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穴论坛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查看: 122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街谈巷议] 为么事通往梅川镇东门头的那座桥叫仁寿桥?您可知道。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9-10-13 16:52:55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中文注册

x
  
       据传:宣统元年间,从横岗山流下一道溪川,在宋家埂汇集成了一道宽阔的河床。两岸梅花一到隆冬卉艳争妍,阵阵清香飘出了百里之外,人们就叫这条河为梅河。
      这条河把梅川镇分为东西各半,来往行人很是不便,都要赤脚过河。
     
      东门外有一家叫何仁寿的好心员外,家财万贯,牛马成群,并在三眼井旁开设了一家药铺,取名叫济世堂。
      有一天,何仁寿闷闷不乐,走到梅河旁,看到来往行人到此都要赤脚过河,不禁从心底蹦出念头:我何不在此修一石桥,方便过往行人。就这样梅川河石桥工程开始了。
      清基过后,要下红椿做桥墩。这天,他把所有的匠人,工头接到家里,盛宴款待。酒过三巡后,他拿出一张红字贴来放在工头的面前说:“这贴上是我的年庚八字,正合今天的辰日,你就将我的年贴和椿一起下到墩底下去吧。让我为大家建好这个桥,是我一点心意。”
      工头不解地问道:“何老板,我就是要害人的话,也轮不到你老的头上,何况您老是个人人尊重的善人!”
      
下午,全镇男女老幼都出城躲到乡下亲朋家里去了。据说如听到下红椿的炮声,人就会被“动土犯木”而死。这天下午,何老先生却把家里的老少都送走了,他独自洗了个澡,穿了一身新衣服,早就座在太师椅上等着时辰的到来。
   
    “轰、轰、轰”,三声铳响,顿时鞭炮齐呜,工头将何仁寿的红贴及鸡公头一起下到石墩底下去了。
       果然,何仁寿死去了,但桥按期竣工了。人们为了纪念他,在桥头立着一个高大的石碑,上刻着“仁寿桥”三个大字。

       流传在梅川民间有关这座桥的由来版本各异, 笔者的资料来源于《武穴民间传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武穴信息网 ( 鄂ICP备2021017331号-1 )

鄂公网安备 42118202000100号

GMT+8, 2024-6-15 11:17 , Processed in 0.03775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