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穴论坛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查看: 2015|回复: 9

[地理文化] 武穴(历史)地名志(十六、樊哙城议)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2-25 16:38: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中文注册

x
                   武穴(历史)地名志
                       十六、樊哙城议
         西汉时期古城址,位于石佛寺胡罗玉村,城基面识75000平方米。据考古发掘,城为“凸”字形,遗址城墙高4米,底宽25至30米,顶宽10米。城内西北有一方形土台,边长约25米。城的南中部凸出部位为瓮城,瓮城中部和东部各有一缺口,疑似城门。城内出土遗物有陶器罐、钵、榜瓦,以及瓷器、青铜器剑、镜等物。清康熙丁未(1667年)《广济县志》载:“樊哙城在武山湖滨,世传汉高祖命樊哙征九江王黥布,在此屯兵”。但也有相反的说法,即本遗址正好是英布王城和王府遗址,而另一距城5千米年位于连城山的“女儿城”,才是樊哙令其女儿所筑“樊哙城”。此说的文献根据为明弘治(1488-1506)《黄州府志》。该《志》载:此为樊车城,为九江王英布所筑。
      七秩龄童按:此“樊哙城” 云云,或应从明弘治(1488-1506)《黄州府志》或名“樊车城”,按其为“九江王英布”所筑之“武王城”纠误。理由如次:   
       1、依《史记•高祖本纪第八》:“十一年秋七月,淮南王黥布反,高祖自往击之”。“十二年十月,高祖已击布军会甀,布走,令别将追之”。“汉将别击布军洮水南北,皆大破之,追得斩布鄱阳。”此并无高祖命樊哙征九江王黥布在此屯兵的记载。
       2、关于樊哙此际在干什么?同书明确记载着:“十二年,樊哙别将兵定代,斩陈豨当城。”不在京城,也没有平定英布的任务。按樊哙《列传》,高祖率兵自往击英布时,“高帝使哙以相国击燕。”后来听说樊哙也反了,“高帝闻之大怒,乃使陈平载绛侯代将,而即军中斩哙。陈平畏吕后,执哙诣长安。至则高祖已崩,吕后释哙,使复爵邑。”此际樊哙一是奉命定代“斩陈陈豨当城”,二是率兵攻打卢绾“使以相国击燕”,三是尚在前线,就被陈平“执诣长安”,丝毫没有机会来武穴攻击英布,更没有工夫来武穴筑那么坚实的“樊哙城”。
       3、据上述城建规模“城墙高4米,底宽25至30米,顶宽10米。城内西北有一方形土台,边长约25米。城的南中部凸出部位为瓮城,瓮城中部和东部各有一缺口,疑似城门”等,非发生战事时临时可完工的建筑,樊哙“家族”为对付英布,也无成倚角之势连筑两座城的必要。要之,为监视英布,刘邦令樊哙以女儿名义另筑一“女儿城”安排其世族是或有可能的。英布既受诛,其城被樊氏家族据为己有,因有吕后的包庇,亦有可能。故关于“樊哙城”既己作为2001年黄冈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保护”,则其所保护的是“樊哙城”,还是英布为王时所亲建的“武王城”,实为今之深入研讨的课题。
      4、重要的是:上述有“樊哙女儿城”和“樊哙城”,且均有迹可寻,唯正史从西晋即有记载的“汉九江王府黥布旧城”却无址可寻;按道理,武王英王封王建府于此,是主,而樊哙因发现英布“造反了”或有“造反”的蛛丝马迹才开始筑城相抗,处在客位,按樊哙城目前的规模,所志“英布城”只会更大更坚实些才合理。现在既有樊哙城遗址,而无武王城痕迹,那么,正好证明:此樊哙城遗址,却正好是武王城和武王府遗址;或此武王城后来被樊哙所夺,以“樊哙城”传名也有可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3-1 14:19:03 | 显示全部楼层
史料翔实,研究深刻!
向史老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3-6 10:40:19 | 显示全部楼层
                   武穴英布王城故址考

      在武穴市境的武山湖滨,石佛寺镇有村名胡罗玉者,为一片红赤泥沙山坡。坡地上有虽己坍圯千年而基址轮廓分明的古城址,按康熙丁未(1667年)《广济县志》名曰“樊哙城”;所以1994年版《广济县志》及湖北省、武穴市《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均以《樊哙城遗(城)址》立名。但前此的历史典藉如明弘治(1488-1506)《黄州府志》说的是:为“九江王英布所筑”王城与王府旧址。王城城基75000平方米。据考古发掘:“城墙高4米,底宽25至30米,顶宽10米。城内西北有一方形土台,边长约25米”云云。
      据《史记•黥布列传》:英布皋陶后裔英氏六人,因面受黥刑改名为黥布且被“输丽山修陵”,旋结伙豪杰亡命长江流域,会见到秦始皇廿六年(前221年)立县的番县(今鄱阳县)首任县令吴芮,得邀与聚兵数千人反秦起义。后听说项梁世为楚将,因此英布等均以兵属项梁领导。项梁过淮河向西,袭击景驹、秦嘉,英布常常居“冠军”位置。待楚怀王立项羽为上将军时,各路起义军马均皆归属项羽统一领导。项羽令英布率先渡河击秦军,英布以常胜将军的风度一马当先,项羽则带领楚兵紧从其后。既破秦军,又降章邯,楚兵因常胜得以“功冠诸侯”。各路诸侯兵都能够服属楚军领导的原因,则受英布有“以少败众”的名声震慑。据记载:进攻秦城时,各路诸侯军都如同观看动画般,观摩楚军战士们“一以当十,呼声动天”的动人场景。项籍引兵到了潼关,又因英布引兵先从小路攻破关下守军,才使反秦大军得以一举兵进秦都咸阳。英布有了上述战功,在项王封十八路诸侯王中,立英布为九江王,令其都“六”。前所述“六人”,后所述“立英布为九江王都六”的“六”,其地理方位:前者在今英山。英山古属六安州,宋代立英山县时也仍属六安军;至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才划入湖北,与原“六安”分治。此“六”地指的是英布的藉贯出生地。第二个“都六”的地理位置,则在今武穴。查宋乐史撰《太平寰宇记》,有“蕲之广济,为秦汉之六”;今武穴武山湖的武山,为英布聚众造反,揭旗起义圣地;后来英布封九江王,将郡治由原寿春移到“六”地,指的都是在今武穴市境内的,为筑王城和建王府的故址所在地。从古而论,今武穴、英山、六安三地,从公元前2000年起,即同为东夷族团生息之地;公元前621年顷起,又同时并入楚国;秦分天下36郡后,更属在同一行政建置。说英布筑王城、建王府在今武穴,更非出自杜撰,而是典出1700年前的《晋书》。据《晋书•志•第四》载:东晋孝武帝宁康元年(公元373年),就有在“汉九江王府黥布旧城”侨置新蔡郡的记载;而“汉九江王府”和“黥布旧城”的具体位置,又有清道光进士何绍基于1871年撰《长江图说》作更明确指示:在广济县城梅川镇“西南八十里又东为武山湖,湖滨有武山,旧有樊哙城,东西各有小城,相传为九江王英布宅,其湖曰连城湖。”
      现在既己知于今武穴市境有武山湖,湖滨有武山(寨),武山(寨)畔有英布府第和“黥布旧城”,为英布聚众起义反秦圣地,且而还查到典籍《史记•高祖本纪》证明,连汉高祖都呼英布为“武王”,于汉四年(前203年):“乃使使者召大司马周殷举九江兵而迎武王”,立“武王黥布为淮南王”,还有《史纪•荆燕世家第二十一》也提到:“周殷反楚,佐刘贾举九江,迎武王黥布兵,皆会垓下,其击项藉”,所以上面提到的所谓“九江王府、黥布旧城”,明确些说,此城应正名为英布“武王王府、武王王城”故址。
     以楚汉相争为刘汉得国的开始。在“得国”过程中,共有八位异姓战友被刘氏封为异姓王侯,以酬其犬马功劳。但其结果,除吴王夫差五世孙吴芮在王位修为上炼到了上乘功夫的水平,能传五世无嗣而止外,其余则接踵或废或受诛咸无一人善终者,也是开国将领多受“功成身死”宿命支配的必然结果。像英布于反秦战争中的敢战兵头,一位能带兵面对强敌亮剑战斗的英雄,于战争中出现“阬章邯秦卒二十馀万”,“追杀义帝郴县”等非道义行为,该负责任的应是统帅项羽,项羽的失败既令人扼腕,也体现了历史的正义。对于英布来说,他应承受的,则自以“武王”名义接受王名“淮南”开始,就种下了“功成身死”苦果自食的种子,能挨到受诛于七王之末,谁能说他不是汉初八位非刘姓王中的佼佼者。
      英布被逼反时,刘邦重病在身,吕后当权。吕氏对骨肉的残害毫不留情,丧心病狂,连其亲子都说是“非人所为”;而对往日功臣战友的迫害,手段则更无不用其极,其用心歹毒,更令人发指。也只有此吕雉,能以王妃之威令樊哙于英布王城之侧,再筑小城“女儿城”以充“监军”监视英布起居;又只有吕氏敢派人逼英布啖食昔日战友梁王彭越的醢肉以表“忠心”;再更只有吕后才会想到,令樊哙以连襟之亲,敢将汉高祖刘邦从床上拖了离床,唆使他担受英布一箭身亡的风险,带病御驾亲征行诛英布。这么作的目的,为的不是提防英布“造反”,而是怕英布“不造反”。因为吕氏早己估算到英布没有倾塌刘汉天下的魄力。但只有英布有亮剑动手的行迹,才能以“莫须有”的名目,令其受剿师出有名。
      刘邦受英布一箭之创,果然于第二年驾崩;英布逃到番县,受吴芮孙儿长沙哀王骨肉之诒,被剌倒下于番阳田舍。樊哙则是暗算刘邦和挑动英布“造反”的幕后主谋,高祖发觉后急令陈平持尚方宝剑“斩哙”,因得吕后的庇护才免受“军中正法”的下场。
      从“君君臣臣”的正统观念看来,英布有二臣的历史和叛逆受诛的“污点”,论其战功勋赫,理当有彪炳青史之荣;但又品行“不端”,则有不足为后人楷模的疵瘕。所以武王城因英布受诛而蒙尘后,既经“易主”,先渐有“樊车”之名,后来干脆“正名”,以“樊哙城”称之,其目的就是为了遮掩始造城者英布的熠熠光辉。在明季以有武山而更名青林湖为“武山湖”之后,为了给舞阳侯樊哙以虚荣的名誉,清季后还出现了依“谐音”将武湖改书为“舞湖”之举,也出现了将“武家穴”得名于谐音“邬家阅”别寻出处的说法。其实天道无私,世间自有大爱,人心自存公正。明代因筑“皇堤”以出现新兴商埠之机,将青林湖依武山更名武山湖的同时,市人因有武王英名而命名新城为武家穴(武穴)举措,则正是邑人之先贤者们能突破世俗观念,以缅怀英布的冠世英名而为之的壮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3-6 11:54:45 | 显示全部楼层
              英布王城今何在?寻寻觅觅二十年
                       ——为武穴英布武王城遗址正名的呼吁书
                                    史  纪     敬撰

      在两千二百年前的反秦战争中,在那么多的诸侯军中,出了一位敢亮剑见血的战斗英雄,他就是草民出身的英布。英布虽先是在武山聚众为“寇”,但却被吴王夫差五世王孙番县县令吴芮相中纳为快婿,说明人品非凡。揭竿起义后,却是真正不怕牺牲的战斗英雄。他让各路诸侯军的士兵们像看动画故事片似的,观摩他与秦兵英勇作战、百战百胜的英雄场景,且以英勇作战的功勋,被西楚霸王项羽以功封“九江王”;在接着的楚汉相争的四年内战中,又以助刘邦定鼎天下大功再封“淮南王”;接着隐居于王城与项羽分道扬镳后的三年中,放下“九江王”的贵冠而以“武王”土俗的王名自称,又得到刘邦和社会广泛的认同,他是经刘邦下令:“封武王英布为淮南王”的。因此英布是创历史之最举世无双的“三冕之王”。英布在今武穴建有豪华的王府,并筑有坚固的王城,再接着,也遭到汉初八位异姓王中七位同样的迫害,也以莫须有罪名列七王之末,最后给诛杀了。英布功成冤死后,英布王府和武王王城便被历史逐渐尘封。
     “青山依旧在, 几度夕阳红”。两千年后,武穴市一座被尘封的王府和王城的遗址,被名为“樊哙城遗址”,列为市级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据称被立名的理由是“刘邦命樊哙征讨九江王英布时所筑”。而笔者,也以一篇名为《相府与王府的传说》于1996年11月1日见《武穴报》之前即己开始,对英布王城故址今何在,进行了二十多年的寻寻觅觅,最近才寻到:原来那名为“樊哙城”的有七万多平方米的巨大王城遗址,正是被“英冠樊戴”着的英布王府与王城故址,寻着了有鸠夺鹊巢“作案”之嫌始作俑者。
      一、六百年王城伟然屹立,风貌依旧,原名仍前:英布王府和王城建于汉元年(前206年),据《晋书•志•第四》载:东晋孝武帝宁康元年(公元373年)“汉九江王府黥布旧城”还曾用作侨置的郡级政府机关官邸,可见风雨六百年间,王城风采依旧。
      二、英布是“铁中铮铮,佣中佼佼”者:英布是著名的反秦农民战争中敢战兵头,是各路诸侯常胜将军中“铁中铮铮,佣中佼佼”者,后遭迫害身亡其莫须有的罪名,无损于英布的英名,将其所建王城王府被夺而以樊哙“正名”,是在封建正统观念盛行之下对历史的无理篡改,故应更其错误,回归原名。本建议只是对历史“正名”的再正名之议。
      三、英布集“三王”称号于一身,名正言顺,出有史据:比起用名“樊哙城”意义深远重大,威望更高,名气更大。若故址恢复英布“武王城”的称呼,再与武山、武山湖、武家穴(武穴)地理性名称相联系,桴鼓相应,顺之以善政,中国历史名城遗址甚或世界遗址的申请的荣誉或可立致,也将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四、时代需要不怕牺牲、敢于战斗的英雄:英布是经由武穴经营起家“敢于亮剑,百战常胜”的历史英雄人物,其精神自在发扬光大之列。其王城遗址若建成爱国主义教育的场馆,应是进行爱国英雄主义教育的最佳场馆之一。
      归要结底一句话,实事求是,尊重历史才是根本。本文为文的目的,不是对好生生的遗址名称瞎插嘴瞎喊叫着建议作无谓的改动,而是因为先就有了历史的错见、短见或加上偏见,为了某种需要,将原名错改了,经多年考察发觉后,才需有今次改错的建议的发生。下附正文《武穴英布王城故址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3-6 12:48:44 | 显示全部楼层
七秩龄童 发表于 2013-3-6 11:54
英布王城今何在?寻寻觅觅二十年
                       ——为武穴英布武王城遗址正名的呼 ...

史老的弘论观点明确,“英布王城故址即今有七万多平方米的樊哙城”。此论一出,立惊四座,可展开大讨论,在讨论中广告,提升武穴知名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3-6 17:25:16 | 显示全部楼层
尊重历史,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3-6 17:33:10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武穴的历史、名址,80、90、2000年后的孩子都是一无所知,建议我们大家都要好好阅读、了解,不要忘了自己的“根”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3-7 11:34:32 | 显示全部楼层
                        天下对英布的误会
      查百度贴巴,有专门讨论历史人物英布的窗口,网友们于英布英雄事迹赞不绝口的同时,也从其发言中可看出有不少的误会。下试为解惑。
      1、传说英布很英勇,究竟如何的英勇哪?
      试答:秦末各路诸侯举义反秦,军心并不齐整,多有“沛公、彭越与俱攻秦军,战不利”,“与魏将皇欣﹑魏申徒武蒲之军并攻昌邑,昌邑未拔”等记载。到了攻秦的重要关头,各路诸侯军也多抱着“乐见其成功”但并不卖力的心理状态,果如下文所述“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但是以英布为先锋的楚军,就大不相同了,他们作战起来“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其实这“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的英勇作战者,功劳首先属于英布所指挥的一支从浔阳“武山”带出来的部队。这就是“诸侯兵皆以服属楚者,以布数以少败众也”的赞扬。
      2、英布这个人虽然勇猛, 但是背叛项羽,人品有问题?
      试解惑:各路诸侯军起义反秦,举的是“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口号,尊的是义帝楚怀王,包括刘邦、项羽、英布等在内,都是楚军名下的一支,相互间各有好恶分合,但并无君臣名份和义务。
      汉元年,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大封十八路诸侯,诸侯“皆罢戏下,各就国”,其中就有人不承认项羽的封偿。如英布,就是不承认项羽封王名号者之一。他回到初起事的武山寨,建王府,筑王城,用的就不是“九江王”封号,而是以起事武山自称为“武王”。所以后来刘邦再封英布为“淮南王”时,下令用词就是“封武王英布为淮南王”。
      英布虽从项羽打天下,但两人始终并无君臣名义,也就并无君臣的义务。
      3 、我始终不懂他为什么要反项羽。为名利地位个人前途都不值得弃项羽投刘邦啊?
      试解惑:英布是著名的反秦农民战争中敢战兵头,是各路诸侯常胜将军中“铁中铮铮,佣中佼佼”者,并被吴王夫差五世王孙番县县令吴芮、积五世文化修养的县令相中纳为快婿,说明人品非凡,自有过人的长处。英布不是盲从的莽夫。但囿于历史环境,他也只是历史人物,不应求全苛责。在反秦战争中,由于项羽的指挥,听命行事,坑秦卒,杀义帝,后来因为吕后要找英布“莫须有”的罪名,将之都归罪到英布头上,其实事出有因,查只半责,另一半责任在项羽身上。反秦成功后进入楚汉内战,英布与项羽分道扬镳,“弃项”的主因,首先就是项羽首先“自毙”自弃于人心。司马迁借用随何的话说:项羽目前的“楚兵虽强,天下负之以不义之名,以其背盟约而杀义帝也。”项羽半路上说斩断了反秦的旗帜,所以楚汉相争,虽然兵强在楚项,人心却在移位于汉刘。检讨起来,刘胜项败的主要原因,就是项羽人心丧尽。此条,也是英布与项羽“道不同,不相为谋”,终于与好友项羽分道扬镳的主要原因。
        4、英布是条汉子,但最后背叛刘汉,死的并不汉子?
      试解惑:英布大案,与韩信、彭越相同,可以说是开国将领多受“功成身死”宿命支配的必然结果。对于英布来说,他应承受的,则自以“武王”名义接受王名“淮南”开始,就种下了“功成身死”苦果自食的种子,能挨到受诛于七王之末,谁能说他不是汉初八位非刘姓王中的佼佼者。若查其深层次的原因,则根本是由吕后一手制造的冤假错案。英布被逼反时,刘邦重病在身,吕后当权。吕氏对骨肉的残害毫不留情,丧心病狂,连其亲子都说是“非人所为”;而对往日功臣战友的迫害,手段则更无不用其极,其用心歹毒,更令人发指。也只有此吕雉,能以王妃之威令樊哙于英布王城之侧,再筑小城“女儿城”以充“监军”监视英布起居;又只有吕氏敢派人逼英布啖食昔日战友梁王彭越的醢肉以表“忠心”;再更只有吕后才会想到,令樊哙以连襟之亲,敢将汉高祖刘邦从床上拖了离床,唆使他担受英布一箭身亡的风险,带病御驾亲征行诛英布。这么作的目的,为的不是提防英布“造反”,而是怕英布“不造反”。因为吕氏早己估算到英布没有倾塌刘汉天下的魄力。但只有英布有亮剑动手的行迹,才能以“莫须有”的名目,令其受剿师出有名。其结果:英布死于吴芮孙儿长沙哀王骨肉之诒,被剌倒下于番阳田舍;刘邦死于英布射出的箭创发作,也跟着功成身死了;樊哙是这次事件的主使者,也被刘邦发觉差点死于刘邦下达的“军中正法”,如果不是吕后预先留了一手,救下其妹夫的话。应该说:英布生是战斗英雄,死的也是一条汉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3-7 14:22:07 | 显示全部楼层
向楼主、三位新任版主致敬!

三位新版主一定会带领大家宣传好广济文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3-9 18:30:53 | 显示全部楼层
那得考古学家们重新论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武穴信息网 ( 鄂ICP备2021017331号-1 )

鄂公网安备 42118202000100号

GMT+8, 2025-5-19 22:33 , Processed in 0.045443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