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穴论坛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楼主: 军虹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探索千年迷雾——将军之死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07-12-27 13:48:42 | 只看该作者
漠南之战后,卫青没有益封,却得到了千金的赏赐,此时他的一个门客劝他给王夫人的家人送份厚礼,卫青照办了,分了一半的赏赐给王夫人的家人送去。武帝得知此事后,立即就提拔了那个门客,由此可见王夫人的影响力。 <br/><br/>汉武帝的所作所为在很多方面上都跟秦始皇非常相似,人们总喜欢将秦皇和汉武相提并论。 <br/><br/>秦始皇在统一中国后做了很多政治改革,其中最重要的一项便是用郡县制取代了分封制。 <br/><br/>秦始皇一共有二十几个儿子,全部没有分封到外地,都留在他的身边,这也就使得宫闱斗争异常的激烈。最终他的一个小儿子逼死了太子,坐上了皇位。 <br/><br/>站在卫太子刘据的角度来看,最害怕的就是武帝效法秦始皇不分封皇子,太子身边的人时时刻刻都在提醒着他,千万不要重蹈扶苏的覆辙。 <br/><br/>在分封制下,封国国君享有高度的自治权,他们可以在自己的封国内组建军队、收取赋税、制订法律、任用官吏、发行货币,职务父子相袭,俨然就是一个国中之国。 <br/><br/>武帝一直都在致力于消除封国的影响力,从他内心深处来讲,他是不愿意再制造国中之国的。 <br/>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07-12-27 13:49:01 | 只看该作者
霍去病两度请刘彻册立三皇子为王,第一次很可能只是口头请求,刘彻未予理睬,紧接着霍去病上书,再请册立皇子为王,武帝无奈,吩咐下御史讨论。 <br/><br/>没想到这一讨论带来的竟是群臣附和,声势浩大,武帝本来不想封王,但是外有群臣一请再请,内有病中的王夫人哀哀哭泣,最后,他终于妥协了,在这年的四月册立了三个皇子为王。 <br/><br/>封了王的皇子到了一定的年纪就必须离开京城去自己的封地,从此离皇权越来越远,很难再对太子的地位构成威胁。而此后不久,王夫人也离开了人世。 <br/><br/>这场宫庭的夺嫡大战以太子的胜利而告终。 <br/><br/>这件事由霍去病带头,群臣附议,但是为何身份显赫的卫青从没表过态呢?是为了避嫌疑吗?为什么霍去病就不避嫌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07-12-27 13:49:20 | 只看该作者
霍去病不是一个老练的政客,请求封三王这件事不可能是他自己某天的忽发奇想,从后来的群臣附议来看,也不可能是一个人的忽发奇想,这件事有很深厚的政治背景,是一件预谋已久了的事。 <br/><br/>值得一提的是,霍去病只是一个发起者和带头人,后来群臣一请再请,他并没有加入,完全是一副置身事外的姿态,可见他对此事并不热衷。 <br/><br/>前面已经说过了,漠北大战后,霍去病最缺的便是亲情,最想挽回的,也一定是亲情。这时,如果有人告诉他,有一件事对卫氏非常有利,但是却需要他鼎力相助,此时的霍去病一定会义无反顾的站出来当这个带头人。 <br/><br/>五,霍去病之死与卫伉矫制 <br/><br/>元狩六年九月(公元前117年)霍去病去世,元鼎元年(公元前116年),卫青长子卫伉因矫诏而失去了侯爵,这两者在时间上是否有必然的联系? <br/><br/>当时的人以十月为一年的第一个月,也就是说霍去病死于那一年的年末,与第二年紧紧相接。霍去病之死与卫伉失侯最短有可能只相差一天,最远不过一年。 <br/>史记记载:“自骠骑将军死后,大将军长子宜春侯伉坐法失侯。” <br/>毫无疑问,这两件事在时间上紧紧相接。 <br/><br/>再来看卫伉的罪名,矫制。 <br/><br/>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07-12-27 13:49:42 | 只看该作者
矫制,也就是假传圣旨,后果非常严重,需要冒很大的风险,那么卫伉为什么要矫制呢?他干冒奇险去矫制,不可能是为了鸡毛蒜皮的小事,也不可能是为了微不足道的小人物,那么他假传圣旨的对象是谁呢?他假传了一道什么样的圣旨? <br/><br/>这么重的一个罪,不管多么大的人物,只要沾上这两个字,死罪难逃。为什么卫伉仅仅是削去了侯爵,而没有死呢?以卫青当时在武帝心中的分量,能保得住这个犯了死罪的儿子吗? <br/><br/>这一年霍去病不过二十三岁,按常理推算,卫伉很可能只有十几岁,这样的一个少年能有多大的本事?能掀起多高的风浪?他有什么资格矫制? <br/><br/>他会否只是一个被人利用,受人摆布的小棋子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发表于 2007-12-27 13:50:03 | 只看该作者
<div style="FONT-SIZE: 12px;">六,张汤之死 <br/><br/>张汤是武帝朝极为重要的一个大臣,当年陈皇后的巫蛊案是他处理的,淮南王的谋反案也是他镇压的,朝中律令是他修订的,算车缗是他最先提出的。 <br/><br/>他的作用并不局限在某一个领域,武帝前期的每一项重大政治举措几乎都有张汤的身影,可以说他既是决策者,也是执行者,集内外朝身份于一身。 <br/><br/>张汤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除了心狠手辣,树敌颇多之外,他还非常清廉,死后家无余财。 <br/><br/>张汤虽然不爱财,但是对权势的追求却是狂热的,这势必会影响到卫氏的利益。具体的说,张汤与丞相存在着利益之争,有谋夺丞相之位的野心,而丞相是太子少傅,与卫氏利益密切相关。 <br/><br/>武帝对张汤非常倚重,甚至在张汤生病时,亲自去他家里看望他。然而封建帝王都是多疑善变的,当一而再,再而三的有人诟病张汤时,武帝动摇了,将他下狱审查。 <br/><br/>张汤是有名的酷吏,平时得罪的人太多,很快就被人群起而攻,最终他在狱中自杀而亡,临死前传话给武帝,说陷害他的人是三长史。 <br/><br/>长史是丞相的长史,也就是说,他们都是丞相兼太子少傅庄青翟的人。 <br/><br/>张汤一死,武帝立刻就后悔了,非常心痛,但是已经无法挽回了,他能做的只有怒诛三长史,丞相庄青翟后来在狱中自杀。 <br/><br/>这是一场典型的权利之争,最终得利的仍然是太子卫氏一党,他们虽然死了一个少傅,但是新任的丞相赵周是太子太傅,可以说卫氏势力并没有受到打击,反而他们很可能因为张汤之死引起的权利真空而得利,在这个事件中,受到打击的是武帝。</div>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007-12-27 13:50:30 | 只看该作者
七,谁是真凶? <br/><br/>一连串的政治事件,一连串的人员变动,权利更替,足以证明这段时间政治斗争的复杂激烈,卫氏一直处于风暴的核心地位,并始终牢牢的占据着上风。 <br/><br/>视卫青为仇敌的李氏叔侄死了,给太子带来压力的三个皇子被分封了,与卫子夫争宠的王夫人死了,威胁着卫青地位的霍去病死了,与太子少傅争权的张汤也死了。 <br/><br/>如果这一切不是巧合,那卫氏的手段真是厉害的吓人,高明的可怕。 <br/><br/>卫氏代表的是一大群人,是一个庞大的即得利益群体,并不是特指某一个人。但是在这个群体中,一定会有一个带头的人,一定会有一个阴谋的主要策划者。 <br/>这个人必然对权势极端热衷且心狠手辣;这个人必然非常强悍且身份不低,如此才有足够的手段,足够的分量来胜任这许多复杂的政治斗争。 <br/><br/>这个人会是大将军卫青吗?如果是,那他所表现出来的宽和大度,仁善退让就全是伪装,这样的卫青太可怕了。但是这可能吗?要知道伪装一时不难,伪装一世是不可能的。 <br/><br/>这个人会是皇后卫子夫吗?我们很难将那个阴险强悍、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人与这个身不由已的可怜女子联系在一起。 <br/><br/>太子年幼,卫青长子也年幼,公孙贺平庸,卫氏还有什么人? <br/><br/>除去这些人,卫家还有一个分量非常重的厉害人物,那就是平阳公主。 <br/><br/>平阳公主是武帝的长姐,她的母亲便是一个非常擅长宫庭斗争的厉害角色,当年从激烈复杂的政治斗争中脱颖而出,坐上了皇后宝座,也将她的儿子刘彻送上了皇位。 <br/>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07-12-27 13:50:50 | 只看该作者
成年后的平阳公主嫁给了平阳侯,她的这个名号因此而来,平阳远在河东,从此远离了京城长安,与政治绝了缘。(平阳公主一定是到过平阳县的,否则她不会碰到卫氏,卫氏是平阳县土生土长的,卫家的两代人都与平阳县吏私通足以证明。) <br/><br/>如果平阳公主是一个平凡的女人,她很可能会在平阳县过一辈子,但她显然不是这种人,她抓住一个机会回到了长安,并且长久地留了下来,得到了亲近皇帝的机会。 <br/><br/>回到长安后她便开始处心积虑的想讨好皇帝,捞取政治资本。当时陈皇后无子,她便选了十几个良家女子在家里,随时准备献给她那个当皇帝的弟弟。武帝最终看上了身份卑贱的卫子夫,在临走时,平阳公主抚着卫子夫的背说:“即贵,愿无相忘。”其目的,真是昭然若揭。 <br/><br/>卫子夫虽然进了宫,但是地位仍然卑微,陈皇后压制着她,她只能当一名普通的宫女,根本无法接近皇帝。此时卫子夫的家人仍然在平阳府为仆,地位不会改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07-12-27 13:51:10 | 只看该作者
卫子夫进宫时年龄已经不是很小了,她的两个亲姐姐更是早就到了出嫁的年龄了,身份卑微的卫家女儿是如何与当朝权贵和世家子弟攀上关系的呢?毫无疑问,平阳公主一定出了大力,是她一手建起了卫氏的班底。 <br/><br/>一开始,卫子夫在宫闱斗争中是处于绝对的劣势,然而这个身份卑贱的柔弱女子竟然在此后奇迹般的翻身,并最终战胜了拥有强大后盾的陈皇后,她的背后若没有高人指点,谁人能信? <br/><br/>能够顺畅的进入深宫经常见到卫子夫的,除了平阳公主,恐怕再也找不到第二个人。 <br/><br/>一场血腥残酷的巫蛊案后,陈皇后放逐到了长门宫,卫氏大获全胜。在巫蛊案后,陈皇后的母亲刘嫖找到平阳公主哭诉,大意就是说:刘彻是因我而登上皇位的,然而他现在却这么对我的女儿,你来评评这个理。这时的平阳公主绝口不提什么巫蛊案,只回答了一句:还不是因为皇后无子,潜台词仿佛就是在说,不要怪我们忘恩负义,要怪就怪你自己女儿不争气。 <br/><br/>只此便可看出所谓的巫蛊只不过是一个政治斗争的工具而已,就算没有这件事,刘嫖和陈阿娇也一样斗不过老辣的平阳公主,陈皇后被废是早就被注定了的。&nbsp;&nbsp;<br/><br/>两年后,卫子夫生下皇子,被立为皇后,卫青出塞立功,封长平侯。 <br/><br/>卫氏的发展速度太快了,尤其是卫青当了大将军之后,平阳公主感到已经无法完全的掌控卫氏了,于是她不惜委身下嫁她昔日的仆人。卫氏这架豪华的战车是她一手搭建的,她绝对不允许它脱离自己的掌控。 <br/><br/>卫氏的利益便是平阳公主的利益,卫氏遭遇到危机时,平阳公主会不惜一切代价维护卫氏的利益。 <br/>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2007-12-27 13:51:30 | 只看该作者
<table class="t_msg"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4" border="0"><tbody><tr><td class="line" valign="top" height="100%" style="ADDING-TOP: 10px;"><div style="FONT-SIZE: 12px;">卫青是整个卫氏集团最重要的支柱人物,同时也是平阳公主的丈夫,所以当霍去病威胁到卫青的地位时,最恨霍去病的,一定是平阳公主,最想要霍去病死的,也一定是平阳公主,可怕的是,这位公主完全有能力,有手段做到这一点。 <br/><br/>八,霍去病之死为什么会讳莫如深?武帝是否知情? <br/><br/>年代遥远,史料有限,霍去病具体的死因已经无法猜估了,只能凭小说家去想象发挥了。 <br/><br/>不可能是血淋淋的刺杀,因为这样的话武帝一定会勃然大怒,震动天下。也不大可能是给他制造意外,如溺水掉崖等,如果这样官方就不用再给他想出一个病故的借口了。</div></td></tr><tr><td valign="bottom"><br/></td></tr></tbody></tabl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楼主| 发表于 2007-12-27 13:52:15 | 只看该作者
<table class="t_msg"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4" border="0"><tbody><tr><td class="line" valign="top" height="100%" style="ADDING-TOP: 10px;"><div style="FONT-SIZE: 12px;">卫青是整个卫氏集团最重要的支柱人物,同时也是平阳公主的丈夫,所以当霍去病威胁到卫青的地位时,最恨霍去病的,一定是平阳公主,最想要霍去病死的,也一定是平阳公主,可怕的是,这位公主完全有能力,有手段做到这一点。 <br/><br/>八,霍去病之死为什么会讳莫如深?武帝是否知情? <br/><br/>年代遥远,史料有限,霍去病具体的死因已经无法猜估了,只能凭小说家去想象发挥了。 <br/><br/>不可能是血淋淋的刺杀,因为这样的话武帝一定会勃然大怒,震动天下。也不大可能是给他制造意外,如溺水掉崖等,如果这样官方就不用再给他想出一个病故的借口了。</div></td></tr><tr><td valign="bottom"><br/></td></tr></tbody></tabl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武穴信息网 ( 鄂ICP备2021017331号-1 )

鄂公网安备 42118202000100号

GMT+8, 2024-6-8 10:04 , Processed in 0.071044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