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穴论坛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查看: 1323|回复: 11

[转贴] " 二八" 文化博大精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1-6 16:35: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中文注册

x
二八

词语解释
  【名称】:二八
  【拼音】:èr bā
  【注音】:ㄦˋ ㄅㄚ
详细解释
  (1).即十六。十六人。古代歌舞分为两列,每列八人。《左传·襄公十一年》:“凡兵车百乘,歌钟二肆,及其鎛磬,女乐二八。” 杜预 注:“十六人。”。 唐 温庭筠 《感旧陈情五十韵献淮南李仆射》诗:“黛娥陈二八,珠履列三千。” 清 龚自珍 《霓裳中序》词:“惊鸿起,素衣二八,舞罢老蟾泣。”
  (2).即十六。农历每月十六日。 南朝 宋 鲍照 《玩月城西门廨中》诗:“三五二八时,千里与君同。” 宋 权德舆 《秋闺月》诗:“三五二八月如练,海上天涯应共见。” 宋 苏轼 《木兰花令·次欧公西湖韵》词:“草头秋露流珠滑,三五盈盈还二八。”
  (3).即十六。十六岁。谓正当青春年少,多言女子。 南朝 陈 徐陵 《杂曲》:“二八年时不忧度,房边得宠谁相妬。” 宋 苏轼 《李钤辖坐上分题戴花》诗:“二八佳人细马驮,十千美酒 渭城 歌。”
  (4).八元、八恺的合称。《文选·张衡》:“幸二八之遌 虞 兮,嘉 傅说 之生 殷 。”旧注:“二八,八恺,八元也。” 晋 左思 《魏都赋》:“相兼二八,将猛四七。” 唐 刘知几 《史通·载文》:“夫谈主上之圣明,则君尽三、五,述宰相之英伟,则人皆二八。”参见“ 八元 ”、“ 八恺 ”。
  (5).特指农历正月十八日。《中国谚语资料》:“头八晴,好年成;二八晴,好收成。”原注:“二八,正月十八。”
  (6).“二八三八”的略语,合为“五八”,因用作“井”的隐语。 宋 邵博 《闻见后录》卷十七:“ 钱昭度 有《食梨》诗云:‘西南片月充肠冷,二八飞泉绕齿寒。’予读《乐府解题》‘井谜’云:二八三八,飞泉仰流,盖二八三八为五八,五八四十也,四十为井字。” 
  
自行车的名称
  1790年,有个法国人名叫西夫拉克,他特别爱动脑筋。有一天,他行走在巴黎的一条街道上,因为前一天下过雨,路上积了许多雨水,很不好走.突然,一辆四轮马车从身后滚滚而来,那条街比较狭窄,马车又很宽,西夫拉克躲来躲去幸而没有被车撞倒,还是被溅了一身泥巴和雨水.别人看见了,替他难过,还气得直骂,想喊那辆马车停下,讲理交涉.西夫拉克却喃喃地说:"别喊了,别喊了,让他们去吧."马车走远了,他还呆呆地站在路边。他在想:路这么窄,行人又那么多,为什么不可以把马车的构造改一改呢 应当把马车顺着切掉一半,四个车轮变成前后两个车轮……他这样一想,回家就动手进行设计。经过反复试验,于1791年第一架代步的"木马轮"小车造出来了.这辆小车有前后两个木质的车轮子,中间连着横梁,上面安了一个板凳,像一个玩具俱似的.由于车子还没有传动链条,靠骑车人双脚用力蹬地,小车才能慢慢地前进,而且车子上也无转向装置,只能直行,不会拐弯,出门骑一会儿就累得满身大汗。
  刚刚出现的新东西总是不那么完善的.西夫拉克并不灰心,他继续想办法加以改进。可惜,不久他因病去世了。

可爱的小马崽
  1818年,在德国有个看林人名叫德莱斯,他每天从村东的这一片树林,走到村西的另一片树林,年年如此。他想:如果人坐在车子上,走走停停,随心所欲,不是很潇洒吗?德莱斯开始制作木轮车,样子跟西夫拉克的差不多。不过,在前轮上加了一个控制方向的车把子,可以改变前进的方向。但是骑车对依然要用两只脚,一下一下地蹬踩地面,才能推动车子向前滚动.当德莱斯骑车出门试验的时候,一路上遭到不少人的嘲笑。尽管如此,他还是十分喜欢自己创作的这架"可爱的小马崽"。
  1840年,英格兰的铁匠麦克米伦,弄到了一辆破旧的"可爱的小马崽"。他在后轮的车轴上装上曲柄,再用连杆把曲柄和前面的脚蹬连接起来,并且前后轮都用铁制的,前轮大,后轮小.当骑车人踩动脚蹬,车子就会自行运动起未,向前跑去.这样一来,就使骑车人的双脚真正离开地面,以双脚的交替踩动变为轮子的滚动,大大地提高了行车速度.1842年,麦克米伦骑上这种车,一天跑了20公里,由于不小心,踩车的速度过快,撞倒了路上的一个小女孩,因此而被警察抓住,并处以罚款.其罪名是野蛮骑车。、

自行车
  1861年,法国的米肖父子,原本职业是马车修理匠,他们在前轮上安装了能转动的脚蹬板;车子的鞍座架在前轮上面,这样除非骑车的技术特别高超,否则就抓不稳车把,会从车子上掉下来。他们把这辆两轮车冠以"自行车"的雅名,并于1867年在巴黎博览会上展出,让观众大开眼界。
  1869年,英国的雷诺看了法国的自行车之后,觉得车子太笨重了,开始琢磨如何把自行车做得轻巧一些。他采用钢丝辐条来拉紧车圈作为车轮;同时,利用细钢棒来制成车架,车子的前轮较大,后轮较小.从而使自行车自身的重量减小一些.从西夫拉克开始,一直到雷诺,他们制作的5种型式的自行车都与现代自行车的差别较大。
  真正具有现代形式的自行车是在1874年诞生的。英国人罗松在这一年里,别出心裁地在自行车上装上了链条和链轮,用后轮的转动来推动车子前进.但仍然是前轮大,后轮小,看起来不够协调,不稳定。

自行车之父
  1886年,英国的斯塔利,是一位机械工程师,从机械学,运动学的角度设计出了新的自行车样式,为自行车装上了前叉和车闸,前后轮的大小相同,以保持平衡,并用钢管制成了菱形车架,还首次使用了橡胶的车轮。斯塔利不仅改进了自行车的结构,还改制了许多生产自行车部件用的机床,为自行车的大量生产利推广应用开辟了宽阔的前景,因此他被后人称为"自行车之父"。斯塔利所设计的自行车车型与今天自行车的样子基本一致了。
  1888年,爱尔兰的兽医邓洛普,从医治牛胃气膨胀中得到启示,他把家中花园里用来浇水的橡胶管粘成圆形,打足了气,装在自行车轮子上,前往参加骑自行车比赛,居然名列前茅,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充气轮胎是自行车发展史上一个划时代的创举,它增加了自行车的弹性,不会因路面不平而震动;同时大大地提高了行车速度,减少了车轮与路面的摩擦力.这样,就根本上改变了自行车的骑行性能,完善了自行车的使用功能.由此可知,从18世纪末叶起,一直到20世纪初期,自行车的发明和改进,经历了大约200年的时光,有许多人为之奋斗不息,才演变成现在这种骑行自如的样式。一个发明从构想到实现,使梦想成真,只有坚持不懈,顽强努力,最终一定会成功!

二八定律
  也叫巴莱多定律,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巴莱多发明的。他认为,在任何一组东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约20%,其余80%的尽管是多数,却是次要的,因此又称二八法则。
  定律的特点,是可证的,而且已经被不断证明。
  管理学范畴有一个著名的80/20定律,它说,通常一个企业80%的利润来自它20%的项目;这个80/20定律被一再推而广之--经济学家说,20%的人手里掌握着80%的财富。有这样两种人,第一种占了80%,拥有20%的财富; 第二种只占20%,却掌握80%的财富。为什么呢?原来, 第一种人每天只会盯着老板的口袋,总希望老板能给他们多一点钱,而将自己的一生租给了第二种20%的人;第二种人则不同,他们除了做好手边的工作外,还会用另一只眼睛关注正在多变的世界,他们明白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事,于是第一种80%的人都在替他们打工。

心理学上
  心理学家说,20%的人身上集中了人类80%的智慧,他们生就鹤立鸡群。
  这个世界本来没有绝对的公平。
  20%的人享受了世界上80%的爱情,甚至办掉全世界80%的结离婚手续。这20%的人总是在爱和被爱,而余下80%的人只好寻寻觅觅,苦苦追求。

扩展阅读:

        1  传说中帝舜时名臣,分别为“八元”、“八恺”,舜使“八元”管土地,使“八恺”管教化,合称“二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6 16:37:56 | 显示全部楼层
舜使“八元”管土地,使“八恺”管教化,合称“二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6 16:42:34 | 显示全部楼层
八恺 

昔高阳氏有才子八人,世得其利,谓之“八恺”。高阳氏又称颛顼或帝颛顼,是继黄帝以后又一个杰出首领。传统的记载说他是华夏族人的祖先,可是又有其他古书记载说他生在东方,或说他的后裔在南方,或说他的子孙在西方,也有说他是北方民族的祖先。

高阳氏处八方

《山海经·大荒东经》说帝颛顼生活在东海之外的大壑,那里有甘山、甘水、甘渊。《吕氏春秋》、《史记》说他生于若水,处于空桑山。郭沫若《中国史稿》、萧兵《楚辞与神话》等根据这些记载,考证颛顼所处的地方在我国东方,东方是东夷人活动的圣地,因此高阳氏是东夷人的祖先。这一说的证明方法是,“处于、养于、葬于、生于”某地为某族人的祖先。运用同样的方法,可在《山海经·大荒南经》中找到颛顼在南方的根据,又可把若水考证为四川若水,再加上《离骚》中屈原自称是高阳氏的苗裔,长沙战国帛书中曾提到颛顼,这样高阳氏不又可以成为南方苗蛮人的祖先了吗?《山海经·大荒西经》还有较多有关黄帝、颛顼子孙在大荒西极、日月所人的地方建立国家的记载。《说高阳》则提出颛顼生于西徼若水,在昆仑山麓,是西方昆仑民族的祖先,亦即西戎人的祖先。《山海经·大荒北经》、《淮南子》、《礼记》等典籍记颛顼葬在北方附禺之山,颛顼是北方水神,则又可证高阳氏是北狄人的祖先。当然能证明高阳氏是中原华夏人祖先的资料就更多,且是最古老的传统说法。
  近年研究中,有人提出以“神不歆非类,民不祀非族”(即神灵不会享用不是与己同族类贡奉的祭品,民众也不会祭祀不是本族的祖灵)作为确定高阳氏族属问题的原则。
  由于《国语》、《礼记》、《大戴记》等典籍都记载高阳氏是夏后氏祭祀的祖先神,所以高阳氏应当族属华夏。至于古籍中有关高阳氏在东南西北的记载,似可认为是高阳氏训落在洲徙各方时留下的子氏族。
  高辛氏有才子八人,世谓之“八元”。
  《左传·文公十八年》:“舜臣尧,举八恺,使主后土,以揆百事,莫不时序,地平天成。”孔颖达疏:“恺,kǎi,和也,言其和於物也”。《旧唐书·韦凑传》:“八凯、五臣,良佐也”。

举八恺,无不时序,地平天成
  才子八人:苍舒、隤敳、梼戭、大临、尨降、庭坚、仲容、叔达,即垂、益、禹、皋陶之伦,庭坚则皋陶之字,其齐圣广渊,明允笃诚,天下之民谓之八恺。
  又有才子八人:伯奋、仲堪、叔献、季仲、伯虎、仲熊、叔豹、季狸,忠肃共懿,宣慈惠和,天下之民谓之八元。
  此十六族世济其美,不陨其名。颛顼帝举八恺使主后土,以揆百事,无不时序,地平天成;又举八元使布五教于四方,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内平外成。此谓之八元、八恺,齐聚华夏之庭。至是臣下民众皆服。

六朝世族的“八恺”、“八元”名字现象

  六朝世族有时喜欢以前人之名号为名号,由此而表达某种特殊的寓意。《左传·文公十八年》,“昔高阳氏有才子八人”,“天下之民,谓之八恺”;“高辛氏有才子八人”,“天下之民,谓之八元”;“帝鸿氏有不才子,谓之浑敦”。
  “八恺”中有仲容(晋·阮咸字),“八元”中有仲堪(晋·殷仲堪名)。而王浑和王敦更是尽人皆知的名士。
凯氏
  八恺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称号为姓氏者,称恺氏。在古代,“恺”与“凯”二字通假,因以有“凯”代“恺”为姓氏者,改称凯氏。
  凯(恺)氏后裔子孙,有因改朝换代的时候遭到祸灭九族之难,满门被抄斩时逃出五个兄弟,五个兄弟在逃难中约定以后分别姓东、南、西、北、岂,五姓是一家,见面是兄弟,以后的子孙只准念书,不准当官。此后遂有岂氏。
  此支岂氏另有一说,其祖先曾经是某朝掌管国库的大臣,后因银库被盗,朝廷大怒,祸及九族,满门被抄斩时逃出五个兄弟,五个兄弟在逃难中约定以后分别姓东、南、西、北、岂。此后遂有岂氏。

http://baike.baidu.com/view/1327141.ht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6 16:48:52 | 显示全部楼层
八元

 古代传说中的才德之士。黄帝曾孙高辛氏的“八才子”,称“八元”。《左传•文公十八年》:“高辛氏有才子八人,伯奋、仲堪、叔献、季仲、伯虎、仲熊、叔豹、季狸,忠肃共懿,宣慈惠和,天下之民谓之八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6 16:53:28 | 显示全部楼层
苍舒
  又作仓舒,上古高阳氏八才子之一。据《左传·文公十八年》记载八人是:苍舒、隤(Tuí 颓)敳(ái 挨)、梼戭(Yǎn 演)、大临、尨(Máng 忙)降、庭坚、仲容、叔达。都是黄帝王朝的第三任君王颛顼的子孙,掌握着尧时代的军政大权。此八人都是治世能臣,他们帮助尧处理国家大事,政绩很好。齐、圣、广、渊、明、允、笃、诚,天下之民,谓之八恺”,孔颖达疏:“恺,和也”言其和于物也。仓舒为八人之中的老大,所享的寿祚很长,一直到虞舜君临天下,还曾祯举之使主后土,以撰百事,他的后世子孙即以仓为姓,亦称仓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6 18:42:09 | 显示全部楼层
浑敦

  hún dūn ㄏㄨㄣˊ ㄉㄨㄣ
  浑敦(浑敦) 

  同“ 浑沌 ”。《山海经·西山经》:“有神焉,其状如黄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浑敦无面目,是识歌舞,实为 帝江 也。”《左传·文公十八年》:“昔 帝鸿氏 有不才子,掩义隐贼,好行凶德,丑类恶物。顽嚚不友,是与比周,天下之民谓之 浑敦 。” 杜预 注:“浑敦,不开通之貌。”按,浑敦,《史记·五帝本纪》作“浑沌”。 章炳麟 《新方言·释言》:“《左传》‘浑敦’, 杜 解谓不开通之貌。《庄子·应帝王篇》:‘中央之帝为 浑沌 ,无七窍’,亦此义也。今音转谓人不开通者为昏蜑。”按,昏蜑,即浑蛋。混沌是四凶之一的神话生物,根据《左传》记载,四凶分别是形象如同巨大的狗的“混沌”、人头羊身并且腋下长眼睛的“饕餮”、生有翅膀的大虎“穷奇”以及人头虎腿长有野猪獠牙的“梼杌”。
  在《庄子·内篇·应帝王第七》,庄子叙“七窍出而浑沌死”故事。故事大意为:南海的帝王叫“倏”,北海的帝王叫“忽”,中央的帝王叫“浑沌”。倏和忽在浑沌的地方相会,浑沌对待他们很好。倏和忽想报答浑沌,见大家都有眼耳口鼻,用来看听吃闻,浑沌没有七窍,就为他凿七窍。每天凿一窍,七天后,七窍出,而浑沌则死了。
  然而《庄子》中的浑沌其形象其实更接近《山海经》中的神帝江:其状如黄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浑敦无面目,是识歌舞,实为帝江。
  汉代地理书《神异经》西荒经记载:“昆仑西有兽焉,其状如犬,长毛,四足,似罴而无爪,有目而不见,行不开,有两耳而不闻,有人知性,有腹无五藏,有肠直而不旋,食径过。人有德行而往抵触之,有凶德则往依凭之。”意指混沌是一种像狗或熊一样的动物,人类无法看见它、也无法听见它,它经常咬自己的尾巴并且傻笑;如果遇到高尚的人,浑沌便会大肆施暴;如果遇到恶人,浑沌便会听从他的指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6 18:57:52 | 显示全部楼层
端一杯茶,聆听玉猴讲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6 21:19:29 | 显示全部楼层
浑沌与帝江
  帝江即帝鸿,古音“江”与“鸿”通。
  而帝鸿即黄帝——传说中中华民族的始祖。
  袁枚(1716年-1798年)的《子不语·蛇王》中也说:“楚地有蛇王者,状类帝江,无耳目爪鼻,但有口。其形方如肉柜,浑浑而行,所过处草木尽枯。”这段文字把帝江、蛇(龙)、《庄子·应帝王》中的浑沌(见下文)联系在一起,决非偶然。
  南海的天帝叫倏,北海的天帝叫忽,中央的天帝叫混沌。倏和忽两人常到混沌那里去玩耍,混沌招待他们非常殷勤周到。有一天倏和忽在一块儿商量怎样报答混沌的恩德。他们说,每个人都有眼耳口鼻……七窍,用来看呀,听呀,吃东西呀等等,偏那混沌一窍也没有,未免美中不足,我们不如去替他凿出几窍来。于是就带了斧头、凿子之类的工具,去给混沌凿窍。一天凿一窍,七天凿了七窍。但是可怜的混沌,经他好朋友这么一凿,却“呜呼哀哉,寿终正寝”了。这个有点滑稽意味的寓言,包含着开天辟地的神话的概念。混沌被倏忽——代表迅疾的时间——凿了七窍,混沌本身虽然是死了,但是继混沌之后的整个宇宙、世界却也因之而诞生了。(《庄子》载)
  这里对“浑沌”大致有三类解释:1)以自然之现象解,如李颐、梁简文帝、成玄英和陆长庚;2)以人之现象解,如林希逸和胡文英;3)以历史之现象解,如宣颖。根据《庄子集解》:南海是显明之方,故以倏为有;北海是幽暗之域,故以忽为无,中央既非北非南,故以浑沌为非无非有者也。倏:喻有象也;忽:喻无形也;浑沌:无孔窍也,比喻自然。倏、忽取神速为名,浑沌以合和为貌。有无二心,会于非无非有之境,和二偏之心执为一中志,故云待之甚善也。倏、忽二帝,犹怀偏滞,未能和会,尚起学心,妄嫌浑沌之无心,而谓穿凿之有益也。不顺自然,强开耳目,乖浑沌之至淳,顺有无之取舍,是以不终天年,中途夭折,应了老话:为者败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7 11:46:44 | 显示全部楼层
尼玛,高深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7 12:23:27 | 显示全部楼层
高瞻远瞩,高屋建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武穴信息网 ( 鄂ICP备2021017331号-1 )

鄂公网安备 42118202000100号

GMT+8, 2025-5-22 18:48 , Processed in 0.045147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