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中文注册
x
非常道与大象无形--三门峡之行随笔散记 2012年5月18日,我与美洲华文杂志《红杉林》主编吕红,作为世界华文媒体合作联盟考察采访团的一员,随团来到享有“天鹅城”美誉的三门峡。第一印象就让我有些诧然:一个我从没关注过的地级市,城市规划建设工作居然做得比我到过的多个省会城市还要好?!街道宽敞洁净,空气清新,随处可见的树木葱绿花草鲜艳,满目生机盎然。我们随便在酒店里找个服务生或是在街上找个行人,询问该市的有关情况,他们所答之语字字透着身为三门峡人的那份喜悦、骄傲和自豪感,体现出一份热爱故土的极强向心力。
我们到来的时间不是看天鹅的最好时机,天鹅到三门峡越冬是在每年入冬以后到次年初春,而现在已到夏初。可我们依然还是幸运地看到三三两两的白天鹅、黑天鹅在三门峡水库宽阔明澈、碧波荡漾湖面上,雍容自在地飞翔、飘游、嬉水、觅食。“缕羽翩跹舞蓝天,天堑盈盈浣白纱,引吭轻歌自高雅,婀娜唱晚弄紫霞。”
导游介绍说:我们现在看见的是受伤之后无法飞回西伯利亚的少数天鹅,到了冬天会有成千上万只天鹅从西伯利亚飞来,若是冬季来看,更为壮观、美妙。最初三门峡没有这么多天鹅,是某一年有少数天鹅来三门峡越冬,发现三门峡山川秀丽、湖面广阔、水肥草美、食物充足,而当地群众在在市委市政府的倡导下,树立了保护生态的良好意识,自觉地来保护天鹅,创造了人与鸟和谐相处的优越环境。后来,到三门峡来越冬的天鹅便一年比一年多了。
不知不觉,车子停在了虢国博物馆前。虢国是西周时期—个重要的姬姓封国,开国君王是周文王的弟弟虢叔。我们站在虢国博物馆的台阶上,眺望着树丛之外的黄河,又转身随导游步入博物馆内,在庞大的虢国墓地遗址、丰富的墓地出土文物中感受着古虢国的辉煌气势。观看过由南向北按行军队列摆放的、国君虢季、虢季夫人梁姬及太子墓中以真马真车陪葬的车马坑,再看到“中华第一铁剑”玉柄铜芯铁剑、虢季氏缀玉面罩、七璜组玉佩等美轮美奂的国宝重器,我们遥想着三千年前虢国国君和国君夫人的风采神韵该是何等雍容华贵、气势逼人。
想来我们生活在现代真是幸运,像那七璜组玉佩在古代只有国君级别的才能佩戴、国君夫人则只能佩戴五璜组玉佩,平民老百姓是没资格和条件佩戴这类配饰的。而我们这些普通人现在能拥有的黄金玉石饰品比当年国君和夫人佩戴的还要精致得多吧,虽然在价值上不能与这些有考古价值的配饰相比。虢季夫人梁姬墓出土的小巧玲珑做工精巧的梁姬罐、晶莹润泽纹饰华丽造型优美的项饰腕饰等文物在那时也该是珍贵异常吧,撇开考古价值来比较,我们现代人能买到的各类艺术品、饰品,在质地和做工方面是不是更胜一筹呢?现代文明的进步,使得我们轻易就能获得比古代王公贵族所拥有的更细致精美的诸多物件。没有今天这般先进的金属工具,古人是如何制作出那些精美饰品的呢?“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句成语广为人知吧。没有金属不要紧,古人找到了硬度大于玉的细沙来磨玉。怎么磨呢?使用柔性的麻绳、棉绳或硬性的木片、砂岩片等工具,带动解玉砂间接对玉料进行加工。很奇妙也很折磨人吧?这么慢慢磨啊磨的,制作一件玉饰大约需要多长时间呢?据说一般需要六十年左右(也不知这个数字是如何考究出来的), 因古人寿命都不长,玉匠通常要三代人才能完成一件玉饰品。耗尽三代玉匠毕生心血的玉饰,能不珍贵吗?
虢国博物馆位于三门峡市区北部的上村岭,而在三门峡市外约75公里处有一个千百年来无数道家、道教人士都要去朝圣祭祖的所在——函谷关。
函谷关曾是战马嘶鸣的古战场,是中国历史上建置最早的雄关要塞之一,因关在峡谷中,深险如函,故而得名函谷关。函谷关建于春秋战国之际,自春秋战国以来的两千多年中,函谷关历经了七雄争霸、楚汉相争、黄巢、李自成农民起义,以及辛亥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狼烟烽火,无论是逐鹿中原,抑或进取关中,函谷关历来都是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但此关之所以闻名于世,最主要还是因哲学家老子,他就是在这里著述五千言《道德经》的。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老子的《道德经》被庄重肃穆地铭刻在灵宝函谷关的历史文化旅游区里。开篇的这句话被一代又一代人解读出了各种涵义,道家有道家的释义,物质世界更有一套被世人借用甚广的释义。这次参观函谷关时,我们也进行了热烈讨论。
其实最初老子《道德经》的原文开篇是“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在汉代为避文帝刘恒的讳,才改为“常”的。“道”和“名”皆是抽象的,在自然运行法则里,在学理上,有其不可变异的原则性,又非永恒不变的。
老子《道德经》第四十一章里,老子在说到“道”的至高至极境界时,引用了“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等说法。“大象无形”可以理解为:世界上最伟大恢宏、崇高壮丽的气派和境界,往往并不拘泥于一定的事物、形态和格局,而是不拘一格、包罗万象地表现出气象万千、生机无限的面貌和场景。
我是喜欢天马行空胡思乱想的人,时常把诸多人、事、物即兴列出来作比较,然后进行一份专属我自己的思考:当年虢国为何被灭?熟知“唇亡齿寒”成语的都会知道,虢国就是“假途伐虢”典故的发生地,鼠目寸光、贪得无厌的虞公贪图眼前小利,接受了晋公的屈产良马和垂棘之璧,借道给晋国去打虢国。虢国灭亡之后,晋国顺道把虞国也给灭了。
今日的三门峡如何会成了“天鹅城”?若这里的人们将天鹅隔三差五偷猎来吃了、卖了赚钱,若这里的山水一片狼藉颓败,若水里净是臭烘烘的工业垃圾、生活垃圾,若空气里飘散的是无法形容的怪味道和尘埃,那三门峡还能看见天鹅高贵优雅的身影吗?
“名是道的外相”,是有无相生,绵绵不断的。不短见,不狭隘,不贪图眼前小利,不拘泥于眼前一切看似能牟利的所谓规则,舍得付出,才有得回报。这是一个不变的自然法则,亦是一可以无边无际变幻万千的“道”。
葭颦写于2012年5月23日,修改于2012年6月10日
|