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穴论坛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查看: 1640|回复: 1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推荐]诗词创作的八大误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4-30 08:38: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中文注册

x
<strong><font face="宋体" size="5">一、不要格律的误区——这是最大的误区 <br/></font></strong>  <br/><font style="FONT-SIZE: 12pt;"><font face="宋体">格律是旧体诗词创作要过的第一关,没有了格律,律诗就不成律诗,绝句就不成绝句,词也就不成词了。当然,古风和古绝是不拘格律的。<br/>  现在写诗词的人很多,数以百万(甚至千万),但是不懂格律或不肯学格律的却占很大部分。有许多人认为格律束缚太严,不肯学,还以“突破格律”自诩。事实上,这些“突破”的背后,往往隐含着对音韵的无知和在词汇组织方面的无能!汉语里同意词,近意词相当多,这给了作者很大的选择余地,同一意思完全可以用平仄相反的词来表达。如果词汇严重匮乏,自然无法适应格律的要求!<br/>  有人认为格律可有可无,实际上他根本没有领会格律在诗词发展史上的作用。格律是古人总结了上千年经验才制定的,它使得诗词不但歌唱时优美动听,还使得诗词在朗读时一样拥有抑扬顿挫的音韵美,所以,即使乐谱失传,歌词仍然可以流传至今。现代的歌曲,虽然歌唱时很动听,但是一旦用来朗读,顿时觉得拗口——正是因为没有了格律的缘故。如果没有了曲谱,几百年后谁还会记得现在的这些歌词? </font></font><br/><br/> <b><font style="FONT-SIZE: 14pt;"><font face="宋体">二、格律极端化 </font></font></b><br/>  <br/><font style="FONT-SIZE: 12pt;"><font face="宋体">与第一种误区相反,有的创作者走向了相反的极端。<br/>  格律虽然严格,却仍然有许多可以变通的地方供作者自由发挥。无论律诗、绝句、词、曲都有许多字是可平可仄的。但是仍然有少数(实际上也不少)为了追求绝对的完美,填词时竟然要求一个字的平仄都不许变通,甚至连四声都要限制。例如宋朝的方千里,把周邦彦的一百多首词全部和了一遍,不但韵脚,连每个字的四声都一样。还有许多人制作的词谱(作者自诩是格律专家,还有许多人对这样的词谱奉若神明),没有用多首作品校验,仅把例作的平仄、韵脚、句读标注了一遍,要求大家一个字平仄都不能错地照填(龙榆生《唐宋词格律》最甚),也属于这种情况。<br/>  这种做法严重束缚了作者的手脚,使得诗词创作完全失去了意义,成了文字游戏。大家可以看看名家(方千里之流除外)的作品,同一名家同一词牌(尤其是中长调)的几首作品,有没有平仄完全一样的?答案肯定是“没有”! </font></font><br/> <br/><b><font style="FONT-SIZE: 14pt;"><font face="宋体">三、多填词牌 </font></font></b><br/>  <br/><font style="FONT-SIZE: 12pt;"><font face="宋体">据《钦定词谱》,词牌有800多个,加变体共2000多个体。但是常见的仅100个左右。有的作者,为了炫耀自己学识渊博,誓将全部词牌都填一遍。今天填一个,明天填一个,后天再填一个,到头来如同狗熊掰玉米,掰一个丢一个,最后一个词牌也没有熟练掌握!这也是一大误区!古代名家词人,作品虽多,词牌并非很多,除了少数几个创调大户(柳永、周邦彦等),所用词牌很少能超过100个,有谁能把词牌填完了?<br/>  另一方面,填少见词牌,更容易逃避格律(词谱难找,还有的格律根本就没有定型,变体很多),使得许多对格律了解不深的人无法看出他有没有出律,因此反对格律或不懂格律的人更喜欢填少见词牌。于是,填少见词牌就成了逃避格律的绝好办法!(不过,想逃过我的眼睛是很难的!)<br/>  因此我建议:禁止使用少见词牌!尤其是罕见词牌!非要使用,必须附带古人例作和词谱! </font></font><br/> <br/><b><font style="FONT-SIZE: 14pt;"><font style="FONT-SIZE: 12pt;"><font face="宋体">四、和韵、回文等文字游戏 </font></font></font></b><br/>  <br/><font style="FONT-SIZE: 12pt;"><font face="宋体">和韵,又叫“步韵”,就是写诗词时所用的韵脚完全和某篇前人的作品一样。在韵脚全部被限定的情况下,作者组织词汇将受到比格律严十倍的限制,因此自古以来,几乎没有绝世名篇出现!众多名家的传世名篇,全是靠自由发挥创作的,即使是苏轼、秦观等步韵高手,也都是靠自由创作的作品,而非靠步韵作品闻名于世。宋朝的方千里可谓步韵专家,可是作品多数都是垃圾!因此古代名家对步韵多数持否定态度。但是此风越演越烈,竟把文字游戏当作衡量诗词水平的标准。现代的诗词作者,为炫耀自己的学识,追求步韵者极多。自由创作尚没有佳作,况步韵乎?无异于舍本逐末!至于不懂格律的人写步韵诗词,更是东施效颦了!<br/>  此外,回文、鹤顶、辘轳体等情况都属于文字游戏,但是总有许多人借以炫耀自己的“才华”。<br/>  步韵的作品,我仅写了一首《念奴娇·纪念抗美援朝50周年》(苏轼原韵)<br/>  史书一册,忆当初,多少风云人物。朝鲜鏖兵,三八线,筑起铜墙铁壁。立马横刀,饥餐渴饮,笑卧江边雪。青山座座,长眠多少英杰。  难忘彭大将军,似廉颇未老,六军齐发。排壑怒涛难遏抑,滚滚狼烟淹灭。旧曰功臣,斑斑双鬓,后继青青发。长缨在手,岂容妖雾遮月?<br/>  虽然经过深思熟虑,顺利完成,格律合格,语句通顺,而且发表在《军旗颂》里,但是我还是要说:今生今世再不和第二首!如果要我当诗词主编,我肯定要对这些文字游戏(尤其是步韵)下封杀令! </font></font><br/> <br/><b><font style="FONT-SIZE: 14pt;"><font face="宋体">五、贪图长度 </font></font></b><br/>  <br/><font style="FONT-SIZE: 12pt;"><font face="宋体">诗词贵精不贵长。由于受现代文学长大之风的影响,有的人偏好写长调和长古,结果语言拖沓,内容空洞,又臭又长,令人反胃。长调和长古的创作,必须有足够的内容作基础,还要考虑整篇结构的平衡,难度实际上比律诗、绝句、小令、中调更大。有人说绝句和小令易成不易工,这没有错误,但是长调和长古既不易成也不易工,易放难收,弄不好会结构失衡,虎头蛇尾——绝非字数多了就好! </font></font><br/> <br/><b><font style="FONT-SIZE: 14pt;"><font face="宋体">六、贪图数量 </font></font></b><br/>  <br/><font style="FONT-SIZE: 12pt;"><font face="宋体">诗词贵精不贵多,李白留下的作品有700多,杜甫有1000多,佳作只是一部分,绝世名篇更占少数,其他名家亦类同。名家尚且如此,何况我等?清朝乾隆皇帝写诗几万首,可是没有一首是佳作!全部是垃圾!我们的作品又能如何?有的人只重数量不重质量,只怕连乾隆都不如也! </font></font><br/> <br/><b><font style="FONT-SIZE: 14pt;"><font face="宋体">七、追求华丽辞藻 </font></font></b><br/>  <br/><font style="FONT-SIZE: 12pt;"><font face="宋体">有人喜欢华丽的辞藻,写的作品虽然漂亮,实际上却做作得很!古人的许多绝世名篇,并没有什么华丽辞藻,反而浅显易懂,语言流畅,浑然天成!并广为流传。当然,“浅显易懂”、“浑然天成”的背后,实际上隐含了深厚的语言文字功底,绝非信手得来! </font></font><br/> <br/><b><font style="FONT-SIZE: 14pt;"><font face="宋体">八、自创词牌 </font></font></b><br/>  <br/><font style="FONT-SIZE: 12pt;"><font face="宋体">每个学诗词的人肯定都有过这个念头:“我什么时候也能创造词牌呀?”随着诗词学习的深入,有的人真的创造了自己的“词牌”。请问:你对诗词格律真正了解了多少?格律的许多规则你熟练掌握了没有?常见词牌的词谱你能熟记多少?可平可仄字的位置有什么规律?律句和拗句转换又有什么要求?别人的一首作品拿给你,你能否在几分钟内准确判定是否出律?还是用拗句?你敢不敢否定“专家”制定的词谱?——只怕没有多少人能全部做到!如果做不到,那你还没有创造词牌的资格!<br/>  还有一条非常重要:你创造的词牌能否流行?如果不能流行,还是不要创造为好!柳永、周邦彦、姜夔等人创造了那么多词牌,多数都没有流行起来,反而成了垃圾!况且,常见的100多个词牌已经有很大的选择余地,没有再造词牌的必要了。偶尔玩玩还可以。</font></fon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7-5-5 20:52:39 | 只看该作者
<p>呵呵!学习中......</p><p>自己不会写,还可以欣赏别个写的撒!不然,拿一篇佳作给我们看,我们也没办法欣赏啊!</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7-5-5 09:54:06 | 只看该作者
<p>呵,萧版主辛苦了!</p><p>好好学习一下!</p><p>不过,我不会写诗!<br/></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7-5-15 11:52:35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7-5-17 15:06:16 | 只看该作者
加强学习!我偶尔写写,也完全是娱乐,不管好坏。武穴论坛原版主葭颦把我的诗词大批一通后,再也不敢写了,呵呵[em01][em01][em0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7-7-26 16:08:27 | 只看该作者
我也要好好学习一下![em0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7-7-27 20:56:09 | 只看该作者
我原来有心学填词,有一天随手写了些长短句,被问及词牌,我嘴硬,胡吹了一句:词牌亦是人创,管它甚么!不想遭人围轰,之后对诗,特别是对词格外有了一份严肃和敬重.说得直白些,要玩游戏,就得遵守游戏规则不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今天读了楼主系统的文字,更加深了我无知的愧疚.前人留下的精华,值得后人好好学习.在表情达意上,现代文许多尚不如古文.我常怀敬仰之心,读古诗古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7-7-28 15:56:11 | 只看该作者
原创文章,一定要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7-7-30 13:43:53 | 只看该作者
[em17][em17][em1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7-7-30 22:41:51 | 只看该作者
楼主真是行家,妖儿好佩服,一定学习,而且要学好///[em17][em1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武穴信息网 ( 鄂ICP备2021017331号-1 )

鄂公网安备 42118202000100号

GMT+8, 2024-6-11 11:24 , Processed in 0.083883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