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穴论坛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查看: 2772|回复: 20

[转贴] 诗人精神病院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7-6 10:08: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中文注册

x
诗人精神病院

2008-03-01 13:59

  罗池 编译

  麦克林医院是一家精神病院,它算不上美国最大、最好或者最古老、最有名的医院,但却是最有文学特色的医疗机构——因为它拥有包括普拉斯、洛厄尔和塞克斯顿在内的自白派三大诗人,被戏称为“诗人精神病院”。

  这座医院位于波士顿市郊的贝尔蒙特镇,占地240英亩,环境优雅,非常贵族化,早在19世纪就是新英格兰名门望族的精神病疗养院。著名的建筑师、纽约中央公园的设计者奥姆斯特德规划了医院的整个园区,最后病逝在这里。美国著名思想家爱默生、历史学家亨利·亚当斯都有家人在这里住院;据说被尊为“美国心理学之父”的威廉·詹姆斯也曾是这里的病人之一。


  ■从普拉斯开始的文学传奇

  今日的麦克林医院更加文学化、更加时髦了,2000年,根据病友苏珊娜·凯森的自传《断线的女孩》改编而成的卖座影片《失魂少女》,把凄美哀婉的“麦克林情调”推上了顶峰。而更早的文学传奇还应追溯到1953年秋天,院长富兰克林·伍德收治了一个名叫西尔维娅·普拉斯的女大学生。当时,这个才貌双全的少女正经受着自杀倾向抑郁症的折磨,十年后,她留下一部名为《钟罩》的小说,让麦克林医院声名大振。

  西尔维娅·普拉斯(1932-1963)出生在马萨诸塞州韦尔斯利镇一个中产阶级家庭,早熟、聪慧、敏感、好强,是史密斯学院有名的校花、女高材生。跟1950年代的很多青年知识分子一样,普拉斯对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非常着迷,但她过于敏感了,甚至认为自己有“阳具妒忌心理”并患上了“精神分裂症”。1953年6月,学业优秀的普拉斯受到一次打击:她报读哈佛大学暑期写作研修班被拒,她崩溃了。同年8月,她滞留在家,精疲力竭,开始想到自杀,并做过试验。一天,普拉斯躲在家中的游泳池里并服用了过量的安眠药,她差一点点就送了命,此事在波士顿的报纸上都有记载。家人和医生认为,普拉斯的这种行为已经不是孩子气的“自杀”姿态,而是精神病,于是她被送到麦克林医院。

  才华横溢的普拉斯在医院得到很多帮助,一位曾患神经衰弱症的富有小说家奥利弗·普罗蒂女士为她提供经济资助,而她的医生巴恩豪斯女士是地道的纽约客,杰出的精神病学家。弗洛伊德主义者可能会称之为“移情”,总之,普拉斯爱上了她的女医生。她在《钟罩》中以“诺兰医生”的名字这样描述巴恩豪斯:“她穿着一件白大褂,宽宽的长裙用一条粗皮带束在腰上,戴着一副时新的弯月形眼镜。这个女人是我妈妈和影星默娜·洛伊之间的交叉点”。在1959年的日记中,她更坦承巴恩豪斯“已经成了我的妈妈”。离开麦克林医院后,普拉斯仍继续接受巴恩豪斯的治疗,并在整个人格上受到她潜移默化的影响。

  尽管普拉斯曾以大量的小说、诗歌生动地描述了麦克林医院的生活,但她极少谈到她的治疗。这确实也没什么好谈的。普拉斯刚进医院的时候,巴恩豪斯决定使用胰岛素疗法。这种疗法不仅无效,还导致病人面部浮肿,损坏了普拉斯的天生丽质,而大量服用镇静药物更让她变得呆滞。头几个月,病情没有好转的迹象,普拉斯的状态越来越糟。普罗蒂定期来探望普拉斯,每次她都看见普拉斯没精打采地在走廊上游荡,这位资助人对麦克林医院越来越不耐烦了,她觉得院方毫无作为。11月,她写信给院长富兰克林·伍德,威胁说如果这种无效的治疗再没有进展的话她就要停止付款了。

  巴恩豪斯医生决定冒险使用整个医学界都没有把握的电休克疗法,这对年轻的普拉斯来说意味着极度的疼痛和孤独。12月起,普拉斯陆续接受了三次电休克治疗,她很快恢复过来,并且可以回家过圣诞节了。次年1月,她正式出院,2月,回到史密斯学院上课。后来,普拉斯在日记中说,“为什么在几次电休克之后我就迅速好起来了?为什么我会觉得自己需要受惩罚,需要自我惩罚呢。”

  在离开麦克林医院六年后,普拉斯不仅久病成医,对精神病学已经颇有研究,而且还发现她可以利用这段经历做些什么。她在日记中说,“我必须写一个关于女大学生自杀的故事……甚至一部小说……精神病院题材的市场广阔。如果我不信的话我就是个傻瓜了。玩玩吧”。

  1963年,始终没能摆脱死亡阴影的普拉斯终于在伦敦家中用煤气自杀身亡,大量遗作由她的丈夫、英国诗人特德·修斯编辑出版,被追认为最重要的当代美国诗人。1971年,小说《钟罩》问世,并成为美国少女的必读书,就像塞林格的《麦田守望者》是青春期男孩的必读书一样。普拉斯书中描绘了麦克林医院的建筑和园林,每年吸引成千上万的年轻人来这里来观光,追悼。


  ■洛厄尔,精神病院的桂冠诗人

  普拉斯是自白派三大诗人中入院最早的一个,而第一个用诗歌表现麦克林医院经历的则是罗伯特·洛厄尔(1917-1977)。洛厄尔第一次住进麦克林医院是1958年,后来便成了这里的常客。当时的洛厄尔已经是相当有名的诗人了,但他患有间歇性狂躁症,此前已多次发作。他行事怪诞,与家庭的关系非常紧张,经常会无端端地把亲朋好友骂个狗血淋头。他在诗集《人生研究》中更是对亲友们报以毫不留情的挖苦嘲弄,令家人非常不解。而这种糟糕的生活方式更加剧了洛厄尔的病情,把他一再送入麦克林医院。

  洛厄尔出身波士顿名门望族,麦克林医院的投资人大多是他家的世交,理事会主席拉尔弗·洛厄尔则是他的长辈。这里一栋栋建筑上的冠名他都了如指掌,他非常明白这里是什么地方以及他为什么会在这里。洛厄尔在麦克林医院住过多次,在他留下的书信中,有好些是以麦克林医院所在地“麻省贝尔蒙特镇磨坊街115号”作回邮地址的。但有些信的内容让人匪夷所思。例如,他曾写信给当时被软禁于华盛顿圣伊丽莎白医院的诗坛元老伊兹拉·庞德,说自己想竞选参议员,但不知道一个疯子能不能获胜,所以想请问老先生有何建议……庞德没有回信。

  1958年洛厄尔在麦克林医院波第其大楼病房写下了著名的《忧郁中梦醒》,直到1980年代末在波第其大楼护士室的墙上还贴着这首诗:

    夜班值员,一个波大二年级生,
    枕着《意义之意义》
    从昏昏头脑里的一团乱絮中醒来。
    他轻手轻脚走过走廊。
    蔚蓝的白日
    让我备受折磨的忧郁的窗更加凄凉。
    乌鸦在封冻的航道上闲逛,
    没有人!我的心抽紧,
    仿佛一枝鲸叉正扑向猎物。
    (这里是“精神病”的房舍。)

  洛厄尔精通古典诗歌,同时更是主流的“新批评派”的高足,他的早期作品非常正统,节律讲究,精雕细刻。但1950年代中期开始,随着精神病的恶化,洛厄尔的诗风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他开始用日常口语写作,描写他所看到的生活,表达个人的体验。这些诗中有对无能的父亲的刻画(“爸爸的死是猝然和不容拒绝的”),也有从精神病院重回到妻女身旁时那种令人心碎的描述(“我不再有等级或者地位/当治疗结束,我被煎熟了,疲惫而瘦小”)。洛厄尔直抒胸臆的自传式诗歌一反当时流行的克制情感、讲究形式的文风,奠定了“自白派”的新风格。

  1959年,普拉斯和塞克斯顿在波士顿大学参加洛厄尔的诗歌研修班。她们对洛厄尔的诗歌一拍即合,并以各自的特点,创造地吸收了洛厄尔的影响。尽管普拉斯入院比洛厄尔早五年,但在洛厄尔的帮助下她才开始理解精神病教给她什么。同样,塞克斯顿也有自杀抑郁症的经历,并逐渐学会怎样描写这种感受。

  精神病对这些诗人来说不仅是需要治疗的疾病,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成为他们寻找创作素材和艺术灵感的源泉。精神病特征流露在他们的字里行间,甚至已经成为某种标记。塞克斯顿的传记作家黛安·米德布鲁克发现,麦克林医院“始终保持着一种独特的魅力……使之成为那些有间歇性精神病的波士顿艺术家们的理想选择。”


  ■用诗歌与死神抗争的塞克斯顿

  安妮·塞克斯顿(1928-1974)可能是与精神病关系最密切的诗人,诗歌是她用来抗衡自杀念头的武器,是她在精神崩溃的绝境中求得生存的寄托。实际上,她的诗歌才华也是在病中得来的。

  她的医生马丁·奥尼一直鼓励她用诗歌来调整崩溃的精神,“他说我的诗棒极了,于是我不停地写啊写啊然后全部交给他……我坚持写作就是为了让他满意”。1960年塞克斯顿的第一部诗集出版了,标题就是《去疯人院路上半途返回》。

  塞克斯顿比普拉斯稍长,两人都是来自波士顿的大才女,同样的美貌、敏感、文笔精湛,同样的受到精神病的折磨并试图从中挖掘创作灵感。她们曾结伴参加洛厄尔的诗歌研修班,一起在旅馆喝得大醉,她们甚至互相讨论过自杀的方式。她们之间有惺惺相惜的情谊,也有微妙的竞争关系。1963年,普拉斯自杀后,塞克斯顿在悼诗《西尔维娅之死》中写道:

    小偷啊!
    你凭什么爬进去,
    自个儿爬进
    我盼得那么苦又盼了那么久的死亡。

  作为洛厄尔的学生,导师的经历在塞克斯顿心中也占有很大的比重。1959年春,洛厄尔在课堂上发病被送进麦克林医院,后来塞克斯顿在《教室哀歌》一诗中写道:手脚笨拙的洛厄尔“像一只大青蛙”——

    尽管如此,我必须称颂你的技艺。
    你的疯癫是如此优雅。
    我们在平板座椅上烦躁不安
    并假装着整理
    我们对你的魁梧妖术的记录,
    或者忽略你浮肿无光的眼睛
    或者忽略你昨天吃掉的那个王子
    不管他多么明智、明知、明指。

  多年来她一直对麦克林医院抱有一种好奇心,她也想进麦克林医院,因为洛厄尔和普拉斯都到过这里,她要加入他们的行列。她曾对好友洛伊丝·阿姆斯说:“我真想获得麦克林医院的奖金”,那种口气就像她是在谈论美国文学院的大奖。但奥尼医生不让她去麦克林医院,因为那里的费用太高了。直到1966年,塞克斯顿以诗集《生或死》获得普利策诗歌奖,已经算是功成名就,但她还是没能如愿正式住进麦克林医院。

  1968年,塞克斯顿的愿望终于实现了,她接受麦克林医院图书馆的邀请,为该院患者开办一系列的诗歌讲座和学习班。诗歌曾经让塞克斯顿绝境逢生,她也希望其他病友也能得到同样的帮助。尽管塞克斯顿并无教学经验,而且面对满屋子情绪失控的疯男疯女,她一点把握也没有。

  学习班每星期二晚在医院图书馆上课,通常,塞克斯顿会先让大家阅读讨论几首当代诗歌,然后布置作业。课程比较随意,堂上气氛跟病人的情绪一样,有时热烈有时平淡。馆长玛格丽特·鲍尔负责把每周的习作收上来,交给塞克斯顿。学习班一直持续到1969年6月,当年的具体课程内容已无从查考,只有一些零星的回忆让我们可以想见这个特殊课堂的情景。

  病友埃莉诺·莫里斯说:“在我印象中,塞克斯顿靠着一架钢琴,我们则围坐在椅子上。她给我们布置了习题,然后你必须得朗诵自己的诗,这需要很大的勇气。我最记得那双湛蓝湛蓝的眼睛。她的双眼对我来说是每个星期的希望,它们让我有信心去做些事情。”

  尽管塞克斯顿深得病友们的喜爱,但她对自己并不满意。1973年12月,她把有关麦克林医院讲座的一些材料装进一个档案袋,封口处写着:“我的第一次写作教学——1969年,非常艰难,因为我对控制人群的经验不足,以及学员变动频繁和护士干扰授课——我需要更多实践才能教得好”。但另一方面,塞克斯顿的精神状况却在急剧恶化,她再也没有回到这个讲台。

  埃莉诺·莫里斯还记得,1974年10月5日清晨,她被闹钟收音机上的一条新闻惊醒,播音员宣告了安妮·塞克斯顿的死讯。莫里斯说:“收音机只说她死了,但我知道她是自杀的,我哭了整个早上。”她珍藏着塞克斯顿在一次讲座后送给她的诗集,一本1966年版的获奖诗集《生或死》,塞克斯顿在扉页上写着:“我的决定是‘生’——赠埃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6 10:15:34 | 显示全部楼层
曾曙光应该住进去!{:soso_e170:}

点评

曙光先生应该学会调理自己的情绪...  发表于 2012-7-6 10:19
不要随便乱说。  发表于 2012-7-6 10:1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7-6 10:54:39 | 显示全部楼层
值得尊敬的精神病诗人,在医院里都不忘记搞讲座,普及诗歌知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6 11:03:27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所谓的精神病人都是高智商的思想巨人,他们的思想领域是我们常人永远无法企及和理解的,所以在我们眼里,他们是神经病,而我们在他们眼里,又会是什么呢?【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7-6 11:11:04 | 显示全部楼层
精神病有国际诊断标准,不能瞎乱说的...

我们在他们眼里,又会是什么呢?

你很在乎吗?你自己是什么就是什么,谁也贬损不了,谁也拔高不了。幼稚有长大的时候,成熟的有衰老的时候。世界上从来没有永恒的“老子天下第一”的事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7-6 11:17:32 | 显示全部楼层
你会绣花,他会打铁,你们之间没有可比性,为什么要老是争论别人绣花不如你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7-6 11:19:54 | 显示全部楼层
你的花儿好,他的铁好,这对我们武家穴人民都是有用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6 12:23:01 | 显示全部楼层
玉猴 发表于 2012-7-6 11:17
你会绣花,他会打铁,你们之间没有可比性,为什么要老是争论别人绣花不如你呢?

你看你老是把‘争论’挂在嘴上,到底是谁放不下‘争论’呢?我做人做事喜欢公平起见,我不喜欢带有色眼光看人。【我们在他们眼里又是什么呢】意思是,他们在我们眼里是病人,我们在他们眼里又何曾不是病人呢?仅此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7-6 13:30:30 | 显示全部楼层
青子 发表于 2012-7-6 12:23
你看你老是把‘争论’挂在嘴上,到底是谁放不下‘争论’呢?我做人做事喜欢公平起见,我不喜欢带有色眼光 ...

文学作品中到处都是人物对话和心理活动,连现实生活中的“争论”两个字都玩不了,谈何创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7-6 13:32:09 | 显示全部楼层
他们在我们眼里是病人,我们在他们眼里又何曾不是病人呢?

——我给你指出了如何客观看待事物的方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武穴信息网 ( 鄂ICP备2021017331号-1 )

鄂公网安备 42118202000100号

GMT+8, 2025-11-26 18:25 , Processed in 0.03989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