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中文注册
x
<p><font size="4">文/欣耀 江川</font></p><p><font size="4">现定居加拿大,高考中以黄冈地区理科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的刘贵阳,为武穴的莘莘学子们传授了他宝贵的学习经验,这是武穴学子们的荣幸,也是武穴家长们的荣幸!<br/>养成良好习惯、重在平时积累、虚心听取别人意见是刘贵阳学习的真知灼见!</font></p><p><br/><font size="4">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font></p><p><font size="4">二十年前,我在湖北省武穴中学毕业,高考时以黄冈地区理科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并获得首届“居正奖学金”100元(该奖学金为居正之女在武穴设立,奖励成绩优异的学生)。这次家乡朋友盛情邀我,谈一谈学生时期的所谓“成功之道”,我深感惭愧,又却之不恭。其实,我离开中学离开高考已经很长时间了,记忆中的很多东西也有些模糊,加上现在的书本和考试内容已有很大变化,再来谈学习的技巧恐怕有误人子弟之嫌。惟有从个人自身经历,来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br/> <br/>体会之一:处事认真,养成良好的习惯。<br/>习惯是人的道德之本,有了好的习惯,一辈子享受不尽;有了坏的习惯,一辈子偿还不了。对于一个学生来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将是他完成一生中各个阶段、各项学习任务并取得优异成绩的条件和保证。在这点上,我母亲对我的影响尤为重要最为长远。在我小时候,她就常常引用毛主席的话对我说“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最讲认真”。她为我树立了很好的榜样,也对我有着同样的要求。在她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我也慢慢地养成了做事认真的习惯,上课专心听讲,作业认真做完,就是玩乐时,也要认真投入。 只有认真,才能保证最有效率地利用时间,才能关注到细节,才能印象深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建立稳固的生理和心理的“动力定型”。习惯是人在较长时间内形成的规律性的行为方式,一旦形成便难以改变。长期有规律地安排学习的人,便可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种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至少有三个方面的好处:<br/>第一,可以形成条件反射。通过生物钟、通过条件反射,自动提醒你自觉地去做应该做的事。比如每天早晨及时起床,自觉地为上学做好一切准备;上课铃声一响自觉跑回教室上课的准备;放学回家,每到广播英语或电视英语节目时间,就自觉地及时打开收音机或电视机。这些事情,对于一个有良好习惯的人来说,几乎都是靠生物钟、靠条件反射来自动控制的。如果不是靠习惯,这许许多多看似平常的事做起来就会显得手忙脚乱,甚至丢三落四,以至于使你处处被动,造成心烦意乱。<br/>第二,可以发挥下意识的作用。下意识的特点是直接受习惯的支配。一般人都有这样的体验:吃完早饭准备上学,刚一走近自行车便随手掏出钥匙,接着打开车锁,然后朝着学校的方向前进。这些动作几乎连想都没有去想。这是下意识在发挥作用。同样道理,一个具有良好学习习惯的人,他的下意识会随时随地支配他,按照平时习惯了的套路,做那些与学习相关的事,从而在不知不觉中,事情做得轻轻松松,有条有理。好的习惯一旦养成,便可终身受益。英国前首相、“铁娘子”撒切尔夫人在谈及习惯时说:“有时事务太忙,我也可能感到吃不消,但生活的秘诀实际上在于把90%的生活变成习惯,这样你就可以习惯成自然了。毕竟你想都不用想就去刷牙,这是习惯。”撒切尔所说的“想都不用想”,实际上就是受习惯支配着的下意识在发挥作用。<br/>第三,可以调动潜能为学习服务。潜意识的特点是直接受人的情感和需要支配,受情景因素的影响。大多数同学都有这样的体验:心里已经清醒地意识到,嘴上也在说:贪玩儿不利于学习,今后不再贪玩儿了,可是过了不久,鬼使神差地又贪玩儿了。为什么会这样?这实际是潜意识在支配他,是他的潜意识中有一种强烈的贪玩渴望。一个养成了良好学习习惯的人,他对学习有一种亲合心理,他从心底里把学习当成了第一需要,当成了乐趣,不学习便难受。那些愿意玩儿的人拖他去整天打麻将、玩游戏机或保龄球,他会感到没意思、无聊、难受。即使出于身体锻炼的需要,或者不得已的逢场作戏,他的心思也仍然始终在学习上,甚至连睡眠做梦的内容也都与学习相关。这也是潜意识在发挥作用。潜意识的作用非常大,一些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之所以能在休息的时候,甚至在睡眠的时候产生灵感,都是因为他的潜意识与外界剌激,与自己孜孜以求、长期探索的问题之间保持着必然联系。剑桥大学的哈钦森在他的调查材料中说:有70%的学者承认在自己创造性的科研活动中,梦境发挥了重要的启示作用。现代科学之父--笛卡尔认为,自己1619年11月10日晚上3个互不联系的梦造成了他生活的转折,梦境使他形成了关于方法论和数学物理方面的基本概念。1865年,德国的化学家凯库莱坐在颠簸的马车上打瞌睡,梦中揭示了苯的分子结构之迷。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也是在梦中看见他日思夜想的元素周期表的。为什么两位化学家能够梦见苯环、元素周期表,而普通的农民、商人却梦不到?答案很简单,就是因为前者具有这方面的潜意识而后者没有。<br/> <br/>体会之二:厚积薄发,重在平时积累。<br/>古人有很多话讲得非常好,“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等等,说的都是要从小处着手,打好基础。举一个例子,在小学时我的汉语拼音学的很好,基础打得很扎实,这个可以说是受益终生的。在高中时,我基本上都不用怎么花时间复习拼音了,只要能读出来,就能正确注音,反之亦然。这样就省下了很多时间去做别的事情。 说到底,考试不过就是考一系列的知识点细节罢了,利用平时的学习时间,将知识点都掌握和摸透,复习阶段就不会感觉很吃力了。 这些道理都很简单,但做起来确实不容易,需要有恒心,毅力和自律。学习的效率要提高,必须注重平时积累。这既符合所学知识自身的特点,也符合学习的规律。 这里就语文这门学科谈我的体会吧:<br/>一、平时学习课文,及时地梳理积累教材中的知识。这一点非常重要,它既是每个单元知识的“例子”,本身又包含着若干语文知识。只不过这些知识是零散的,不一定附着在教材的语文知识体系上。我们在语文学习中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把这些知识及时归纳梳理,让自己在头脑中编码储存起来。这些知识包括:课文生字中的常用字、教材附录“现代汉语词语表”中的常用词、文言常用实词和虚词、文学文化常识等等。积累的方法是,学习每一课时,自己必须将积累的知识,从课本语言以及课文的“预习提示”“自读提示”“注释”“思考与练习”中挑出来,在第一个学习单元结束之后,进行归纳整理。整理时,要特别注意列出容易混淆的知识点,例如,有方言干扰的汉字读音,容易写错的形近字,容易用混的近义词,容易混淆的标点符号、修辞方法、文学文化常识等等。辨析容易混淆的知识点,是语文知识积累中应该特别引起重视的一个重要环节。<br/>二、扩大课外阅读,做好延伸式积累。语文知识,光靠课内积累是不够的,为了使自己有较为合理的知识结构,还得适当向课外延伸,做好延伸式积累。当然,这种延伸不是漫无边际、盲目随意的。既要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又要与课内知识有样那样的联系,是课内知识的延展和深化。具体做法是,每学期开学时,就自己的实际条件和能力订一些文摘性报刊,如《文摘周报》《文摘周刊》《青年文摘》等,让自己利用课余时间阅读,并把有关知识整理出来。这类文摘性报刊,已经由编辑精选过,可以花少量的时间,获得比较多的信息,适合我们在课余期间积累知识使用。另外一种延伸式的积累,是利用暑、寒假,多阅读与课文有关的原著。 课外延伸式积累,特别要防止搞成消遣式阅读,因此,我一般都制订出阅读计划,拟定读书目的,并做好摘记,写好读后感,让老师定期进行检查。</font></p><p><font size="4">三、精选传授,搞好针对性积累。在课外积累语文知识,要受到资料和时间的限制,必然有这样那样的缺陷,即使是积累课内语文知识,由于受到理解归纳能力的制约,有时也会出现顾此失彼的情况。因此,有必要由教师动手,精选一部分课内外的语文知识,要有针对性。所谓针对性,一是要针对学习课文的需要,所选知识对课文有补充、扩展和深化作用,我们掌握了这类知识,有利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二是针对我们的知识缺陷,我们缺什么,就要求老师传授什么,尽量将我们的语文知识缺陷弥补起来。利用早读课背名言警句、楹联、诗歌,提高自己的识记能力;利用归纳梳理某些语文知识的机会,训练和提高自己的分析综合能力;要求自己在假期课外阅读时,必须写好读书笔记,从中训练培养我们鉴赏评价能力等。<br/> <br/>体会之三:善于倾听,虚心听取别人意见。<br/>从小学到高中我的学习成绩一直都不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中小学的那些良师益友。对于一个心智尚未发育成熟的中小学生来说,要求他一直自律几乎是不可能的,必然需要来自外界比如老师或者父母的帮助,找出问题并指出解决办法。作为学生自己,要听取他们的教导,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调整一下态度,改正缺点并发扬优点。“学无定法”,每个人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找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学习规律,多探索,多实践,在此基础上,再虚心向他人请教,了解一些优良的学习习惯,把它们切实应用到学习中去。 针对要参加高考的学弟学妹们,我想提五点建议:<br/>第一,要刻苦钻研,并且要坚持到最后一分钟。<br/>第二,要讲究方法,就是我们不能老在那埋头苦学,在苦学的基础上还要学会用怎么样合理地、科学地学习方法去提高自己的成绩。<br/>第三要学会沟通,我觉得包括了解自己、了解同学,还有跟老师的沟通,跟家长的沟通都要做到位,我们才能在和谐的环境当中更好地学习。<br/>第四,要注重效率,就是我们要在有限的时间里边获得更多的知识储备,然后以更强的基础去应对高考,不能盲目地在那拼时间,拼身体上的消耗,我觉得是得不偿失的。<br/>第五,要融入集体,就是我们每个人都是集体当中的人,就是要在集体当中提升自己的能力,包括平常与同学的交流,就是我们友好的思想方法或者什么技巧性的东西,都要互相地交流和沟通,然后这样的话在总体水长船高的情况下,然后来提高自己。<br/>以上几点认识,只是自己平时的一些所思所想,谈不上经验,但我真心希望家乡的弟弟妹妹们,能够从我的经历中得到一点启示,增加一点动力,我相信,你们在新的条件下学习,在好的环境中成长,一定会超过我们,在当前的学习中、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取得让我们引以为荣的好成绩,为家乡武穴争得更大的荣光!<br/> <br/> 对于为人父母者,也可以从上面的几个体会中得到一些经验:其一就是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也要以身作则; 其二孩子的学习要从小从平时抓起(我这里的意思并不是让小孩多补课增加负担,而是注重质量); 其三对孩子要多鼓励,如果你认为孩子是好学生,孩子自己也就会以好学生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的。<br/> 希望本文没有浪费各位读者的时间,并祝愿更多武穴的学生考入名校!</font></p><p><font size="4">附言:<br/> 随着生活阅历的增加,我越来越感觉到当前教育制度的弊端。 尽管我曾是高考制度以及教育体系的受益者,但另一方面也有负面影响,如长期的应试教育使得我缺乏想象力,缺少学习之外的特长,循规蹈矩(这个既是有点也是缺点)没有创造性,交际能力薄弱等等。 高考考得好仅仅只能代表中学阶段的学业完成好,很多事情才刚刚开始。进入大学或者社会之后,不仅仅要学好书本知识和专业技能,更要学会做人,也就是现在常说的提高情商。我以前的中学同学中,很多学习并不怎么样的,但现在都很成功。 举个身边的例子,祥云集团的老总是我高中的同级不同班В硪桓龈弊苁俏页踔械耐嗤АK窃谥醒倍疾怀鲋冢衷诙妓愕蒙鲜浅隼喟屋土恕?所以说,各人都有自己的潜能和特长,一时成绩不好的也不要妄自菲薄,找到自己的方向,只要努力总会有自己的一片天地的。</font></p><p><font size="4">有读者在武穴信息网问刘贵阳:现在中国的教育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你在国外居住那么长的时间,请问外国的教育制度是怎样的,能不能给我们讲一下呢? <br/>刘贵阳: 你这个问题提的很好。<br/> 北美的公立基础教育与中国的相比有很大的差异, 各有利弊, 三言两语说不清楚。总的说来不是应试教育,学生学的很轻松,而是在玩乐中学习知识,老师会调动并发挥学生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他们虽然也会有考试,但从不排名次,学习成绩不好老师也决不能批评(除非违反学校纪律),总是在鼓励学生在校外各个方面如音乐、艺术和体育等发展, 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团队合作精神以及领导才能。如果只是会读书的,在学校里面并不吃香。 在小学低年级期间学生是没有课本的,都是老师自由发挥,每天给各个学生发一些打印出来的图片来画来读,大部分时间都是玩。相比中国确实是没有学到什么东西,但小孩很喜欢去上学,没有任何压力。老师也只是在从事一项教育工作,上班下班,开学放假, 没有升学指标压力. 在小学里还有一点很有意思, 由于老师数量有限,除了体育老师外, 每个班只配一个老师,语文,数学,常识都教, 音乐和绘画都只是以玩为主, 要学好只有在校外自己花钱请专业人员教. 要是学生不喜欢这个老师,那这个学期就很难受了,除非转班. 人不可能行行都精的,所以可想而知小学的教育质量并不是很高.<br/> 另一个方面,各个学校有自己的图书馆, 公众图书馆也有很多(资金来源于纳税人, 所以对本地居民都是免费的). 老师会鼓励学生去图书馆借书, 所以爱读书的人会按照自己的兴趣去找书读的. 到了高年级,老师会出一些课题让学生自己找资料来研究. 这样, 学生的自学能力逐渐就得到了提高.<br/> 从这种教育体系出来的人不用老是跟别人相比, 所以相对来都说比较自信. 搞专业的人选择的都是自己很喜爱的事业,所以比较精专. 弊端是很多人基础知识很差,不爱读书的从学校出来有些连常识都不知道,还盲目自高自大.<br/> 上面谈的都是指公立学校, 私立学校的教育完全不同, 那里的要求也是比较严格的, 老师们也抓得紧一些 (相比国内还是轻松). 但因为学费非常昂贵,普通工薪阶层承受不起.<br/> 最后, 在中国当道的不一定都是歪才, 要相信人的能力是多方面的. 古人云: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br/></font></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