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穴论坛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查看: 15431|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如何关心留守儿童的生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4-28 11:40: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中文注册

x
    留守儿童在生活中常遭遇以下几个方面的困惑: 
   1.人际关系敏感 
    留守儿童在情绪上存在的心理问题直接影响到其人际关系的发展。部分留守儿童认为对活动不感兴趣,不愿跟同学一起参加,显得不合群,人际关系十分敏感,不愿与人接触,喜欢独来独往,孤僻自闭,大部分是别人叫我去才去,显得内向,也有的愿意参加。
     2.逆反心理强  
      留守儿童逆反心理较强,对抗情绪较重。因缺乏安全感,对周围的事物易怀疑,不自觉地带着有色眼镜看世界,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充满不信任,这种潜意识中的不信任导致了他们的逆反行为,易感到别人在欺负自己,一点小事易计较当真,与人交流时充满警惕甚至敌意,对老师、监护人、亲友的管教和批评产生较强的逆反心理。
     3、厌恶、焦虑、忧郁 
    留守儿童年幼就离开父母,从小缺乏父母直接的关爱与呵护,精神上得不到满足,久而久之,他们变得沉默寡言、内向、不开朗,较为突出的是情绪悲痛、焦虑、厌恶、怨恨、忧郁,可见,缺乏父母关爱的留守儿童在不同程度上都会产生一定的情绪问题。
     4、心态 
   留守儿童有的是爷、奶奶、外公、外婆监护,有的是好友监护,还有少数是兄弟姐妹之间互相照顾,由于生活在特殊的家庭环境中, 留守儿童表示自己在学习方面存在困难,加之大多数留守儿童在学习上自觉性差,纪律不强,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主动性不高,成绩不理想,得不到学校和老师的重视,易产生厌学、逃学、学习劲头不足等不良心理。
     5 、性格与行为出现偏差  
      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过程中缺少了父母的关爱和呵护,易产生认识上、价值上的偏离和性格发展的异常,一方面,孩子因为父母保护的缺失而变得胆小、懦弱、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行为孤僻、缺乏爱心和交流的主动性,另一方面,孩子因为没有父母的约束而性格行为失范,表现为脾气急躁、冲动易怒,常常将无端小事升级为打架斗殴,打骂教师和同学,甚至是长辈,极少数留守儿童受社会不良团伙影响,出现了违纪行为或犯罪现象。
     6、自卑  
       留守儿童由于父母不在身边,自己没有依靠和坚强的保护,与父母都在身边的儿童相比,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障碍。自卑感一旦形成,就会以一种负向情绪体验而存在,由于客观环境和主观认知难以改变,随着父母外出务工时间的延长,这种自卑体验不仅不会减少,反而会增加和泛化,严重影响身心健康,与父母关系越密切,感情交流越丰富的孩子,在父母外出后表现出的自卑心理问题越明显。  
     
    面对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我们的解决对策:  
     1.让留守儿童的生活多些阳光。
       班主任、教师给予留守儿童特殊的关爱,使他们切实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减少教育的断层与真空,多了解留守儿童的有关情况,经常与留守儿童促膝谈心,使老师成为留守儿童最信任的朋友!学校教师可经常在节假日把留守儿童带回家和他们一起过节,跟他们辅导,让他们享受家的温暖。此外,学校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如“体谅父母教育”活动、“感恩教育”活动、“交往辅导”活动等。)让留守儿童在活动中亲身体验,受到教育。在课余时间,学校多组织留守儿童参与文体娱乐活动,充实他们的课余生活,以此来弥补亲子的关系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的消极影响。  
    2.联系监护人,与监护人交流。
     老师经常利用有利时机(如家长会),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形式(如电话、书信、家访等)与监护人交流,使老师、监护人相互了解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和心理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化解问题,使双方有的放矢地对留守儿童加强关爱,使学校、家庭对留守儿童的影响产生合力效应。
   3、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让学生养成多种良好的习惯。
      学校努力发展特长教育,让留守儿童的特长得到充分的体现和发展,使他们也在成功中得到体验,增长才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良好的兴趣后,课余时间就会过得充实,而且富有意义,这样良好的行为习惯就会养成,高尚的道德品质就会形成。 
  留守儿童是新时期的产物,希望我们更多的人用爱心去关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13-5-13 00:30:09 | 只看该作者
朵儿比村长细致,向你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武穴信息网 ( 鄂ICP备2021017331号-1 )

鄂公网安备 42118202000100号

GMT+8, 2024-6-29 12:13 , Processed in 0.031623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