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穴论坛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武穴资讯] 花果山原型是武穴市的太平山,孙悟空是湖北武穴人???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10-1-11 15:50:35 | 只看该作者
向棒子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0-1-11 16:42:32 | 只看该作者
是不是不要紧,关键在于你把这个概念炒作成熟,不是也就是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0-1-11 18:11:22 | 只看该作者
是不是不要紧,关键在于你把这个概念炒作成熟。。。。

说得好。。。。

说多了,假的也成真。。。

关键大家要有这意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10-1-11 18:11:37 | 只看该作者
是不是不要紧,关键在于你把这个概念炒作成熟。。。。

说得好。。。。

说多了,假的也成真。。。

关键大家要有这意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10-1-11 21:08:31 | 只看该作者
是不是武穴的并不重要,关键是要开发出来。武穴的旅游市场很火爆,但遗憾的是没有自己的景点,不能创造效益。旅行社都只是简单的组团然后交给对方的地接导游让他们赚钱而我们只是简单的拿些回扣而已,什么时候武穴本土的旅游市场也壮大了,到时候就可以赚取更多的外汇了,同时也能带动大批的第三产业的兴起,给更多的人创造就业机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10-1-12 16:04:00 | 只看该作者
典型意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 16:21:58 | 只看该作者
呵呵,没想这么多人关注这个。我也是无意发现的。
个人觉得事情到底真不真不重要,“西游记”本来就是虚构的嘛,谁会去计较呢。只要你能做到让人游而所值就行了。其实好些旅游景点都是这些“野史”炒出来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 16:25:59 | 只看该作者
武穴不是有很多文学和史学爱好者嘛,大家都一起来贴贴相关的资料,哪怕蛛丝马迹都行,然后串在一起就是“证据”了。为支持家乡的事业而一起努力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2010-1-16 11:24:52 | 只看该作者
说明:以下资料来源网络,此贴为转摘罗列。有来自武穴官方资料和民间收集。同时希望更多热爱武穴网友添加。

太平山的历史

武穴的旅游资源离不开山水,而山水灵秀在太平山。太平山的禅宗佛教旅游资源要从南北混战的魏晋
南北朝说起。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人士陆续南迁。大地主以及名僧富道从黄河流域退驻到长江流
域。当时北方的魏正在灭佛,寺庙佛教人士也随之南下。慧可告诫禅宗三祖大灿入主安徽天柱山,所以也
往南转移到一尖二尖山脉(双峰山)。广济梅川四祖司马道信因国破家亡落入空门,随三祖学法。相
传四祖学法洞在一尖二尖双峰山中脉的龟蛇  

山。著名的文学家鲍照也来到太平乙尖山结

台读书,世称鲍照读书台。
   北方琅蚜王司马氏在长江南北建立了南朝
南朝先后出现宋齐粱陈四代。其中宋代国王
姓刘,是东汉刘秀之后.湖北江陵是他的西北
前哨,鲍照担位宋代参军在江陵作战过。'南
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四祖传给五祖的'传法洞”就在山上。
四祖是不问政府的,因为朝庭还是担心司马氏后人作乱,典型的是'开皇四年,其年九月,泗州刺史司
马幼子文表华艳,付所司治罪。”('隋书李子罢传”)仅仅华文表华艳,就人头落地。唐太宗曾请
四祖京城说法,四祖不就,唐太宗以人头相威胁,四祖依然不从。四祖潜心佛学,兼治医术。果真到
唐朝代宗皇帝就加封其为'大医祖师”。由于四祖出生于梅川镇,梅川在乙尖之西,故四祖尊称二尖
古称蕲州双峰山。二尖按甲乙排序恰好是乙尖。所以二尖叫乙尖,二尖顶上发现了八卦图。于是又
有'天生八卦在乙尖”的说法。尽管后来唐朝道教佛教合而为一,佛教寺庙也只能依次下建。民间
歌谣:读书台,妙云观;天生八卦在乙尖。青林堂,一枝庵:东冲积雪佛问禅。太平山,行路难;教
主份争隋隋间。敬真武,让大德;四祖远走黄梅县。

    广济佛国的起点是隋清朝之间,而教主份争隋唐间的故事被小说家金庸作为小说天龙八部题林
已是家喻户晓!可是历史上的八大教主在乙尖山脉却鲜为人知。万法教主:出生黄梅,驻乙尖山脉
之横岗山,世称玄天上帝真武祖师。本居教道,后纳佛教。五峰教主:印度取经(或出生印度)而
来,住乙尖山脉五峰山上的五峰禅林,有头陀寺,人称大德祖师。高山教主:乙尖山东脉最高峰有名
刹一枝庵。北山教主:天极祖师,主大藏寺于唐贞观年间的高僧存装。南山教主:金身祖师乙尖山
中脉之北脉。中山教主:香林祖师,居南泉香林寺。自唐介宋越明清,千五百年来,太平山脉始终是
中华禅宗憧憬圣地,禅宗弟子围绕太平山脉名刹古寺开光束诫,根深叶茂源远流长。明朝的佛教小
说《西游记》就是成书于蕲州荆王府。荆王修建太平山的广济佛国,《西游记》写的是修建太平山
上东到四祖西到灵山庙宇的过程。到了清朝,又呈现了唐代的广济佛国的盛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楼主| 发表于 2010-1-16 11:28:49 | 只看该作者
鲍照读书台
古时,广济县有三台八景。广济三台之首是鲍照读书台。

    读书台位于一尖山明月峰上。五列巨石酷似放大的古书,象是五千年的中华文化等待后人来阅读。按照李世光的推算,这是第四世纪冰川移动产生的漂划巨台,和匡山地质构造完全相同。巨石之下凭空突出平坦的大石台,誉为读书台。
南北朝期间南朝宋代大文学家鲍照登台读书,著作丰富,后人称为鲍照读书台。康熙年间,清代翰林学士、广济县龙坪金德嘉特题诗一首:“山鸡啼彻九天闻,万仞芙蓉五色云。台下青青书带草,至今人识鲍参军。”

    鲍照读书台在清朝乾隆年间还有台榭建筑。四方石柱,鼎立台榭;八面景致,尽入台中。读书台海拔高度900米,是潜心读书,终南捷径的好地方。东边紫云山,南涌沧浪水,西向天簌,北承太乙。更是参禅修道的圣地。

    鲍照(约公元412--466),字明远,祖籍山西太原人,出身于一个贫寒家庭,在哪个阶级分品的年代,决定了他是悲剧人物。浪迹天涯,进山东、下江苏、来江西、最后客死于太平山。在南朝刘宋王朝时,与谢灵运、颜延之为元嘉“三大家”,其成就居“谢颜”之首,是我国文学史上杰出诗人之一。传说,鲍照在匡山乙尖读书作诗,文思泉涌。常常面对巍巍庐山和无边的沧浪之水,下笔如有神,提笔一挥而就。其后不久,元嘉16年(公元439年)秋,他站在乙尖山顶遥望今安庆方向大雷郡望江县,电闪雷鸣的雷池切断了兄妹的联系,写成了著名的《登大雷岸与妹书》抒情散文,生动地传达出匡山神态,成为千古名篇。

    匡山读书处,敏捷诗千首。鲍照诗章《拟行路难》创作于此。俊逸诗风,上承魏晋风骨,下开唐宋先河。自此千年书台月异,广济人文日新。乙尖山上天生八卦顶;明月峰下俊逸鲍参军。鲍照既是“道人”,又是“参军”。李白诗日:梁有汤惠休,常从鲍照游,卓绝二道人,结交风与麟。南北朝,兵荒马乱,南北混战,鲍照也想建功立业,担任参军,决战江州荆州沧浪水中。可惜古物已废,亭榭待修。公元二十一世纪元年,世纪书台得以重建。
在我国,比较著名的读书台,有安徽宿松的李白读书台,湖北武穴的鲍照读书台,陕西勉县的武侯(诸葛亮)读书台,江西新干的陶侃读书台,庐山的南唐太子(李璟)读书台,山东鄄城曹植的读书台(即陈思王读书台,简称陈台),河南南阳张衡(字平子)的平子读书台,四川射洪的陈子昂读书台。江苏则有溧阳的蔡邕读书台,高邮的秦观读书台,常熟的昭明太子(萧统)读书台,南京的周处读书台,等等。

古时,广济县(今武穴市)有三台八景。广济三台之首是鲍照读书台。一九八一年,鲍照读书台被原广济县( 今武穴市)  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鲍照读书台是武穴市最早的文化策源地,南朝著名诗人鲍照(412—466)曾在东冲山明月峰读书、作诗,距今1500多年。

鲍照读书台位于今武穴市太平向宕村东冲山明月峰,面积15平方米,传为东晋鲍照读书处。读书台是将花岗岩石凿平而成,座北朝南。台南端有阴刻30厘米见方的“读书台”3字和石砚;台东侧有石亭,现已倒塌,其柱有浮雕蟠龙图案;台后侧有高约5米、宽约7米的沉积岩石6块,状若书本陈列案旁,象是五千年的中华文化等待后人来阅读。左后侧即明月峰顶,有1米高、7米见方的石坪,传为当年鲍照踱步远眺处。按照李世光的推算,这是第四世纪冰川移动产生的漂划巨台,和匡山地质构造完全相同。 

  南北朝期间南朝宋代大文学家鲍照登台读书,著作丰富,后人称为鲍照读书台。康熙年间,清代翰林学士、广济县龙坪金德嘉特题诗一首:

山鸡啼彻九天闻,万仞芙蓉五色云。

台下青青书带草,至今人识鲍参军。

  公元1817年,即清嘉庆10年,广济名流韩元龙等8人为纪念鲍照发起募捐修建了鲍照读书台,并请鲍照后裔鲍桂星撰写《鲍照读书台小记》,从此,便有了这个文化景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武穴信息网 ( 鄂ICP备2021017331号-1 )

鄂公网安备 42118202000100号

GMT+8, 2024-6-14 18:00 , Processed in 0.036662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