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穴论坛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查看: 1055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武穴资讯] 基地与高校院所合作攻关 武穴再生稻成长为田间增收“明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2-1-1 14:54: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中文注册

x



过去低产低效,被称为“富贵米”的再生稻,如今成了田间的“耀眼明星”。近日,在武穴再生稻科创基地,湖北日报全媒记者看到,“一种智能农业监测装置”等专利技术让种植不再难,“一种两收吨粮田”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模式带动农户增产增收,绿色稻米成为直播间“网红”,远销北京、上海、广州等地。
“实施藏粮于技,粮食丰收底气更足。”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全省乡村振兴科创基地发展既重视“顶天”,政策扶持、资金投入,加强关键技术研发集成,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也重视“立地”,开展大规模科技下乡、科技入户、科技培训,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率不断提高。

优质再生稻成“网红”

近年来,我国农业生产成本不断上升,导致种粮比较效益偏低,农户水稻种植积极性受影响。与此同时,人均稻米消费需求还在不断增长。

面对如此现状,基地建设方、武穴市绿康再生稻产销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兰永金将目光投向了再生稻。

“获讫,其茎根复生,九月熟。”晋代《广志》中对已有再生稻的记载。华中农业大学黄见良教授介绍,再生稻是一次播种、两季收成的水稻。在头季水稻收割后,利用稻桩重新发苗、长穗,进而抽穗成熟的水稻。在操作上,只割稻株的上方三分之二部分,保留下面三分之一植株和根系,并施肥培育,让其短时间内再长出一季稻子。

湖北再生稻生产历史悠久,为再生稻优势产区。“米质、口感都更好。”兰永金说,再生稻颗粒饱满,均匀,而且米头带有胚芽、有营养。然而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因为栽培技术不成熟,产量低而不稳,在武穴又被称为秧荪米、“富贵米”。

为解决再生稻优质不高产、抗病能力不强、抗倒伏性差和不适于全程机械化作业的问题,基地通过与高校院所合作研究,筛选了鄂香2号和广两优香66等品种。2020年,在省市县三级联动及相关政策支持下,以及在华中农业大学黄见良教授、湖北省农科院郑威博士的技术支撑下,武穴再生稻科创基地申报了“优质中稻—再生稻抗热保优种植技术研究与示范”、“一种应用富有机硒肥生产有机硒稻米的方法”等项目和专利,降低生产成本,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实现稻米富含有机硒并降低镉的高品质大米技术的突破,稻米营养更丰富。

“用最好的技术种出最好的粮食”。基地“禄寿康”和“一尖香”两个优质再生稻大米成为“网红”,仅在当地政府部门为企业作带货直播,就直接为企业销售产品500多万元。

“一种两收吨粮田”

种植基地位于大别山南麓,海拔1064米的一尖山地区。这里常年云雾缭绕,气候温和湿润,土地肥沃疏松。

“一种两收比传统的种一季水稻亩产增收500块钱以上。”曾经的贫困户、现在的种植能手、花桥镇下彭村村民兰普金感叹道。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看到,这里的生态有机硒再生稻,米粒细长晶莹、均匀饱满,米色自然乳白、略有油亮。尝一口,香浓粘润,细嚼有微微的甜。

“研发不易,但也要让农民愿意种。”兰永金介绍,通过组织农技人员实施“一种两收”轻简化栽培技术,武穴再生稻科创基地从筛选品种、调整播栽期、配方施肥、科学管水等方面入手,已基本形成“一种两收吨粮田”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模式,并在武穴市示范推广,带动种植户、贫困户增产增收,2020年带动245户农户每户增收5000元以上。

“农业现代化关键要靠科技现代化。”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武穴再生稻科创基地通过现代科学技术提高再生稻的产量和品质,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农民收益,提升农民获得感,带动武穴市粮食加工、品牌销售、企业增效,巩固再生稻产业龙头地位,极大地促进了当地再生稻产业发展。

来源 | 湖北日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武穴信息网 ( 鄂ICP备2021017331号-1 )

鄂公网安备 42118202000100号

GMT+8, 2024-6-8 02:21 , Processed in 0.048324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