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穴论坛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查看: 1067|回复: 3

[原创] (转帖)十年前死为完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1-18 13:44: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中文注册

x
<p>挽吴趼人(即吴沃尧,《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作者)的联语中有句云:“十年前死为完人”,不失为对年纪一把者十分有用的警语。我想,用在举世闻名的波拿巴·拿破仑一世的经历上,大概是最合适的了。这位科西嘉的上尉,身体力行他的格言:一个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于1799年“雾月政变”中,建立执政府,为第一执政,接着,1804年把罗马教皇庇护七世搞来,给他加冕称帝,这还不够过瘾,1805年兼任意大利国王,1807年对英国实行“大陆封锁”政策,同年,入侵葡萄牙,1808年入侵西班牙。这时,虽然他的皇后约瑟芬没少给他戴绿帽子,但情场失意的他,赌场相当得意,骄妄跋扈,不可一世,其势力几乎扩张到整个欧洲。但是,到了1812年,他死前九年,穷兵黩武的拿破仑,大举进攻俄国,这个战无不胜的家伙,开始走华容道了。<br/>看来,早死十年的这副挽联,有其道理。<br/>老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写的就是这场战争。对这位法国的小个子,和那位独眼的库图索夫的较量,有着生动的笔墨。1813年,他死前八年,拿破仑在莱比锡会战中败北,1814年反法联军攻陷巴黎,他被迫宣布退位,流放厄尔巴岛。1815年,死前六年,不甘失败的拿破仑卷土重来,率军于法国南部儒昂登陆,进入巴黎,再登帝座,史称“百日政变”。但“廉颇老矣”,虽蠢蠢欲动,困兽犹斗,又能有几许的作为?同年,以兵败滑铁卢战役结束他的戎马征战生涯,从此,小个子彻底完蛋,流放圣赫伦那岛,直到1821年于这个荒岛上病逝拉倒。<br/>历史总是无情地嘲弄那些最后以败笔告终的大人物。若拿破仑恰恰在死前十年,不在横征暴敛、东讨西伐、加剧矛盾、陷入危机的情况下,发动对俄罗斯战争的话,他未必不能成为一个完人。而以处于成功巅峰的光辉形象,载入史册,是毫无疑问的,绝不是后来困在荒岛上,“斗败的鹌鹑,打败的鸡”那种落魄的德行。<br/>这说明,中国老百姓常挂在嘴边的“适可而止”,“见好就收”,“八九不离十”的不求满盈的哲学体系,实在是具有科学道理的生存方式。任何事物玩到了极致程度,进入所谓的临界状态,必然要发生质的变化,并且那势头是不可逆转的。所以,拿破仑只有一百八十度地走向自己的反面,毫无转圜余地,非滑铁卢不可。如同伍子胥谢申包胥所说的:“吾日暮途穷,吾故倒行而逆施之。”他未必想如此,但又不得不如此,这就是人世间悲剧不断的原因。<br/>话说回来,中国历史上那些赫赫扬扬的帝王将相,类似拿破仑下场的也不少。一部《二十四史》,由于最后十年里的荒谬绝伦,而毁了前半生英名者,一数就是一大把。据说是毛主席生前最爱看的一部笔记小说《容斋随笔》,其中有一篇《人君寿考》,列举宋代以前的五位高龄帝王,他们分别为69岁的汉武帝刘彻,70岁的吴大帝孙权,85岁的梁武帝萧衍,69岁的唐高祖李渊和77岁的唐玄宗李隆基,基本上都是在一生中的最后十年,把自己毁掉的。<br/>死前十年,似乎是一个人变好变坏的大限。政治家也好,文学家也好,大人物也好,普通人也好,隐约有这样一个规律在。真是令吾等上了年纪的人,要引以为戒呢!总是要变的,这是宇宙的发展规律,尽量使自己变得不令后人生厌,就谢天谢地了。<br/>平心而论,这五位高龄帝王,早年都称得上是有为的英君,都曾经有其历史上辉煌的一面。即以刘彻来说吧,他即位后,采用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议,控制思想言论,加强封建统治;采用主父偃的“推恩”策,削弱侯国和地方势力,巩固中央集权;采用孔仅和东郭咸阳的冶铁、煮盐、酿酒官府专卖法规,增加朝廷的财政收入;而且开凿漕渠,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同时对侵扰不已的北方匈奴,改变汉初所使用的和亲政策,用卫青、霍去病、李广等名将,大规模出击,赶走匈奴,收复失土,开通西域。汉武帝时的中国版图,疆域之大,在历史上是少有的。<br/>其他几位长寿皇帝,握权早期,也很有一番作为过的。譬如孙权在魏、蜀、吴三国争雄中,是个头角峥嵘的领袖人物。任命周瑜为赤壁之战的元帅,打败了曹操,委派陆逊为夷陵之战的司令,打败刘备,都是和孙权的英明决断、果敢行事分不开的。他能据有江东一隅五十二年,“国险而民附”,南辟疆土,北御强敌,碧眼儿的英武,连曹操都佩服得恨不能生这样一个儿子。<br/>再譬如萧衍,那是一个博学多才的皇帝,与文人唱和,精通乐律,雅善书法,非一般附庸风雅者写两句臭诗,题两笔孬字可比。他当了皇帝以后,也曾勤勉政事,巡郡恤狱,劝课农桑,禁抑豪强,而且躬行节俭,连他儿子都笑话他过于寒酸。至于李渊,要不是他削平了隋末各地的武装割据势力,也无法统一全中国,创立伟大的唐王朝。而李隆基在人们心目中,虽然几乎成了个恋爱至上主义的风流天子,但其实他在位前期,头脑清醒,英武明断,选贤任能,励精图治。开元之治,也是著之于史册,一直被称道的。<br/>但洪迈对这五位长寿皇帝,是很不以为然的,他说:“即此五君而论之,梁武召侯景之祸,幽辱告终,旋以亡国;玄宗身致大祸,播迁失意,饮恨而没。享祚久长,翻以为害,固已不足言。汉武末年,巫蛊事起,自皇太子、公主、皇孙皆不得其死,悲伤愁沮,群臣上寿,拒不举觞,以天下事付之八岁儿。吴大帝废太子和,杀爱子鲁王霸。唐高祖以秦王之故,两子十孙同日并命,不得已而禅位,其方寸为如何?”如果查一查年表,简直令人骇异,这些皇帝自己制造的动乱,都是在他们死前十年里发生的事情。<br/>刘彻在可怕的变态心理支配下,一手制造的巫蛊事件,是他死前的五年,也就是公元前的91年、92年发生的。孙权废太子,杀鲁王,凡群臣劝谏者,无不当廷杖杀的歇斯底里大发作,是在他死前的两年即公元250年,导致东吴宫廷里一场血腥的清洗。萧衍饿死于公元549年,而饿死他的,正是死前两年,不顾群臣反对,非要接受的东魏降将侯景。此人晚年,昏愦愚钝,受侯景降,以为得计,谁知引狼入室,作孽自毙,建康化为灰烬,而他自己,八十六岁的老汉,成为侯景的阶下囚,饥寒悔恨,也只有一死了之,随之,国也就亡了。而玄武门之变,正是李渊晚年昏愚的结果,李世民、李建成、李元吉的夺权斗争,两子十孙顷刻间毙命,实际是他死前十年公元626年间,发生在他眼前的一次宫廷政变。而唐玄宗从公元752年拜杨国忠为相,公元755年酿成安史之乱,公元756年不得不仓皇奔蜀,不得不于马嵬坡杀杨贵妃的一连串的事件,都在他死前十年间发生的。<br/>不知是作吴趼人“十年前死为完人”挽联者,善于总结历史经验,还是人老以后难逃这最后十年的恶变?古往今来的高龄统治者,在往生命终点走去的时候,好像难以逃脱这十年大限,必定要犯日暮途穷、倒行逆施的老年病。有的皇帝,未必高龄,也存在这种死前十年恶变的可能,如活了六十三岁的隋文帝杨坚,生性俭素,不事繁华,但在公元595年,他死前九年,背弃自己一贯作风,竟纵容杨素修了一座豪华盖世的仁寿宫,花费巨万,劳民伤财,供驱使的役夫民工,在酷暑下施工,死者相继,连烧尸都来不及。<br/>所以,洪迈不禁嗟叹:“然则五君者虽有崇高之位,享耄耋之年,竟何益哉?”言下之意,这几位皇帝活这么长久,对老百姓究竟有什么用处呢?老而不死谓之贼,这个贼,就是贼害后人,贻祸下代,制造灾难,天下不宁,还真不如死掉算了,老百姓少受点罪。<br/>孙权清醒时,认识到无论如何不能重蹈袁本初(袁绍)、刘景升(刘表)废长立幼,兄弟厮杀的覆辙,但他到了晚年,对太子们或囚或废,比袁、刘还要严酷,造成了他死后继承人的大屠杀,在魏、蜀、吴三国中,吴国宫廷里的血腥记录,最骇人听闻的了。李隆基当年为了提倡节俭,甚至烧毁宫内奢侈品,令后妃以下不服珠玉锦绣,罢去两京织锦坊。可他到了晚年,纵容杨氏姐妹的奢靡淫侈,与他早期的廉政行径,判若两人。萧衍老了以后的沉迷佛法,舍身寺院,荒唐到谁都看得出来侯景的狼子野心,他却信之不疑,至死不悟。这位咎由自取的老人,最后饿死在他的宝座上,也是活该了。<br/>如果,这些统治者早死十年,当一个明君、英君,大概是不成问题的。多活十年,便成反面人物。<br/>年老的统治者走向自己的反面,当然是生理的、心理的衰老,更主要的是久握权力必致腐化的结果。由于事不躬亲,偏听偏信,自然拒绝直言,喜爱奉承,由于好大喜功,贪慕虚名,自然宠用非人,群小当政,这些都是历代老人政治的特点。再加之纸醉金迷,声色犬马,深闭后宫,嬖幸用政,最后必定是腐败堕落,胡作非为,穷奢极欲,祸国殃民。有的,哪怕是驾崩了,死掉了,也还贻害未来,得多少代人为他一时的荒谬,付出沉重的代价。有的,历史上写了;有的,历史上没有写,或来不及写,但并不等于不存在,或没有发生过。</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18 13:45:36 | 显示全部楼层
<p>(转帖)《一生真伪有谁知》</p><p></p><p>前人读史书,常慨叹人生之无常,故有“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恭谦下士 时,若是当日便身死,一身真伪有谁知?”一诗。今天我读中国近现代史,诸要人生平历历在目,看今日史书对诸公所作评论,此种感慨甚于古人。<br/>(一)孙中山<br/>孙中山先生被尊为“国父”,为国共两党、海峡两岸、全球华人所景仰。国民党自不必说,共产党方面,毛泽东同志称之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每年天安门的重大活动都要悬挂孙中山先生的画像。而抗战期间,中国共产党一再表示愿为实现三民主义而奋斗。<br/>但是,假如孙中山先生不是死于1925年呢?而是死于1927年或者1928年呢?国共关系会怎么样呢?<br/>之所以我进行这种假设,是因为我在读李锐的《庐山会议实录》时,看到了毛泽东的一个观点,说两次国共合作都是互相利用,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对待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真实态度。而孙中山先生在和越飞的《孙越宣言》中也谈到,“孙逸仙博士以为共产组织甚至苏维埃制度,事实上均不能引用于中国,因中国并无可使此项共产主义或苏维埃制度可以成功之情形存在之故。此项见解,越飞君完全同意”。看过了这两段文字我们是不是可以设想孙中山先生的两种结局,要么像蒋汪一样实行分共,要么像孙夫人宋庆龄一样秘密加入共产党,成为中共的同路人。不过,无论这两条道路他选择哪一条,恐怕也取得不了后来的尊崇了。<br/>但我从孙中山先生的话中感觉到他选择第一种的可能性恐怕要大一些,如果真的是那样,今天我们的教科书上来描述孙中山会是什么样子呢?“汉奸卖国贼、勾结军阀、作风败坏”……<br/>(二)汪精卫<br/>读汪精卫的刺杀摄政王未果的时写的诗,“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何等豪迈!何等气魄!如果因此被清廷所杀,其地位和影响又岂是喻培伦、林觉民诸君所能比肩?偏偏清廷故作开明姿态,仅判终生监禁。清廷的宽大,却毁掉了汪精卫一生的英名。<br/>孙中山先生的遗嘱出自于汪精卫之手,更奠定了其接班人的地位。作为国民党内著名的左派代表,如果汪精卫死于“七一五事变”之前,还可以获得廖仲恺一样的名声。那样的话,不知道今天的历史书的编撰者该怎样侃侃而谈如果汪精卫还活着,国共合作会怎么样。<br/>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高喊“攘外必先安内”,而汪精卫却主张积极抗日。这个时间汪精卫曾经遭到过一次暗杀,如果汪精卫死于此时,也不会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大的汉奸了。<br/>后来的情况我就不再说了。我很多次在想,却一直也没想明白,一个年轻时慷慨激昂“引刀成一快”的革命俊秀,最后怎么会演变成一个大汉奸了呢?我看过很多解释,却一直不能让我信服,期望能有大家之点一二。<br/>(三)毛泽东<br/>如果毛泽东死于1956年之前,他或许会取得孙中山先生一样的地位,那时候他取得了辉煌成就,绝大多数中国人包括知识分子都是那么由衷的尊敬他。如果死于那时候,此后中国人无论哪种观点都会引用毛的一两句话作论据,以示自己才是毛泽东的正统传人。<br/>不幸的是他活到了1976年,在他执政的最后岁月里,一个运动接着一个的运动。反右派、反“右倾”、大跃进人民公社化、文化大革命……<br/>他成功地把自己推下了神坛,破坏了很多人的革命幻觉。<br/>(四)邓小平<br/>给小平同志设两个点吧。<br/>如果文革一开始就受冲击而死掉的话,今天的他最多能取得彭德怀的地位。<br/>如果他死于1989年之前的话,他也可以成为孙中山,成为各派势力景仰或利用的对象。有人可以从他提倡过政治体制改革来盛赞他的开明;有人会因其提出四项基本原则和清除精神污染来表明他坚强的党性。<br/>一切的变化都因“六四”而定格,虽然后来又有了所谓的“南巡”。<br/>(五)胡耀邦<br/>这位在知识分子中享有崇高威望的前总书记,因其病逝引发了一场风波。<br/>胡耀邦同志的葬礼规格之高,显然超过了一名政治局委员的应有的规格(据说是小平同志要求用常委的规格)。总书记致悼词,总设计师出席葬礼,也算是极尽哀荣。<br/>但谁能想象如果他是死于“六四”之后呢?这位以开明著称的领导人究竟会怎样来看待这场学生运动呢?这场学生运动还会不会演化成一场悲剧?不得而知。<br/>(六)两个群体<br/>直到今天,每当我看到在解放战争期间,在反对国民党反动派专制独裁统治时马叙伦、雷洁琼等等民主党派的代表的英勇斗争时,仍然为他们的精神所鼓舞,依然要向他们争取民主的斗争表达我十二分的敬意。国民党反动派穷凶极恶杀害了闻一多先生,使他成为了我们的一面旗帜,而有幸活下来的民主党派的代表们却失去了当年的英勇,为今人所诟病。真不知道他们活了下来是幸福还是悲哀。<br/>那是一个文化昌盛的时代,那是一个诞生了诸多文学天才的时代,看看这一串名字吧: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沈从文、叶圣陶……<br/>除了鲁迅先生外,其他巨匠都活到了新的时代。然而他们所有的代表作,都完成于20世纪的20——40年代,在他们接受了更科学的创作观后,却失去了创作的灵感。<br/>回首二十世纪的这些著名人物的生平,还是感慨万千,欲辩无言。</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19 00:29:53 | 显示全部楼层
<p>。我很多次在想,却一直也没想明白,一个年轻时慷慨激昂“引刀成一快”的革命俊秀,最后怎么会演变成一个大汉奸了呢?我看过很多解释,却一直不能让我信服,期望能有大家之点一二。</p><p></p><p></p><p>每个人对时局的见解和处理的方式都不会相同,还有,历史的结论是受当局的观点左右的,若干年以后又怎样评价?(正所谓,成王败寇),如果汪的"曲线救国"(他自己认为自己是在曲线救国,避免亡国)成功了,后人又怎样评价呢?</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19 00: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font size="6">好文章,拜读完!!!</font>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武穴信息网 ( 鄂ICP备2021017331号-1 )

鄂公网安备 42118202000100号

GMT+8, 2025-7-4 19:05 , Processed in 0.051393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