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穴论坛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查看: 100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匡山西游] 请大家都来看看:西游记与匡山的来龙去脉!!!(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3-19 14:52: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中文注册

x
   (二)《西游记》与蕲州荆王府
  
  目前,我们所看到最早的《西游记》吴本刻本是明朝万历二十年(1592)金陵世德堂所刻,该本的卷首有一篇陈元之序,其中含糊提到了《西游记》的作者:“《西游记》一书,不知其何人所为。或曰出天潢何侯王之国,或曰出八公之徒,或曰出王自制。”吴承恩的荆府纪善之任,正是出入天潢侯王之国的八公之徒的身份。
  如何证明吴承恩有荆府纪善之任,以及《西游记》故事原型来源于荆王府旧事,我认为以下几点足以证明。
  其一,吴承恩的生平可证。吴承恩,宇汝忠,号射阳,明代淮安府山阳县(今江苏省淮安市)人。生于弘治十七年(1504),卒于万历十午(1582),其曾得授“荆府纪善”一职事,文献记载见于吴国荣《射阳先生存稿跋》:“射阳先生髫龄,即以文鸣于淮,投刺造庐,乞言问字者恒相属。顾屡困场屋,为母屈就长兴卒,又不谐于长官,是以有荆府纪善之补。归田来益以诗文自娱,十余年以寿终。”这是吴承恩“荆府纪善”之任的较为可靠的文字记载。另外,1975年淮安出土的吴承恩的棺头板(现保存于吴承恩纪念馆),又再次证实了这一点。棺头板发现于吴氏茔域,位于吴承恩之父吴菊翁墓旁,发现时虽已残缺,但“荆府纪善”四字却赫然完好,而淮安有明一代具此职衔者仅吴承恩一人(注:荆府,全称应为荆宪王府,明代藩封之一。第一代荆宪王为明仁宗朱高炽六子朱瞻岗。荆藩封地原在建昌,后迁至蕲州,今蕲春县蕲州镇。纪善,王府属员。明代制度藩府均设有纪善所,配置八品纪善二人,“掌讽导礼法,开喻古谊,及国家恩义大节,以诏王善”寿)。
  其二,荆王府旧事可为证。一是朱紫国赛太岁的故事与荆王府朱见潇争夺王位对应。关于荆王府与《西游记》的关系,也早已有人研究过。《西游记》中的朱紫国,有人认为即是“朱子”即指藩府的谐音。荆王府是明代朱氏皇族的诸子庶孙的封藩之地,是名副其实的“朱子国”(书中演化为朱紫国)。朱紫国的故事中,赛太岁使皇后三年拆凤;荆王府中,朱见潇被明孝宗出死后,由见潇弟弟朱见溥之子朱佑橺继承王位,而见溥的母亲却生生被朱见潇所霸占。朱紫国故事中,赛太岁一天杀害两个宫娥;荆王府中,朱见潇到处掠人妻女。在湖北蕲州一带,“太岁”被认为是最凶残的神怪,“太岁头上动土——活得不耐烦了”成了蕲州一带最流行的歇后语,而朱见潇的行为却赛过了“太岁”。第三代荆王朱见潇的所作所为被后代荆王引以为耻,作为第六代荆王府纪善的吴承恩不可能不知道此事。因此,“赛太岁”的故事原型就是荆府王位之争。二是孙悟空看病与李时珍问诊如出一辙。李时珍与比吴承恩小14岁,经常出入荆王府,民间流传李时珍不与王妃见面,用三根丝线“悬线拿脉”治病的故事;西游记中,孙悟空用三条金线系在朱紫国国王手上为其治病,所下“马尿治病”的药方,也与李时珍传说中的治病手段完全一致。
  其三,荆王府建制史可以印证。吴承恩在《西游记》第八十八至八十九回叙述了玉华州的故事:唐僧师徒经一十四载寒暑到达玉华州,“我这敝处.乃天竺国下郡,地名玉华县。城中县主,就是天竺皇帝之宗室,封为玉华王”;“府门左右,有长史府、审理厅、典膳所、待客馆”;玉华王自称,“孤在此城,已有五代,也有个贤名在外”;又有三个小王子,“不摆驾,不张盖”,拜孙悟空等为师。这个故事就是荆王府的真实写照,我们不妨一一对应比照:一是玉华王是皇帝宗室,受封于此,这与荆藩身份完全一致。二是玉华王封号,完全可能就是荆藩的别称。现藏蕲春的《荆藩家乘》载荆府共有七宫,其中主宫之一即玉华宫。三是玉华王和三位小王子。荆藩的王储恰巧也是三位,据载,第六代荆王樊山王也有三子,吴承恩就任纪善时,正与这两个系统的三位小王子同时。四是三位小王子拜悟空为师。吴承恩在名份上正是小王子之师。五是小王子拜师“不摆驾,不张盖”。按理拜师须有正式礼仪,但吴承恩虽为小王子之师,却是朝廷派的职官,为王府属下,所以既为师又不便行仪礼。六是玉华王在此已五代。荆藩受封,至吴承恩时历六代,但荆藩封地最初在建昌,后迁蕲州;迁蕲州不久,第一代荆王即去世。由第二代荆王起,在蕲州算作五代,也相吻合。七是玉华王府的“府门左右,有长史府、审理厅、典膳所、待客馆”。这是典型的藩府建制。《明史·职官志四》载,王府“设长史司,辖审理所,典膳所……”其中长史职位最高,正五品;审理次之,正六品,其余均八品以下。《西游记》于王府十余处部属中独挑出长史府、审理所,典膳所,可见作者对王府建制非常了解,如果没有王府生活经历,决然不致区分得如此清楚。
  以上这些物证和史证,说明吴承恩晚年确实生活在蕲州。正是这个时期,吴承恩写成了《西游记》。
   
                         (三)匡山与《西游记》
  
   在证明了吴承恩有荆王府纪善之任后,就不得不提到吴承恩创作《西游记》的历史背景和现实景物依托。近年来,我通过走访,发现古蕲州府所辖五县境内各类庙宇和历史遗迹与《西游记》描写的景物极其相似,尤其是武穴北部余川镇境内匡山地区的山川河谷、风物人情、民间传说、地名遗迹等与《西游记》有千丝万缕、割而不断的联系。
   一是吴承恩是否来过匡山?晚年的吴承恩因一宗冤案被解除浙江长兴县丞职务入狱,获释后即赴蕲州任“荆府纪善”(行“讲授”之责),实质是个闲职。当时王府纪善有两人,蒙冤开释的吴承恩,就充分的利用了这一闲暇时光,完成自己多年以来想写《西游记》的夙愿。史料记载,青年时期的吴承恩就致力于写神怪小说,只是由于家道清贫,加之仕途不顺一直耽搁未成。当时,匡山一带在蕲州府管辖之下,与荆王府又相距甚近,主峰一尖山有南朝文学家鲍照留下的读书台,吴承恩与鲍照又是同乡,且对鲍照十分敬仰,自然要到读书台领略风光,凭吊古人,这也为他创作《西游记》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在吴承恩辞世后,其老友陈文烛把吴与鲍照的诗文相提并论,珠联壁合,这决非偶然。
  二是《西游记》中有多少匡山印迹?细心之人走遍匡山,你就会发现,并非《西游记》故事在匡山留下烙印,而是匡山的山水人物和神话传说在《西游记》里留下多少的印记。直观的说,应是先有匡山地名景物和神话故事原型,而后有《西游记》书中的故事情节。位于匡山腹地的太平桥村有个西来古寺,建于隋末唐初,里面供奉一只神猴,比吴承恩的《西游记》早900多年。相传人们为纪念一只专为百姓做好事的神猴而建,称之为“神猴庙”。寺的东北面有个“仙人洞”,传说菩提老祖在此打坐修练。寺的西南面有个桃树岭,传说神猴在此栽种桃树,正是《西游记》中王母娘娘的蟠桃园原型地。匡山顶峰一尖山还有太上老君炼丹之地——“八卦顶”,一尖山以东有汉武帝“放马场”即吴承恩笔下弼马温放天马的场地。一尖北边的“野猪栏”、“乌龟石”,一尖以南的“龙王庙”、“白马寺”、“黄牛院”都与《西游记》中的名称相对应。 一尖之下的五峰山有个藏秘洞,洞内泉水叮咚,洞外瀑布流淌,洞内正上方石头还刻有“洞天福地”四个大字,与《西游记》里花果山水帘洞所描写的一一对应。山谷中还有凌云渡、碧波潭、观音寨等与《西游记》中情节相吻合的原型30多处。此外,匡山青蒿铺的东嶽庙传说,与《西游记》“太宗游地狱”的故事如出一辙。再往西北角的灵山至今流传“三十六庙供灵山”之说,这与吴承恩笔下的“西天佛祖”故事完全吻合。可以想象,吴承恩在小说中的诸多描写,就是以匡山的山水风光和民间故事为蓝本进行创作的。
   三是匡山宗教文化是否激发了吴承恩的创作灵感?《西游记》以唐玄奘西天取经史实为主要线索。而史料记载,吴承恩从未去过西域国度。他要在这部历史巨著中体现宏大的佛教寺庙景观,必定要以现实场景为依托。在唐代,广济县号称“广济佛国”,天下佛学大师云集匡山。东晋太元年间,佛教领袖慧远在匡山建立黄牙寺,是中国最早的寺庙园林。司马道信出生在匡山脚下的梅川镇,而且在匡山幽居寺弘扬佛法40年。唐代真武祖师在横岗山开创道教万法教派。贞观年间蒋祖自泰国(暹罗)来建大藏寺居修。泰国太子、广济存奘禅师等也来到这里修行。到宋代,匡山庙宇林立,有寺庙多达150座,其中主殿48间,天下佛教信徒云集在这里,常住有700多人,被朝廷封为“天下祖庭”。因此,广济深厚的佛教、道教文化,匡山繁盛的庙宇道观原型,激发了吴承恩的创作灵感,最终形成了这部旷世杰作——《西游记》,应该是水到渠成、顺理成章的事。
   总之,《西游记》中随处可见的匡山形貌和乡风民俗,无不印证了吴承恩创作的《西游记》成书于明朝湖北蕲州荆王府,发源于湖北武穴匡山。因此,以匡山为中心的西游记文化区域一直是专家学者关注的焦点。匡山能否与《西游记》结缘,并借《西游记》扬名,顺利搭上西游文化在世界广为传播的快车,使西游记文化成为匡山旅游的主打品牌,冀希望于广大文人志士的不懈努力与艰苦奋斗。
   
   
     作者简介:郑伯成,1948年8月出生,蕲春县彭思镇人,大专学历,副研究馆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湖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黄冈市民间艺家协会副主席,蕲春县文化馆原副馆长。曾获“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先后四次参加国家级科研项目,卫生部李时珍史实考证,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机智人物研究”,文化部、国家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领导小组等联合进行的文艺集成志书编纂,获全国艺术规划领导小组“先进工作者”称号。公开出版各类专著14部,发表学术论文27篇,其作品多次在全国获奖。“西游记成书于湖北蕲州”的研究成果就得到了全国西游记文化研究会众多专家的认可。出版了《西游记与湖北蕲州》、《神怪侠笔吴承恩》、《灵猴孙悟空》等三部专著。郑伯成在2002年、2008年、2011年三次接受中央电视台7台《文艺与生活》、4台《走遍中国》、《中文国际》栏目的采访,其中一次个人专访播出时间长达23分钟,他研究《西游记》的事迹,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武穴信息网 ( 鄂ICP备2021017331号-1 )

鄂公网安备 42118202000100号

GMT+8, 2024-6-2 23:22 , Processed in 0.059780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