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穴论坛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查看: 827|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红色文化] 武汉卫国之战爱国主义精神内容的大升华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2-9 10:43: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中文注册

x
                      武汉卫国之战
              爱国主义精神内容的大升华
          1972年5月,时年83岁的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以“浑身充满了沉静的热情”,与日本获得世界各国30个以上荣誉称号的、44岁的日本青年思想家兼宗教诸士的池田大作坦诚相对,进行了一次“忘年交”谈。对话的内容记录在文章池田大作《展望二十一世纪》文中。2005年是汤因比1975年逝世后的三十周年。也是池田大作《展望二十一世纪》中文版出版20周年之际,他又借《国际先驱导报》发表纪念文章,题名《汤因比来生愿做中国人》。
       用为政治的继续与工具,成为“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的“战争”一词,由于人们对待战争观点的不同,可以得出诸多不同的诠释。李白所《战城南》,是面对“天宝年间,唐玄宗轻动干戈,逞威边远,而又几经失败,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一宗宗严酷的事实,汇聚到诗人胸中,同他忧国悯民的情怀产生激烈的矛盾,他沉思,悲愤,内心的呼喊倾泻而出,铸成(的)名篇”(《唐诗鉴赏大辞典》)。他呼号着说:“士卒涂草莽,将军空尔为。乃知兵者是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哲学家说:“战争就是用舌头无力时用牙齿解开政治上的结”。
       该《汤因比来生愿做中国人》一文,则引用汤因比的观点,在责备了日本“过去丧尽天良的日本军国主义采取与对话完全相反的暴力,对文化大恩国的贵国(中国)残暴侵略,一再蹂躏。这是永远不能原谅的野蛮行径”之后,说:战争无疑是人类集体自杀。“防止人类集体自杀的唯一道路在于如何能形成人类的和平融合。” 汤因比曾在《历史研究》中比较了世界上21种文明,认为,只有中华文明是唯一至今幸存且绵延不断,一脉相承的文化。称赞我们民族“几千年来,比世界任何民族都成功地把几亿民众,从政治文化上团结起来。他们显示出这种在政治上文化上统一的本领,具有无与伦比的成功经验”。正因为中华文明是在广大地域的多民族融合、协调,一贯保持一个文明,是具有优秀资质的世界文明的精神遗产,并“预言”今后中国是融合全人类的重要核心。于是在池田大作“乘时”说法,问及汤因比:“如果再世为人,博士愿意生在哪个国家,做什么工作?”汤因比毫不迟疑地回答说:“我愿意生在中国。因为我觉得,中国今后对于全人类的未来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要是生为中国人,我想自己可以做到某种有价值的工作。”
       李白《战城南》诗里“将军空尔为”,用的是枯死万骨乃能成就“一位空头将军”的倒装语句。本文是战争过后七十年后才补撰的长篇“通信报导”,故也不妨用反证的方法,来说清楚武汉卫国战争对于中华文明与爱国主义、个人与祖国,在比较全面地规定了个人对祖国的义务和责任,形成了群体至上的价值观和道德规范的基础上,来将武汉卫男之战进行一次价值定位。
      武汉卫国之战是中华爱国主义历史传统一脉传承基础上的发扬光大  中华民族很早就屡遭受战争的苦难,有过短暂的历史分裂时期。但是,统一的时间远远超过了分裂的时间。而且,各民族在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进程中不断得到融合,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创造了举世闻名的中华文明。如此绵延不断、源远流长的文明历史,在世界上实属罕见。
      用历史的眼光先来看一看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自身的发展轨迹。封建设社会意识发展到顶端的文天祥《正气歌》,其存忠义、有骨气,举垂丹青,浩气干天的历史人物有十二例:南史氏,董狐,张良,苏武,严颜,嵇绍,张巡,颜杲卿,管宁,诸葛亮,祖逖,段秀实等,和岳飞“精忠报国”的爱国故事,在武汉卫国之战先后,面对日本“对文化大恩国的中国残暴侵略,一再蹂躏”现实,除了文天祥的《正气歌》,和岳飞《满江红》等古典歌词在全中国唱的震天价响之外,对历尽艰辛不辱使命的汉使苏武、东晋初有志于恢复中原而致力北伐的大将祖逖,和近代抗英名将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大义正气等,都给予了充份的肯定。虽然古典的民族英雄和爱国志士们在思想上受着中古时代的局限,可是他们的节操、骨气与事迹对后世的人,尤其是对投身抗日洪流的志士影响极为深刻。
      民国初年的历史,几乎就是一部军阀混战史,亡于这段战乱的军阀就达二十一人之多。这二十一位非正常死亡的名人中,“陆军上将”徐树铮(1880-1925年)就是其中的一位。他成长于中日甲午戰爭、戊戌變法、义和团起义、八国联军入侵和慈禧太后與光绪仓皇西逃的乱世,目睹了列强侵凌中国极贫积弱大陆将沉的悲惨。二十岁时抱着一颗报国雄心,只身一人,跋山涉水,由老家江苏萧县徑奔济南,与安徽合肥人段其瑞(1865—1936)一拍即合,成忘记年之交。辛亥革命中,为段祺瑞領銜北軍高級將領通電逼迫清帝退位,主張共和草拟电稿之人便是此公。曾赋诗自况“购我头颅十万金,真能忌我亦知音。”藉以风流自赏,豪气干云亦是此公。以左宗棠收复新疆为榜样,主帅进兵库伦,于1919年11月一举收复外蒙的也是徐树铮。11月17日,在南京的孙中山曾回电庆贺他的大功。他还有一桩少为人知的逸事:因为他极其崇拜爱国英雄林则徐的为人,竟将“林则徐”三字颠倒为“徐则林”,以为他的姓氏名字,含后学“徐”小子以 “林” 先贤为景从“模范”的深意。
       再举一位活动时间跨度更大的杨度(1874年—1931年)。这位生于湖南湘潭姜畲石塘村的中国近代史上的历史奇人,幼年时醉心于“帝王之术”。流学日本时与孙中山辩论,“聚议三日夜不歇,满汉中外,靡不备论;革保利弊,畅言无隐。”(章士钊《与黄克强相交始末》)。他不赞成孙中山的革命思想,又促成孙中山与黄兴的合作,并与孙中山相约:“吾主君主立宪,吾事成,愿先生助我;先生(事)成,度当尽弃其主张,以助先生。努力国事,斯在今日,勿相妨也。”坚持走的是“君主立宪救国道路”。归国后,拥袁世凯称帝,当“筹安会”理事长的是此公杨度;袁世凯临死,猝呼“误我”的人也是此公;黎元洪以总统名义发布惩办通缉帝制祸首《令》,列为第一名的,是此公杨度;拥立帝制失败后,闭门学佛,取于重新思考人生、反省过去的,也是此公杨度;1929年,到了中国民族危亡之际,迎着白色恐怖,在周恩来介绍之下加入了民族先锋组织中国共产党,甘当“共匪”、为自己一生划上了圆满句号的,舍此公杨度,还有谁呢?杨度是佛在心中,此心是佛,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代表人物啊!
      作为中国抗日第一战将的薛岳(1896—1998),因他出生时,正值中日《马关条约》签订的次年,国土台湾沦丧,民族危机空前。其父为他取名“仰岳”,“就是取义效法民族英雄岳飞之意”。成年后,薛岳认为“只是敬崇岳飞尚未足以称其心意,乃去‘仰’字,单名岳,直以岳飞自况”。
      引程思远回忆语,将毛泽东《论持久战》精神归纳为“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时间”12字,“在蒋介石的支持下,并取得了周恩来的同意,由军事委员会通令全国”,“作为抗日战争中的战略指导思想”的是白宗禧。与有荣“中国三个半军事家”之列,始终未将桂系指挥权缴械于“蒋委员长”,而在负长江天堑一隅,与解放军顽抗的时境下,却说出“鄙人期待与毛(泽东)先生在寒社品茶,也愿将下属70万军队交给毛先生指挥”的这位白宗禧,据其五公子白先勇回忆,其父一生只会唱《满江红》这一首歌,教其子女习唱的也只有这一首歌,并以做匡复宋室“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的岳鹏举为学习楷模。
       以上例子,不胜枚举。一言以蔽之:到了中华民族危亡之际的抗战初期,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开始真正“唤起”,而经过武汉卫国之战战火熬煎,民族据死抗争的意识上,则达到空前的洁净的水平。因为武汉卫国之战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双方投入兵力最多、战线最长、时间最久、伤亡最大的一次战役。战役兵燹之灾造成双方伤亡人员超过300万人,其惨重程度和对平民牺牲的漠视,都可以列为人类历史上最为血腥和规模最大的战役之一。正是因为武汉卫国之战从东北到西南,从黑龙江、黄河、长江到珠江,从国内到全世界,从以中原人民为主到全国各族人民,只有象武汉战役这等规模的震撼,才能发挥如此巨大的威力;才能达到如此的号召力:全国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而回过头来说,武汉卫国之战,也在很大程度上重新刷新了国家民族的含义。武汉卫国之战要保卫的不仅是武汉一座城市,而是保卫长江,保卫黄河,保卫全中国;并以此悍卫全世界的和平秩序。因此,中华民族每一个成员参加武汉卫国之战,就是代表了全中国人民,和全世界热爱和平人类,共同敌人日本侵略军做殊死的决斗。
      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如此巨大,他们在历史词汇中以致于忘记了“侵略”,从盛唐以后,也不再居“扩张野心”。 早在明代末期,意大利的耶稣会来中国的传教士利玛窦(1552—1610)就向西方人介绍说:中国人,当然指的是他生前的、明代以前的中国人:“从未想过要发动战争。他们很满足自己已有的东西,没有征服的野心”。 英国的罗素(1872-1970年)甚至进一步说:“如果世界上有‘骄傲到不肯打仗’的民族,那么这个民族就是中国。他们希望的只是自由而不是支配。”
      抗日战争的目的只有一个,即将日本侵略者从中国赶出去。按毛泽东《论持久战》的说法:“不容许日本保留中国的寸土。”抗战开始时,为了堵住日本舰只进入长江,将中国仅有的能够“出海”的小型舰只如“平海”、“宁海”、“逸仙”、“楚有”、“青天”、“邀日”、“江元”等15艘共计吨位22895吨海军舰只都陆续沉没在长江之中。从这种中国自毁海军舰只之举,虽然处于迫不得已,却也足可看出:中国抗战的目的只是欲将入侵的日本军队驱逐出国门之外,并无打到日本本土消灭日本的居心。这也是自宋以降,中国再无扩张意识并认同为文化传统所使然。从历史事件看,从明人驱元之后并未认同元季所扩张的疆域,延至现代在处理中苏、中印、中越边界事件亦无不有如此良苦的用心。
      个别的例子,也出现过如“富士山头扬汉旗,樱花树下醉胡妾。”之类的“誓言”,那只是个别人、又是从列强“老大哥”处套来的学舌之语而己。
      税警总团是是宋子文在1932年任财政部长期间建立的一支用于缉私征税的总兵力3万余人的非正规部队。在1937年10月淞沪会战中,税警总团将士浴血奋战,奋勇杀敌,遭受严重伤亡。战后顾祝同将税警总团余部编为第40师,时任第4团团长的孙立人,以在蕴藻洪和大场两处作战身先士卒,负伤13处之身,将5千余伤病员搜罗而集中下来,按《孙氏操典》加以整训扩编,又参加了武汉卫国之战。1942年10月,当这支部队在进驻印度兰姆珈训练基地改编为新一军、成为一支王牌主力部队时,其所作《国民革命军新一军军歌》,将古典爱国主义发挥到了极致:
君不见,汉终军,弱冠系虏请长缨;
          君不见,班定远,绝域轻骑催战云!
          男儿应是重危行,岂让儒冠误此生?
          况乃国危若累卵,羽檄争驰无少停!
          弃我昔时笔,着我战时衿,
          一呼同志逾十万,高唱战歌齐从军。
          齐从军,净胡尘,誓扫倭奴不顾身!
          忍情轻断思家念,慷慨捧出报国心。
       果然,这支部队于1942--1944年历时两年的缅北会战中,以伤亡1.7万代价,全歼日军第18、第56师团,重创日军第53师团、第2师团、第33师团和第49师团,获得了击毙日军3.3万余人,伤日军7.5万余人,俘虏323人,缴获大炮186门,战车67辆和汽车552辆的辉煌战果。
      第一军军歌所举:终军(约前133~前112),字子云,是一位年刚18岁时,就向汉武帝自请出使南越“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的少年英豪人物。班定远即班超(32—102年),字仲升,更是汉明帝时效法汉武帝,请命拓边五十多國与汉朝结盟的少年英雄。如果此《歌》词中没编下半阙,当然就只有号召青年人以古人终子云、班仲升为榜样,英勇“献身报国”于危难的意思。可是在下半阙中出现了“破波楼船出辽海,蔽天铁鸟扑东京。一夜捣碎倭奴穴,太平洋水尽赤色。 富士山头扬汉旗,樱花树下醉胡妾。…”等语句,就与中华文明“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趋向背道而驰,不足取法了。这首歌文字组织得力,吟诵朗朗上口,但当时除在第一军驻外部队中教唱过之外,在国内人听来可能觉得脱离现实未之留传。笔者于国难区也并未听到过这首歌词流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0 09:33:18 | 只看该作者
下接《武汉卫国之战的弹药消耗、生产与补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2-12-18 19:19:31 | 只看该作者
期待先生继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2-12-18 20:22:03 | 只看该作者
先生请继续,教育后辈好教材,静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2-12-18 20:49:09 | 只看该作者
广济文化传承或许才刚刚开始!

任重道远!什么时候武穴大多数年轻人了解了广济二字由来,才能算是迈出第一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武穴信息网 ( 鄂ICP备2021017331号-1 )

鄂公网安备 42118202000100号

GMT+8, 2024-6-16 00:51 , Processed in 0.045147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