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穴论坛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查看: 2016|回复: 1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那间小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11-19 23:28: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中文注册

x
(序:接到邵大哥的电话的时候,才惊觉很久没有上论坛了,固然有论坛改版的原因,也有自身的原因.最近一直生活在忧虑之中,关于经济危机,关于生活,关于未来,更关于安定,最想要的,是一个家,温暖的家.房子,是我等现在的一个最大的难题,特别是男友又贷款买车了,三年里还贷养车是不可能存下什么的,我一个人的力量,确实很有限.突然觉得生活的无意义了,又突然想起了父母,想起了那段艰苦的往事.)

    家,我们更多的认为是房子,在乡村,筑屋可是件大事,好像每个人,一生中总要有几次,不然总居祖屋是会被瞧不起的.父母结婚的时候,三间的土砖屋里,只有一间是他们的,而且是"套",上一辈的乡村里,都是那种三间相连的屋子,两边是房间,住人的,中间是客厅,我们称之为"套".因为爸爸在兄弟中是最小的,最后结婚,所以轮到他的时候,只有那间没有人会要的"套".后来在外公的支援下买下了二伯家的房间,但地基是用别的地基换的,二伯用那钱自己加一些筑了新屋.再然后把别一间地基和大伯换,大伯倒是在我们的地基上建了房子,却没有把旁边的这间给到我们,直到现在还是一阕土墙,这且是后话.

    (明天继续,今天困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8-11-20 08:35:40 | 只看该作者
感谢霞版的支持!期待你的精彩故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8-11-20 11:08:04 | 只看该作者
那间小屋是否依旧,期待楼主精彩后续!
感谢楼主对此次征文活动的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8-11-20 12:06:22 | 只看该作者
我对这样的房子印象很深刻,小时候就在这样的屋里住了十余年.原来你是霞版啊,相信写出来一定很精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8-11-21 20:20:47 | 只看该作者
楼主定是章回小说高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8-11-22 18:38:44 | 只看该作者
那间屋里,盛满了儿时的记忆吧?
好久没看到你,希望一切安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8-11-25 19:14:34 | 只看该作者
期待来续!
不过,我觉得你要是重新再写会,也许会更轻松,更容易一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9 18:16:09 | 只看该作者
在我的记忆中,那间屋总是在风雨中摇摇欲坠。每每风大雨急的时候,爸爸妈妈都会吵架,进而发展到全武行,我和妹妹缩在角落瑟瑟发抖,一边哭一边叫喊爸爸别打妈妈。房间里几乎无处不在漏水,所有的盆桶甚至锅碗盘瓢齐齐上阵都不够。后来,爸爸出去找副业了,妈妈带着我和妹妹在家,刮风下雨更是一场灾难,特别是在天凉的时候,大部分衣服被子都会被淋湿,回到家里都像是淌在河里。

    终于有一天,妈妈的一封电报让爸爸从新疆赶了回来,并把我们一起接了过去。那也是一场大雨,屋里的东西全都打湿了不说,瓦都掉下了好几块,险险的从我们旁边咂下。然而家里却没有钱请人修屋顶,就算请人,人家也不敢,那梁那柱,都很危险,而换这些其实并不需要多少钱,只是家徒四壁,只能这么挨着。瓦掉下来差点砸到我和妹妹,妈妈觉得这样的生活简直无法忍受,便破天荒的花钱去发了一封电报:房塌,伤人

    在我们离开家乡的一年多时间里,那间屋给爷爷奶奶住了,屋顶自己然修了一下,但没完全修好。从新疆回来的我,已经可以记得比较多的事情了。新年里,妈妈不允许我们出去拜年,因为我们家没有什么可以给别人家小孩的。我和妹妹躲在那间小屋里玩耍着,烤烤火什么的。其实现在想来,那时妈妈已怀有弟弟了,可那时小,什么都不懂的,更不懂疼人了,好吃的,暖和的,都在往自己身上顾着。那个新年,爸爸在新疆没有回来。

    后来,爸爸妈妈都出去打工了,带着很小的弟弟,妹妹寄养到姑姑家,我一个人呆在家里,留守在那间屋里。很多次,我以为这间屋会倒,甚至很多邻居都会给爷爷伯父说那屋很危险的,墙体都裂开很大的缝了。但是,它终究还是没有倒,多多少少为我挡了一些风雨。直到有一个新年,爸爸回家了发现真的很危险了,刚好可能手上有所节余,便买下了那间屋对面的仓库。

    仓库是归生产队所有,当然那个时候是没有生产队了,所以公有财产要卖出去了,别人家里都有祖基祖屋,自然不会再花钱去买。仓库很脏很乱,依然是我一个人住着,那间屋则成了大伯的鸭舍,二伯的牛栏。因为以往过年蒸粑什么的都是在仓库里,所以那口大灶还保留着。往后的几年,按现在的想法,都不知道怎么过来的。仓库只有两间,一间用来堆放稻草,还养了兔子,每天都要给兔子拨新鲜的草给它们吃。另一间,就是我的卧室和厨房,床的旁边就养着一头老母猪,灶的后头是大灶,每年近年关的时候什么蒸粑打豆腐,这里便是人来人往。更有时候,为了省事,有些人烧着轮胎什么的,到处都落着黑黑的油油的尘,我的小脸上也是黑黑的,洗都洗不净,加上也没人管我,去学(有事,明天再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8-12-2 09:44:40 | 只看该作者
霞,看的太让人心酸了。。可怜的孩子~~
那么小一个人在家,父母都在外面,而且住着一个这样的房子。
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8-12-2 12:12:16 | 只看该作者
在我的记忆中,那间屋总是在风雨中摇摇欲坠。每每风大雨急的时候,爸爸妈妈都会吵架,进而发展到全武行,我和妹妹缩在角落瑟瑟发抖,一边哭一边叫喊爸爸别打妈妈。房间里几乎无处不在漏水,所有的盆桶甚至锅碗盘瓢齐齐上阵都不够。后来,爸爸出去找副业了,妈妈带着我和妹妹在家,刮风下雨更是一场灾难,特别是在天凉的时候,大部分衣服被子都会被淋湿,回到家里都像是淌在河里。

    终于有一天,妈妈的一封电报让爸爸从新疆赶了回来,并把我们一起接了过去。那也是一场大雨,屋里的东西全都打湿了不说,瓦都掉下了好几块,险险的从我们旁边咂下。然而家里却没有钱请人修屋顶,就算请人,人家也不敢,那梁那柱,都很危险,而换这些其实并不需要多少钱,只是家徒四壁,只能这么挨着。瓦掉下来差点砸到我和妹妹,妈妈觉得这样的生活简直无法忍受,便破天荒的花钱去发了一封电报:房塌,伤人

    在我们离开家乡的一年多时间里,那间屋给爷爷奶奶住了,屋顶自己然修了一下,但没完全修好。从新疆回来的我,已经可以记得比较多的事情了。新年里,妈妈不允许我们出去拜年,因为我们家没有什么可以给别人家小孩的。我和妹妹躲在那间小屋里玩耍着,烤烤火什么的。其实现在想来,那时妈妈已怀有弟弟了,可那时小,什么都不懂的,更不懂疼人了,好吃的,暖和的,都在往自己身上顾着。那个新年,爸爸在新疆没有回来。

    后来,爸爸妈妈都出去打工了,带着很小的弟弟,妹妹寄养到姑姑家,我一个人呆在家里,留守在那间屋里。很多次,我以为这间屋会倒,甚至很多邻居都会给爷爷伯父说那屋很危险的,墙体都裂开很大的缝了。但是,它终究还是没有倒,多多少少为我挡了一些风雨。直到有一个新年,爸爸回家了发现真的很危险了,刚好可能手上有所节余,便买下了那间屋对面的仓库。

    仓库是归生产队所有,当然那个时候是没有生产队了,所以公有财产要卖出去了,别人家里都有祖基祖屋,自然不会再花钱去买。仓库很脏很乱,依然是我一个人住着,那间屋则成了大伯的鸭舍,二伯的牛栏。因为以往过年蒸粑什么的都是在仓库里,所以那口大灶还保留着。往后的几年,按现在的想法,都不知道怎么过来的。仓库只有两间,一间用来堆放稻草,还养了兔子,每天都要给兔子拨新鲜的草给它们吃。另一间,就是我的卧室和厨房,床的旁边就养着一头老母猪,灶的后头是大灶,每年近年关的时候什么蒸粑打豆腐,这里便是人来人往。更有时候,为了省事,有些人烧着轮胎什么的,到处都落着黑黑的油油的尘,我的小脸上也是黑黑的,洗都洗不净,加上也没人管我,去学校都会被人笑话。


     那间屋,便更没人管理了,又脏又乱,我自己都不愿意进去了。在上中学的时候,终于被拆了一间,另一间拆一半留一半--钱不够建完。建了个小平台,冬冷夏热,那阵子便开始经常流鼻血了,所幸已经上中学了,不常在家,但是每年的暑假是最可怕的。妈妈开始在家里比较多了,因为弟弟也回来上学了。再到后面,离家越来越远,那间屋也越来越不成型,半间外墙套内墙,在里面筑了个更小的屋给爷爷住,半间空着,半间平台,半间依然漏雨的瓦房放着杂物,一家五口就挤在这样的空间里。

    很多时候,邻人都劝说父母早些盖起新房,那毕竟是人事的一件大事,在咱们乡里来说是一件极为重要的任务。当然,建房的代价是放弃我的学业,虽然只是极为没用的中专,父母仍不舍放弃。因为原本可以有更好的发展的,因为后续的困难,怕到弟弟妹妹上学的时候无以为继,只能走那条不算顺的近道。去武汉上学的时候,亲戚朋友都在反对着,甚至自己都想要早些出来帮衬家里,妈妈的眼泪让我放弃了那样的想法。

    在父母结婚二十三年后,终于将买下的仓库拆掉盖起了不算好的楼房,那间屋除了把平台前面的那半间瓦房也改成平台形式的再也没有什么变化。以后的打算也仅作为厨房和杂物间。新建起来的房子装修爸爸是有空就回来自己DIY,也算时尚了一回,因为积蓄,还是要留着作为弟弟的学费。在所认识的人中,没有人家里建房子不欠外债,但是我们家却没有,彼时我仅仅刚毕业,只能自己保全自己,弟弟妹妹都在上学。

     那间屋,曾是我们一家避风挡日的地方,记录了我们艰苦的岁月,记录了我们努力的历程。虽然已经变了模样,但依然在我的记忆中,不曾忘却,它是苦难的财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武穴信息网 ( 鄂ICP备2021017331号-1 )

鄂公网安备 42118202000100号

GMT+8, 2024-6-24 19:46 , Processed in 0.040790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