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穴论坛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查看: 769|回复: 0

[转贴] 延伸“唐栀子”产业链条 打造全国最大的栀子产业基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8-27 14:06: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中文注册

x
延伸“唐栀子”产业链条  打造全国最大的栀子产业基地
               唐河县委书记和学民(中)在栀子基地调研  唐河县县长李恒俭(中)在栀子种植基地现场办公  唐河县副县长刘济伟陪同省技术监督局相关人员调研标准化工作  累累果实  风景优美的现代化栀子深加工生产基地  栀子花开  自动化栀子饮品生产线一角  全省规模最大的唐河栀子种植基地
  ——来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唐河县栀子基地的发展报告
  本报记者   李保平
  六月的唐河,花香四溢!
  漫山遍野的栀子花一派芬芳,像满山飞舞的蝴蝶一样!
  “这真是一块浪漫的乐土啊!是旅游的好地方!”我不由地感叹道。
  “是啊!”县委书记和学民意味深长地说:“将来,它还能变成我们唐河的金疙瘩。”
  极目望去,10万亩栀子林一片花海,在老和的眼中,那就是干果1500万公斤,那就是栀子甙含量高达6.96%,是国家药典规定指标的3.8倍的唐栀子,也就是唐河人民价值几亿元的劳动果实啊!
  50多年,半个世纪的劳动,终现辉煌!唐栀子的事业,愈发年轻;唐栀子的发展道路,愈发光明。
  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唐栀子
  栀子——茜草科植物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的干燥成熟果实。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载:“卮生南阳川谷。九月采实,暴干。”“叶如兔耳,厚而深绿,春容秋瘁。入夏开花,大如酒杯,白瓣黄蕊。薄皮细子有须。”“入药用山栀子,方书所谓越桃也,皮薄而圆小,刻房七棱至九棱者为佳。”“凡使须要如雀脑,并须长有九路赤色者为上。其大而长者,谓之伏尸卮子,入药无力。”
  《中药栽培学》说,栀子喜温暖湿润气候,耐旱,怕寒,喜砂壤土和黏质壤土,适生于低山丘陵疏林中。栀子原产于宛,南阳盆地三面环山,东部桐柏山余脉与盆地交接处的浅山丘陵及垄岗区域,山小坡缓,适宜栀子生长,且人工栽培栀子古已有之,久盛不衰。可见宛中栀子,唐河系原产和正宗。
  现代医学检测,栀子的药用成分主要是栀子甙、去羟栀子甙、藏红花素、藏红花酸等。运用高技术手段加工生产的栀子药用精华提取物,是多种中成药的主要成分。如,龙胆泻肝丸、栀麦片、复方黄连素片、益肝灵片等。利用栀子精华提取物生产中成药,可以大大提高药物效果,且药品色泽鲜艳,添加方便,标准统一,产品规范。同时,可以打破国外技术壁垒,促进我国中药材由原料出口向成品出口转变,振兴民族工业发展。利用栀子生产的保健药物是肝炎患者康复的必备良药。这对我国肝炎发病率居高不下的现实情况来说,具有保护人民健康,提高民族素质的深刻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组织了对唐栀子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请的审查,并于2005年发布第204号公告,批准对唐栀子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栀子的千年文化传承
  南阳是医圣张仲景的故乡。张仲景《伤寒杂病论》记载有栀子豉汤、栀子柏皮汤等上百种栀子中药成方,历代医学名著均对栀子的作用进行了科学的阐述,并记载了大量成方,为医家之常用。北魏贾思勰著《齐民要术》、唐《千金翼方》、宋《经史证类备急本草》、明《群芳谱》、清《农政全书》、《植物名实图考》均记述有栀子栽培技术。足见栀子栽培使用历史之悠久,传统承袭,源远流长。
  栀子的文化内涵也非常丰富。在一些古代文学作品和医药专著中,有许多典籍,或托物言志,或借花喻人,都从不同角度对栀子的品性和药性进行了记载描述。西汉司马迁《史记·货殖传》载:“栀,茜千石,与千户侯等。言获利博也。”司马相如在《上林赋》中歌颂“鲜支黄砾”;宋代曾端伯喻为禅友;唐朝诗人卢伦《送静居法师》写道:“   卜名花飘不断,醍醐法味酒何浓。”由此可见,栀子自古以来都与中华民族文化息息相通,它与兰花齐名,与儒、释、道传统文化一脉相承,是佛家和君子崇拜的偶像,是纯洁、高尚、真挚、友谊的化身。无怪乎唐朝大诗人杜甫作诗盛赞曰:“栀子比众木,人间诚未多。于身色有用,于道气相和。红取风霜实,青看雨露柯。无情移得汝,贵在映江河。”唐河县地处南阳盆地与桐柏山余脉交接地带,地势东高西低。县境东南部浅山丘陵面积占全县国土面积的16%,共有低山1278座,山沟3382条。低山多由粗粒花岗岩、云母石英片岩及其风化残积物组成,丘陵谷地多为坡地冲积物,地表贫瘠,植被较差,不适合粮食等农作物生长,却适宜栀子生长。栀子野生常分布在低山丘陵落叶疏林中。喜温暖气候,能耐旱,不耐寒。幼苗耐荫蔽,成株喜阳光,生长在阳光充足的环境,植株矮壮、发棵大,结果多。
  唐河县从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研究唐栀子野生变家种,并大力发展药材林建设。唐栀子与唐柴胡、唐半夏等道地药材在海内外久负盛誉,沿袭至今,依旧是全省乃至全国著名的山栀子集中产地。名医用名药,名药济名医。唐河作为山栀子的故乡,有品类丰富的地道中药材资源,有历代医药名家的记述、研究和广泛应用,从而积淀了深厚的中医药文化底蕴,形成了优质地道中药材经久不衰的发展历史。
  唐栀子保护的地域范围
  及质量特征
  唐栀子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河南省唐河县人民政府《关于界定唐栀子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函》(唐政[2005]65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河南省唐河县的马振抚乡、祁仪乡、湖阳镇、黑龙镇、昝岗乡、王集乡、少拜寺镇、大河屯镇、毕店镇、城郊乡、源潭镇以及桐柏县的埠江镇、程湾乡等13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地理座标北纬32°25'~32°55',东经112°30'~113°15',东连桐柏山脉,西接盆地平原,北靠伏牛山系,地处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带,年平均气温15.2°C,无霜期233天,降水量910毫米,日照时数2188小时,太阳辐射量为116千卡/㎝2,充分达到了栀子生长的条件要求。
  唐栀子喜暖畏寒,耐旱怕淹,好酸恶碱,幼苗耐荫蔽,成株喜阳光,以微酸性夹砂棕壤为最佳生长土质。唐河县栀子地理保护生产区域为浅山丘陵和垄岗地貌,6°以上坡地面积在50万亩以上,海拔高度130米~600米,相对高度10米~100米,四季分明,气候宜人,非常适宜栀子的生长。
  在水分吸取上,唐栀子基地的灌溉用水主要是地表水,基地内有河流5条,大小水库13座,坑塘1000多处,马振抚核心基地使用虎山水库灌溉。地表水质经化验分析,PH值、氟化物、总砷、总汞、总镉、六价铬、总铅等主要指标均符合GB5084-92《农田灌溉水质标准》和《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得天独厚的适生条件,创造了高品质栀子——唐栀子,唐栀子果实生长期比南方延长1个月以上,霜降时节采实,栀子药用成分积累和药用品质大大高于南方栀子,经检测主要药用成分栀子甙含量高达6.96%,是国家药典规定指标的3.8倍,水分含量远远低于南方栀子。
  经现代医学检测,栀子果实含黄酮类、栀子素、果胶、鞣质、藏红花素、藏红花酸、D-甘露醇、廿九烷、β-谷甾醇、栀子甙、去羟栀子甙、山栀甙等丰富的药用成分。唐栀子药材呈倒卵形或椭圆形,个型圆大,色赤红,含水量低,药用成分含量高,为药用之上品。2007年,被确定为河南省十大中药材种植基地、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
  全面贯彻GAP规范
  保证产品品质
  唐河县委、县政府在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发展农村经济上,审时度势,把唐栀子确定为唐河县浅山丘陵区特色支柱产业而大力发展,栀子生产由过去群众自发的变野生为家种,发展到现在有组织、有规划的规模开发。在继承传统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实施了一系列生产管理技术标准,规范了栀子的生产、加工、销售各个环节,有效控制了重金属、农药、化肥等有毒、有害物质的残留,实现了无害化生产,进一步提高了唐栀子的品质。
  (1)贯彻实施国家《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加强栀子基地建设
  GAP实施以来,唐河县严格按照GAP标准组织栀子生产,11个栀子产区乡镇均成立了专门机构,服务于栀子产业。县中药材开发办公室统一组织技术人员,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和指导,从而扩大了种植规模,使栀子的品质不断提高。
  (2)制定和实施栀子生产地方标准
  《唐栀子生产技术规程》是在GAP的标准上,结合唐河实际和栀子的生长特点制定的,对栀子生产的全过程进行了规范。《栀子黄色素生产质量技术规范》是遵循国家栀子黄色素标准和引进的中国食品发酵工程研究院生产工艺制定的。此两项地方标准对栀子的规范化种植、生产、储藏、加工、销售等进行了技术规范,对栀子的产业化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3)加强技术创新
  唐河县成立了栀子研究所,与北京师范大学、河南省中药研究所、河南中医学院等科研院所专家联合,对栀子的适生环境、选种、育苗、栽培、管理、采收、加工及系列产品开发等展开了全面的科学研究,系统地提高了唐栀子的生产加工技术水平。
  唐栀子发展现状
  唐河县从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研究唐栀子野生变家种,并大力发展药材林荒山绿化建设。目前,人工栀子林面积达到10万亩,年产唐栀子干果1500万公斤。
  唐河县把它作为山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来抓,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措施,保护了农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为了推进产业化进程,县里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中商集团的资金和技术,投资1700万元,买断中国食品发酵研究所的生产技术,进口成套萃取设备,建起了栀子色素厂。色素产品质量经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测定,已经超过国家标准,并通过了质量评价体系认证。现已成功与“中商农产品有限公司”、“天津丹海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和“中商贝林农产品有限公司”签订了应用协议,把栀子黄色素应用于饲料、食品和香烟行业。该企业现已达到年加工栀子6000吨,生产栀子黄色素300吨,产值1.2亿元的生产能力,可满足唐河2万亩以上栀子基地的加工需要,成为唐河栀子产业化发展的龙头企业。
  为了服务好栀子产业化发展,县中药材开发办公室抽出专门人员组成办公室,具体负责组织协调、技术培训、品种培育、信息交流等工作。成立了栀子研究所,对栀子标准化建园、良种引进、高产优质栽培、色素提取及深加工等关键技术环节开展攻关研究。栀子发展面积最大的马振抚乡还成立了栀子协会,为农民提供技术培训、田间管理技术指导、种苗供应、销售信息等全方位服务,成为栀子种植农户的“贴心人”。由此,唐河县的栀子产业已经初步形成了“公司+协会+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格局,发展势头良好。
  瞄准全国领先目标
  做强做大栀子产业
  据网上资料统计,全国山栀子种植面积约50万亩,其中河南13万亩。唐河10万亩栀子占全国的20%,占全省的75%。唐栀子按照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材质量管理规范》(GAP)进行生产和质量管理。同时严格按照地方农业标准DB411325/T013-2004《唐栀子生产技术规程》进行生产和药材加工。严格的标准化流程保证了产品的品质,使唐栀子在全国行业内树立了良好形象。按照唐河县的规划部署和正在进行的栀子基地建设项目进度,到2013年,唐栀子将居全国栀子市场的龙头地位,种植面积将达到20万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武穴信息网 ( 鄂ICP备2021017331号-1 )

鄂公网安备 42118202000100号

GMT+8, 2025-2-20 20:34 , Processed in 0.042840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