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穴论坛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查看: 1102|回复: 2

[地理文化] 武穴(历史)地名志(四一、田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3-17 07:56: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中文注册

x
                       武穴(历史)地名志
                              四一、田镇
       田镇位于市境西南边陲,距市中心15千米。因处大别山尾脉与幕阜山脉头交接处的南北襟要之处,依山临江;对岸半壁山峭岩壁立,孤峰突兀,俯瞰大江,与田镇成猗角之势。长江之水流经此处,陡然转窄,江流如束,形如咽喉,素有“楚江锁钥”之称,以军事要地闻名天下。
      距今万年以下,本境曾是彭蠡古泽西岸,彭蠡泽消失后,在田镇附近留下了天工造化了一群深可十多千米的溶洞,如灵泉洞、猴儿洞、老虎洞、枫树洞、双善洞、仙人洞等,为田镇遗留下令人叹为观止的江山胜迹。
      秦汉之际,田镇属于“浔阳九派”的源头之处。
      汉献帝建安四年(199年)至孙亮建兴元年(259年),长达54年,本境是三国时孙吴占地,吴将鲁肃、吕蒙、甘宁、诸葛谨等曾长期在此屯垦养兵,建安十九年(214年)闰五月,甘宁还身先士卒,攀缘上城,攻下皖城,俘魏将朱光,因此吴将鲁肃和甘宁都在田镇建有府第,后人还在田镇建有“吴王庙”以凭吊这段难得的历史。
      清咸丰三年(1853),大平军西征,曾大败江忠源、张汝瀛于此。次年秋,太平军在田镇建大营,以铁索横贯长江;后被清军曾国藩、彭玉麟重兵攻破。为此,湘军水帅彭玉麟还在江面石壁上刻石“铁锁沉江”四字留名。
      同治八年(1869年)清军新建长江水师协镇署驻营于此。
      到了光绪二十年(1894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又改建田镇江防工程,在南北两岸及中路吴王庙等处,建明暗炮台14座,并配置“洋”炮8尊,以加强田镇要塞地位。
      田镇以及马口、盘塘自古为大江两岸民间商业往来要津,也是自十年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三年内战中的两岸人员往返地下渡口,故是万里长江沿岸千百个渡口中的一处南北要津。
      抗日时的1938年6至10月,国军李延年第二军辖施中诚第57师布防要塞及滨江武穴一线,与日本侵略军第三舰队近藤英次郎少将第8舰队、稻叶四郎中将第6师团进行近五个月血战。国军和武穴人民出了巨大的牺牲,侵华日军则付出更严重的代价。其第六师团本名“熊本师团”,至田镇阻击战末,这支日军主力的精锐,竟被中国的“弱军”打成为熊本人死光光了的、师团既无力再战,也无熊本人在编的空壳壳师团。
      1945年2月19至23日,王震率八路军南下支队4000余人在田镇至蕲春县一线,在中共蕲广边县委组织的数十艘木船运载下,经巨大牺牲终于胜利渡江进军鄂东南,开辟新的抗日根据地,此处留下“红色渡口”英名。
      1949年5月1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五兵团第48军共约5万余人,在广济县人政府组织的300多艘木船支援下,在田镇、盘塘至武穴等处进行渡江作战,经20天渡江完毕,是百万雄师渡江作战的最上游渡口。故有“红色渡口”英名。
      自明代以降,即有七乡三市说,其三市为滨长江的三个水码头,名马口、盘塘市,武家穴,其中前列二“市”均在今田镇辖境,可知其历史地位,为今工业重镇兴起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3-17 10:12:26 | 显示全部楼层
可惜有些要塞山已经不见了当年威武的英姿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3-17 19:47:48 | 显示全部楼层
广济作为历代军事要地,主要有两处瓶颈:一是唯一的由皖入鄂公路穿行于困龙颈,两边高山紧扼公路,历史上朱元璋、刘伯承邓小平曾帅大军在此设伏消灭大量敌军,从而一举扭转被动局面,定鼎中原。南面万里长江流经田镇半壁山处陡然变窄,枯水季节仅一箭之遥。有这水陆两处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隘,决定了广济县的战略地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武穴信息网 ( 鄂ICP备2021017331号-1 )

鄂公网安备 42118202000100号

GMT+8, 2025-2-18 03:17 , Processed in 0.039140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