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穴论坛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查看: 602|回复: 0

[地理文化] 武穴地理风情( 十)---余川镇科技文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3-3 17:47: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中文注册

x
                            武穴地理风情(十)---余川镇科技文化
               
          “印度神香出王冲”。明、清时期至上世纪七十年代,境内王冲、彭河村一带村民,充分利用丰富的水利和森林资源,发明了水碓,利用水碓舂碎枫叶、枫木片、黄荆条及檀香叶梗、柏枝与柏木片,生产蚊香、檀香、神香。其檀香和神香不仅畅销国内,还远销佛国印度和尼泊尔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1965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发现印度神香出自余川时,感到非常惊喜,当即为王冲发展“神香” 作出了指示。直到1976年修建彭河水库,这一带的水碓被拆除得所剩无几。
         余川人很早就懂得造纸技术,孙弄村一带拥有造纸坊多处,将稻早腐烂后取其草桨,放在清水内漂之,然后用纱网均平地捞起,晒干后即成草纸。草纸质量的优劣,取决于草桨的好坏和浸漂及出纸的过程。
         余川人从雕刻印章和使用印章时得到启发,发明了印刷族谱和印刷冥币的模板,从而大大地提高了印刷效率。余川人很早以前就会收集青砖墙上的硝,配以杉木炭制成(土铳用)火药。吴文、龙腰一带过去素有”鞭炮之乡”的美誉,这里的村民自制炮药技术很有科技含量。我镇原子灰厂生产的汽车刮灰,属于高科技产品,其用途广泛,销路也好。
        从余川镇内走出的科技人才,有的成为国家科研项目精英,有的成名世界关注的名人。曾任开封联合收割机厂技术副厂长干南英高级工程师,他引进生产的迪尔1000系列联合收割机,获机械部科技进步项目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项目三等奖和奖牌一块,被称为我国农机专家。留苏从事机械学和机器人学研究专家干东英,被入选<<中国科学院科学家人名录>>、<<世界名人录>>。中科院声学干晓英,主持了多项国家重大科研课题研究。化学博士吴伯藩,研究以酒精代替汽油作为汽车动力燃料获成功,该成果解决了当时国内能源短缺的困难。
         时值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广济县松毛虫成灾,农田棉花棉铃虫泛滥,曾任广济县生物研究所负责人陈为农,积极参与湖北省农业科学研究所植物保护系、华中农学院植物保护系牵头的“以生物防治为重点、综合防治棉花害虫的研究”。陈为农同志选择了“以赤眼蜂防止棉铃虫为主的综合防治”方案,得到了县委书记董全阳的支持。 从1974年开始小面积试验,75年试验面积扩大到3000亩,76至77年选择武穴和龙坪公社棉产区(计9万亩)作为生物防治推广基地。以每斤4元的价格收购松毛虫卵3000多斤,培养繁殖赤眼蜂(也叫金小蜂),以赤眼蜂去消灭棉铃虫。此项生物防治实验获得成功达到了当时国际先进水平,在国内为最早利用赤眼蜂防治棉铃虫的科研项目。1978年3月,此项成果获全国科技大会奖及省、地、县级相关奖。1978年,陈为农同志又率县生物研究所技术人员,在镇内青蒿村投放赤眼蜂消灭松毛虫(为我国最早使用这项生物防治技术之一),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俗语说得好 “十人养蛇一人富,还有九人穿大布”。蛇难养令人望而止步,刘朝二村复员军人蔡淳治却知难而进,在本村搞起了养蛇业。他以一名顽强不倒的军人毅力,失败了再实验、跌倒了再爬起,他以面壁十年图破壁决心,经过近十年的摸索探究,终于掌握了一整套养蛇技术。别人养的一般常见蛇每条只卖一至两百元,他养的蛇大部分是国内罕见的品种(但死亡率高、饲养难),每条最高卖价达5000元。他靠的是毅力、靠的是智慧、靠的是科学、靠的是技术,才成为余川镇传奇式人物。其事迹于2010年6月23日、24日在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理财在线”栏目得到播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武穴信息网 ( 鄂ICP备2021017331号-1 )

鄂公网安备 42118202000100号

GMT+8, 2025-7-8 23:01 , Processed in 0.035995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