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穴论坛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楼主: 七秩龄童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文文化] 彭蠡古泽神密消失之迷

[复制链接]
31#
 楼主| 发表于 2012-10-30 15:21:03 | 只看该作者
                龙坪典藉转载:金德嘉《鸿脑洲记》
    《县志》:“龙坪旧曰龙坑,古鸿脑洲也;背连城山,面大江,襟带太白大洋。左得青林口,注江水。又左迳长风山南,又东迳积布山南”。长风、青林、积布,盖龙坪西壤。东十里为蔡山,唐曹成王皋破李希烈处。昌黎韩公叙:皋战功“嘬锋蔡山,踣之”。注云:时希烈栅广济之蔡山。《杜佑通典》云:“蔡山属广济”;盖鸿脑洲东壤,今为黄梅界矣。《元史•地理志》:“宋嘉熙兵乱,广济徙治大江中洲”。中洲,龙坪以南地也。明兴至成化宏治,天下无事,户口蕃息。故老尝为予言:龙坪编户盖三千七百有奇,土著家累千金者,不可胜数;而远方富商大贾,舟车辐辏,厘市浩穰,变蕲黄以东之沃土也。然是时士非绩学善属文不得补学,官子弟富人子往往藉省祭儒士冠带荣其身。嘉靖、隆庆间,秀才知名者郑宠纲、黄白石、金太和三先生者,方巾大袖,行里门里人坐肆者见之咸拱立;岁杪,富人例致馈薪粲酒脯,担负塞衢巷。太和先生捱户谢使者,岁事幸具劳苦乡里,敬登酒一觞。盖风俗之厚如此。万历中,我大父楚滨府君以诗鸣,先大父暨胡太仆以科名起家。里中駸駸多文学士,迨天启、崇祯之际,学官弟子逾百数矣。丙子冬,流贼陷广济,县城尉死事,令跳山崖;溃者胥走江上,贼游骑掠江,江上人逃江南中洲居焉。壬午、癸未贼逾炽,左良玉兵躏沿江州县,县有凶人聚党倡乱,书伍藉胁令印,令蜀人张登衡诓怯予之印,遂白昼杀人祭旗纛。士大夫惴惴无人色。仓促立堡以御之,相持莫敢先发。会贼退,龙坪人渡江北还乡里,而乱人裹甲过江,且杀人事露,伏诛乱乃定。当是时大江自蕲口注浔阳,漭浪势如海。甲申,马阮乱政,左良玉申言与晋阳之甲;顺治乙酉三月,放兵自武昌下金陵,舳舻相属,五百里火,两岸民居烛光天夜如昼。居民窜惹太白湖,阛阓为墟;江干数百里灌漭长堤,马蹄成坑堑,而中洲亦灰烬矣。丙戌、丁亥,里人伐竹诛茅为芦,生聚十年,屋始用陶瓦。时沿旧制,丰廪饩加蠲复土,于是蒸蒸乡学馆彀有,岁至百金者伏腊晏会,邻曲恰比,民俗旧仁焉。然南漕仓廒濒江里胥因缘蚕食,又乡保千长佥黠居民,猾胥侵侔为溪壑,居民患苦之。康熙甲子以后,奉文散里甲,易民兑为官兑,又罢千夫长,民稍安。堵然江身东北涸秋冬财,一衣带狭,不容舫市,无商贾贸迁,一遇岁祲,则艰食者十尝五四,比年窭日甚细,民惰窳亡聊,而操觚翰为童子师者,终年估毕一童子,俸能满千钱,筐篚殇豆比户阗如也。《传》曰“食廪足然后知礼节。”民生可念哉!旧《郡志》:“广济七乡四镇有黄冈人,应府檄更修耄”,而荒简编,刊落四镇出其二,而龙坪土名逸矣,后之人又安知所谓鸿脑洲乎。连城港古通黄梅,岁久堙塞。明正统时浚之,以行两县舟楫。元末盗起,邑人杨普铭保聚乡里,后归明。南有女儿城,或曰汉樊哙女筑,按登坛必究。书载:江防汛地,南岸自程子城起,下至马当;北岸自龙坪镇起,下至沙湾角,异时江湖群盗如刘少溪辈,过龙坑武穴,辄就擒,是地势为吴楚要害。然由曹成王立功如此,盖亦地势便也。
        
七秩龄童附言:金德德嘉(1630-1707)生于明崇祯三年(1630),清顺治十七年(1660)举人,授安陆府教授九年。康熙二十一年参加会试第一,中进士,授翰林院检讨,掌修国史。二十六年奉命修明史,任编修。康熙二十八年,以“疾”归,致仕后于龙坪闲居二十年,以文宗韩愈、欧阳修,力追唐风,著《居业斋文集》二十卷。金撰《鸿脑洲记》,以考订精细写龙坪地理人文史绩,是三百年前武穴“硕儒”金会员的一篇精萃之作。文引韩愈《曹成王碑》叙唐曹成王李皋被授旌节任军帅讨伐李希烈造反栅广济之蔡山,于龙坪东十里处“嘬锋蔡山,踣之”的故事,接着因(唐)杜佑《通典》有“广济县蔡山出大龟”句,顺便牵出“蔡山属广济,盖鸿脑洲东壤,今为黄梅界”的历史故典。需知:蔡山古名寻阳镇、浔水镇,为汉文帝十六年(前164年)首设寻阳县的治所之处。今既寻出蔡山至唐时仍为广济县属地,自然古寻阳县的立治治所也在时广济境内。此文因时议事,讲了许多龙坪苦难经历和敬老尊文的人文逸事, 也讲了龙坪的商市繁荣,最后以武穴“地势为吴楚要害。然由曹成王立功如此,盖亦地势便也”收官宏论,迪人深思。上文系全文转载,但非原作,虽然重新作了标点,仍觉得不大通顺,有些句子或有舛误,故只算供作参考的读物,或请大家不吝指正的文字。如那位先生有原版文字,请上传一睹为谢。

点评

是不是鸿脑洲这个洲曾经从长风、积布处界定,后来由于江口改道,又从青林口以东界定呢?从卫星地图上看,青林口以东,太白湖以南,倒很像有巨大沙洲的遗迹!  发表于 2012-11-2 14:13
长风、青林、积布,盖龙坪西壤。 ——长风、积布,应该在马口湖通江口的两边,将其界定为鸿脑洲西壤,岂不包括武穴和田镇了?  发表于 2012-11-2 14:0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
发表于 2012-10-30 20:21:25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史老帖上如此好帖,从帖中我了解了家乡龙坪的人文历史,更找到了生我养我的新洲(中洲)所经历的风雨沧桑!
向史老致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
发表于 2012-10-31 09:41:52 | 只看该作者
积淀深厚,言辞优美,感受本土文化内涵,向致力于广济文化的文化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 08:22:42 | 只看该作者
                        龙坪国士胡士容
      胡士容,字仁常,龙坪人,1610年进士。初任长洲知县,惩治恶霸,修筑娄江石塘,颇有政绩。调任嘉定知县,见当地民众苦于粮食转运,报请台使,改用银两折色,节省大量运输费用。此后,历任大名府教授、国子监助教户部郎中大司徒,出任蓟州参政。其时朝廷宦官专权。魏忠贤党羽、左都御史崔呈秀向胡荐其妻弟肖惟中和宋珏为守备,荐亲信郑冲宇等为中军,胡不从。崔所荐之人贪赃枉法,躲避于崔宅。胡设计逮捕,置之以法。乃为魏党所恨,迁为江西副使。赴任时,途经通州,其随从在馆驿中与魏忠贤的使者随从因争马而发生殴斗。魏使诬陷胡士容"侵盗仓储"。崔借端生事,立为要案。魏忠贤矫旨逮捕胡士容,令爪牙北镇抚司许显纯对他严刑拷打,定罪论死,并追“赃银”七千两。蓟州民众为胡士容“退赃”,因魏忠贤惧郡县变起,推迟对胡士容的行刑期。思宗即位后,崔呈秀、许显纯等相继被诛。胡士容冤案得昭雪。胡出狱后,于1692年起任陕西副使,守备临洮巩昌,驻兰州,晋升为右参政,驻甘州(甘肃张掖县)。任内曾因受事逾期降三级,后因戍边有功,复级。不久去世。1640年追赠太仆卿。
     《明史》卷二百四十八 列传第一百三十六胡士容,字仁常,广济人。蓟州参议也,数忤其乡官崔呈秀,呈秀衔之。将为忠贤建祠,士容又不奉命。及士容迁江西副使,道通州,遂诬以多乘驿马,侵盗仓储,捕下诏狱掠治,坐赃七千,论死。至秋,将行刑,而庄烈帝即位,崔、魏相继伏诛。帝曰:“厂卫深文,附会锻炼,朕深痛焉。其赦耿如杞,予复原官。胡士容等改拟。”于是如杞上疏言:“臣自入镇抚司,五毒并施,缚赴市曹者,日有闻矣。幸皇上赦臣以不死,惊魂粗定,乞放臣还家养疾。”帝不许,立擢如杞右佥都御史,巡抚山西。士容既释出狱,二年除陕西副使,进右参政,卒于官。士容初令长洲,捕豪恶,筑娄江石塘,有政声。福王时,赠如杞右佥都御史。子章光,进士,尚宝卿。
      (明)汤道衡撰《礼记纂注》•三十卷,据《四库提要 》胡氏容为书作《序》。
      (明)李廷机辑《宋贤事汇》二卷 有明万历胡士容《刻本》传世。
      (2008年版)《苏州市志•大事记》:“万历四十三年(1615),长洲县令胡士容重建泗马泾桥”。
        明末建在龙坪的胡太仆(士容)及白堂藏书阁,藏书万余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 16:25:54 | 只看该作者
                                       六天人气过千感谢之言
      七秩龄童《彭蠡古泽神密消失之迷与北纬30°长江武穴的神奇景观的开发》应征文,自2012年10月26日下午上网,五天多以来,受版主重视和网友抬举,观阅的人止于11月1日中午月己过一千人次线,殊感幸甚。这一较高人气的获得,不只是对笔者的嘉许,而是文题切中了武穴人民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也是给予了武穴旅游资源开发开发难题较有希望的解答的缘故。
      本文还未全部上网的当天下午,就受新闻媒介《搜狗》、《百度》等的关注,撷出了“完成为永不退烧的旅游热点的追求,难道不是吾人幸甚至哉的一大奇缘。”作为推介的热点词句,在网上传播。接着又撷出:“有《话说长江》节目;其二是沿北纬30°从东海之滨东向西行,有《北纬三十度中国行》... 彭蠡古泽神密消失之迷 与北纬30°长江武穴的神奇景观的开发 (中) 1、地图鸟瞰武穴.”重点句子,与中央台《北纬30°中国行》等标题新闻并列,再次为之传播。
       网友、“超级版主”江涛先生以“史料丰富,内容鲜活,论据有力,说理透彻。实乃精品之作!”为首篇评述文字。接着网友、高级会员玉猴先生以“找回商人的遗迹,找回商人的精神,找回武穴在未来湖北省的定位”对本文相关内容给予高度评介。对于本文提出的开发章节,网友、高级会员太白渔人先生评语是“分析的很有道理!对武穴的发展和未来都有借鉴意义!”金牌会员萧寒则说:“找回商人的遗迹,找回商人的精神,找回武穴在未来湖北省的定位。看了很振奋!”版主臭豆腐先生给的评分最高,说是“积淀深厚,言辞优美,感受本土文化内涵,向致力于广济文化的文化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
      据统计,六天来参加评论的人士过三十人,虽笔者未一一摘录,感谢之情出于肺腑,总给一句:太感谢了。俗话说:众人烧柴火焰高!若此稿有助于武穴旅游资源的大开发,则幸甚至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
发表于 2012-11-3 11:00:13 | 只看该作者
问候史记先生。英布在武穴称武王,这是武穴来历最可信的版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
发表于 2012-11-4 21:04:05 | 只看该作者
牛...实在是牛.......武穴的牛皮天下第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1 08:49:51 | 只看该作者
                      有口就须吹铁笛
      真会“吹牛”的银牌哥“吹牛”的网文多拜读了,笔墨值得学习。七秩龄童上网宣传武穴物质与精神文明的时文,也是向武穴的先贤们学习的呀。
      拙作网文《“破轿老爷”胡一琏》(被友人收入《(华林堂)中华胡氏通谱》),该文就曾提到武穴先贤胡一琏与金德嘉两位的一次历史性会面。
      文章是这样报导的:
     “1704年的春天,桃花烂漫,新柳抽丝。年过85岁,在家又过了二十年“致仕方伯”生活的胡一琏,和高寿74岁的老会员金德嘉又在梅川驿外的小桥边会面了。他们是“昔年帝京共乘车,今也垅上俱载笠;相逢一啸不作揖,进屋再拜万感集。”两位老人同时击节而歌,歌曰:
      英雄好事宜努力,有口就须吹铁笛。天壤嶔崎历落人,沐日浴月岿然立。”
      顺问候,请多批评。
   
《“破轿老爷”胡一琏》
     新浪博客 - blog.sina.com.cn/...41010004v7.html - 2006-9-11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9#
发表于 2012-11-11 12:29:56 | 只看该作者
很有价值的史料,先生辛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0#
发表于 2012-11-11 12:44:31 | 只看该作者
武穴人都要顶起啊,挖掘传播我们的文化旁无责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武穴信息网 ( 鄂ICP备2021017331号-1 )

鄂公网安备 42118202000100号

GMT+8, 2024-6-14 17:02 , Processed in 0.04145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