若罔闻,一年内以三乱非法手段从农民手中收税高达400万元。由于他的暴政,致使花桥基层干部、群众怨声载道、苦不堪言。后来老百姓只好道黄冈市、武穴市集体上访。《湖北日报》也派来记者来花桥镇进行调查采访,发现问题十分严重,在2003年《湖北日报》头版以“收了活人收死人,如此罚款书记”为提进行了报道。当时武穴市委为了严肃法纪,对邓继承给予了党内严重警告,撤销其花桥镇书记的处分.这样的人还对武穴市财政局长一职志在必得,真是天大的笑话。惊闻邓继承很可能出任武穴市财政局长,实在是为武穴市的经济发展担忧啊。</p><p><br/>一下是网上对其乱收费的行为的报道以及网站的链接。</p><p><a href="http://www.cnhubei.com/200303/ca232486.htm">http://www.cnhubei.com/200303/ca232486.htm</a></p><p>巧立名目罚款加重农民负担 花桥镇党委书记被撤职<br/>&nbsp;</p><p>(2003-03-18 07:17:47)<br/>&nbsp;<br/>荆楚在线消息(湖北日报) 记者孔奇志、胡弋报道:昨日,黄冈市纪委常委会议决定,对巧立名目罚款、无端加重农民负担的花桥镇党委书记邓继承给予撤销镇党委书记、委员职务处分。黄冈市纪委在处分决定中指出,花桥镇委、镇政府在税费改革过程中,再次征收计划外生育费,按比例征收“土葬费”,并按人头摊派礼金,严重违反湖北省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计划外生育费征收的程序,违反《湖北省殡葬管理办法》,违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制止奢侈浪费行为的若干规定》和《关于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工作的决定》,违背了农民的意愿,加重了农民的负担,在社会上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对此,身为镇党委书记的邓继承负有直接领导责任,依据省纪委、省监察厅《关于对违反农村税费改革政策行为的党纪政纪处分规定(试行) 》,给予邓继承撤销镇党委书记、委员职务的处分。</p><p>同日,武穴市纪委决定,对镇党委副书记、镇长王卫平给予警告处分。</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07-5-13 20:42:20 | 只看该作者
<p><strong><font face="Verdana" color="#61b713" size="4">文/花桥老百姓</font></strong></p><p><font size="4">&nbsp;我是花桥人,今天看到楼主的帖子,不管用意如何,作为老百姓,我不予评论。对邓所受的处分,我的看法是一场政治悲剧。曾记得他在花桥工作的时候,大力整顿干部的工作作风和工作纪律,要求干部严格遵守上班纪律、全天候深入群众,办事雷厉风行,纪律带头遵守,花桥干部作风为之一新。他严格要求干部、严管各级干部特别是村级的财经纪律,为集体挽回了大量的经济损失,也为以后财经管理进入良性循环奠定了基础,广大老百姓是拍手叫好。当然,这也为他后面的悲剧埋下了伏笔,因为任何改革,必定要触犯部分人的利益。大家都知道,花桥的路,10几年前就开始修,但一直没有成功,给花桥人民的出行、经济发展带来严重不便,邓在花桥虽然工作时间不长,但在他主持工作时完成了这项利国利民的大好事,这一点,我们花桥老百姓至今都在怀念他的贡献。他所受的处分,当时在我们花桥老百姓看来,是处分过重,也不该处分,因为任何一项工作都是集体决定的。更何况当时花桥集体经济薄弱、上面又没有专项资金;所有收入全部都用在花桥的公共事业上,他并没有装入个人腰包,这一点深为老百姓和各级纪委办案人员的钦佩。在上级纪委在对邓进行处分的时候,花桥许多有良知的老百姓自发到上面各级政府要求撤消对邓的过重处分,对他的结局深表同情。当时,有许多干部和老百姓都在议论,这样做,以后谁还敢大胆的为党和人民办事?楼主发贴的时候,用了一个“深恶痛绝”的词,我想,我们花桥的每一个有良知老百姓不会同意的。面对这样一个能为老百姓做主、能为老百姓竭诚服务、能为工作的地方长远作想的好同志,实在不明白楼主忧虑什么???</font></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07-5-13 20:45:02 | 只看该作者
<p align="center"><b>《六省三農調查報告》之“難減的農民負擔”</b></p><!--Element not supported - Type: 8 Name: #comment--><!--Element not supported - Type: 8 Name: #comment--><p class="eng" align="center">央視國際 2003年04月21日 22:18</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align="left" border="0"><tbody><tr><td width="10"></td><td align="center"><!--Element not supported - Type: 8 Name: #comment--><img class="box" alt="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src="http://big5.cctv.com/financial/20030422/images/100421_xianzhang200sy.jpg" style="CURSOR: pointer;"/><a target="_blank"></a>
                                        <br/></td></tr><tr><td width="10"></td><td align="center"><!--Element not supported - Type: 8 Name: #comment--><a target="_blank"></a></td></tr></tbody></table><p>  CCTV.com消息:農業、農村、農民,這三農問題是我們國家建設全面小康社會的重點,也是難點。上屆政府總理朱鎔基說,如何增加農民收入是他最頭疼的問題,而本屆政府總理溫家寶在闡述施政綱領的時候,則把農業發展滯後、農民收入增長緩慢,看做最大的難題。三農問題在兩任總理心中的份量都很重,那麼,它到底難在什麼地方?解決三農問題,出路又到底在哪?帶著這些問題,《經濟半小時》6路記者,歷時一個多月,深入6省區,對三農問題進行了詳細調查。 <br/></p><p>  《六省三農調查報告》的第一路記者,到了位於四川省東部大巴山區的宣漢縣調查農民負擔問題。去年,我國已經在20個省市推廣了旨在減輕農民負擔的稅費改革。為了確保稅費改革後農民的負擔能降下來,國家規定嚴禁再向農民徵收稅費改革前欠交的稅款,也就是所謂的尾欠款。可記者在這裡調查時,卻發現這裡的尾欠款依然存在。 <br/></p><p>  <b>負擔仍然沉重</b>
                <br/><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align="right" border="0"><tbody><tr><td width="10"></td><td align="center"><!--Element not supported - Type: 8 Name: #comment--><img class="box" alt="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src="http://big5.cctv.com/financial/20030422/images/100421_zengxiangrong200sy.jpg" style="CURSOR: pointer;"/><a target="_blank"></a>
                                                <br/></td></tr><tr><td width="10"></td><td align="center"><!--Element not supported - Type: 8 Name: #comment--><a target="_blank"></a></td></tr></tbody></table></p><p>  在宣漢縣東林鄉3村,記者先見到了剛剛輟學的徐小川。提起學校,這個15歲的孩子含著淚說,家裏的日子不好過,他很想多讀點書,因為他覺得自己讀了書以後長大了才能夠有本事幫助家裏。然而記者了解到,導致徐小川輟學的原因,是家裏交不起每個勞動力260元的宣漢縣宣南公路集資款。 <br/></p><p>  東林鄉3村徵收的這筆款項是2000年到2001年宣漢縣宣南公路的集資欠款,這種尾欠款在稅費改革後國家是嚴禁向農民清收的。去年11月15號,國家農村稅費改革工作領導小組還專門下發緊急通知,明確要求各地嚴肅查處違反規定清收尾欠款的行為,但是這些規定和通知在這裡似乎沒有起到什麼作用。徐小川的母親曾祥容說,收集資款的人要她交1000斤穀子抵稅收,不交他們就不走,後來她沒辦法,就給他扒了200多斤穀子,就這些還是借來的。 <br/></p><p>  國家關於農業稅徵收嚴禁到農民家裏扒糧搬物的規定在這裡也成了一紙空文。曾祥容告訴記者,她家裏的2畝多地一年最多的收成只有2000多斤稻穀、500斤油菜。稅費改革後稅費是245元,雖然和以前相比下降了一半還多,但是仍然要賣6、700斤稻穀,剩下的能夠4口人的口糧就已不易了。兩個孩子上學一年要3000元,只能靠丈夫在外打工掙錢勉強維持,根本無力再擠出520元錢交這筆公路集資款。無奈之下,曾祥容只好讓正在讀初一的大兒子徐小川輟學回家了。儘管有些抱怨,但是懂事的徐小川還是很理解父母的處境,輟學後,每天除了幫媽媽幹地裏的活以外,還要打豬草,從早忙到晚。他一直渴望著自己有一天能夠重回課堂。 <br/></p><p>  記者了解到,不僅東林鄉3村,在其他村同樣存在違規向農民清收尾欠款的情況。前不久,就是因為1000多元尾欠款,東林鄉4村的幹部牽走了1組農民桂明珍家的耕牛,而且還要叫她簽字蓋章以表示是桂明珍自願支援他們的工作的。 <br/></p><p>  牛牽走後,債是沒有了,但是桂明珍老兩口卻一籌莫展。桂明珍的丈夫王沛山長年患病在家,今年63歲的桂明珍是家裏的主要勞動力,眼看春耕已經開始,沒有了牛,家裏的兩畝多地便沒了著落。 <br/></p><p>  對鄉村幹部違反國家規定向農民清收尾欠款的行為,宣漢縣財政局副局長陳宣凝也感到很無奈,他們只能提要求,卻拿那些村社幹部沒辦法,因為村社幹部不是國家幹部。 <br/></p><p>  其實,無奈的背後是鄉村財政的窘境。楊能貴是東林鄉3村的支部書記,他告訴記者,自己向農民清收尾欠款也是不得已而為之,原因之一是村裏在稅費改革前欠下了2萬5千元的債務,而他們必須要還債。 <br/></p><p>  以前這個賬村裏可以用3提8統還,稅費改革後這個賬怎麼還沒有了著落。更讓楊能貴頭疼的是去年以來3村13個村組幹部的工資一直欠著。從去年下半年到今年1月份,楊能貴帶著村幹部一共向村民徵收各種尾欠款6000多元,拿出其中的4500元給村組幹部發工資,剩下的1500元用於還賬。按照國家規定,稅費改革後村組幹部的工資和日常支出應該由鄉財政用農業稅的附加部分解決,但是在東林鄉,尾欠款卻成了全鄉157名村組幹部的工資和日常開支的來源。正如東林鄉副鄉長杜意偉所說,村上的工資從去年看,基本上還是用原先的尾欠款發放的。 <br/></p><p>  記者了解到東林鄉敢讓村裏違反國家政策向農民徵收尾欠款也有其難言之隱。原來,只有1.1萬人口的東林鄉鄉級財政債務高達300萬元,加上村級債務200多萬元,相當於每個老百姓頭上頂著500元左右的債務。而實行稅費改革後,東林鄉的財政收入也由原來的90萬元左右大幅降到現在的40多萬元。這些收入根本不夠鄉級機構支出,因此更談不上村組幹部。碗裏的少了,鍋裏的又如何呢?在宣漢縣政府,四川省宣漢縣長林遠健告訴記者,去年實行稅費改革以來,宣漢縣的財政收入跟以前相比,一年大概減少了3000多萬。 <br/></p><p>  一年只有7000萬元的縣財政同樣對村組的人員工資、日常支出和總額高達5億元的鄉村兩級債務無能為力。村組幹部要吃飯只有向農民伸手,這個縣的塔河、涼風、天生等7、8個鄉鎮也已經先後出現了向農民清收尾欠款的問題。 <br/></p><p>  但是在記者結束採訪回到北京後,東林鄉政府送來了一份材料,其中著重介紹了他們是如何嚴禁向農民清收尾欠款的,裏面還附了一份桂明珍寫的情況說明書,稱賣牛還尾欠款完全是出於自願。自己不該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假話,給鄉黨委、政府抹黑、丟臉。 <br/></p><p>  為什麼在東林鄉,尾欠款就像一個拖在農民身後的尾巴,任憑三令五申,卻總也甩不掉?今天《經濟半小時》請來了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副秘書長溫鐵軍博士。他曾經在中央農村政策研究室、國務院農村發展研究中心長期從事三農問題調查研究。 <br/></p><p>  溫鐵軍:“應該說在現在的農村這是一種普遍現象,但是未必永遠是這樣。我們可以把稅費的總額壓下來,但是同時就帶來了幹部收入下降,一方面是城市總體來說收入上升,另外一方面,農村基層連幹部收入都在下降。如果收入下降了的話,基層幹部便根本不願意去幹這件事了。所以,溫鐵軍認為,現在農民負擔問題不能簡單的從現象出發來看,第一要回顧過去為什麼有過農民負擔不重的時候,那時候農村經濟充分發展,特別是鄉鎮企業充分發展的時候,有相當多的鄉鎮企業是墊付了農民的負擔的。而且那時候政策是允許鄉鎮企業稅前列支用於農村基本公共品開支,而現在的鄉鎮企業有相當多是不景氣的。據有關部門的數據,大概70%鄉鎮企業處於停產歇業狀態,它不能產生收入,不能墊付農民應該繳納的稅費,也不能墊付公共開支,當然就全部都轉到種地農民頭上了。解決這樣一個問題,政策上要加大對基層經濟的投入,要充分活躍縣域經濟,然後按照這次兩會通過的政府工作報告所強調的:第一,發展縣域經濟;第二,發展鄉鎮企業;第三,搞城鎮化。用這樣三個比較明確的政策思路去啟動地方經濟,就能造成總理希望的‘生之者眾,食之者寡’。” <br/></p><p>  目前,宣漢縣正在對東林鄉存在的問題進行整改,同時對全縣存在問題的鄉鎮實行倒計時整改,對4月底前整改仍然不到位的鄉鎮幹部實行就地免職。 <br/></p><p>  <b> 亂收費,收你沒商量</b>
                <br/></p><p>  除了四川宣漢縣,記者前不久在湖北省武穴縣也進行了調查,發現這裡的花橋鎮各種亂收費手法更是五華八門。 <br/></p><p>  <i>手法一:真假兩本賬 </i><br/><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align="left" border="0"><tbody><tr><td width="10"></td><td align="center"><!--Element not supported - Type: 8 Name: #comment--><img class="box" alt="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src="http://big5.cctv.com/financial/20030422/images/100421_mingbaidai200sy.jpg" style="CURSOR: pointer;"/><a target="_blank"></a>
                                                <br/></td></tr><tr><td width="10"></td><td align="center"><!--Element not supported - Type: 8 Name: #comment--><a target="_blank"></a></td></tr></tbody></table></p><p>  湖北省是全國農村稅費改革的20個試點地區之一,記者來到武穴市花橋鎮蘭傑村採訪。村民張建國在接受採訪時遞出一個牛皮紙袋。他介紹,這個袋子是武穴市農村稅費改革政策明白袋,農民的負擔有多少一看就明白了。 <br/></p><p>  記者看到,在明白袋裏的農民負擔監督卡上,張建國2002年納稅總額為589.3元。而根據2001年的負擔卡,張建國負擔總額為879.6元。兩年比較,2002年度張建國家的負擔比上年減少了290.3元,負擔減輕幅度在30%以上。 <br/></p><p>  張建國告訴記者,他有兩本賬。他向記者介紹,一個袋子裏的賬是應付上級檢查的,裏邊裝的繳費票據只是他家負擔的一部分。要了解實際負擔還得加上另一本賬。於是他又給記者拿出了另外一堆繳費票據。 <br/></p><p>  記者:“你的這些東西為什麼不裝到袋子裏呢?” <br/></p><p>  張建國:“不讓裝。” <br/></p><p>  這些沒有裝進政策明白袋的其他收費票據和白條,總計771.5元。實際上,張建國全家2002年度實際負擔總額為1360.8元,人均340多元。而按農民負擔監督卡計算的人均負擔只有147元。因此,實際負擔是正常負擔的2.3倍。 <br/></p><p>  <i>手法二:重復罰款 </i><br/></p><p>  村民張在平1997年在計劃外生育了一個孩子,違反了國家計劃生育政策。花橋鎮計劃生育辦公室按照規定在當年就對他進行了罰款處理。誰知幾年後,花橋鎮又要對他罰款。 <br/></p><p>  張在平告訴記者:“孩子是1997年超生的,已經罰了一次款。1998年又罰了一次,2002年還要罰一次。 ” <br/></p><p>  按照《行政處罰法》,對當事人的同一違法行為,不得給予兩次以上的行政處罰。那麼,張在平超生一個孩子為什麼被花橋鎮罰了3次款呢? <br/></p><p>  張在平得到的回答是,“罰得不夠”。 <br/></p><p>  真的是因為罰款不夠才再次罰款的嗎?記者了解到,另外一個名叫郭江明的村民也是超生了一個孩子,1999年,花橋鎮計生辦已經罰款5000元,票據上還特別註明“一次性處理到位”。然而2002年,花橋鎮對其又罰款700元。 <br/></p><p>  <i>手法三:巧立名目 </i><br/></p><p>  在花橋鎮調查期間,村民們還給記者講了另一種罰款名目,就是對所謂“違反殯葬規定”的罰款。 <br/></p><p>  張在平:“沒有火化的要一人罰款1000元,火化的就不罰款。另外,怕我們人數不夠就在下面攤派指標。比如我們那兒已經死了3個人,卻要分5個火化指標。” <br/></p><p>  據了解,在花橋鎮農科所,3年間死亡3人,全都進行了火化,但按照鎮裏派的任務,應該火化5個人,不然就進行罰款。最後,農科所不得不從所裏拿出2000元交了罰款。據湖北日報報道,花橋鎮出現了一種“罰款經濟”現象。2002年8月,共徵收 “計劃外生育再罰款”200多萬元。與此同時,花橋鎮還向各村下達了“違反殯葬規定”的罰款任務,按照武穴市同期平均死亡率計算各村應該火化的人數,少火化一人罰款1000到3000元。那麼,這些罰款的依據是什麼呢?據湖北日報記者調查,花橋鎮的上述罰款名目都是黨委書記鄧繼承安排的。於是,記者找到了鄧繼承,但他再三推諉,不願接受採訪。 <br/></p><p>  這些收費手段可以說是花樣百齣,但它是明顯違反國家政策的,而且是近乎荒唐的。可是這些鄉鎮幹部為什麼敢這樣做呢? <br/></p><p>  溫鐵軍:“還是一個開支壓力的問題。客觀上說,鄉村這兩級幹部,應該說比八十年代剛剛改革的時候增加了至少十倍以上,再加上各個機關都要求正規化,要置辦辦公自動化等等,那麼這種行政收費顯然得支付開支的。開支壓力加大了以後,我覺得亂收費的問題確實是屢禁不止的,從鄉鎮幹部這個角度來講,他們確實有這樣一種壓力要迫使他們去收這個費。” <br/></p><p>  那麼,怎麼才能夠保證稅費改革真正能夠使農民獲得好處呢? <br/></p><p>  溫鐵軍:“我想,恐怕在推進稅費改革的同時,得考慮其他的配套措施。比如說,農村基層的公共品,到底應該由誰決定。按照現在《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的村民自治的原則,如果在基層搞任何活動,或者下達任何項目,應該是自下而上,它是自治,就是自我積累、自我管理、自我發展這個‘三自’原則。這是一種方法,方方面面的其他的辦法可能還會有,但是那要靠充分尊重廣大基層幹部群眾的首創精神,從基層去發現經驗,然後逐漸積累形成政策。” <br/></p><p>  <b>刁民 覃仁普 </b><br/><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align="right" border="0"><tbody><tr><td width="10"></td><td align="center"><!--Element not supported - Type: 8 Name: #comment--><img class="box" alt="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src="http://big5.cctv.com/financial/20030422/images/100421_cunmin200sy.jpg" style="CURSOR: pointer;"/><a target="_blank"></a>
                                                <br/></td></tr><tr><td width="10"></td><td align="center"><!--Element not supported - Type: 8 Name: #comment--><a target="_blank"></a></td></tr></tbody></table></p><p>  對於武穴縣花橋鎮的亂收費,湖北省有關部門已經進行了查處。其實在這裡頭,農民自身的這種維護權利的意識,包括他們的法制意識,非常地重要。 <br/></p><p>  在東林鄉三村,覃仁普是個頗讓村幹部頭疼的村民。去年下半年到今年上半年,村裏的幹部幾次到府催交各種尾欠款,覃仁普都置之不理。 <br/></p><p>  覃仁普告訴記者:“他們總認為,我在這個山寨就是個刁民,隨時都準備打整(修理)我。 <br/></p><p>  我覺得我不是刁民,我是一個遵紀守法的公民,可以說處處按黨的政策辦事。” <br/></p><p>  覃仁普曾經當過村民小組的會計、對國家“三農”政策有一定了解。他告訴記者,村裏向他清收的尾欠款主要有兩筆,一筆是一家3口人780元的宣漢縣宣南公路集資款,他介紹說他不交這筆款的原因是建設公路向農民集資本身就是一種違法行為。 <br/></p><p>  覃仁普:“《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法》第一章19條規定的,任何單位和個人不能向農村合作經濟組織以及生產勞動經營者進行亂集資、亂攤派、亂罰款。最近溫家寶的講話有八個禁止,其中有一個路政建設嚴禁集資、嚴禁向農民集資。” <br/></p><p>  除了公路集資款外,在村裏的賬本上覃仁普的另一筆尾欠款是800多元的農業特產稅欠款,但是覃仁普告訴記者稅費改革前每年自己種植煙葉、西瓜等特產都根據《四川省農業特產稅徵收條理》的規定按實際面積納了稅,從來沒有欠過村裏一分錢特產稅。“都完過稅的。” <br/></p><p>  記者:“那他為什麼還徵你的特產稅?” <br/></p><p>  覃仁普:“但是沒完齊,是他人平攤的。” <br/></p><p>  覃仁普認為這800多元的特產稅的尾欠款自己更不應該交。覃仁普還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他的3畝多地一年的收成大概是3000斤稻穀、400斤油菜,毛收入也只有1500元左右,正好和自己的尾欠款差不多。如果村裏實在逼著要收這筆錢,今年已經49歲的覃仁普表示自己只剩下外出打工這條路可走了。“我沒有能力來償還,只有躲, 跑外地。莊稼就不要了。” <br/></p><p>  讓覃仁普難以明白的是為什麼中央的政策一到基層就走了樣?“中央政策我是堅信的,我相信共產黨的政策是好的,但是主要是下面基層說,中央是中央的,地方是地方的。” <br/></p><p>  收錢的幹部說,中央是中央、地方是地方。中央的政策沒有辦法執行下去,那麼溫鐵軍對此又怎麼看呢? <br/></p><p>  溫鐵軍:“現在中央強調的應該是很重了。去年,中辦、 國辦出臺《農民負擔一票否決》,誰敢加重農民負擔,誰就要摘烏紗帽。這個文件出來到現在為止,也差不多一年了,貫徹落實中間卻並不有力,也沒有督促檢查,缺乏真正能夠震撼的案例。所以,儘管提出了這些要求,但是具體操作過程中間,出現的問題恐怕得有一些過硬的措施才能解決。” <br/></p><p>  如果像覃仁普這樣的農民能再多一點,我們相信,農村的各種亂收費會比現在少得多。我們了解到,目前一些地方還在通過一些其他方式巧立名目加重農民負擔,有些地方農民辦一張身份證要70、80元,領一張戶口本要30、40元、農民建房也突然發現要比稅費改革以前多交很多錢。為什麼減輕農民負擔這麼難?為什麼三農問題很多地方是剪不斷、理還亂?這裡面既有人的問題,也有體制的問題。要跳出這種怪圈,制度改革必須先行。 <br/></p><p>  <b>大事記 </b><br/></p><p>  2000年國務院決定開始旨在降低農民負擔的農村稅費改革,同年 安徽省成為第一個開始農村稅費改革試點的省份; <br/></p><p>  2001年 江蘇省開始進行農村稅費改革試點; <br/></p><p>  2002年 農村稅費改革在20個省市推開; <br/></p><p>  2003年3月8號 溫家寶在“兩會”參加湖北代表團討論時表示,共產黨人一定能走出農民負擔越減越重的“黃宗羲定律”怪圈; <br/></p><p>  2003年3月10號 農業部長杜青林在“兩會”新聞發佈會上宣佈,我國農村稅費改革試點取得成功,農民減負一般都在30%以上。(《經濟半小時》記者:孟慶海) <br/></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07-5-13 20:47:04 | 只看该作者
<p><font face="Verdana" color="#da2549" size="4"><strong>文/酷酷水灵</strong></font></p><p><font size="4">看到代四牙争做愤的,不晓得是为个么事,孩好---是在网上,不然会发生血流事件了,我一想,假如真的动起手来,我看反邓者一定会上当的,因为站在嘿勒边的人要多些。但不管怎么说,还是要“闹引”代四,是你们把沉睡的论坛吵火了,估个热闹的,俺不插嘴实在鳖不住,雅来款两句。</font></p><p><font size="4">邓局其人我本来不认得嘿,听大家最近款嘿我才晓得,嘿原来在花桥、余川、四望当过党委书记,现在是规划局局长,勒嘿真行!一路都是“一把手”,本人很是惭愧,吾上班一二十年还一个“长”字都不带,谁个好心帮我问哈邓局,看嘿缺不缺司长,嘻嘻。。。别笑!尽管不是官,司长也带“长”字哟,那样我就没有枉费此生了。所以,我认为邓局长当不当财政局长其实无所谓,在规划局还不是说话算数顶天立地的人,革命工作,在规划局也是革命呵!当然,如果是组织上的按排和需要,那就应该大大方方地去呗!</font></p><p><font size="4">不过,把“说邓者”说成是对他的人身功击或抵毁,我看也不全对,俗话说:“哪个人前没人说,哪个人后不说人”,从用人原则来讲,提拨干部前公示制度,其目的就是给人民权利,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然后领导再作定断,这种作法是值得提倡的,不应该反对,有人说不该这个时候提出来,原来困醒企了!那么我要问,那该什么时候提出来呢?公示制度的设置本身就是在任命前征讨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包括不同的声音,原来困冒困醒暂且不论,但不能犯一个逻辑错误,因为原来没有说要重用他所以就不提及此事撒!对一个涉及全市人民切身利益的岗位,才有人去评说是非,假如让他去管花木草丛,我看是没有人去操那份心思了。也不是你们所说的既然有这么严重,以前就该提出来,那么我要问,以前提的作用何在?是让他天天提着破事上访直到中央吗,我看那样做,才是真正想致人于死地呀!这只是一个适不适宜的问题,何况邓局做了那么多好事,修了那么多路惠及了无数百姓和后代,是功是过都明摆着的。</font></p><p><font size="4">提起那些破事,我还是从这里才获知,嘿嘿,邓局长的胆子也真够大的,中央的政策也敢顶风而上,还是涉农问题,高压线也碰了一下真替你捏一把汗,还好冒把钱装进荷包里去,不然那么多路就没有人修了,那就真的玩完了。是呀!说起来都是过去了三四年的事,中国还有一句俗话:追人不可百步,也正如大家说的一样,谁没有犯个错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这话一点不假,但贴子的主题是“如此“三乱”屠夫,想当财政局长!”和“受到党纪严重处分的人能担当财政局长吗?”,这种质疑是合理的,其用意并非是对个人的功击,至少可以说明这样的质疑是有良知的,如果人人都事不关已高高挂起,那中国也就真的完蛋了!在我看来,为官者,其本身就是一个公众人物,也必须要能接受和承受这一不公平的现实(多学习明星大款呵),我相信他能正确对待,党组织也能给你一个正确的结果(嘿嘿。。。这也是考验他相不相信党的时候呵)。</font></p><p><font size="4">为什么说这种质疑是合理的,的确如此!在很多行业也有这个规矩,比喻说:爱做贼的人不能在银行里工作,爱贪污的人不能当会计,好色流氓的不能当教师,服过刑的不能再做法官(网上这方面报道很多)。。。说的就是一点,因某些行业的特殊性,不仅凭工作能力还应考虑人品,因为人总是有些惰性,想改掉坏的毛病很难,但也并非是绝对改不掉的。打这样的例子来比喻,可能不恰当,因为邓局长犯的毕竟是工作上决策性错误。那么,党员犯了严重错误究竟能不能再重用?这是一个很有研究价值的命题,大家能热烈讨论是一种良好的风尚,也是社会文明与进步的表现。总观纷纭,不外乎两种观点,一种人认为是邓工作能力强有魄力,财政局长这顶官帽子,腐败分子不能戴,戴之成蛀虫,好好先生不能戴,戴之成“阿郎”,因此要用之并且是非他莫属,这是一种经济观的学说,另一种观点是,犯过严重错误的人还能被重用的话,那么就是意味着降低了犯错误的风险,会使更多的人不严格自律加强防犯意识,甚至挺而走险,给社会带来了负面影响,这是一种正义的学说,因此,两种观点都不无道理,在这里又是极其矛盾的,研究它,就是要研究价值取向问题。</font></p><p><font size="4"></font></p><p><font size="4">还有人仔细查阅了《党政干部任用条例》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说:“上面并没有哪一条规定受到党纪严重处分的干部就不能重新启用”,这又让我想起了最近一篇报道:三明市护城河先后淹死了25位小生命,执政者说法律上并没有规定其修善和撤除的义务,难道这种说法也是正确的吗?我认为那个执法者叫不知惭愧和羞耻,亏他还敢拿法律来说话。来之不同的声音不能简单的说成是居心不良,当然也不能排除有这种可能,你们现在就凭主观意识对他下定论,那不也是一种加害吗?</font></p><p><font size="4">其实,财政局长究竟花落谁家,我们这些草民也真是杞人忧天,何况,我们有英明的党和新一届政府领导,而且,这次还是实行民主、公开测评的方法,做得已经够公正了,大家就不必再争论下去了啦!如果还有余力和热心的话,这个论坛还有更多的贴子需要你们去关注呀!</font></p><p><font size="4"></font></p><p><font size="4">太罗嗦了!错误更是难免的,请指正,谢谢!</font></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07-5-13 20:48:52 | 只看该作者
<p><font size="4"><span></span></font></p><p><font face="Verdana" color="#61b713" size="4"><span><strong>文/悠游</strong></span></font></p><p><font size="4"><span>水灵妹妹的名言“为什么说这种质疑是合理的,的确如此!</span><span>在很多行业也有这个规矩,比喻说:爱做贼的人不能在银行里工作,爱贪污的人不能当会计,好色流氓的不能当教师,服过刑的不能再做法官(网上这方面报道很多)。。。说的就是一点,因某些行业的特殊性,不仅凭工作能力还应考虑人品,因为人总是有些惰性,想改掉坏的毛病很难,但也并非是绝对改不掉的。打这样的例子来比喻,可能不恰当,因为邓局长犯的毕竟是工作上决策性错误。那么,党员犯了严重错误究竟能不能再重用?这是一个很有研究价值的命题,大家能热烈讨论是一种良好的风尚,也是社会文明与进步的表现。总观纷纭,不外乎两种观点,一种人认为是邓工作能力强</span><span>有魄力,财政局长这顶官帽子,腐败分子不能戴,戴之成蛀虫,好好先生不能戴,戴之成</span><span lang="EN-US">“</span><span>阿郎</span><span lang="EN-US">”</span><span>,因此要用之并且是非他莫属,这是一种经济观的学说,另一种观点是,犯过严重错误的人还能被重用的话,那么就是意味着降低了犯错误的风险,会使更多的人不严格自律加强防犯意识,甚至挺而走险,给社会带来了负面影响,这是一种正义的学说,因此,两种观点都不无道理,在这里又是极其矛盾的,研究它,就是要研究价值取向问题。”</span>
                </font></p><p><font size="4"><span>那么,水灵妹妹你从小到大犯过错误吗?相信有过,按照你的逻辑,那么你永远就是错误中人,就如同逻辑学上一句有名的谬论:做过一次贼,就永远是贼!你赞同这个观点吗?相信你不会!</span><span lang="EN-US">&nbsp;</span></font></p><p><span lang="EN-US"><font size="4">至于组织上选谁当那个局长&nbsp;,那是组织部的事,不是我们能左右多少的。局长人选到底是什么样的人,我们也难以了解,得到的信息也只是楼主在敏感时刻提供的负面材料(专指一人,没有提供另外两个人的材料)。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作为局外人,我主要是不能苟同你那逻辑推理,与你商榷,言辞不到,敬请原谅! </font><p></p></span></p><p></p><p></p><p></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07-5-13 20:50:47 | 只看该作者
<p><font face="Verdana" color="#61b713" size="4"><strong>文/财缘</strong></font></p><p><font size="4">&nbsp;&nbsp; 作为财政资深老人,奉劝大家不要再为此而争,更不要彼此攻击,绝不要受人指使而吹牛拍马出卖灵魂.财政现在是一支被抄得上了天的"股",大家知道,追求利润越高,风险越大,他也许是官运亨通的通天之路,也许是走向深渊的地狱之门,财政这塘水深着呢!</font></p><p><font size="4">&nbsp;&nbsp; 同时我也坦诚的奉劝来者:千万不要把财政当着升迁的跳板,发财的宝地,多为武穴财政做点事,多为财政人做点好事,因为武穴财政这些年吃的亏太多啦,一年少几千万啦,心痛啊!因为财政人期盼太久太久太久啦,人心不能再散啦!</font></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07-5-13 20:52:05 | 只看该作者
<p><font color="#dd4822"><font size="4">文/<strong><font face="Verdana">失落</font></strong></font></font></p><p><font size="4">我也怀疑发帖子的居心不良! 选择在这个时候发表攻击性的言论,本身就是别有用心,更是不光彩的行为,品行也许有问题.</font></p><p><font size="4">&nbsp;&nbsp;&nbsp; 说句实话,邓继承我曾经与他共事过,退伍这么多年来,我还只在地方发现有这样的人,在四望当一把手的时候、想想应该是2000年前后把,别的领导抽的是什么烟,他抽的是2.5的龙乡。那一个领导可以做到。和他在一个乡镇还没见过他要吃要喝的,而你看看现在,那个当官的不到各部门要吃要抽的。何况百姓们、村干部们也不像楼主所说的什么三乱屠夫。他做的是实实在在的事情。要不是他,四望的路还过十年,也修不起来。不信的话,四望还有好多国家干部手里还拿着2000年前的工资白条呢?还有一点,他不怕强权,当年好像有个人家里有人在外面当什么大官,说什么情,他就是不卖帐。能做到这点,又有多少人。我很少佩服人。但不得不佩服他,我是一名微不足道的小兵,和朋友聊官场的时候,总是说起他。不过说句实话,(估计邓上面没后台)就是当上财政局长,就这个社会,前面的路也很凶险。</font></p><p><font size="4">&nbsp;&nbsp; 但是从一个大局方面来看就目前财政局局面,也需要邓这样的人,来管管。-------祝你成功<br/></font></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07-5-13 20:55:29 | 只看该作者
<p><strong><font face="Verdana" color="#61b713" size="4">文/只要你认为对</font></strong></p><p><font size="4">楼主,你的标题也太醒目了。是为吸引眼球呢?还是人身攻击?偶有点郁闷……</font></p><p><font size="4">对事不对人,财政局长人人想当,能不能当好?能不能理顺?还是个疑问。我同意楼上有些朋友的观点,走上这个位子,不是让你谋财,不是给你做跳板升迁,是让在其位的人为武穴老百姓谋福利。在武穴,这个位子是有点炙手可热,应了那句“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姑且不去评论当年的郭局长魄力和能力,也不细说邓局的以前作为和功绩。就如财缘的那句话,能为武穴理好财,给武穴争取到国家的无偿资金,不能在上级政策性资金的倾斜上低于黄冈其他兄弟县市,这个局长才是好局长,这一切就是检验我们市领导班子决策的对与错。客观的现实,武穴的财政局长难胜任。摆在眼前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对上。所谓的对上就是省级财政厅的衔接……</font></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武穴信息网 ( 鄂ICP备2021017331号-1 )

鄂公网安备 42118202000100号

GMT+8, 2024-6-15 06:04 , Processed in 0.063101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